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雙語學校在中國早已經屢見不鮮,但日前,在英國倫敦的頂級富人區裡也建起了一所中英雙語學校,並於今年9月6日正式開學。這所學校的出現,相當引人關注。
這所名為肯辛頓韋德的學校開校一個多月之後,紅星新聞記者專訪到了該校的創辦人之一、學校主席戴雨果(Hugo De Burgh),早已經是「中國通」的他透露了這所中英文雙語學校的內幕。
在採訪中,紅星新聞獨家獲悉,這所學校還考慮開設中學階段課程。也許,某些中國網友「把高考模擬題翻譯給英國人嘗嘗鮮」的願望將在未來實現。
▲英國出現了中英雙語學校 圖據學校官網
這所學校,學生每天有半天時間學中文
今年9月,英國人戴雨果在英國皇家行政區肯辛頓,設立了英國乃至西歐的第一所中英文雙語學校。第一學期入學的15個孩子中,有一半是歐洲背景的學生,有30%是帶中國背景的學生(有部分中國血統),只有20%是純華人華裔的孩子。學生家長來自美國、韓國、俄羅斯、英國、中國等各個國家。
▲肯辛頓韋德學校的創始人戴雨果教授與華萊士校長 圖據英國《每日電訊報》
在這裡,學生每天有半天時間以中文學習,另外半天用英文學習。在這裡,可以看到以中國為中心的地圖,純中文的教室環境布置,還有扇子、毛筆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物品。到了中秋節,孩子們穿上中國紅的對襟褂子,慶賀佳節。包餃子,畫國畫等都成了這所學校孩子們的日常活動。
1973年,戴雨果第一次來到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他開始學漢語,成了「中國通」。到現在,他做跟中國有關的工作已經11年了,還在威斯敏斯特大學設立了中國中心。現在的他,會說中文,喜歡讀中文書,看中文電影。
▲肯辛頓韋德學校的中文故事書 圖據英國《每日電訊報》
此前戴雨果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曾說:「外國人也可以追逐『中國夢』。如果能夠讓來到中國的外國人都感到可以擁有發展機遇,也可以享受這裡的文化生活,那麼這就是一個『中國夢』。」現在,他的「中國夢」更大了:在英國創辦第一所中英雙語學校,正是給英國下一代人追逐自己「中國夢」的機會。
這所學校給外國人實現自己的「中國夢」做鋪墊
戴雨果說,很多國家的年輕人都想去西方國家學習,而在英國設立肯辛頓韋德學校,就是想要人們知道,中國文化和漢語有很多值得西方學習的東西。
戴雨果說,在學習中文之後,他收穫了很多,得到了之前難以想像的機會。他希望,英國下一代人能跟他一樣,藉由語言打開另一扇門,得到多維的思維方式,了解中國的文化,也給自己的個人發展鋪就更多機會。
戴雨果說,在英國創辦中英雙語學校,會讓中國背景的孩子學會以英文的角度來看世界,讓歐洲背景的孩子學會以中文的角度來看世界。他認為,英美國家的人應該放下只以他們的本國語言和方式來行事的想法,通過雙語學習可以發現世界的另一端,有不一樣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時,他表示:「我們希望未來的英國年輕人能夠在中國文化中如魚得水,向中國人學習,交朋友,做生意。在這些過程中,不只是中國人說英文,英國人也要講中文。這就是我們對於未來的希望。」
戴雨果說,他們這所學校現在做的事情,就是給外國人實現這樣自己的「中國夢」做鋪墊。
▲學校採用中英雙語的閱讀日記 圖據網絡
*紅星對話*
「學中文,讓他們獲得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肯辛頓韋德學校的教室一角 圖據英國《每日電訊報》
紅星新聞:美國已經有200多所中英雙語學校,你認為英國為何直到現在才出現第一所中英雙語學校?
戴雨果:對我父母那一代人來說,學習其他語言是一件更為平常的事情。我母親就能說好幾種歐洲語言。可能是「自大」,可能是「懶惰」,現在的英國年輕人學習其他語言變得不那麼常見了。當大家都在學英文,都能講英文的時候,英國人認為好像「沒有太大必要」學其他語言。這需要改變,也必須改變。尤其是在脫歐之後,英國需要好好思考,如何跟非英語國家搞好關係。所以,我們會改變和提升的。(笑)
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學習中文這種象形文字,會明顯比學拉丁語系難嗎?
當然,對歐洲學生來說,中文是跟母語差異巨大的非字母文字,會有一系列的差異和問題。這也是我想設立一所雙語學校的原因之一。像我,很晚才開始學習中文,會有很多問題。但對小孩子來說,這就容易多了。他們的大腦就跟海綿一樣,可以吸收很多東西。另外,對很多孩子來說,漢字甚至比字母學起來有意思多了。字母是一長串沒意義的符號,必須記住每一個符號代表什麼讀音,而漢字是象形文字,可以通過看圖學字。對孩子來說,學習圖畫一樣的漢字反而更有趣。
▲肯辛頓韋德學校 圖據學校官網
比起把中文作為第二外語,要求更高的雙語學習會明顯增加學生的學習任務嗎?
對,這確實會增加學習任務。比如數學,學生必須學習中英文兩種語言,兩套專業術語,吸收更多詞彙。他們還要學習兩種語言對一些概念的定義,而這些概念或術語的中英文,並不能完全一一對應。
我自己第一次去義大利時,就發現講義大利語的人思維和講英文的人不一樣。兩種語言之間並不是簡單的詞語轉換,而是概念、感情和思想的轉換和傳達。孩子們學習中文也是一樣,他們不只是學習中文,語言同時也攜帶了講這種語言的人看世界的方式。
就像Family(家庭),我的中國學生可能會想到20個家人,包括祖父母、叔叔、阿姨、舅舅……但對英美國家的孩子來說,他們只會想到父母和孩子三個人。就連這麼簡單的一個詞,它的概念和承載的內涵外延都不能直接對應。不過,對小孩子來說,這不見得特別困難。他們也能因此明白,在不同文化和語言中,事物是被理解、描述、表達得不一樣的。所以,學習中文,可以讓他們獲得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學校採用雙語教學,還教中國文化,具體如何教學?教學過程中有什麼困難嗎?
目前這還不是問題。第一個班的學生才3、4歲。他們現階段的學習任務是很輕鬆的,他們大多數時間其實是在玩遊戲。因為很多學生並沒有中文基礎,他們在中文方面確實需要額外花時間精力。所以,每天會以2、3個人為小組,由中文老師教2、3個漢字。
不過,以後介入科學、歷史等教學內容,進行分科學習之後,就會相對更難一點。不過,美國的雙語學校已經探索實踐很多年了,我們會學習在細節上處理兩種語言和教學體系的融合。
另外,英國私立學校的教學很規範和嚴格,更類似於中國的教學。我們學校的教學是「知識本位教育」,而不是「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所以,其實並不存在所謂中國和英國教學體系的巨大差異。
▲學校裡的中國文化元素 圖據網絡
為什麼把校址選在王室貴族及名流富豪雲集的倫敦肯辛頓區?
我們的市場調查結果顯示,在英國設立一所教中文的學校,肯辛頓區是最好的選擇。這個區的很多家長都從事跨國工作,他們認為,讓孩子學習中文非常有價值,而他們自己現在很可能就已經跟中國有合作關係,也已經有中國同事。另一方面,因為私立學校的學位不足,肯辛頓區的學齡兒童不得不到其他區上學,所以,我們在這裡設立學校會很受歡迎。
英國有多少雙語學校?跟其他小學,比如肯辛頓區著名的戴高樂小學相比,肯辛頓韋德學校的競爭優勢是什麼?
據我所知,這是英國第一所雙語學校。雙語教學,這個概念其實來源於美國。倫敦有很多「外國語學校」,有法語、德語、日語、義大利語等等。這些學校都以各自語言為主,英語只是輔助的次要性語言。據我所知,還沒有哪個學校像肯辛頓韋德一樣,以各佔50%的比重來進行雙語教學。
肯辛頓韋德學校將來會考慮設立中學部嗎?
有兩種可能。一方面,我們確實考慮提供中學階段的教育。我們第一批學生才3、4歲,還有至少好幾年時間去考慮這個計劃。另一方面,我們跟威斯敏斯特學校、聖保羅女子學校等倫敦最好的中學校長們聊了這個事情。這些學校已經有中文初級課程,等肯辛頓韋德學校的學生到了上中學的年齡,這些學校已經能進行中文授課了。所以,即使肯辛頓韋德學校將來不設立中學部,學生們也有很好的學校可以去。
紅星新聞記者丨林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