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8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如果說新安江是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寶庫,那麼十裡埠就是其中一顆閃亮的明珠,歷經歷史的沉澱,在擁江發展中展現出別樣的文化景觀。走進十裡埠,探尋古今的發展脈絡,便能更深刻了解十裡埠在悠悠歷史長河中的重要位置。
新安江歷史上就是一條財富之江,是浙西地區盛極一時的重要通道和水運樞紐,承載、傳輸、創造了豐碩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作為古徽商外出經商的水上黃金通道,新安江譜寫了許許多多的商業傳奇故事。
據《宋景定嚴州續志》記載:「十裡埠者,距嚴州城西十裡,水陸埠頭之謂也。」南宋遷都臨安(今杭州)以後,嚴州成了京畿三輔之地,既是提供京城物資的商貿大埠, 又是守衛京城的西面門戶,成為商貿、交通和軍事戰略要地。官員來往,客舟上下,「千帆隱隱,百車轔轔」,十分繁忙。「軻峨商客艑,嘈囋酒家樓。」(陸遊《郡齋偶書》)市井繁華,儼然一處水陸大埠。
十裡埠舊址圖
當年的十裡埠街上,茶坊、酒肆等店鋪林立,客商往來頻繁。上遊的徽商通過排筏、船隻,沿新安江把物品往下運,首先要在城外的十裡埠接受查檢,交了稅後,方可入城,或繼續東下。每到有船靠岸,賣小吃的,攬力氣活的,拉客的,蜂擁而至。每當夜幕降臨,街上華燈初上,客棧裡、酒樓上,人聲喧譁,十分繁華。
古十裡埠碼頭效果圖
除了交通、經濟、軍事地位上的優勢,十裡埠也極富人文特色。在十裡埠街上,徽商從宋代開始就活躍,形成了唐、宋、鮑等比較有影響的家族。各種民間傳說也在告誡後人要形成善良誠信的良好價值觀。各大家族制定珍貴家譜,內含完備家規家訓,弘揚傳統美德,嚴格要求晚輩,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形成了膾炙人口的村歌。
十裡埠村歌圖
隨著水路航運的沒落,繁華一時的十裡埠曾一度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隨著「擁江發展戰略」、新安江綜合保護工程的實施,千年埠頭再現繁華,十裡埠華麗歸來。如今的十裡埠,一港通三江(新安江、蘭江、富春江),再現「黃金水道」之輝煌。
在古十裡埠埠頭的位置,現已建成現代化的十裡埠綜合作業碼頭,位於十裡埠村以東,是浙西黃金水道的重要一環,也是開發錢塘江中上遊航運潛力的重要工程。從上遊往下遊依次布置500噸級泊位13個,年設計吞吐能力500萬噸。十裡埠綜合作業碼頭填補了建德市無公用綜合性作業區的空白,不僅方便了水上交通運輸,也促進了區域產業的發展,優化了經濟布局和產業結構,更加凸顯綜合交通樞紐區位優勢。
臨金高速效果圖
連接楊村橋鎮十裡埠村與下涯鎮馬目村的新安江特大橋,臨近岱頭村和十裡埠綜合作業碼頭,是建金高速(建德到金華)的重要一環。2020年4月3日,大橋順利實現全幅貫通,大大縮短了楊村橋鎮到大洋鎮的距離。新安江特大橋的建成,將與蘭江特大橋等共同助力建金高速的成功通車。
新安江特大橋實現全幅貫通 範勝利 攝
此外,楊梅公路穿境而過,即將建成通車的建金高速由此出發,金建鐵路、衢建鐵路等相繼規劃建設的鐵路與杭黃鐵路組成便利的鐵路網。暢通的公路、便捷的鐵路、通達的水路、新興的航空,形成了全國縣域罕見的「公鐵水航」現代立體交通網絡,距離的縮短更凸顯了十裡埠的區位優勢,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
來源/楊村橋鎮
原標題:《一港通三江!十裡埠再現「黃金水道」輝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