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新課】
一、《新青年》的誕生
1、背景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
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資本主義有了進—步發展。
回顧舊知識: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發展的表現
③資產階級強烈要求衝破封建思想牢籠;
廢科舉,新式教育的影響
④袁世凱卻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
辛亥革命終結了專制,資本主義結束了封閉,進化思想結束了守舊。從洋務運動開始到辛亥革命結束,中國已經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走了相當的道路。然而,儘管歷史已經邁入了20世紀的大門,國人的思想卻仍停留在19世紀;儘管此時的中國已經建立了民主共和國,專制、封閉與守舊卻仍然凝結在國人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材料:
光復(指辛亥革命)以還,人心世道,江河日下。……稽神州四千餘年歷史,社會之黑暗,未有過於今日者。
——李大釗:《大哀篇》,1913年
「年來政流汙濁,賄賂公行,內外仿效成風,甚於遜清之季。」
——張謇:《致徐世昌函》,1918年
引導學生認識:辛亥革命後的中國社會、政治相比晚清更加黑暗、腐敗。這正是辛苦革命幾十年,反而不如革命前。辛亥革命不僅沒有挽救中國的危機,反而使中國陷入更深的危機之中。如何解決這樣的危機呢?很多人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傳統,他們再一次選擇了專制、封閉和守舊復古。
師:袁世凱曾經一再宣稱要做中國的華盛頓,要為中國開新局面,他要是真做到這一點,不僅其個人在中國歷史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要改寫,中國的歷史面貌也肯定不一樣。當人們嘆息袁世凱這樣一個聰明一世的人,最後竟糊塗一時,非要稱帝不可時,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袁世凱沒有成為中國的華盛頓?不僅僅是袁世凱,後來的蔣介石等人,也沒有成為中國的華盛頓,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專制、封閉和守舊復古,這一切又豈是偶然?事實上,這一切正說明了我們這個民族最優秀的那批人對於中國傳統的路徑依賴。
如果不走出這種路徑依賴,中國將永遠是專制、封閉和守舊,大家只要看看我們的鄰居——朝鮮就能深刻地理解這一點了。孫中山試圖通過加強專制的方法領導國民黨取得革命勝利,但是奪取全國政權後的國民黨很快變得比袁世凱北洋軍閥更加專制,也深刻地說明了這一點。
1. (2011·安徽文綜·15)辛亥革命「不過是宗法式的統一國家及奴才制的滿清宮瓦解之表徵。至於一切教會式的儒士階級思想,經院派的誦咒書符教育,幾乎絲毫沒有受傷」。這一評價
A.代表了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認知水平
B.對思想啟蒙方面的局限性認識不足
C.肯定了反對專制、追求民主的願望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歷史事實
2. (2010·廣東文綜·16)「民眾以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謂『民國共和』則取得從來未有之名義而已。至其實質如何,都非所問。」這說明
A.辛亥革命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
B.新文化運動具有歷史必要性
C.國民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D.君主立憲製得到民眾的普遍支持
3. (2010·北京文綜·16)1903年有人指出:「選官之祈以神,斷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國大事而輕付虛空無憑,泥塑木雕之一擲,迂愚如斯,固執如斯。」這反映作者
A.抨擊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專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擊復古逆流
2、興起
教材的史實介紹:
①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從第二捲起,改名《新青年》),開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文化,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②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他銳意改革,實行「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
4. (2010·江蘇單科·8)「所謂立憲政體,所謂國民政治,果能實現與否,純然以多數國民能否對於政治,自覺其居於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這反映陳獨秀提倡新文化運動的根本出發點是
A.傳播西方進化論與人性思想
B.打擊袁世凱尊孔復古行徑
C.抨擊立憲道路號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喚醒民眾覺悟
5. (2010·遼寧、湖南、寧夏文綜·31)1902—1906年,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只有學生512人,其中舉人62人、貢生48人、生員232人、監生84人。這表明此時
A.傳統教育制度穩定發展
B.新式學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學生以求取功名為目的
D.教育制度處於轉型時期
(2)內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學
②提倡新道德
③提倡新文學
(3)影響
①猛烈地衝擊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喚起了人們對國家政治事務的關心,也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
③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它對中國的政治、思想、倫理、文學、藝術等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④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這種形式主義的偏向,產生了許多消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