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DOS時代,就已經有了一款名為FPE(整人專家)的遊戲修改軟體,在window95上市後,亦有諸如Game Master之類的軟體佔據市場,但對於80後而言,金山遊俠才是他們與遊戲最親密接觸時的良伴。
有些人會說,他們當時選擇的是另一款叫東方不敗的產品。
聽名字就知道,國產的這些遊戲修改器,或者說外掛的前輩,都是非常有武俠範的。
為什麼要如此說呢?其實外掛這個詞彙的由來,本身就和做遊戲研發的程式設計師們自身武俠情懷密不可分。
彼時,國產遊戲研發剛剛興起,幾乎在單機遊戲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的都是武俠題材的遊戲,《仙劍奇俠傳》、《金庸群俠傳》、《新絕代雙驕》、《天子傳奇》等等,且早在1997年,金山軟體下屬的遊戲工作室西山居就推出了一款《劍俠情緣》的遊戲。
武俠風的流行,其實有著頗為深刻的IP背景,即在當時那一代1975年後玩家中,金庸、古龍、黃易等武俠小說大師們的影響,幾乎是從識字開始,並正好處在進入大學或走向社會的階段。
比較標誌性的文化事件必須提及當時推波金庸文化熱的「北大醉俠」孔慶東,以及1999年出版了《金庸小說論稿》的北大教授嚴家炎,恰恰是這些文化人,在一個最恰當的時間裡熱議武俠文化,並將其變成文學史中的篇章,而讓當時還是青年的一代人熱血沸騰。
熱愛武俠並非文科生的專利,何況許多遊戲策劃和主創人員本身也是文科生。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武俠亦是他們心中的一份淨土。
諸如金山遊俠、東方不敗這樣的遊戲修改器命名,其實就體現出了這種熱愛。其一是此類遊戲修改器當時主要攻略的遊戲類型裡,就有武俠風的角色扮演類遊戲;其二是玩家並不需要懂得十六進位或程序語言,只要通過可視化程序,檢索一下遊戲裡的數值,然後找到並修改即可讓自己的角色戰鬥力爆發。
後者,也因為這種爆發力的驚人,而演變成了當下的一個流行詞彙——開掛。而同時,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這恰恰是一種武俠文化的呈現,即如同許多武俠小說所演繹的,掉入山洞或深谷、得到一份秘笈,稍微修煉一番就是蓋世豪俠。
更為關鍵的是,這種修煉要夠快夠簡潔,無須太多麻煩即可掌握,並能夠完成草根的逆襲。換言之,這種來自武俠文化裡的秘笈梗,本身就成為了金山遊俠的存在根本,而後也影響了諸多一鍵殺毒、一鍵PS等傻瓜化速成應用的誕生。
為此,整個金山遊俠就變成了一個應對遊戲的藏經閣——變速齒輪、一鍵截圖、老闆桌面、內碼轉換,以及針對海量遊戲的海量攻略秘籍。
大量輔助遊戲的功能集約在了一個軟體裡,本身也就有了後來各種安全助手、遊戲盒子那種集納功能的雛形。
只是頗為可惜的是,在當年WPS持續虧本,靠《金山毒霸》、《金山打字通》之類的小軟體銷售盈利下苦撐待變的背景下,這款裝機量達到億級的遊戲,卻委實沒有賺到什麼錢,據說總銷量也不過幾萬套而已。
以至於在第5代產品出現後的2003年,已經放棄單機遊戲產品線的金山,也同時決定放棄這個產品。不過,就算賺了錢,也必須放棄,那個時點,《傳奇》、《大話西遊》等已經開始呈現出高出單機遊戲N倍賺錢能力的戰鬥力,一個主戰場在單機上的遊戲修改器,距離「武功」被廢本也時日無多。(刊載於《人民郵電報》2018年1月17日《樂 遊 記》專欄177期)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產業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