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英國學校開設漢語課程:學中文不再僅僅是興趣

2020-12-11 環球網

學習中文,不再僅僅是興趣

核心閱讀

近日,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站發表一篇文章稱,學習中文被「高智商商界人士」視為一項不錯的投資。如今,中文教育已經成為英國初中等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中文課程。英國已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是歐洲建立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英國政府提出2020年漢語學習人數要達到40萬。越來越多的英國人認識到,學習中文,不再僅僅是興趣,而是增加一項重要技能,乃至提升自身競爭力。

據中國駐英國使館教育處統計數據,截至目前,英國已經建立29所孔子學院148個孔子課堂,累計註冊學習中文的學生16萬餘人。國家漢辦駐英代表處市場拓展負責人李婷介紹說,近年來,學習漢語的英國學生越來越多,呈現不斷上升趨勢。報考參加漢語水平考試的英國學生數量也不斷刷新。

漢語學習熱的出現和持續,與中國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也與中英兩國之間文化、經濟合作的發展步伐一致。英國近年不僅在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系統性的漢語課程,還著手在中小學校推廣漢語教學。

熟練運用中文無疑是一項重要技能

倫敦肯辛頓區,英國首家中英雙語私校——韋德雙語小學正在穩步推進首批招生的課程。雖然試水的第一學期只招收了15名學生,但校方表示,有信心在未來將學生數量擴展至500名。

校長喬·華萊士告訴本報記者,學習中文是現在的一個重要趨勢,韋德雙語學校的建立正是為了順應這一趨勢。學校的目標是,當孩子離開這裡進入中學時,通過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紮實學習和訓練,他們能熟練掌握使用中文。校長稱:「熟練運用中文無疑是一項重要技能。」

目前來韋德雙語學校讀書的孩子,20%來自華僑華人家庭,20%來自完全不懂中文的家庭,另有60%則是中外混血家庭,呈現出國際化特點。校方表示,家長們的共識是掌握中文很重要,中文不再只是興趣班的課程,而是要系統掌握、熟練運用,以獲得中文能力提升自身競爭力。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校方採用雙語沉浸式教學法。在專門的中文教室裡,所有的一切都是中文和中式的:書本、玩具、黑板報,都是中文的;聽說讀寫、玩樂遊戲,都用中文交流。包餃子、過中秋,學古詩、唱中文兒歌、了解太極……豐富多彩的課程設置和體驗,就是為了全方位傳授中文知識和展示中國文化。校方認為,通過這種沉浸式教育,能幫助學生最自然地學習中文,同時了解中國文化,有助於未來實踐中溝通順暢。

除了教授中文外,學校在教學法上也嘗試借鑑中式的做法。學校購買了上海數學輔導書《一課一練》,嘗試採用「上海數學教學法」。華萊士表示,中式教育對每個孩子的知識掌握有較高期待,而英式教育強調獨立和批判性學習,我們希望結合兩種教育方法的優點來培養下一代。

學校創辦者之一的戴雨果表示,他自學掌握中文後,在工作上獲得很多好機會。作為一名新聞學教授,他主持製作的6集電視紀錄片《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曾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播放。「中國現在是全球約120多個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做好準備,抓住這一機遇。」

私立學校開設漢語課堂比例已達45%

在萊斯特城的萊斯特大學,主管國際合作的大學副校長莎拉·狄克遜(中文名:狄蘇文)用中文發表了一篇致辭,正在準備漢語水平考試的她會定期去學校附近的孔子課堂學習。對狄蘇文來說,學習中文既是與中國開展業務的需要,也是寶貴的人生收穫。

狄蘇文在西交利物浦大學工作過3年,見證了英中兩國教育合作、人文交流的迅猛發展,也深刻體會到學會中文的好處。目前,她正在推動大連理工萊斯特國際學院建設,希望更多在大連工作的外籍教師能掌握基礎中文。

20年前,一群英國高等院校的漢語教師自發成立英國漢語教學研究會,他們定期舉辦學術會議,與全球各地的漢語教師切磋教學經驗。正是出於這份對漢語教學的熱愛和堅持,加入英國漢語教學研究會的漢語老師人數逐年遞增,這個非營利性學術組織的規模和影響力不斷壯大。

萊斯特大學校長保羅·博爾則設想得更遠,他認為未來的國際教育交流,不僅是中國學生來英國等國家學習,同時應有更多英方學生前去中國交換學習。他希望未來在萊斯特大學,能有40%的學生去中國體驗學習,當然這就意味著學生需要具備基本的中文能力。

隨著中國影響力的增強以及中英經貿關係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英國人認識到了學習中文的重要價值。無論是商務往來、科研合作,還是文化交流,懂得中文意味著有更多機會。英國一所私立小學的校長告訴本報記者,每年學校組織的中國夏令營活動,都有不少法律、銀行、貿易行業的家長早早給孩子報名,這些家長認識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隨著孔子課堂在英國推廣,不少公立學校嘗試開辦學習中文的興趣班。私立學校開設漢語課堂的比例已經達到了45%。

越來越多學校將漢語列入第二外語

位于格拉斯哥的思克萊德大學剛剛舉辦了蘇格蘭中小學孔子學院5周年的慶典活動。在蘇格蘭地方政府、學校、社團的積極支持下,漢語學習在蘇格蘭地區也實現了快速增長。據中國駐英使館教育處統計,蘇格蘭地區有400所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其中已有86所小學和37所中學將漢語作為正式第二外語,選擇漢語的學生數已超越蓋爾語(蘇格蘭當地語言)和義大利語。

這其中孔子學院、孔子課堂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作用。蘇格蘭地區擁有5所孔子學院和44間孔子課堂,覆蓋面達到蘇格蘭最北端的設得蘭群島,前來支持教學的中國老師不斷增加,累積幫助3萬名蘇格蘭中小學生了解中文知識。在今年舉辦的第十六屆「漢語橋」全英大區賽中,來自愛丁堡大學的學生取得了優異成績。

另一方面,強化漢語學習、報考參加漢語水平考試的英國學生也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截至今年7月,共有6237名英國學生報考漢語水平考試,與2011年相比,增長約5倍。對不少學生而言,獲得漢語等級證書,在就業求職時是一大優勢。

去年9月,英國教育部啟動「卓越漢語教學」項目,投資1000萬英鎊(約合8762萬元人民幣),計劃4年內培養至少5000名能流利使用漢語的中學生,同時培養100名中文教師。項目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已有14所學校參與該項目,學生、家長和校方反饋都相當積極。今年9月份,又有20多所新的學校加入這個漢語教學項目。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溝通的橋梁。學習漢語對英國學生來說,不僅是了解中國博大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開拓溝通世界的重要機會。越來越多的英國學生對中國懷有極大的好奇,希望了解她、走近她,湧動在英國各地的漢語熱正是滿足他們願望的最好渠道。(本報倫敦10月23日電 本報駐英國記者 李應齊)

相關焦點

  • 越來越多的英國學校開設漢語課程 學習中文,不再僅僅是興趣
    近日,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站發表一篇文章稱,學習中文被「高智商商界人士」視為一項不錯的投資。如今,中文教育已經成為英國初中等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中文課程。英國已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是歐洲建立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英國政府提出2020年漢語學習人數要達到40萬。
  • 學習中文,不再僅僅是興趣
    近日,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站發表一篇文章稱,學習中文被「高智商商界人士」視為一項不錯的投資。如今,中文教育已經成為英國初中等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中文課程。英國已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是歐洲建立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 超五分之一美國人在家不說英語 更多人用中文交流
    中新社發陳鋼攝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2016年共有6550萬美國居民在家使用英語以外的語言,其中4050萬人使用西班牙語,340萬人使用漢語,170萬人使用菲律賓的他加祿語,150萬人使用越南語,120萬人使用阿拉伯語。自2010年以來,使用人數增長最快的語言是阿拉伯語,上升42%;其次是印地語,上升33%;然後是烏爾都語和漢語,分別上升22%和20%。
  • 沙特所有學校都將開設漢語課程
    沙特方面認為,「學習漢語將成為兩國之間的橋梁,有助於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貿易和文化聯繫」。沙特《歐卡茲報》稱,沙特各學校和大學都為設置漢語課開啟「綠燈」。很快,漢語和阿拉伯語這兩種古老的語言將同時在沙特學校的課堂上出現。目前,沙特各個學校設置的外語課程並不多。在大學前的各個教育階段,沙特的外語課程只有英語。
  • 漢語熱升溫 美國學校爭相開設中文課程
    據美國《星島日報》消息,在美國政府與中國政府的共同鼓勵下,美國大紐約地區現在有更多學校開設甚至必修中文普通話課程。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從2010年9月開始,曼哈頓下東城的新科學技術與數學探索學校(New ExplorationsIntoScience, TechnologyandMath)的幼兒班到5年級,將以中文普通話課代替西班牙語課。其他一些市小學,如布魯塞爾區日落公園的PS310小學,已經為以中文為母語的學生開設了雙語班。
  • 愛爾蘭貝爾福德中學開設中文教學課程
    因此,在當時缺少中文教師和教材的情況下,福利依然決定開展中文教學。  該校負責中文教學事務的斯圖爾特·考勒漢回憶道,當時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找不到合適的教師和教材,因為那時在愛爾蘭幾乎找不到開設中文教學課程的中學。
  • 中文課程或將成為西班牙部分學校必修課
    中新網9月13日電據西班牙《歐華報》消息,日前,記者接到劉小姐(化名)電話稱馬德裡一私立中學需要聘請優質的中文教師。再一細問,原來該學校準備把漢語設為中學生必修課程之一。在此之前,西班牙早已有多所學校把中文設為選修課,供學生依據興趣進行選擇,但把中文當作必修課不得不說是先河之例。
  • 漢語熱席捲德國 超過300所中小學開設中文課程
    他與中國乃至孔院的緣分,始於18歲時的一次亞洲自行車旅行,從那開始,他就決定要學一門亞洲的語言。與柏林、慕尼黑、法蘭克福等德國城市相比,萊比錫並不算一個太國際化的城市,在嶽拓學習乃至剛剛工作的年代,學中文的人並不算多。
  • 泰國本土漢語教師:中文課成學校新競爭力
    進入中文世界之後,雖然她覺得「越學越難」,但也「越學越有趣」,直至10年前考進泰國國立法政大學中文系。大學畢業,陳莉莉又到哈爾濱學了1年中文,返回泰國成功應聘中文老師,完成了「由學到教」的轉換。  陳莉莉「由學到教」的過程正是泰國的漢語教學由第三外語上升為第二外語的過程。來自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泰國3000多所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程,學生超過100萬人。
  • 漢語課程大受歡迎 休斯敦高中爭相開設AP中文班
    華聲報消息:大休斯敦地區多數高中14日開學,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新增設AP中文課程風行草偃,當地至少有13所高中開設AP中文班,或一般程度中文班,學生總數逾八百人。  開設中文班的大休斯敦地區公立高中計有百利、西城、拉瑪、克裡門、杜勒斯、奧斯汀、明湖、明溪、明流、泰勒、新科農場和私立聖約翰、金凱德等校。
  • 網絡學中文正走俏 漢語學習花樣多
    美國總統川普外孫女阿拉貝拉唱中文歌、背《三字經》的視頻火了;臉書網站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幾年前開始學普通話;亞馬遜網站創始人傑夫·貝索斯讓孩子從小學漢語……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一步步攀升,漢語在世界範圍內的地位隨之凸顯。而網際網路的大發展,讓更多的「老外」開始了學習漢語的旅程。
  • 外國中文教師自編本土漢語教材 更重實用性
    這個封面是受毛主席語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和紅寶書的啟發而設計的,是專供國際證書預科課程學生使用的教材。我不禁對泰老師多了幾分敬意,同時也產生了好奇,這個年輕的英國老師,編出這麼實用的本土教材,沒有一定的中文功底和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沒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和鑽研精神,怎能做出這樣的成績?
  • 中文有嘻哈!用說唱法教英國中學生學漢語,妙極了
    對很多外國人來說學習漢語這門第二語言可能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但是一位倫敦老師引入了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用中文說唱來讓漢語課程變得有趣怎麼樣?這首關於自拍的說唱有沒有直擊你的靈魂?這群外國人,不僅漢語說得棒,可能連用漢語說唱都比你溜!
  • 沙特開設漢語課程 沙特網友:在未來漢語將和英語一樣流行且重要
    沙特方面認為,「學習漢語將成為兩國之間的橋梁,有助於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貿易和文化聯繫」。沙特《歐卡茲報》稱,沙特各學校和大學都為設置漢語課開啟「綠燈」。很快,漢語和阿拉伯語這兩種古老的語言,將同時在沙特學校的課堂上出現。目前,沙特各個學校設置的外語課程十分有限。
  • 英國第一所中英雙語學校開學了!在推廣學習中文的道路上,英國也是蠻拼的……
    要完成這樣的任務,韋德小學借鑑了美國和中國臺灣一些成功的雙語學校的做法——中英文課程對半開,還特意設置了中文和英文兩個教室。學生們也都配備了一位英國老師和一位中文老師,一半的課程、遊戲和活動使用英語,而另一半則使用中文。就連餐廳都是中西合璧。
  • 有沒有成為對外漢語教師教外國人學中文的真實差距
    今天,我們來說說有沒有成為對外漢語教師教外國人學中文的真實差距,讓我們從能力提升、兼職收入提高和人脈拓展等方面來看看。從能力的提升上來說,想要成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去教外國人學中文。首先,你可以去朔博國際參加國際漢語教師培訓課程,學習專業的對外漢語知識和教學方法。通過課堂試講之後,學校老師會安排你進行漢語角實踐教學,幫助你積累到教學經驗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及時記錄,課後向老師請教或一起探討。
  • 沙特開設漢語課程 沙特派首批教師赴中國學習漢語
    原標題:沙特宣布:所有學校都將開設漢語課【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天樂】在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結束訪華之際,沙烏地阿拉伯23日宣布將漢語納入沙特王國所有教育階段的課程之中,以使該國教育更具多元性。
  • 英國漢語課堂冒出「主席日報」
    還能教漢語?」  上周在南安普頓大學舉行的第15屆英國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上,英國小夥兒馬特·卡特展示的一份電子報引起不少與會漢語教師的興趣。用讀新聞的方式幫助外國人學習漢語,把這個創意通過網際網路實現並做成自己的一番事業,現年27歲的卡特對此頗感自豪。而這一切,都緣於他在英國大學上的一堂漢語課。
  • 多國增設中文課程 ICA國際對外漢語教師倍受關注(組圖)
    近年來,多個國家紛紛在政府組織下開設或增加中文課程,中文日漸成為世界範圍內的通用語言,「中文熱」一度成為現在與將來的一大現象。  以英國為例,據BBC中文網編譯報導,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英國的學校應該停止過多的法語和德語課程,並加強漢語普通話教學(Mandarin)。2013年11月,卡梅倫在結束三天的訪華行程之際表示,英國現政府的目標是把英國學習漢語的人數翻一倍到達40萬人。
  • 英國中文教師緊缺 將培養大批本土漢語教師(圖)
    若預計方案得到落實,自2014年9月起,全英約有4000所小學會漸進式的開辦漢語課程。  拋開此次教育大綱改革不說,隨著中英貿易的合作,再加上英國經濟的二次衰退,很多年輕人把工作的機會瞄準中國,這也使得英國年輕人對漢語的青睞逐年增加。目前,在英國大部分的私校都已經開通中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