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女孩跳樓砸死父親:青春期是成長特殊期,叛逆有利孩子發展

2020-12-09 檸檬讀書育兒

前兩天老媽過來幫我帶娃,聊起我青春期的事情,那時候上高一,暑假的一天晚上爸爸從地裡回來讓我給他去買盒煙。

我當時正在看電視,就說不去,明天再說。媽媽看我這樣不樂意了。對著我一通說:她和我爸怎麼怎麼辛苦啦,我整天在家不幹活啦,一天到晚看電視懶得不行啦……

最後我拿過錢去了商店,回家路上越想越委屈,跑到家附近的水渠上哭了好久,心中暗暗發誓要好好學習離開家,再不給我媽說我的機會。

直到現在說起這個事,我媽還是覺得我小題大做,多大點事,那時候她和我爸忙裡忙外掙錢養家,我只要看書學習就行了,有啥好氣的。

昨天看到這樣一條新聞非常痛心:15歲女孩跳樓自殺砸死父親。事後據其母親說,孩子患有抑鬱症。

憂愁,很多時候是莫名的憂愁,是青春期的一個典型特徵。因為,青春期處於一個不斷「喪失」的階段。

青春期必然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對矛盾的心理衝突:脫離對父母的心理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前者意味著喪失,是辭舊;後者意味著獲得,是迎新。

在這對矛盾當中,如果後者佔據主要地位,那麼儘管不斷地有莫名的憂傷襲來,孩子仍然會感覺到自己的生命整體上是積極的、陽光的。如果前者佔據主要地位,抑鬱情緒就會成為主導情緒。

這時候的孩子情緒不穩定,鬧著要獨立但是力量卻很小,而很多家長是不理解孩子這些情緒的,他們喜歡「聽話的好孩子」。

在家裡聽父母的話,依賴父母,在學校聽老師的話,依賴老師,這是好孩子的形象。而那些不理解父母的壓力,經常和大人對著幹,父母讓「往東」,他們非要「向西」,這是「壞孩子」的表現。

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成為聽話的好孩子,但這其實是在擠壓孩子的獨立空間。讓孩子覺得,人生不是自己的,而是父母的,他們是在為父母而活,學習、生活的動力均來自父母的壓力。

「好孩子」更容易出問題

正常情況下,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會表現出較強烈的叛逆來,不聽父母的話,什麼事都要自己來。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完成必須完成的任務:脫離對父母及重要親人的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

如果一個人以正常的速度走完叛逆期,在18歲左右會形成一個完整的「自我」,他們逐漸知道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有了這個「自我」,他們就會有較強烈的欲望,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從而不需要監督也能有很強的動機去追求一些人生目標。

但是如果在此期間,孩子基於各種原因,不得不成為「好孩子」。比如父母控制欲望過強,一直讓孩子按照他們的安排來學習和生活,而根本沒有給孩子獨立的空間,甚至嚴格抑制孩子的「叛逆」。這樣的話,孩子的青春期就沒有一個正常的「叛逆期」。一般會造成兩個惡果。

1、叛逆期推遲。

曾經在書中看到過這樣一件事:一位男士,到了36歲才開始他的叛逆期。他離了婚,因為婚姻是父母安排的。他辭去工作,因為工作是父母安排的。

他很理智地對父母說:「我已經36歲了,這之前的前半生,我完全是為你們活著,什麼都聽你們的,但後半生,我想為自己而活,我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請你們理解我,不要再控制我。」

2、缺乏生命力。

「好孩子」會有一種通病:缺乏激情。

因為,他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都不是發自內心,而是為了滿足父母及家人的期待。這種刻意的努力,是一種強迫性的努力。父母要督促他們,他們也要經常督促自己,才能繼續努力下去。

但是很多情況下,他們對努力得來的結果,譬如好成績等獎賞沒有什麼熱情,他們的口頭禪是「沒所謂」,仿佛什麼都可以失去,什麼事情都不能讓他們興奮。

曾經見過這樣一個女孩,她在家很聽話,在學校和同學的關係很好,她哥哥說她「什麼事都能自己搞定,是家裡人的驕傲」。但同時,她對什麼都不在乎,也沒什麼興趣和愛好,對人對事一直都有點冷冷的樣子。

為了防止青春期的孩子陷入抑鬱症,心理學家胡慎之建議父母需要懂得以下幾點:

第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就會減輕。如果父母不尊重,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反而容易變得更強。

第二,給孩子充分的獨立空間。

青春期是一個心理變化非常劇烈的階段,因為他什麼都想嘗試,今天是這種心理狀態,明天可能就變成另一種樣子了,做父母的不必太為孩子偶然出現的異常行為而焦慮。

第三,青春期之前,一般說來,父母是孩子心中無所不能的「神」,孩子們普遍對父母有一定的崇拜心理,這種心理讓他們依賴父母。

但進入青春期後,這種崇拜心理一般會消失大半,孩子們會重新崇拜新的偶像,譬如明星人物、政治家、科學家等。

這種心理的轉變,會讓孩子們變得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大大下降,父母應做好這種思想準備,明白孩子這種心理轉變背後的積極意義。

第四,不要對孩子偶爾出現的強烈叛逆行為,譬如離家出走、早戀等大動幹戈,要理解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適當反思是不是對孩子控制得太厲害了。

一般說來,強烈的叛逆行為是對父母強烈控制欲望的一種反擊,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控制適當變弱,孩子們的叛逆程度也會自然而然地下降。

第五,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不要再把「乖」「很聽話」還當作優點來看。

相反,做父母的應該感覺到焦慮和擔憂,並適當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獨立的世界,減少他的依賴心理。

第六,謹防孩子陷入嚴重的抑鬱狀態。

胡慎之說,如果孩子比較叛逆,你起碼不用擔心他會想到自殺,因為叛逆的孩子一般會有較強的生命力。

相反,如果孩子非常聽話,那父母倒是應該有所擔憂。抑鬱症的一個重要源頭,是本來向外的憤怒不能表達,轉而指向自己。叛逆的孩子容易向外表達憤怒,而好孩子則容易將憤怒憋在心裡,最終攻擊自己。

評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鬱症的標準可以概括為「三少」,即話少、行動少、情緒少。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過程的關鍵時期,作為父母,應該讓他們獨立成長,讓他們自己去體味生命的酸甜苦辣,並最終成為他自己。

end

作者簡介:lemon青檸檬,喜歡讀書,樂於分享婚姻育兒、情感心理相關內容。人生目標是每一個今天都比昨天優秀一點點。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15歲女孩跳樓砸死父親,青春期的少女為何會患上抑鬱症
    最近一則四川瀘縣一名女孩跳樓的時候砸死父親的新聞牽動很多人的心,據說這名女孩只有15歲,在事發之前曾經患上過抑鬱症,當時父母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的病情,特地在外地返回家中照顧女兒。在出事當天,跳樓女孩表現正常,還有想要學鋼琴的想法,但誰也不知道,學鋼琴成為她最後的心願,完成心願後就選擇離開人世。據說當天本來只有一節鋼琴課,但女孩表示過幾天有事情,和老師溝通後決定再上一節鋼琴課,在上課的時候沒有看到女孩,聽說去了樓頂上,當時為何會去樓頂不得而知,畢竟正常人無法理解一名抑鬱症患者的想法。
  • #跳樓砸死父親女孩患抑鬱症#
    15歲,父親在發現異常後馬上跑到樓下張開雙手,期間不停地抬著頭向女兒喊話,讓她冷靜下來,不管什麼事都可以慢慢說,總有解決的辦法。但女孩沒有把父親的勸告聽進去,仍舊義無反顧的跳了下來,父親在接住女兒後雙雙倒地,女孩跳樓的原因還在調查之中。15歲正是花一樣的年齡,她的人生才剛剛啟航,還有好多人生的風景都沒看過,還有很多成長的樂趣也沒經歷過。但她拋棄了自己的父母、拋棄了小夥伴、拋棄了所有愛她的人。做出這個決定對她也是一件痛苦的事,不珍惜生命肯定是不對的。
  • 四川瀘縣少女跳樓身亡,父親被砸死:現在的孩子為何如此脆弱?
    一個15歲的女孩,跑到25樓往下跳,衝到樓下的父親試圖把女兒接住,結果父女倆雙雙身亡。據說,跳樓的誘因是媽媽讓她學鋼琴,而孩子以死抗拒。父親明明知道,用身體去接25樓跳下的女兒,肯定非死即傷。可是,如果眼睜睜看著女兒跳樓摔死,而自己什麼都沒有做,一定會生不如死。作為一個父親的本能,哪怕是搭上自己的性命,也毫不猶豫,無所顧惜。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最深沉的愛。曾經,無數個快樂的日子裡,他抱著女兒長大。
  • 15歲女生跳樓砸死父親!濟南大千教育專家:如何避免青少年自殺
    8月22日,四川瀘縣發生一幕悲劇,一名15歲女生從25樓跳下,父親在樓下試圖接住女兒被砸傷,兩人經搶救無效雙雙身亡。同日,警方也發布通報證實了此事。>她有抑鬱症,主動提出想學鋼琴  事發後,小曾跳樓的原因在當地朋友圈廣泛流傳,有兩種說法,一是女孩牴觸補習鋼琴,另外一種說法是女孩因為成績差與家人發生矛盾。
  • 12歲女孩開學日跳樓身亡:破碎的青春期,這些孩子怎麼了?
    記者向辦案民警了解到,根據監控顯示,當時女孩在該住宅的32樓頂層平臺上把書包放在一旁後跳了下來,墜落在4樓的平臺上。 女孩父母在知道孩子跳樓後,一邊哭著一邊趕往現場,其間,女孩的父親嘴裡不停地念著:「只不過是吵(說)你幾句,你咋這樣做啊。」
  • 15歲女孩跳樓砸死父親,關於抑鬱你不知道的危害,請不要再忽視
    曾某(女,15歲)從該小區25樓跳下,將樓下試圖接住女兒的父親曾某某(男,42歲)砸傷,兩人經搶救無效死亡。事故發生後不少人關注的重心很多,但繞不過去,被反覆提起的卻是這麼一個詞:抑鬱症。今天我想同大家說說有關抑鬱症的一些事,一些你不了解,卻活生生存在於我們之中的事。
  • 女孩跳樓砸死父親,抑鬱症真的離孩子很近,知道這10點可以救命
    四川15歲女孩跳樓砸死父親,徒增一場家庭悲劇,母親稱其患有抑鬱症。隨著社會和生活的節奏加快,青少年由於生活、學習的壓力以及升學壓力的增大導致患上抑鬱症的人數在逐年增加。如何識別青少年抑鬱症,及時進行幹預治療,避免青少年自我傷害,造成悲劇發生?
  • 開學沒幾天,多名學生跳樓!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倍加呵護!
    可就在4月13日,江蘇無錫有一名12歲的女孩,在開學第一天竟跳樓自殺。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約有25萬人死於自殺,自殺已成為我國15歲到34歲青壯年人群的首位死因。根據《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指出: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名死於自殺,還有8名自殺未遂。
  • 15歲女生跳下25樓,父親欲接跳樓女兒,被砸身亡
    日前,一段「 父親欲接跳樓女兒被砸身亡」的視頻,在網絡傳播,引起廣大網友極大的痛心和熱議。2020年8月22日上午10點30分,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玉蟾街道藍山郡小區,一名15歲花季少女從25樓決絕地跳了下去。
  • 無錫12歲女孩開學首日跳樓身亡,非個例全國範圍已發生多起
    可就在4月13日,江蘇無錫有一名12歲的女孩,在開學第一天竟跳樓自殺。據小區居民的描述,事發當時只聽到嘭的一聲,便看到小女孩落在地上。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周圍業主趕緊報警並撥打120急救電話。不久後,120救護車趕到,將跳樓女孩送往醫院救治。但不幸的是,女孩最終經搶救無效死亡。
  • 四川15歲少女25層跳樓砸死42歲父親,母親還未來得及上樓制止,警方已介入調查
    8月22日,據環球網報導,在四川省瀘縣一小區內,發生了一起墜樓事件,15歲的女子曾某在25樓欲跳樓輕生,被父母發現後,父親在樓下準備救援,讓妻子上樓上勸說,但是還未等到妻子到樓上,孩子就從樓上跳落。在下降的過程中,女子砸中了父親,導致其重傷。
  • 孩子青春期叛逆,不能光是著急教育,了解和陪伴才是破局關鍵
    提起孩子的青春期,相信各位家長都非常頭疼,對青春期的首要描述就是"叛逆"。青春期的孩子正經歷著身體和心理的快速發展,各方面都非常不穩定,一方面他們非常想要獨立,另一方面經濟狀況又迫使他們必須依賴家裡,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大多非常矛盾,所以就造成了青春期孩子叛逆的特點。前幾日就有一個非常觸目驚心的關於青春期少女跳樓自殺的新聞,讓人看了都覺得膽顫。
  • 15歲女孩跳樓砸死父親:抑鬱的人,大多長在這種家庭
    四川一個15歲女孩輕生從25樓跳下,父親情急之下伸手去接女兒,不幸被砸死。一個孩子的成長是生物遺傳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不良的家庭環境會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創傷,有些終身難以癒合。心理學裡有一個「踢貓效應」。當一個人對弱於自己的對象發洩不滿時,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壞情緒由金字塔頂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最弱小的那一個,會成為無處發洩的受害者。 在家庭裡,孩子就是最底層。
  • 15歲女孩抑鬱跳樓砸死施救父親|家有抑鬱的孩子到底該怎麼做?
    今天的一則新聞報導四川某縣一個15歲女孩跳樓自殺,從高高的25樓縱身一躍,帶走的不僅是自己花兒一樣的生命,還有他父親的生命。震驚、心痛、惋惜..........長長的一聲嘆息之後,我呆坐在電腦前,試圖能夠讓意識穿越時空,進入這個女孩的內心世界
  • 「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孩子青春期父母應該怎麼辦?
    2019年4月,因為和媽媽吵架,上海17歲男孩跳高架橋,當場身亡;2019年2月,因為和父母吵了幾句嘴,鄭州12歲的女孩跳樓自殺;2018年9月,因為父母生二胎、學業壓力大,廣東佛山16歲少年跳樓自殺……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13-18歲孩子家長建議看看
    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建立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發展任務,同一性的建立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叛逆其實是孩子適應人際關係調整、成長為獨立個體的一種方式。>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一定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而要承認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發展的結果,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開始。
  • 瀘縣15歲女孩從25樓調下,父親用身體接女兒,不幸雙雙身亡
    隨著網絡的進步,很多案件都會在第一時間被大家悉知,或許有些人就會留意到,近些年未成年犯罪跟自殺的案件越來越多,而在這些案件中大多數都是因為一些小事引發的悲劇,也不得不讓很多網友感嘆,現在的孩子內心實在太脆弱了,經歷一丁點的坎坷,心靈就會無法承受,從而走向犯罪或者釀下極端的結果,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案件,讓在心痛的同時也是感慨萬千,瀘縣15歲女孩從25樓調下,父親用身體接女兒,不幸雙雙身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見過青春期叛逆的,沒見過這三類!13-18歲孩子家長定要看
    家長知道了「心理斷乳」期孩子的這些特點,對待他們就更應避免簡單粗暴,也不能用「哄騙」的方法來對待他們。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規律決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所以說,叛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叛逆是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建立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發展任務,同一性的建立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叛逆是孩子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是他們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種途徑。
  • 四川瀘縣一女孩因不願學鋼琴而跳樓,導致二人死亡!該如何看待?
    8月22日,四川瀘縣一女孩因與父母起爭執,最終選擇了跳樓,真是悲劇!這名跳樓的女孩家住瀘縣,因父母想讓她學習鋼琴,而自己本身內心又不情願。最終在與父母爭執中,孩子於情急之下爬上頂樓,在沒等下面充氣墊搭建好之時,便一躍而下; 而在下面焦急勸說的父親,見女兒從樓頂上摔落下來,隻身一人毫無顧忌的伸出雙手去接女兒,但悲劇的是,父親也被砸死了。這起事件中,給了我們什麼啟示?是女兒太過於不成熟;還是父母把孩子逼得太緊了?我想彼此都有過錯!首先女孩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本身就是不對的。
  • 如何讓叛逆青春期的孩子轉變
    孩子青春期嚴重叛逆,如何才能根本轉變?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青少年叛逆被送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在青春期叛逆一些,是正常過程。往往沒有怎麼過度的關注孩子,叛逆孩子的家庭往往矛盾都比較大。這個矛盾家庭能承受相對還好一些,如果不能承受那麼給家庭帶來的影響很大。甚至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出現分歧到最後離婚。今年初我帶了一個學生12歲。在家打遊戲不出門,不去上學不和他們交流。到後面發展到不讓父母和他一起住,父母要和孩子住一起孩子就拿跳樓來威脅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