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請李嵐清同志組織挑選了45首世界著名歌曲,推介給中國的藝術家們和從事其他對外交往活動的同志們參考。」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看到,在近日出版的《世界著名歌曲45首》書中,江澤民這樣寫下序言。
都曾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一個是前中共中央總書記,一個是曾主管教育、科技等領域的國務院副總理,退休十餘年的江澤民和李嵐清,依舊有不少「同框」的畫面,「同框」的往事。
8年前江澤民為李嵐清的書題詞
早在2008年,江澤民就曾為李嵐清的書題過詞。
那年11月,經中央批准,李嵐清為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撰寫的《突圍——國門初開的歲月》書開始發行,李嵐清說,他寫那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讀者特別是青年更好地了解對外開放的歷史,珍惜對外開放來之不易的成果。
在本書中,江澤民的題詞:「改革開放是我國發展史上的重大轉折,我們要沿著鄧小平同志為中華民族開創的這條道路堅持不懈地奮勇前進。」
但其實,政知圈發現,退休後的江澤民和李嵐清,「同框」合作的機會更多是在文藝領域。
江澤民恢復名曲失傳歌詞 李嵐清一起研究推敲
在上述李嵐清挑選的45首歌曲中,包含了託塞利的《小夜曲》,而這首曲子背後,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2010年夏天,李嵐清接到江澤民的電話,問他是否有託塞利《小夜曲》的英文歌詞,後來,李嵐清就通過國內外各種渠道進行查找,雖然找到了2個版本的英文歌詞,但都不是當年在國內流行的那個版本。
這首歌是江澤民當年上大學期間經常吟唱的歌曲,但此後其英文歌詞失傳。
「這樣一首曾為人們廣為傳唱的名曲,其英文歌詞的失傳無疑是件憾事。所幸江澤民同志至今還能用英語基本完整地吟唱這首歌曲。」李嵐清撰文這樣表述,於是,江澤民默寫出了英文歌詞。
為了恢復失傳的託塞利《小夜曲》的英文歌詞,江澤民曾遍訪京滬等地音樂學院、過去的老同學、老教授等,後來又與人共同追憶,再三推敲、幾經修改後,終於在2010年8月,把《小夜曲》的中英文給了李嵐清。
但這並不是結束,當他們請一位歌唱家試唱時,發現還是不一樣。於是,江澤民與李嵐清還一起研究推敲,由江澤民示範吟唱全曲,並進行錄音,經過多次反覆才終於成功,找回了一首失傳的優美的英文歌詞,還增添了一首新的中文版歌詞。
江澤民請李嵐清找《Moonlight and Shadows》歌譜
在歌曲方面,除了託塞利的《小夜曲》,還有一首《Moonlight and Shadows》,順便提一句,也收編在近日出版的《世界著名歌曲45首》中。
在2012年2月25日,江澤民給李嵐清寫信,「六十幾年前的一首老的英語歌曲《Moonlight and Shadows》,至今歌詞和曲調我仍記得,但歌譜我找了多年都沒有找到。最近才找到兩張英語版本的老唱片,發現歌詞與我記憶的完全一致,但曲調與當時傳唱的不完全一樣,即使這兩張唱片之間也有差別。現將這兩張唱片及我吟唱的錄音一併附上。煩請幫我再查找一下歌譜,以便弄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在接到江澤民的信後,李嵐清聽了江澤民的錄音和唱片,他試圖在利用網際網路找到曲譜,但未得。後來,他請人在美國的音樂網站幫忙查找,找到了歌譜,但與江澤民記憶中的有所出入。
之後,李嵐清給一位著名英語教授打電話,才終於找對了人,後來,江澤民、李嵐清與其他人一起,最終整理恢復了當年傳唱而後來失傳的版本。
為成立國家博物館(微博),李嵐清「搬出」江澤民
政知圈注意到,除了歌曲,江澤民和李嵐清的「文藝」交情,還有下面的故事。
在2014年10月3日,江澤民曾視察國家博物館,在參觀完國博後,江澤民曾揮筆寫下題詞「建設世界一流國家博物館」。視察時,李嵐清也曾陪同。
但說起國家博物館,也有一段江澤民與李嵐清的往事。當年因為國家博物館面積太小,文化部曾要求擴建人大會堂對面的博物館,但因當時那裡有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兩個廳局級單位,意見很難統一,即便後來李嵐清建議兩個博物館合併成立國家博物館,統一實施擴建工程,但還是很難落實。
後來,李嵐清便向江澤民說明了成立國家博物館和擴建的事情,江澤民表示支持,於是李嵐清便對江澤民說,「那就請您題寫個館名吧。」江澤民當即應允。
拿著江澤民的題詞,李嵐清告訴文化部通知兩家博物館負責人開會,展示了江澤民「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題詞,並宣布兩館合併,國家博物館才正式成立。
「要不這麼辦,可能還在扯皮,耽誤工作。」李嵐清對媒體感嘆,「別看是國家領導人,解決問題有時不得不用超乎尋常的辦法。」
「愛好文藝,才會有創新思維」
2012年12月21日晚上,由一些退休和在職的高級幹部、高級知識分子、高級軍官組成的「三高」樂團在國家大劇院進行了匯報演出,江澤民和李嵐清曾「同框」出席觀看。
政知圈了解到,當時,為了組建這個樂團,李嵐清還捐出了自己的工資收入。這些已退國家領導人,為什麼致力於歌曲等文藝推廣?「我想告訴玩電腦的青年,你們不要只是玩遊戲,還可以玩篆刻,這可以提高文化修養,激發創造精神,你只有愛好文藝以後,才會有創新思維,因為每一個文藝作品都不能重複,一天到晚在考慮創新。」在2012年3月李嵐清篆刻書法素描藝術展在廣西民族博物館開幕時,他曾如是說。資料 | 新華網 人民網 南方周末 中國新聞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