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職稱評審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說來大家聽聽,給評個是非。
據某老師反應,今年上級部門給其學校的中級職稱指標是15個。學校把全體參評人員分成兩類,然後再進行職稱指標分配。這兩類人員,一類是科室人員、音體美老師和實驗室人員;另一類是一線其他教師。其中,第一類人員得到指標總數的10%,一線其他教師得到90%。這樣計算的結果是第一類人員1.5個,一線其他教師13.5個。
這個時候問題就出現了,這0.5個應該怎麼算?學校負責職稱的工作人員是這樣計算的:第一類人員得到的指標總數採取四捨五入的方法,即1.5個變成了2個,一線其他教師怎麼算則沒有說。即便不說,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這樣的算法自然是一線其他教師的13.5當中的0.5被捨去了,變成了13個。
為什麼在職稱指標分配計算的時候,四捨五入規則在一線教師這邊是舍,在科室人員這邊則是入呢?學校相關人員的解釋是,按制度辦事。
原來學校內部的職稱評審制度中確有一條規定:把指標總數的10%按照四捨五入的原則劃分給第一類人員(科室人員、音體美老師和實驗員)。
對此,很多老師提出了質疑,認為這條規定並不合理。老師們認為,一個學校,應該是以教學為中心,各項政策,尤其是一些好事,應該向一線教師傾斜。學校的這一規定顯示出學校對於一線教師並不重視,反而把科室人員放在了比較重要的位置。
對此,領導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首先,第一類人員中,音體美老師也是工作在一線的老師,有資格有權利參與職稱評審;其次,科室人員也很辛苦,也為學校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職稱評審不能忘了他們。
其實,領導給出的理由並不能服眾。首先,音體美老師既然是一線教師,就不應該和科室人員劃為一類人員;其次,科室人員和一線教學人員都為學校發展做出了貢獻,領導這樣的表態正說明在領導心中,科室人員的貢獻是大於一線教學人員的,否則為什麼四捨五入規則一線教師是舍,科室人員卻是入呢?
另外,按照事業單位人員管理制度,事業單位分為專技崗和管理崗。既然某老師已經不在教學一線上課了,為什麼還要走專技崗呢?應該直接劃到管理崗才對呀。你不能這頭佔著管理崗的崗位,那頭佔著專技崗的職稱指標,這明顯是一種不正之風。領導不愧是領導,把不正之風說得竟然如此義正辭嚴,頭頭是道。
其實,這種佔著專技崗的職稱指標不上課的現象,在教育界並不少見。比如很多學校領導都有職稱,並且一般都是高級職稱,但真正工作在教學一線的又有幾人?現在國家嘗試推行校長職級制,目的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你當校長,就按照校長的級別;你當老師,就按照教師職稱的級別,不能兩相混淆。
當然,理想化的制度一旦觸碰到利益,總會被執行者弄得面目全非,何況是這樣一個長期存在的頑疾呢?為了孩子、為了教育、為了未來等等再宏大的口號,在不同級別職稱工資的幾百塊錢差額面前,都會被當作遮羞布一樣,先是被輕輕扯去,然後是被揉爛了,狠狠甩到一邊。
親愛的小夥伴,你對職稱指標分配四捨五入規則一線教師是舍,科室人員是入這一現象怎麼看?你在職稱評審過程中遭遇過哪些不合理現象?歡迎在此留言評論,發表你的看法。我是指尖教育天下,願和你一起關注教育話題,分享教育觀點,謝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