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甜蜜的負擔:家有小女初長成。
咿呀學語的小棉襖,轉眼就亭亭玉立,長成青春期的大姑娘。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真難管教」。青春期叛逆是不少家長的心頭病。尤其是,青春期女孩,家長們打不得罵不得,還絲毫不敢放鬆對女孩的教養。
在蹣跚學步時,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從幼兒園一回來,她們就恨不得把今天發生的所有事情都告訴爸爸媽媽。
但是隨著女孩進入青春期,她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審美,渴望衝破父母的安排,渴望獨立。於是跟父母經常發生衝突。
小棉襖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光需要父母的愛,也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青春期女孩由於生理急劇發生變化,女生通常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急於擺脫父母的羈絆,獨立意識強烈。
不喜歡被說教,認為「我的事情我做主」,或者是「我的事情不需要你們管」,跟老師家長頂嘴。開始跟老師和家長唱反調,越不讓做的事情越要做。極力挑戰權威。
不管,出了事,就是「滅頂大事」;
管,她和你鬧的水火不容;
管的太嚴,長大後不會談戀愛怎麼辦,情商低,到時候就剩女恨嫁;
管太松,挑人不淑,追悔莫及。
媽媽們恨不得打起十二分精神,鬥志鬥勇,慎進謹退。
為什麼有的孩子能夠平安平靜的坦然走過青春期,什麼狀況都不曾發生?
而為什麼有的孩子就過不去這個坎,打架、厭學、早戀,甚至是發生慘重的後果?
主要是看家長怎麼做。青春期的到來,是一場嚴重的親子危機,家長要特別注意引導,避免孩子誤入歧途。
有的媽媽,就能舉重若輕,輕描淡寫化解這青春期的洪荒之力,簡直跟女兒處成閨蜜,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暗戀、不想上學,什麼都能擺在檯面上好好的聊。簡直有商有量的,哪有什麼叛逆期!
青春期的女孩情緒波動大,父母要注意觀察,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可以跟她聊一聊她喜歡的偶像、她喜歡的音樂、她的朋友,建立平等和諧的朋友相處關係。
跟孩子打成一片之後,接下來的交流溝通就會輕鬆簡單很多。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朋友的意義是重大的。
青春期女生對於愛情是充滿好奇跟懵懂的。這一時期的萌動可能是一段青澀美好的回憶,也可能是一段噩夢。重要的在於父母怎麼引導。
有些父母在孩子發現有一點苗頭的時候,就勒令禁止。一味的吼罵,還會造成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家長越是強硬的反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會有更加激烈的回應。
青春期從來不是一夜叛逆的,橫衝直撞更多的是死勒猛拽的反噬。
壓制有多大,反抗就有多強。
家長要耐心的跟孩子溝通交流,告訴孩子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讓孩子丟掉遮掩和羞澀,耐心平和的跟你交流。
父母不妨將話題談的輕鬆一點,給孩子講述自己青春期的「早戀」故事,讓孩子放下戒備,並給孩子灌輸:不排斥你們交往,但女孩子要自愛,不可以越界。現在的主要目的還是學習,更重要的是要一起進步。
孩子很多時候,青春期的叛逆都是因為心裡積攢了大多的委屈,生活上的、學習上的,長時間的被忽略,最後內心只會越來越封閉,開始對自己的委屈緘口不言。
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這對於掌握孩子的心理狀態變化有很好的益處,學會傾聽是跟孩子溝通的關鍵一步。
青春期的叛逆並不是洪水猛獸,重要的是要看家長怎麼引導,多點關心,多點陪伴,多點鼓勵,多點溝通,你會發現您的女兒依然是您貼心的小棉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