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老師一周才上幾節課,比八小時上班舒服。
老師說
課前備課,課後改作業,兩個班級加起來上百個學生,還有早自習、晚自習,課間操、紀律、衛生、思想動態要管理……可能3個8小時都不一定夠用。
有人說
老師有那麼長的寒暑假,真幸福!
老師說
你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沒有休息,連續12個月上課嗎?況且寒暑假裡總是塞滿了學術論文、科研課題以及下一學期的教學計劃等等。
有人說
教師考核要看學生的優秀率,並且能年年增長。
老師說
祖師爺孔子三千弟子,才七十二賢人,他的優秀率僅2.4%。
你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看法
還存有多少偏見呢?
老師伴隨著我們一路成長
他們不是超人也不是聖人
卻是最偉大的靈魂工程師
他們是怎樣進入教師這一行業的?
對於教師這份職業
又有著哪些理想與堅持?
一起來聽身邊的教師說
團隊培養的學生80%已在廈門大型企業成長為核心高管人員,我們的科研成果也廣泛服務於廈門企業,讓我深深感受到教師這份職業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廈門理工學院教授 陳水宣
從教時間:10年
入行原因:人才引進
教師並不是陳水宣的第一份職業。在浙大讀博士期間,他就進入上海寶鋼做課題。直到10年前,廈門市人才引進政策,把他這位廈門人又高規格引回了廈門理工學院,成為一名教授。「廈門理工學院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在各方面配套都給予教師充分支持,讓我們在這裡能夠順利實現人才培養計劃和各類科研成果。」
從懵懂到堅持、堅定再到堅守,教師這份職業給我帶來的榮譽感和使命感來源於學生和家長的認可。金杯銀杯不如學生和家長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學生和家長的褒獎。
廈門雙十中學副校長 黃強
語文老師、省優秀教師、市勞模
從教時間:18年
入行原因:受到身邊老師的影響
師範大學畢業與走上教師崗位看似必然卻也非必然。黃強說自己是因為愛情才來到了廈門,其愛人是自己師範大學的同學,現在也是一名教師。從最初的懵懂到堅守近20年的教師生涯,黃強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學生和家長對自己的認可。「教師是一份『成就人』的職業,學生的成長也能映照著自身的成長,這便是教師這份職業帶給我的成就感。」
家裡三代人都是教師,從父親和老師的身上,我獲得了很多關愛,我也希望能自己能成為一名教師,把同樣的關愛與幫助傳承下去。
廈門市湖濱中學校長 葉瑞碧
歷史老師、市教育系統管理獎、市拔尖人才
從教時間:31年
入行原因:傳承師愛
出生於教師世家的葉瑞碧從小便懷有一股教育情懷。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她以專業立身,堅持做一位有溫度的歷史講述者,盡己所能培養和幫助學生,以愛心和智慧贏得學生的愛戴、同行的欽佩。如今春暉遍四方,她培養出的很多孩子都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我把自己從父輩們身上學習到的精神傳承下去,盡力教好書育好人,學生們健康成長,奠定未來成為社會合格公民和優秀建設者的基礎,讓我完成了教師的職責與使命。」
因為孩子的純粹,讓我們的心靈永遠豐盈、溫暖、厚實,教師是一份越幹越有幸福感、價值感的職業。
廈門實驗小學副校長 湯吟瑩
語文老師、省優秀教師
從教時間:22年
入行原因:想成為和老師一樣溫暖的人
上中學時,湯吟瑩遇到一位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教學的班主任,心生仰慕,於是心裡埋下一顆希望成為教師的種子。她認為,不論是在教師崗位還是行政崗位,推動自己前行的那份源源不竭的力量來自學生,自己的成長與學生的成長緊緊捆綁在一起。「教師這份職業很平凡,但我們送給孩子的一束光,可能會收到他們回報的一整個春天,讓我們始終保持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心態,努力前行。」
可能很多人因為教師這份工作穩定且待遇不錯而入行,於我而言,從小到大唯一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幼兒園老師。
廈門第一幼兒園教師 謝思嫻
教育系統新秀獎
從教時間:5年
入行原因:兒時的理想
還沒有成為幼師之前,謝思嫻只是單純地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在成為幼師之後,她不僅實現了兒時的理想,更深感幸福。孩子們從小班到大班的成長與變化總是充滿驚喜。與孩子們做朋友的相處模式,使她成為了學生口中的「謝寶寶」。「我教的第一屆學生已經念三年級了,他們還會通過電話手錶和我分享學習中遇到壓力,我也會耐心鼓勵引導他們,像朋友一樣關懷。」
老師改變不了大多數人
但卻能送給每位學生一粒種子
在他們需要的時候
這一粒種子
會生根發芽、會茁壯成長、會振聾發聵
互動有禮
你是教師嗎?如果是,請你也談談當初為什麼要選擇成為一名老師?如果不是,讓你重新擇業,你會選擇當一名教師嗎?(要寫明理由哦~)
請在留言區互動,精選留言中將有10位粉絲獲得精美陶瓷杯+多功能支架筆一份。
感恩教師
您辛苦了!
編輯:王星樂
製作:徐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