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非遺有個約會」——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師生在天津感受非遺魅力

2020-12-14 中國臺灣網

「我和非遺有個約會」——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師生在天津感受非遺魅力

2019年08月22日 22:1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學生玩轉古文化街(中國臺灣網 楊旋 攝)

  中國臺灣網8月22日天津訊(記者 楊旋)「這些都是用蠶絲線繡的?」「哇,不仔細看根本都看不到線耶,太細了簡直」……22日,來自臺灣高雄文藻外語大學第四屆「愛媒·講」未來媒體人體驗營的大學生們,來到了天津古文化街,一邊走街串巷了解民俗文化,一邊穿針引線感受非遺魅力。

  由天津市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和海河傳媒中心今晚報事業部聯合主辦的第四屆「愛媒·講」未來媒體人體驗營,今天帶領臺灣文藻外語大學的師生來到了位於天津南開區的古文化大街,以「天后宮」為起點,開啟了精彩的一天。

  天后宮俗稱「娘娘廟」,內裡供奉著「海神」媽祖,是天津市區內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天津城市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見證,故津地素有「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之說;而天后文化所倡導的愛國愛家、孝悌和善等美德也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如今的天后宮也成為了天津民俗博物館的所在地。

  通過此次參觀,臺灣文藻外語大學的學生在講解員細緻生動的介紹下,不僅對天津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親身體會到了兩岸在文化上的同根同源;而莊嚴肅穆的祭拜儀式,也讓這群從臺灣來的青年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沉甸甸」的厚重感。

  然,談及中華傳統文化,「厚重」並非是它唯一的基調,比如民俗文化便兼具了趣味性的「功效」。從泥人張到穿紅衣、從」拴娃娃「到」謝奶奶「,各種各樣的民俗事象,讓文藻大學的師生又驚又喜,「這些我們在臺灣都沒有聽過耶」。

  而讓這些學生驚嘆的,除了沒聽過的民俗外,還有在臺灣沒見過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值得驕傲的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刺繡。

  「這些都是用蠶絲線繡的?」「繡一幅要多長時間」「想訂製這樣的衣服需要提前多久呢?」「線要怎樣染色呢」「成為繡娘需要考試嗎」……當體驗組之一的臺灣學生,在聯升齋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刺繡作品後,便開啟了「瘋狂提問」的模式。

  百年老店聯升齋,在清朝末年就以刺繡轎子、新娘服飾等精品而聞名一時,其刺繡作品不僅享譽國內,且深受世界各地人士的青睞;現在聯升齋刺繡藝術博物館內展示的作品中有兩個鎮店之寶,分別是《天后聖跡圖》以及《清明上河圖》。在這裡,臺灣學生不僅了解了豐富多彩的中華刺繡文化,更體驗了一把刺繡的「艱辛」。

  「真的太難了,它的針和線都超細,而且沒有什麼重量,跟我們平時用的完全不一樣」。親身刺了一把繡的臺灣小姐姐琳軒和均亦,在體驗過後,興奮的分享感受,「以前覺得這些都是『老東西』,無聊啦,哪裡還會有人做這些,但今天看過後感受完全不一樣,(刺繡)真的很精彩,而且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耶,繡娘們真的很偉大。」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雙面繡」,另一位臺灣學生吳亭儀,在參觀及體驗後由衷地感慨到,現在臺灣大部分的人對於傳統技藝其實已經不怎麼重視了,所以來到天津這裡看到有一個地方、有一群人,不僅把傳統技藝保存的這麼好,還能把它和現代的東西融合得這麼好,真的既驚奇又驚嘆,「我覺得這是臺灣值得學習的地方」。

  除了學習和體驗民俗與非遺文化外,臺灣文藻大學的師生還到被授予為「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的天津101汽車文化廣場進行了參觀,並與在陸工作創業的臺青「前輩」們,展開了輕鬆卻不失深入的互動與交流,從經濟、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感知天津、了解大陸,也親身感受了兩岸一家親的概念與氛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兩岸民眾精神的紐帶,尤其需要一代一代的賡續傳承。此次參訪活動,不僅加深了臺灣師生對天津文化的認識,也進一步增進了臺灣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據悉,經過三年的實踐,「愛媒·講」未來媒體人體驗營活動已經成為促進兩岸人文交流,讓臺灣青年大學生了解大陸、感知天津的一個重要平臺。(完)

  

  臺灣學生參觀汽車101文化廣場(中國臺灣網 楊旋 攝)

   

  臺灣學生在天后宮祭拜(中國臺灣網 楊旋 攝)

   

  臺青聽老師講刺繡(中國臺灣網 楊旋 攝)

   

  101汽車現場臺青「前輩」分享經驗(中國臺灣網 楊旋 攝)

   

  臺灣學生在民俗館認真記錄(中國臺灣網 楊旋 攝)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焦點

  • 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師生走進天津外國語大學:交流專業 暢談未來
    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師生走進天津外國語大學:交流專業 暢談未來 2019年08月26日 14:3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師生走進天津外國語大學(中國臺灣網 楊旋 攝,下同)  中國臺灣網
  • 臺灣文藻外語大學與天津外大學生共話媒體融合
    昨天下午,臺灣文藻外語大學的師生借參加市臺辦、今晚報社主辦2017年「愛媒·講」未來媒體人體驗營的時機,來到姊妹學校天津外國語大學,與這裡師生第一次面對面互動交流。同為外國語大學,又同讀傳媒專業,兩校學生面臨著相同的境遇,迎接著相同的挑戰。
  • 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師生走進中國臺灣網:與「融融」的親密接觸
    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師生走進中國臺灣網:與「融融」的親密接觸 2019年08月26日 14:1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劉璐璐 攝)  中國臺灣網8月26日北京訊(記者 劉璐璐) 8月23日下午,來自臺灣高雄文藻外語大學的第四屆「愛媒·講」未來媒體人體驗營一行20人做客中國臺灣網,圍繞兩岸網際網路發展及網際網路新興技術進行交流與探討。
  • 上海外國語大學與臺灣文藻外語大學籤署師生交流合作協議
    上海外國語大學與臺灣文藻外語大學籤署師生交流合作協議 http://www.huaue.com  2013年10月30日  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   10月26日上午,上海外國語大學與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師生交流合作協議籤字儀式在虹口校區凱旋廳舉行
  • 河南某中學師生來到泥塑館參觀學習,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河南某中學師生來到泥塑館參觀學習,感受非遺文化魅力。河南某中學師生來到泥塑館參觀學習,感受非遺文化魅力。河南某中學師生來到泥塑館參觀學習,感受非遺文化魅力。河南某中學師生來到泥塑館參觀學習,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 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和四川傳媒學院的師生赴自貢採訪拍攝
    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和四川傳媒學院的師生赴自貢採訪拍攝 2017年03月30日 10:2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3月30日自貢訊 日前,由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和四川傳媒學院的師生組成採訪團赴自貢開展「臺灣傳媒學生看四川」活動。
  • 臺灣文藻外語大學與常州工學院洽談合作
    臺灣文藻外語大學與常州工學院洽談合作 2016年05月16日 08:04: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走進非遺 感受魅力
    市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近日聯合區關工委開展非遺文化研學活動,我區20餘名中小學生通過體驗非遺文化,感受非遺魅力。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學生們觀看了侯家班帶來的舟山布袋木偶戲表演。在鏗鏘有力的鑼鼓聲中,形態各異的木偶伴隨著表演者悠揚婉轉的唱腔,在舞臺上仰天大笑、捶胸頓足、翻騰跳躍。表演結束後,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體驗木偶戲操作,進一步感受非遺文化。
  • 我校15名學生赴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和臺灣中州科技大學交換學習
    3月5日,在我校港澳臺辦公室主任黃克進和藝術學院覃龍娟老師的帶領下,我校15名學生赴臺灣高校進行一個學期的學分互認交流學習。
  • 走進非遺傳承基地 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走進非遺傳承基地 感受非遺文化魅力「今天學習了非遺文化,讓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學習傳承好非遺文化,刻苦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會昌縣會昌小學學生劉燁蓓激動地說。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會昌縣組織學生走進國家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匾額習俗》的傳播基地參觀學習。基地內懸掛著「翰林」、「進士」、「博士」等17方匾額,令人目不暇接。非遺傳承人肖天長在講解匾額文化同時,還詳細講解每一塊匾額背後的勵志故事。隨後,肖天長還揮毫潑墨,現場展示榜書的書寫,介紹匾額製作流程。
  • 河南焦作:中學生泥塑非遺館體驗感受「非遺」魅力
    當日,溫縣第二實驗中學師生來到當地一家泥塑非遺館參觀,了解泥塑文化,體驗泥塑製作,感受非遺文化魅力。當日,溫縣第二實驗中學師生來到當地一家泥塑非遺館參觀,了解泥塑文化,體驗泥塑製作,感受非遺文化魅力。當日,溫縣第二實驗中學師生來到當地一家泥塑非遺館參觀,了解泥塑文化,體驗泥塑製作,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 登封濱河路小學師生走進嵩山木雕研究所研學,親身感受非遺的魅力
    2020年8月21日下午,登封市濱河路小學四年級一班部分學生及老師,在申松強老師的帶領下,到嵩山木雕藝朮研究所,近距離觸摸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嵩山木雕的藝術魅力。(圖為師生在認真聽王振北先生介紹)他給師生詳細解說,嵩山木雕的應用範圍、歷史源遠、自身特點、基本內容等。
  • 非遺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本報訊(光明新聞記者 熊丹丹 通訊員 潘志瑩/文 記者 管強 通訊員 潘志瑩/圖)12月9日,「2020年度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光明區田寮小學開展。本次活動通過抗疫主題非遺展和非遺小課堂兩種不同形式,引領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讓非遺教育真正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傳承非遺文化。全校近兩千名師生參與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遺保護中心)承辦,光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協辦。
  • 未來媒體人實習工作開始 14路記者帶領臺灣同學走街串巷感知天津
    8月8日,來自臺灣文藻外語大學的未來媒體人在今晚報社的實習工作拉開序幕,14位臺灣實習生在今晚報記者導師的帶領下,深入了解天津各行各業的工作與生活,為稿件積累素材。臺灣實習生劉旎羚與文化體育部記者劉桂芳來到河西區文化館,採訪崑曲天津市級非遺傳承人渠天凰老師。
  • 重慶璧山:感受非遺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開幕式 (攝影 曾清龍)當豐富的非遺融入特色的秀湖水街非遺小鎮,二者相得益彰,盡顯非遺韻味。據了解,本次非遺購物節將持續至6月20日,嗨購8天,全程有哪些看點和耍事,記者為你一一打探。百餘個項目亮相 全方位展現渝味非遺魅力陳昌銀陳麻花、白市驛板鴨、合川桃片、東溪豆腐乳、永川豆豉等美食,還有酉州苗繡、榮昌夏布、石雞坨土陶、外郎藤編......全市百餘個非遺項目和老字號企業集中進行展示和展銷,涵蓋傳統醫藥、傳統美術、傳統技藝等多個非遺門類,助力文旅消費。
  • 遊覽上海「非遺」 感受文化魅力
    遊覽上海「非遺」 感受文化魅力沈琦華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非遺與旅遊的深度融合產生「化合反應」,遊走上海「非遺」線路,可以近距離感受申城的文化魅力。寶山非遺遊線火爆上海非遺文化中心精心提煉上海非遺文化元素,與旅遊線路有機融合,發布了一系列的「非遺之旅」,其中包含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顧村公園和寶山寺的寶山遊線受到滬上遊客青睞。
  • 外協與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師生舉行首個「臺灣-慈谿」英語沙龍
    特別感謝臺灣文藻大學的老師和學生們來到慈谿開展如此有意義有愛心的志願者活動,也特別感謝這一晚同我們的分享與交流。在場的臺灣大學生們也很感謝外協朋友們與她們的真誠溝通,其中臺灣的學生隊長在活動後感言「即使是在同一個土地上也會因地區不同而所有差異,更不用說是隔條海了。今日深入了解到陸臺教育文化的差異,更藉由此機會了解了自己的不足,這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
  • 臺灣青年看天津:外地遊客化身本地記者
    中國臺灣網8月28日天津訊 ( 記者 陳放 ) 8月17日一大早,天津市慶王府的門口便聚集了眾多慕名前來的遊客,在排隊等候參觀,而來自臺灣文藻外語大學的13位師生也要想「湊個熱鬧」。置身其中,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建築氣息撲面而來。走近一棵樹、跨過一道門、拉開一扇窗,在慶王府的每個角落裡,都能發現一段故事。
  • 非遺進校園,傳承文化魅力~
    為讓學生直觀、 生動地認識並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零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6月25日 ,成都市「非遺進校園」教學成果展和徵文比賽暨「我是非遺小傳人 活動中,同學們了解非遺,認識到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並在「我是非遺小傳人」書卷上鄭重地籤上自己的名字,立志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感受貝雕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感受貝雕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2020-12-15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