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濱河路小學師生走進嵩山木雕研究所研學,親身感受非遺的魅力

2020-09-02 周鷹

2020年8月21日下午,登封市濱河路小學四年級一班部分學生及老師,在申松強老師的帶領下,到嵩山木雕藝朮研究所,近距離觸摸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嵩山木雕的藝術魅力。

木雕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是凝聚民族工匠精神的藝術結晶。嵩山木雕始於先秦,形成於唐宋,成熟於明清,具有濃厚的漢文化特色,多見於建築、裝飾、家具、器皿、陳設和宗教等,為華夏木雕的肇始者。嵩山木雕,是華夏歷史文明嵩山文化的重要物證和載體。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嵩山木雕代表性傳承人是王振北。

(圖為王振北先生正在工作中)

師生來到研究所門口後,王振北先生首先在研究所門口先給學生介紹了嵩山的自然風光和禹王萬歲峰的神話傳說。

隨後他帶來師生走進研究所內,參觀嵩山木雕百餘件作品成果展。

(圖為師生讚嘆展示作品之精美)

(圖為師生在認真聽王振北先生介紹)

他給師生詳細解說,嵩山木雕的應用範圍、歷史源遠、自身特點、基本內容等。使學生對嵩山木雕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基本了解,師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對展示的作品讚不絕口,有學生代表談了自己的參觀感悟,都覺得如此近距離的感受中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收穫頗豐,真是不虛此行,最後集體合影留念。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雖然在各方面的關注和行動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不可否認在現代化發展、城鎮化建設等強勢背景下,由於其地域性、民族性、傳統性等特點及現代化文明對其生存空間的排擠和擠壓,使其越來越邊緣化、碎片化,更由於其載體的「活態性」不得不面對「人走藝絕」的威脅。

現階段非遺傳承主要依靠以傳承人為主的傳習活動和無意識的集體傳承為主,前者以族內血源傳承和族外師徒傳承為主;而後者則是在非遺生長生存的地域空間中廣大民眾潛意識的傳承。除此之外,政府、研究者、旅遊產業等也都從不同角度承擔著傳承的責任,從理論層面上來看其傳承途徑並不算少,但是隨著這項工作的不斷推進,人們越發清晰地認識到如果缺少了學校教育參與其中,那麼非遺發展因現有傳承對象的局限而漸入困境。

青少年一代是文化傳承發展創新的未來,在呼籲喚起「文化覺醒」、倡導「文化自覺」等背景下,關注本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尤其是關注隨著傳承人逝世就面臨消亡的非遺就顯得非常緊迫。國家政府、社會組織、教育系統也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宣言》等文件的出臺,都在不斷在強調教育系統參與非遺傳承保護的重要性。

如何不斷探索學校教育在非遺傳承中實現的途徑,得到更多青少年群體的認可和關注,繼喚起他們的民族文化傳承意識,使教育系統成為非遺傳承保護的重要基地,還任重道遠!登封濱河路小學師生走進嵩山木雕研究所研學,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手工藝——嵩山木雕的活動,非常值得提倡和借鑑意義。呼籲更多的學校,能夠開展類似的活動,讓師生感受更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相關焦點

  • 濱河路小學師生嵩山腳下觀摩嵩山木雕
    8月21日下午,登封市濱河路小學四年級一班部分學生及老師,在申松強老師的帶領下到嵩山木雕藝術研究所,近距參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嵩山木雕體悟其藝術魅力。代表性傳承人王振北老師首先給學生們介紹了嵩山的自然風光和禹王萬歲峰的神話傳說
  • 走進非遺 感受魅力
    市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近日聯合區關工委開展非遺文化研學活動,我區20餘名中小學生通過體驗非遺文化,感受非遺魅力。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學生們觀看了侯家班帶來的舟山布袋木偶戲表演。在鏗鏘有力的鑼鼓聲中,形態各異的木偶伴隨著表演者悠揚婉轉的唱腔,在舞臺上仰天大笑、捶胸頓足、翻騰跳躍。表演結束後,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體驗木偶戲操作,進一步感受非遺文化。
  • 走進青島紡織博物館 感受"非遺"扎染魅力
        青島洮南路小學的師生走進青島紡織博物館,親手體驗千變萬化、魅力無窮的扎染工藝,近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中,扎染藝術作為一種古老的工藝被人們喜聞樂見。
  • 研學體驗|我與傳承面對面:走進湖筆小鎮「童玩節」 感受湖筆文化的...
    5月26日,來自湖州愛山小學教育集團、湖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上外附屬浙江宏達南潯學校、南潯錦繡實驗學校、湖州師範學院南潯附屬小學、杭州蕭山第一實驗小學等學校的30多名小學生來到湖州市南潯區善璉鎮,走進名聞遐邇的湖筆小鎮,親身體驗感受家鄉湖筆文化的獨特魅力,初夏的陣雨也沒有擋住孩子們追溯湖筆奧秘的決心
  • 走進非遺傳承基地 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走進非遺傳承基地 感受非遺文化魅力「今天學習了非遺文化,讓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學習傳承好非遺文化,刻苦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會昌縣會昌小學學生劉燁蓓激動地說。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會昌縣組織學生走進國家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匾額習俗》的傳播基地參觀學習。基地內懸掛著「翰林」、「進士」、「博士」等17方匾額,令人目不暇接。非遺傳承人肖天長在講解匾額文化同時,還詳細講解每一塊匾額背後的勵志故事。隨後,肖天長還揮毫潑墨,現場展示榜書的書寫,介紹匾額製作流程。
  • 登封市少林路小學多彩非遺文化進校園有傳承
    少林路小學生聯繫戲曲多彩非遺進課堂,魅力文化有傳承,登封市教體局少林路小學非遺文化進校園有聲有色。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熟學習忙。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師生對非遺的保護意識,登封市少林路小學近期開展「多彩非遺進課堂,魅力文化有傳承」活動,通過一節節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底,以勞動、實踐為基礎的精彩紛呈的課堂,將中華璀璨的非遺文化與現代小學教育生動融合,為學生秉承祖先智慧,傳播華夏文明點亮心燈,讓中華傳統文化之花在校園綻放,代代傳承!
  • 登封市北區小學開展「春天的音樂會——春之聲」活動
    映象網訊(記者 劉少利 通訊員 景懷濤)3月27日,登封市北區小學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出校園,走進嵩山地質公園開展「遇見春天」主題課程開發研討系列之「春天的音樂會—春之聲」活動,來了一場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音樂之旅。
  • 喜報|祝賀大學路小學濱河校區師生喜獲佳績!
    」——呼和浩特市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師生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優秀獎「靚麗內蒙古,師生寫芳華」——呼和浩特市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師生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優秀獎2017年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中小學幼兒園藝術節優秀指導教師*楊鳳蓮老師個人榮獲呼和浩特市第二屆中小學美術教師技能比賽,小學組全能二等獎賽罕區第二屆中小學音樂
  • 「鄭州教育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成就」集中採訪走進登封、滎陽
    嵩山腳下,登封市北區小學的學生們精彩的表演。登封市北區小學的數學與體育融合課堂(本網訊 記者 王佳莉)「大雪」節氣剛過,冬的意味愈加濃厚。嵩山腳下的登封市北區小學操場上,學生們正在上一堂特殊的體育課。12月9日,「鄭州教育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成就集中採訪報導組」一行,在鄭州市教育局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王巨濤的帶領下先後來到登封市、滎陽市,走進學校,深入到學生課堂、活動中,與師生交流,體味師生的幸福,感受「十三五」期間美好教育在登封市、滎陽市學校的美好綻放與高質量發展。
  • 木雕小鎮煉成記關鍵詞之三:研學丨傳統文化+教育 探索研學新模式
    近年來,研學旅行成為教育行業的一個熱門話題。木雕小鎮依託東陽市傳統木雕文化優勢,豐富「傳統文化+教育」的內涵,積極爭創省級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基地,打造學生的「第二課堂」。聯手學校,共促學生成長11月6日,江北初中近400名初二師生來到木雕小鎮開展非遺文化專題研學活動,這是繼9月份初一學生之後該校組織的第二次研學活動。
  • 感悟歷史 傳承非遺 | 王充小學開展研學活動
    」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學校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開設了青瓷陶藝體驗、非遺傳承;黃酒花雕繪製;跟著課本遊紹興等為主題的課程,組織學生分赴紹興鳳凰山考古遺址、瓷源小鎮;大禹陵、黃酒博物館;魯迅故裡、蘭亭景區等地開展研學旅行活動。鳳凰山考古遺址、瓷源小鎮「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走進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公園依山而建,山林茂密。
  • 弘揚傳統文化 長沙德馨園小學舉辦春季研學活動
    跟著老師傅學習非遺工藝品製作。又一件作品誕生了。紅網時刻4月12日訊(通訊員 肖思思)初春四月,草長鶯飛。4月12日,長沙市雨花區德馨園小學4-6年級全體師生,赴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少年體驗基地進行了春季研學。
  • 河南省實學思達外國語小學登封研學之旅
    近日,河南省實驗中學思達外國語小學為期三天的「禪武少林夢,軍事研學行」正式結束。河南省實驗中學思達外國語小學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學校,「異想天開、腳踏實地」是他們的校訓,這次他們組織了近500名二三年級的學生與《出發吧少年》欄目組一起開展了「禪武少林夢,軍事研學行」登封研學之旅,讓同學們看到了更豐富的世界,也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 非遺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本報訊(光明新聞記者 熊丹丹 通訊員 潘志瑩/文 記者 管強 通訊員 潘志瑩/圖)12月9日,「2020年度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光明區田寮小學開展。本次活動通過抗疫主題非遺展和非遺小課堂兩種不同形式,引領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讓非遺教育真正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傳承非遺文化。全校近兩千名師生參與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遺保護中心)承辦,光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協辦。
  • 「我和非遺有個約會」——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師生在天津感受非遺魅力
    「我和非遺有個約會」——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師生在天津感受非遺魅力 2019年08月22日 22:1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哇,不仔細看根本都看不到線耶,太細了簡直」……22日,來自臺灣高雄文藻外語大學第四屆「愛媒·講」未來媒體人體驗營的大學生們,來到了天津古文化街,一邊走街串巷了解民俗文化,一邊穿針引線感受非遺魅力。
  • 齊魯晚報小記者走進威海市群藝館感受「非遺」魅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乃彰12月13日,齊魯晚報小記者走進了位於威海市群藝館內的威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親近非遺,了解非遺,與非遺傳承人近距離接觸,感受傳統民俗文化的韻味,認識傳統手工藝的精妙,了解、學習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做非遺文化遺產的保護者
  • 河南某中學師生來到泥塑館參觀學習,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河南某中學師生來到泥塑館參觀學習,感受非遺文化魅力。河南某中學師生來到泥塑館參觀學習,感受非遺文化魅力。河南某中學師生來到泥塑館參觀學習,感受非遺文化魅力。河南某中學師生來到泥塑館參觀學習,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 登封第六屆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精彩紛呈
    12月21日,登封市告成鎮觀星臺景區二十四節氣廣場上,30名學生集體唱誦24節氣歌,伴隨著抑揚頓挫、清脆悅耳的歌聲,中國·登封第六屆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拉開了序幕。登封第六屆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現場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楚小龍致辭「天地之中」登封,歷史傳承悠久,名勝古蹟密布,每一處都承載著歷史文化。
  • 貝雕走進課堂!感受藝術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日前,福建貝雕(平潭)非遺傳承人、平潭貝雕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詹勝走進平潭賽爾雙語學校,為雙語實驗班學生帶來一節生動的貝雕製作課。課堂上,詹老師為孩子們講解了製作工具的使用和注意事項,並在講解中完成了一件貝殼工藝品。
  • 感受貝雕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感受貝雕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2020-12-15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