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思享會·海上文化談第3期
百年前的新文化運動中心:上海如何再現輝煌?
一百年前,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後改名《新青年》),拉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新文化運動,是近代中國的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中心,一直被認為在北京,一所大學(北大)和一個雜誌(《新青年》)的結合,造就了改變時代的啟蒙大潮。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新文化運動還有一個中心,那就是清末民初的上海。當年的上海,是中國的出版中心、報業中心和文化中心。在北京之外,面向市場的上海文化人,塑造了另一種啟蒙,一種更多元、更溫和、更大眾、更有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啟蒙。
本期海上文化談邀請了對中國近代思想和上海文化有深邃研究的許紀霖教授、周武研究員和瞿駿副教授,他們將給我們講述百年前的上海那段「另一種啟蒙」的歷史傳奇,並比較今日上海的文化現狀,與聽眾一起討論:世界都會的上海文化,為何如今黯然許多,又該如何再現輝煌?
時間:2015年10月11日(周日)下午2:00
地點:品書靜安(上海新華書店靜安店,北京西路1829號申樂大廈2樓,近萬航渡路,靜安寺地鐵站附近)
主辦:騰訊文化 騰訊思享會
嘉賓:
許紀霖(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周 武(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瞿 駿(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公益沙龍,無須預約和報名,免費入場!
嘉賓簡介:
許紀霖: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歷史系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華東師範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現代中國與世界聯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兼任上海市社聯常委、上海市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史學會理事。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日本愛知大學、東京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或高級訪問學者。主要從事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與知識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城市文化研究,近著有:《中國知識分子十論》、《啟蒙的自我瓦解》(合著)、《大時代中的知識人》、《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合著)、《啟蒙如何起死回生》、《當代中國的啟蒙與反啟蒙》等。《中國知識分子十論》一書2005年獲得首屆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
周武:1989年畢業於華東師大,主要從事中國近代社會變遷、上海城市史研究,兼及中國學。曾任伯克利加州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史創新型學科首席專家、《上海學》集刊主編,兼任華東師大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副會長等職。已出版《中國遺書精選》、《上海通史?晚清社會》、《張元濟:書卷人生》、《聖約翰大學史》(主編)等著作,另有《從江南的上海到上海的江南》、《革命文化的興起與都市文化的衍變》、《歷史視域中的上海城市轉型之路》、《西語世界的上海敘事》等論文數十篇。部分論著被譯為英、俄、日等國文字。
瞿駿: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華東師範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現代中國與世界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任上海歷史學會副秘書長、東方青年學社理事;入選2009年度上海市社科新人,上海市晨光計劃、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曾赴英國牛津大學、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擔任訪問學者,著有《辛亥前後上海城市公共空間研究》、《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合著)。論文散見於《讀書》、《學術月刊》、《二十一世紀》、《開放時代》、《史林》等刊物。
欄目介紹:
騰訊思享會(微信ID:ThinkerBig)是由騰訊文化傾力打造的一個跨界交流、分享智識的公共空間。邀請各領域開風氣之先的思享者、開拓性的踐行者加入。思享會·講堂是網友免費參與的公眾論壇,每周邀請著名學者和公眾人物就當下的熱點話題或者其學術研究發表演講並現場回答網友提問。堅持建設性、開放性、獨立性、學術性。匯聚思想,容納意見。網址:http://thinker.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