最近,國產劇《三十而已》火了,女主角之一的顧佳頻上熱搜。
30歲,丈夫事業有成,兒子聰明可愛,在許多人看來,她稱得上是人生贏家,但是作為一位媽媽,她活得並不輕鬆。
為了孩子,她先是提早中斷自己的事業,把自己的才華限制在小小的家庭之中;為了孩子能上貴族幼兒園,她想盡一切辦法討好能幫她寫推薦信的王太太……
但她以孩子為中心的育兒方法真的是正確的嗎?
著名主持人楊瀾曾說,她特別想告訴那些緊張焦慮、用力過猛的父母:「別把所有的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
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你硬要灌輸給他們的東西,而是他們從你身上看到了什麼樣的活法。
育兒要先育己。孩子就像父母的影子,如果父母的價值觀混亂,能成為孩子的榜樣嗎?
阿信今天要推薦一本書,它的作者首次提出「格局養育」的全新觀念,告訴父母如何樹立格局養育觀,以及這種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這本書便是著名音樂家譚盾太太、親子教育專家黃靜潔所著的《父母的格局》。
黃靜潔的大兒子以SSAT滿分的成績考入美國頂尖高中,如今在紐約大學電影學院深造電影製作;小兒子正在一絲不苟備戰全世界最好的音樂附中。
有人問她,工作這麼忙,怎麼能面面俱到,把自己的工作、孩子的學習和一家人的生活都打理到位呢?她講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次,大兒子因為學業過於繁忙,身體狀態和情緒都低落到了極點。回家的大兒子在她的書桌上看到一本《逆商》,便向媽媽借來讀。
《逆商》的作者把人生比喻為攀登山峰,每個人都是登山的人。
其中10%—15%的人隨時會放棄攀登,成為習慣性的逃避者;絕大部分的人是紮營者,這個比例高達75%—80%,他們一旦發現舒適的地方就會停下來,失去攀登的動力;而最後的10%就是真正的攀登者,他們會拼盡全力,永不停止地攀登。
幾個星期後,大兒子啟程去實習了。黃靜潔發現,他在「攀登,重新定義成功」這個章節裡,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我要重新成為這樣的人!而其實,我已經做到了。」
大兒子的轉變讓她意識到,面對比自己優秀的孩子,做父母的絕不能躲在舒適區裡,做一個無奈而又無趣的紮營者。
譚盾、黃靜潔夫婦及兩個兒子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走在攀登者的路上,不斷為自己賦能,不讓自己落後。這樣,當孩子們需要父母指路時,父母才不會一無所知,一籌莫展。
孩子應該屬於更大的世界,只有當他被世界需要,人生才會更精彩。「格局養育」就是給予孩子榜樣、視野、信念和內在的力量,讓孩子去參與和改變未來的世界。
黃靜潔結合自身的養育實踐,提出了「第三種力量」的新概念,她認為在家庭和學校之外,還有著能促進孩子變化和成長的「第三種力量」。
而如何借力於第三種力量,是為人父母可以學習的大智慧。
黃靜潔的大兒子Ian和閨蜜卡羅爾的兒子是好夥伴。在兩個母親和兩個男孩的互動中,黃靜潔發現,Ian在卡羅爾家裡學到了很多在自己家裡學不到或不願意學的東西。
比如,卡羅爾教導孩子的話雖然她也一直在家裡反覆說,但自家的孩子會不太在意媽媽說了什麼。換了一個環境,當Ian看到那些哥哥姐姐在餐桌前坐得有模有樣,吃得安安靜靜,拿菜需要說「Please」時,他也開始注意起舉止禮儀和吃飯習慣。
大兒子Ian在卡羅爾家參加奧斯汀的生日會
與卡羅爾一家的互動讓黃靜潔與第三種力量不期而遇。
書中用12個生活片段,講述了來自親朋好友、榜樣精神、人生輔導員、一本書、一次犯錯、一次放下、一個故事等的看不見的力量,告訴父母:
媽媽是孩子最早的引路人,媽媽的格局大小、視野寬窄會先於學校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環境、身心發育,乃至孩子的性格養成。
所以智慧媽媽要往外走,帶著孩子一起去見識成長帶給我們的各種人、事、物。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今,孩子之間學業上的競爭愈發激烈,很多家長便陷入了這樣的誤區:「玩有什麼用?能提高成績嗎?」黃靜潔用整一章的筆墨,翻新了大家對「玩」的認知。
她說:學齡前兒童每天一定要擁有自己可以隨意支配的、純粹的玩的時間,如果能有小夥伴一起玩則更好;到了學齡兒童和青少年階段,玩的另一個功能,就是把學習從課堂教育延伸到現實生活裡去,讓孩子可以真實地觸摸世界,在觸摸中玩出精彩,玩出理想,玩出自己的追求。
這就是所謂的「閒暇教育」。
黃靜潔講了自己的小兒子Sean和爸爸玩過角色扮演遊戲的故事,二人互相寫信,信裡預設的角色背景是父子倆都生活在納粹時代的德國,為了躲避納粹,小Sean被送到了鄉下,而爸爸卻仍然留在納粹管制區。
這一個小小的角色扮演遊戲,首先讓孩子得到了父母的陪伴和認同,又讓孩子學到了與他人溝通的方式,利用好這閒暇的遊戲時間,可以教會孩子精彩生活。
Sean和爸爸的角色扮演對話
看過黃靜潔對閒暇教育的闡釋,你會明白:
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他們就沒有動力來行動,沒有溫度來熱愛。
從孩子6歲入小學至18歲進大學,這些年間的600多個周末、24個寒暑假,我們該如何與孩子共同度過,如何把這些時間當作閒暇教育的寶貴機會,為孩子們帶來精神和心靈上的震撼、感動和蛻變,讓每次蛻變推動孩子向著更高的人生境界攀爬奮進。
《奇葩說》辯手姜思達,在外人看來,他特立獨行,很有才華。他在一次採訪中說出了自己從小打心底的不快樂:父親情緒很容易激動,不知道他下一秒會做出什麼事。
他必須小心翼翼地琢磨,大人是高興了還是不高興了。二三十年後,心裡的傷口結成了性格上的一塊疤,不論是多親近的朋友,他都無法百分之百地信任對方。
家庭是孩子最大的命運。原生家庭中的消極因素,都會沉澱到孩子的生命中,讓他們背負著一個看不見的包袱前行。
要想減少原生家庭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建立一個利於孩子更好成長的家庭環境,黃靜潔建議可以試著這樣做:
1. 重視孩子的精神滿足。
很多父母只重視孩子有沒有吃飽穿暖,有沒有好好學習,卻不能提供更豐富、更多元的環境去刺激他的想像力、創造力和探索力。只有當孩子精神上富足起來,他們才能保持情緒穩定,有願望和動力去學習。
2. 重視孩子的性格培養。
在你不顧一切代價狠逼孩子讀書的日子裡,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問題可能已經悄悄形成。父母要把孩子從易碎的「瓷性」培養成無比堅強的「剛性」。
3. 重視情感教育。
多對孩子使用愛的語言,培養孩子情緒的穩定性,為孩子提供有安全感的生活環境。
作為原生家庭的創造者和掌控者,父母們需時時提醒自己:我們留給孩子的不完全是看得見的財富和地位,我們在追求事業、功名、財富時的品行,也一併傳遞給了孩子。這就是「原生」兩個字的威力。
這本書,首次提出用格局視野破解養育難題,開創親子關係的新思維。初版上市3年來,銷量超過20萬冊,長居噹噹親子暢銷榜前10名,讀者留言近6萬條,好評率99%;豆瓣評分更高達8.7分;榮獲2017年冰心兒童圖書獎。
這是一本真正廣受父母信賴的親子家教書!
2020年全新修訂升級,給父母更全、更新的「格局養育」法
黃靜潔將近幾年備受社會關注的高頻育兒問題,如「擇校迷茫」「兩寶難題」「財商教育」等,結合育兒研究、和中國父母面對面探討的總結、自身的經驗,為新版注入了近4萬字的新鮮血液,幫助我們解決新的育兒困惑。
新版VS舊版
增加的不止是厚度,更是新的視野和格局。
條理清晰,循序漸進;案例豐富,實戰技能滿滿
拿「直升機媽媽」這個概念來說,作者先是講清概念,接著逐條說明危害,最後通過切實的例子,毫無保留地祭出全部有效解決辦法。告訴你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讓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書中近百個案例,大部分都來自黃靜潔大兒子lan、小兒子Sean和他們的夥伴的學習、活動、交際等成長經歷,凝聚了一個育兒專家20年來的成長、思考與覺悟。
比如如何擇校這一點,作者分成了幼兒園、小學、初高中三個部分,每部分都列出了詳細的選擇要點。為不同需求的父母指出了一條事半功倍的道路,育兒專家的高分答案,可以放心借鑑!
詳細的擇校指南
隨書附贈一份針對0-3歲寶寶的育兒秘籍
這份共40頁、1.2萬字的小冊子,包含27個小錦囊,解讀寶寶八大本能,滿滿的都是乾貨,新手父母可以直接「抄作業」:
你會知道哭的多種內涵,學會和寶寶溝通;
知道怎樣訓練寶寶自己大小便;
知道如何化解分離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