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長來說,小孩能自己吃飯是無比幸福的事情,因為營養食物來源最基礎的就是食物。但是很多小孩都是抗拒吃飯,餵到嘴巴不吞下去,所以讓小孩吃飯成了很痛苦的事情。
網上有個2歲萌娃,因為自己吃飯不用餵而走紅。這也讓很多家長紛紛點讚,羨慕不已。在視頻裡可以看到一個小男孩兒坐在桌子邊,自己拿著練習筷正在吃著餃子,吃了第一口餃子之後可能意識到有東西沾到嘴角了,於是又拿著一張紙自己擦了擦嘴,整個動作看起來也是非常的熟練流暢,就仿佛是自己已經做過很多次。
而在後續分享的視頻裡才知道,自己能夠獨立解決吃飯擦嘴,孩子不僅做過很多次,就連掉飯粒的情況也是非常少見的。
記者在採訪時從爸爸的口中知道,孩子很喜歡獨立吃飯,有時候就算想要給孩子餵飯吃,孩子自己也不要家長喂。就這一點,很多家長做不到讓孩子獨自吃飯。
【有什麼妙招讓孩子愛上吃飯呢?】
8個月的時候孩子喜歡抓食物,很多媽媽擔心孩子弄髒衣服而拒絕孩子的好奇心。
9-11月齡是孩子學習自我進食的黃金時期,不必要求正確使用餐具,允許主動抓握食物自我餵食,有助於更快掌握獨立進食技能,培養自信。
12月齡嬰兒可以用吸管杯喝水。寶寶自我進食時家長應容忍灑落和狼藉,可事先在地上鋪好相應的地墊以便於清潔。
1-3歲孩子應學習抓、用勺子,參與進餐過程,逐步學習自己進食。允許幼兒進食過程狼藉,在進食過程中熟練掌握進食技巧。
2.營造良好的用餐氛圍
許多父母會發現,他們的孩子不僅不喜歡吃飯,而且喜歡在吃飯的時候被人追著喂,這也與家庭的吃飯氛圍有關,因為寶寶不喜歡吃飯,父母寵溺追著喂,結果,孩子越來越沒有底線,慢慢地越來越不喜歡吃飯。
因此,為了讓寶寶養成獨立吃飯的習慣,先從吃飯的氛圍開始,例如:家人一起坐著吃飯,做一些寶寶愛吃的菜,這些良好氛圍,寶寶自然會喜歡吃,自然會獨立的。
2.定時定點吃飯
定時定點吃飯對於寶寶也是很重要,因為它可以讓你的寶寶制定一個飲食習慣,到一定時間消化系統會提醒寶寶吃飯,等到你的寶寶餓了,那麼寶寶自然會主動坐下來吃飯,不用父母催。
大多數9月齡的嬰兒可以與家人的進餐時間相一致,即早、中、晚三頓主餐,以乳類為主,然後加2~3頓輔餐,主要以固體食物為主。
1歲-3歲孩子要與家人共進3頓主餐,2—3次營養豐富的輔餐(水果、牛奶、麵包、餅乾或自製小點心等)。進餐時間應在20—25 min/次,定時就餐。
1-3歲孩子與家人同食,有條件家庭可讓兒童坐在兒童餐椅就餐,便於與家人互動交流。避免進食時看電視或玩玩具等,更不可追餵進食。
而且通過定點吃飯還可以讓寶寶養成餐桌禮儀,對寶寶自身發展也是很大的好處,所以說定時定點吃飯很重要。
3.飲食均衡,多吃含鋅食物
缺鋅也可能引起寶寶食慾變差,鋅是味覺素的結構成分,並起著支持、營養和分化味蕾的作用,缺鋅導致味蕾細胞的分裂和生長緩慢,影響人的食慾。
補鋅當屬食補,食補是最符合代謝需求的:多吃含鋅豐富的食物如魚、瘦肉、動物肝、腎、蛋黃、奶製品等;還要多吃水產貝殼類,如牡蠣、肉、乾貝等;
當然食補也是有個缺點的,就是比較慢,有些人因腸胃有些差異甚至補不上。所以對於缺鋅比較嚴重、缺鋅症狀比較明顯的人群,應適當服用鋅劑,這個補鋅會更全面、及時些。
在補鋅製劑的選擇上,蛋白鋅貼合人體腸胃,沒有激素不會有副作用,吸收率也比較高,蛋白鋅可以促進唾液中鹼性磷酸酶的增加,從而起到改善食慾的作用,真的是媽媽的好寶貝,兒童益食寶!
4.不強迫寶寶吃飯
除了以上三點,就是父母不要強迫寶寶吃東西,為什麼?
因為寶寶在吃飽的情況下本來對吃飯就會有一定的抗拒心理,而這時候家長在強迫寶寶吃飯,不僅達不到讓寶寶愛上吃飯的目的,甚至還可能會產生厭食心理。
培養幼兒規律的進食習慣,家長儘可能為兒童提供各種食物滿足生長需要,不強迫進食。識別幼兒飽腹的信號,允許吃飽後離開餐桌。對較年長一些的幼兒,可適當參與食物的製作過程或者餐前準備餐具,提高其對進食過程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