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福會少年宮建成65周年 老組員回「家」憶往昔:是這裡的興趣課造就了後來的我
圖說:200多名曾經的中福會少年宮興趣組老組員回「家」了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戴上紅領巾,貼上當年參加的興趣組標籤,200多名曾經的中福會少年宮興趣組老組員回「家」了。昨天,他們在童年的金色殿堂——少年宮大理石大廈,參加了「幸福的小時候」聚會活動。幾名舞蹈組的老組員一邊看著節目,一邊回憶起自己參加過的匯報演出,「喏,你當年人很高,就排在我前面,舞跳得老好額!」
動手動腦 創新精神永不過時
商務部原部長、海協會原會長陳德銘分享了自己的童年經歷。小時候他在中福會少年宮學無線電,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會組裝電視機了。他說,自己在少年宮跟隨無線電組的指導員鬱寶忠學習,培養了創新思維和動手創造的能力,組裝收音機、遙控器等設備自然不在話下,而動腦、動手的習慣也保留至今,幾年前自己還組裝過一臺3D印表機。
特級教師王頌讚是少年宮老一代指導員中的明星,他也是中國第一代計算機娃娃的指導老師之一。1984年,鄧小平來上海,視察了中福會少年宮計算機培訓班的成果。王指導的兩個學生李勁和從霖,熟練操作鍵盤,演示了「熱烈歡迎」的中英文字樣、唱《我愛北京天安門》的小機器人以及刻著「中國製造」的巨大火箭。演示結束,鄧小平饒有興致,沒有離開,李勁又演示了自己設計的黑白棋遊戲。鄧小平摸著李勁的頭說,「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 就是這句話,把王指導的人生牢牢定格在了中福會少年宮。幾十年來,他所培養的學員,很多都走上計算機專業之路。當年的李勁,後來成為了中國最年輕的計算機博士。
實際上,少年宮50年代起所開設的各類科學技術類興趣課,已經有了現在時髦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總稱)教育的影子:讓孩子邊玩邊學,在實踐中培養出創新素質,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每年,有6萬人次的科技愛好者直接參加少年宮的科技活動,近百萬人次的青少年體驗少年宮的科技教育成果。
文化育人 興趣伴隨成長
著名配音演員喬榛參加了戲劇組的活動。喬榛說,「少年宮是我從小就嚮往的地方。」上小學時,他每天放學回家,都要繞個大圈子跑去少年宮門口張望,看到裡面的小朋友在參加各種興趣活動,內心十分羨慕。後來,自己上中學後由於展現出了朗誦才能,被學校推薦參加少年宮戲劇組。從此,喬榛總算可以大搖大擺進少年宮學習了,圓了自己童年時的夢。
圖說: 著名配音演員喬榛參加了戲劇組的活動
72歲的麥紫嬰曾在少年宮學習鋼琴和舞蹈。手臂上的2個標籤讓她在人群中顯得有些與眾不同。在延平路小學讀書的她8歲就通過考試來到少年宮學習鋼琴,後來又通過選拔進了舞蹈隊。她後來順利考取藝術專業,此後一直在專業院校擔任鋼琴老師。「我十分懷念在少年宮學習的過程,沒有那段過去,就沒有現在的我。每次路過少年宮,我都會想起小時候的快樂時光。」
74歲的楊挽瀾退休前是一名中學的數學教師,和麥紫嬰同為舞蹈組的學員。楊挽瀾儘管年過古稀,從小學習藝術的她看起來十分端莊美麗。她說,小時候課業負擔不重,放學後每天都來少年宮跳舞。「每周一三五跳古典舞,二四六跳芭蕾舞,星期天一整天都泡在少年宮。」楊挽瀾回憶道,童年記憶中,少年宮是不可抹去的一段。當時少年宮的很多小夥伴後來都成為了教師,因為少年時代的中福會老師在她們心裡種下了「從教」的美好種子。幾十年來,當年的老組員一直有聯繫,感情十分深厚。
「少年宮就是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每個從這裡走出去的組員,都有一種割捨不下的情結。」劇場外,少年宮「小夥伴」合唱團指導老師林放說,這種「魔力」其實是一種沉澱多年的文化氛圍,不帶有功利性,而是回歸興趣本質,大家因為愛好和特長而相遇,因為快樂和友愛而結緣。以合唱團為例,團員們在排練和演出的過程中不僅培養愛好,還養成獨立的習慣,形成合作的意識,文化育人的理念充分滲透,成為影響人一生的重要因素。
豐富課程 注重德育滲透
1953年6月1日,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親自創辦中福會少年宮,作為新中國校外教育的創始地,少年宮成為了少兒幸福成長的金色搖籃。65周年來,少年宮始終堅持「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兒童」的教育理念,通過興趣小組活動、少兒藝術創作等活動,讓廣大少年兒童在寓教於樂中享受童年,擁有快樂的校外生活。每年,少年宮開展各類少兒教育活動300多場次,覆蓋近40萬人次,開設興趣小組約77項,培訓少兒近4萬人次;開展「流動少年宮」、「愛心助我高飛」等公益項目,免費送教送演,年均服務隨遷子女逾2萬人次。
少年宮還開設木偶、剪紙、書法、國畫、民樂、民族舞等傳統文化興趣小組,讓少年兒童進一步體會到祖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感悟和追求,提升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儘管已經開放所有資源,但目前少年宮的接待能力始終是有限的,不可能滿足所有家庭的需求。中福會少年宮透露,為了讓更多熱愛藝術、科學的孩子走近少年宮,少年宮近年來與區政府、街道、特色學校等方面合作,拓展場地和課程,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優質課程。昨天下午,20多個興趣課程還開放了公眾體驗,共有350多名少年兒童參加了各項活動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