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節敗退的臺灣「綜藝咖」: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2020-12-11 好歌獻給你

許久都未曾露面的歐弟,接受媒體採訪時,再次提及當年離開《天天向上》,他解釋當初是想要回歸家庭,陪伴孩子才選擇退出,並非外界紛傳的「耍脾氣」、「嫌薪酬低」。

現在再計較當年的真相如何,孰是孰非已無意義。

歐弟從芒果臺的王牌節目《天天向上》出走之後,他自己也歷盡浮浮沉沉,令人嗟嘆的是「綜藝小王子」最後沒有了施展的舞臺,真是造化弄人。

事實上,不僅僅是歐弟,來自臺灣的綜藝咖們,正逐漸消失在綜藝舞臺和內地觀眾的視野中。

臺灣綜藝咖活躍在內地,已經成了一條極具特色的「產業鏈」,但這根鏈條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勢崩塌。

不信的話你可以仔細回想一下,前些年的時候,內地的綜藝節目基本上都被這群人「霸屏」了,拿著遙控器劃拉一圈,不外乎就是這群人在屏幕上蹦躂。

這群綜藝咖比較出圈的包括黃國倫寇乃馨夫婦、蔡康永、小S、陶晶瑩、黃子佼、陳漢典、阿雅,他們都帶著濃鬱的臺灣綜藝標籤,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內地綜藝爭搶的「香餑餑」。

他們的業務能力和綜藝感都很強,這一點沒得挑,但他們身上同樣也有著「致命」的弊端。

在內地的出鏡率變得越來越低,雖仍有上鏡機會,可工作量和關注度明顯降低,面臨著優勢空間被壓縮的窘境。真是應了世事難料這句老話,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把時間軸撥回到千禧年,沒人會質疑臺灣綜藝「龍頭老大」的位置。綜藝節目的興起和蓬勃,催生了寶島娛樂圈中有名的「三王一後」主持天團——張菲、胡瓜、吳宗憲和張小燕。

《康熙來了》《大學生了沒》等一批兼具收視和話題的綜藝節目,更是讓臺灣綜藝迎來巔峰。

吳宗憲曾說過:「臺灣這樣一個小地方,有100多個電視臺。而臺灣的電視,又是靠綜藝在撐著。如果沒有了綜藝節目,電視臺也就垮臺了。」

老牌綜藝天王高凌風更是不客氣的說:「臺灣綜藝領先大陸二十年!」

但「盛極而衰」,尤其是近十年間,我們發現大批的臺灣綜藝咖選擇「北上撈金」。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也在情理之中。

與內娛綜藝節目相比,島內綜藝節目的製作費要低得多。就拿大熱的《康熙來說》,一集的製作成本在8000到1萬人民幣左右。這與內娛綜藝一集動輒十幾萬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可即便如此,臺綜仍在壓縮成本,這就意味著可發揮空間受限。由此一來,綜藝圈也在整體「縮水」。而隨著《康熙來了》《國光幫幫幫》等一批節目的完結,臺綜沒落已是不爭的事實。

老牌綜藝落幕,新節目又撐不起綜藝大旗。一大波依附於綜藝節目生活的綜藝咖和通告咖們,不得不紛紛面臨著再就業,甚至是失業現狀。

於是,另闢生路成了必須面臨的抉擇。

《康熙來了》曾做過一期有關明星住宅的節目,藝人「瑤瑤」黃喬歆的住所小到在馬桶上放電磁爐做飯,房間逼仄屬實慘不忍睹。

要知道,瑤瑤已經算是通告藝人中較為大眾所熟知的。然而,通告費依舊只有幾千塊錢。與內娛藝人相比,這個價錢要低上幾倍。

其實,瑤瑤的遭遇和現狀,恰恰是臺灣眾多綜藝咖或通告咖的典型處境。

不同於歌手、演員的影響力,他們被視為島內娛樂圈的底層和邊緣人。節目在縮水,藝人薪酬自然低,兩方陷入惡性循環。

反觀內娛近年來,各類綜藝節目搞得風生水起。機會變多,人人都瞅準了這塊「香餑餑」。在島內綜藝圈沉淪得更快也更徹底的時候,越來越多的臺灣綜藝咖,開始選擇「北上撈金」。

雖然看似大批機會擺到了臺灣綜藝咖眼前,但並不意味著他們能把握住機會玩得轉。

事實上,大多臺灣綜藝咖們都遇到了「水土不服」的現實打擊。莫說是打開知名度,一炮而紅,許多人往往都在扮演著「打醬油」的角色。

回溯昔日臺綜,從中不難看出,臺綜延續了許多日本綜藝的慣用伎倆。

不管是棚內錄製,還是戶外綜藝,都喜歡借用「大尺度」話題來引起大家的關注。「低俗當幽默」,成了臺綜以及綜藝咖們的慣用伎倆。

難登大雅之堂的話題,常常被他們堂而皇之的放到節目中大談特談。即便是在王牌節目《康熙來了》中,這些話題只是有過之而無及。

曾經被《康熙來了》的觀眾評選為「看到TA,不會轉臺的藝人」第一名的沈玉琳,就在節目中「貢獻」過無數「大尺度」話題。

如果說「栽贓」潘若迪與保姆共同泡澡,氣到潘若迪在錄製現場當場暴走,還算是小兒科的話。

沈玉琳曾在節目中爆料:自己在當製作人時,為追求節目整蠱藝人效果,曾把某位知名女歌手關在狗籠中,當中遊街。此舉直接導致這名歌手,留下心理陰影。

對於內娛觀眾來說,這種無所顧忌的直白言論和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新鮮」的。但並不意味著,大家一笑而過後,還會欣然接受這些套路。

眾所周知,很多臺綜都習慣以調侃嘉賓為主要思路,或者用一些尖銳犀利的問題讓嘉賓難堪,以此來博關注。

提及這一點,就不能不說到小S。「康熙」時期的小S是當代「老娘」風格的「創始人」,她能隨時隨地在嬌羞少女、性感少婦和口吐蓮花的潑婦這三種角色中,自如切換。

而吃男星豆腐,也成了小S的「招牌動作」。從劉德華、吳奇隆,到趙又廷、彭于晏,凡是到訪過《康熙來了》的男嘉賓,幾乎都被小S直接或間接「吃過豆腐」。

求抱、襲胸只有你不敢想的,沒有小S不敢做的。

如果一次是新鮮,兩次是有趣,到了第三次大家看得多了,漸漸地也就開始膩了。這一招,到了《姐姐好餓》的時候終於失靈了。

在《康熙來了》結束後,小S轉戰內地。平臺也奉獻了巨大誠意,可謂是為小S量身打造了《姐姐好餓》這檔節目。

只是沒了蔡康永的小S,就像是逗哏沒了捧哏。造不出段子,沒人能接梗。

小S在節目中依舊延續著自己「色姐姐」的風格。當場吃嘉賓李治廷的「豆腐」,與陳偉霆上演「義大利麵之吻」。

雖然最終的目的,都是要讓整體節目充滿「娛樂性」。只是,追求極致娛樂的結果,就是小S始終丟不掉對「大尺度」的執著,丟不掉吃豆腐、林志玲這兩個討論點。

在首期節目中,小S就再次發揮自己在「康熙」中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逼問嘉賓黃渤「自己和林志玲誰更好」的問題。

一向以情商高聞名的黃渤,在一段看似玩笑,卻也暗含正經的話中,給了小S一個小小的「提醒」。

看著小S的表情,熒幕前的觀眾,也只剩下尷尬了。

作為主打「明星美食八卦類」的訪談節目,小S獨挑大梁的能力始終差強人意。插科打諢似的臺綜主持方式,並不適合內地觀眾的胃口。

節奏亂了、招式老了,觀眾不再買單,想要再掀起水花也是強弩之末。於是結果顯而易見,12期的《姐姐餓了》無疾而終,以豆瓣5.8分慘烈收場,小S轉戰內地的首戰終是告敗。

就像曾經的《流星花園》,大家拜倒在「道明寺」的狂拽酷炫之下,就連當時劇中整蠱「杉菜」的情節,都被視為是「霸道總裁」的標配,深情愛意的表現。

可放到今日,在新版《流星花園》中,「道明寺」將盒飯蓋到女主臉上的情節,早就不是霸總在宣揚自我,而是再明顯不過的不尊重女性的表現。

這也是為何現在,越來越多的觀眾,不再沉溺於霸道總裁、壁咚女主的情節當中。

當大眾開始厭煩一種模式的時候,可不會憐香惜玉地再去給你時間,讓你去意識到問題所在。畢竟,現實很殘酷,每個人都自顧不暇。

時代和語境變了,大家的審美也變了。更何況,低俗和幽默從來就不劃等號。

從前也好,現在也罷,臺綜始終放棄不了「女生靠露,男生靠喊」的綜藝方式。好像女生穿得越清涼,越能給大家提供討論的話題,不管是正面的,還是抨擊的。

瑤瑤曾在節目中坦承:因上節目穿得太保守,慘遭製作人當場責罵。

而男生在節目中,「吵架式」的溝通方法,恨不能大打出手,人們才看得津津有味。作為小S在「康熙」中的「死對頭」,趙正平常常被她調侃到火大,恨不得整集節目中,一半的話都要被「嗶」掉。

有意思嗎?起初看是有意思的,只是時間久了,還是膩了。

加之,既然臺灣的綜藝咖們想要融入內娛環境當中,必然要「入鄉隨俗」。而一向鍾情於百無禁忌的臺灣綜藝咖們,顯然要時刻謹記內娛要求。

面對價值導向,不能使用大尺度話題吸引眼球,成為了眾多臺灣綜藝咖們的困境。

早前蔡康永攜一眾《康熙來了》的綜藝咖們,參加《火星情報局》的錄製。節目現場,看得出沈玉琳、曹西平、瑤瑤等人在竭力營造搞笑氛圍,可細細看來,他們依舊甩不脫臺綜中的習慣。

吹哨子+醜八怪,放在《康熙來了》裡面,就成了曹西平的slogan;可到了《火星情報局》,當他為了搞笑舉例說楊迪「醜八怪」時,就被觀眾批評沒禮貌。

他們的搞笑方式,抖得包袱,內地觀未必能get得到,反而只會感到滿屏尷尬。

近年來,「真人秀」成了眾多綜藝節目中炙手可熱的選項。可這對於習慣了棚內錄製,討論點始終圈禁在幾個固定的話題當中的臺灣藝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綜藝節目,對明星的要求向來很高:有梗、靈活、搞笑,鎮得住場子,互動了觀眾。既不會搶走別人風頭,還能把場面搞熱。

但是能做到如此的,縱觀整個娛樂圈也是屈指可數。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觀眾總是能在各種綜藝節目中,看到李誕、楊迪、沈騰、大張偉等「熟臉」的關係了。

何況,諸如《認真的嘎嘎們》等發掘新人的節目的出現,之前不被重視的綜藝咖們,正在迅速崛起。論人氣、流量,有些甚至直逼一、二線明星。

內娛綜藝市場,本就是「僧多粥少」的現狀。「蛋糕」的大小固定了,人人都想分一口。內娛綜藝市場對臺灣綜藝咖們的需求也小了許多。以前那種隨便講講笑話、搞笑兩句,就能賺得盆滿缽滿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復返了。

對於現在的臺灣綜藝咖們來說,最大的恐懼不是市場不再需要他們。而是他們眼睜睜地看著世界在變,但自己卻不知道世界到底是怎麼變化的。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說再見的機會都不給你,可這就是現實啊!

相關焦點

  •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會打昨天,騰訊突然爆出一個大新聞。資本無情,市場無情,任你昔日多麼風光,時代拋棄你的時候,真的連招呼都不會打。就在前兩天,一代鞋王達芙妮宣布退出實體零售。而同時你卻追趕著父母的腳步漸漸老去,身體機能也開始下降。特別是對於社會的中產階層,房貸、車貸、孩子的教育費、老人的養老費…通通都要錢,一年花得比一年多。這個時候,你要是拉不下臉來主動降低欲望,那金錢的窟窿就會越來越大。
  • 時代拋棄你,連一聲招呼都不會打,宅家的日子,你未雨綢繆了嗎
    如果每天都這樣地生活就叫混日子,2020年的開局本來已經十分艱難,疫情過後還要繼續上班工作,這段日子宅在家裡毫無所得的消耗,真的會讓人局促不安的,而新一輪的壓力也正迎面而來,你真的要心安理得,在家裡無所事事嗎?你要知道時代想拋棄你,連一聲招呼都不會打的,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 ATM機最後的掙扎:時代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打
    現金時代,一臺臺自動取款機就是ATM廠商的「印鈔機」,且供不應求。1967年6月27日,世界第一臺ATM在英國巴克萊銀行恩菲爾德支行投入使用。在此後的53年間,ATM隨著人類生活的足跡遍布全球各個角落,甚至在南極最大的科研中心麥克默多站,也裝有兩臺ATM供居民使用,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ATM」。國內第一臺ATM在1987年由中國銀行珠海分行引進。
  • 2020年底全面取消事業編: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現在許多人都曾被父母勸說,要考事業單位進體制內。可沒想到隨著時代的變遷,一成不變的事業單位和體制也做出了改變,改革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事業單位作為一個所謂的鐵飯碗,讓許多員工都失去了意志,一心只求穩定,得過且過,碌碌無為的過一生。做什麼事都要有競爭意識,只有競爭才能有更好的進步空間和發展空間。
  •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當時代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打
    其中一位大姐說:我今年36歲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站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這句什麼也不會一出口,不禁令人唏噓,我也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畢竟任何人都可能被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所拋棄。
  • 臺大學排名節節敗退 高中升學第一志願北大取代臺大
    臺大學排名節節敗退 高中升學第一志願北大取代臺大 2017-10-參與互動    臺大學排名節節敗退
  • 「後康熙時代」的綜藝咖們 你們現在還好嗎?
    在《康熙》最火的時候,對於內地的年輕觀眾來說,就算沒看過也聽過這檔沒下限的節目。康熙的火爆,最有發言權的恐怕要屬那些在康熙一炮而紅的嘉賓:這些曾是二三線的綜藝咖們在其他節目賣力表現卻總是鮮少有人關注。但只要一經《康熙》的曝光,在內地的知名度就會呈指數爆炸式的提升。可見這檔節目在華人綜藝圈影響力之大,連兩地的文化隔閡都能夠跨越。
  • 呼叫康熙,臺灣的那些綜藝咖們現在還好嗎?
    雖然我們和這些綜藝咖們相隔兩岸,但卻覺得他們比自己隔壁鄰居更親近,這就是綜藝節目的奇妙之處。其實康熙就是臺灣綜藝咖們的人生劇場。我們在這個劇場裡,看著她們從少女變成媽媽,從戀愛談到結婚,從小咖進化成巨星。
  • 國軍敗退臺灣後,那些來不及帶走的姨太太去了哪?下場如何?
    國軍敗退臺灣後,那些來不及帶走的姨太太去了哪?下場如何?雖然我們現代社會是一夫一妻制度,但是在以前可不是這樣的,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情況。當時屬於男權社會,社會的權力和財富大多都集中在男性的手中,政府也是由男性組建,所以男性娶多個老婆在當時是沒問題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中國的近代,新中國成立之前一直有著這樣的情況,在民國時期,各種軍閥的姨太太可不止一個。
  • 盛極一時的臺灣綜藝,也難免落寞謝幕
    但是隨著內地娛樂的不斷發展,慢慢有了楊迪這樣的諧星出現,內地的綜藝在需要找臺灣諧星加入增加爆點的時代不同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而且更加被大眾喜愛。在熱播綜藝《火星情報局》中這樣的問題就很突出,來自臺灣的幾位搞笑藝人,他們之前臺灣綜藝的痕跡還是很重的,但從節目效果來講收到的反饋卻是一般般。這一點在小S 挑大梁的《姐姐好餓》最終敗退的結果來看,就已經驗證了臺灣搞笑藝人在內地玩不轉了。
  • 臺灣高校排名「節節敗退」 島內學子更愛清華北大蔡當局怎麼看
    「臺灣包袱鋪,清華北大擋不住。」大家好,我是一想起大學生活就激動到著魔的迷你「海賊」中二仔。每當回憶起大學時光,中二仔的心中都充滿著嚮往。曾經的我們,為了在象牙塔中自由翱翔,燈下苦讀十年寒窗,那些刻骨銘心的日子仍歷歷在目。
  • 大陸綜藝節目酬勞高 臺灣節目只剩二三線通告咖
    隨著大陸綜藝邁向「大片時代」,動輒開出上千萬的藝人酬勞,宛若強力磁鐵吸走港臺大咖藝人,臺灣綜藝請不到大牌,淪為二、三線通告咖戰場。製作費低難請大牌臺灣綜藝節目曾是華人綜藝櫥窗,隨著大陸綜藝邁向「大片時代」,動輒數億人民幣的製作費,也開出上千萬的藝人酬勞,宛若強力磁鐵吸走港臺大咖藝人,臺灣綜藝礙於市場小、製作費低,請不到大牌,淪為二、三線通告咖戰場。15年前,香港四大天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與張學友,甚至是張國榮、梅豔芳都是臺灣綜藝常客。
  • 海峽都市報數字報 - 「他走了連聲招呼都不打」 - 海都網
    N本報記者 吳開興 文/圖 本報訊 曾經以《死了都要愛》走紅的信樂團,在樂隊巔峰時期,原主唱信(蘇見信)選擇離隊,不禁讓人唏噓、遺憾。在經歷了一段低迷期後,信樂團又開始爆發,昨日樂團帶著新主唱,攜著新專輯《就是唯一》來到了福州。
  • 在南北戰爭初期,實力遠勝南方的北方為什麼會節節敗退?
    而美利堅合眾國(北方)的經濟實力、人口兵力和道德處境都遠勝於美利堅聯盟國(南方)。因此當時很多都覺得北方合眾國將在很短的時間裡獲得南北戰爭的勝利。然而南北戰爭第一階段的戰爭進展卻讓很多人大感意外。實力處於劣勢的南方是屢戰屢勝、高歌猛進,而實力佔優的北方卻節節敗退,差點丟了華盛頓。那麼實力遠勝南方的北方為什麼會節節敗退呢?
  • 臺大學排名節節敗退 高中榜單第一志願北大取代臺大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兩岸高等教育競爭力此消彼長,據臺灣媒體報導,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國際排名優於臺灣大學後,部分臺灣高中升學榜單,也將這些學校排名放在臺大前面。民眾、學者紛紛感嘆,曾幾何時,臺灣高中畢業生升大學的第一志願,居然已由北京大學取代臺灣大學,「原來第一志願已經不是臺大了」、「本來北大、清華就比較好啊!」
  • 家樂福的敗退不是時代的問題,是自己拋棄了自己!
    家樂福作為大齡剩女,低不成高不就,全世界的人都以為家樂福要投向阿里這個「金龜婿」的懷抱,其實家樂福選擇了騰訊!但是,為時已晚!這究竟是為什麼?線下零售行業受到電商衝擊的時候,大潤發、沃爾瑪看到了新零售的變化,重視時代的變革,重視電商,所以2017年大潤發牽手阿里,永輝和沃爾瑪投入騰訊的懷抱,2018年7月16日,京東與沃爾瑪聯合宣布雙方加速推進門店、庫存、用戶打通的「三通戰略」。
  • 臺灣大學排名敗退 臺灣有高中升學榜單第一志願成北大
    ­  臺灣大學校園。(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兩岸高等教育競爭力此消彼長,據臺灣《旺報》報導,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國際排名優於臺灣大學後,部分臺灣高中升學榜單,也將這些學校排名放在臺大前面。
  • 《康熙來了》停播後,那些綜藝咖都去哪了
    如果有人問陪伴我們最長的綜藝節目是什麼,估計很多人都會回答大陸是快本,臺灣是康熙。快本還在繼續稱霸綜藝,而康熙已經停播兩年了。當年宣布停播的時候,可是有無數網友在哭啊~~~~在節目停播後之後,很多康熙粉對當年的那些綜藝大咖都非常牽掛。那我們今天就來扒一扒,康熙沒了之後,那些綜藝咖怎麼樣了。
  • 蔡康永的離"熙" :見證臺灣綜藝輝煌時代的衰落
    而這三年來《康熙來了》愈見令人疲乏的內容,也慢慢影射了整個臺灣綜藝圈的"半壁江山",而「康熙」的逃走,也恰如其分的拉開了臺灣綜藝輝煌期的徹底衰落。「康熙」滅亡最現實的是:將會毀掉臺灣獨有的"通告藝人"近年來,港臺藝人頻繁奔赴內地撈金,佔據各大衛視和網絡的綜藝節目,這已是固有現象了。
  • 蔣介石敗退後,到底有多少真金白銀被帶到了臺灣?
    1949年,隨著解放軍的高歌猛進,國民黨的節節敗退,蔣介石意識到國民黨的敗亡已經成定局,他開始為以後做打算,開始將大陸的人才和金銀珠寶運往臺灣。1942年2月初的一天,在香港的蔣介石親信俞鴻鈞接到了蔣介石的命令,讓他把國庫裡的黃金提前秘密運往臺灣,因為這時的蔣介石已經意識到李宗仁會把這些黃金作為「和談」談判的條件。2月18,這些黃金被一箱一箱運送到了軍艦上,倆天后軍艦到達了臺灣基隆港,然後被當時的臺灣省主席陳誠的安排下,放進了臺灣銀行的保險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