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過百十年,最多也只有幾個十年組成。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當年父母把我們養大成才,他們就從壯年妙齡變成了老年遲暮之人。而在遼寧大連就有這樣一對老人,含辛茹苦養的大了孩子,並送她出國留學之後便十七年得不到了她的音訊,七十多歲不幸身患癌症,卻得知女兒已經改名換姓成為了教授。
望女成鳳的父母
1979年,曹茜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這個海濱之城。自小便是聰明靈異、活潑可愛,學習成績更是名列前茅,證書獎狀和獎盃擺的家裡是滿滿當當。雖然曹茜天生有點內向,不願意與父母交流過多,但是自小曹茜也沒讓父母操過心,是一個獨立性特別強的小姑娘,而且特別有主見,做事說一不二。
1998年,曹茜不負眾望的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遼寧師範大學。就在即將成為一名尊貴的大學老師的時候,她在千禧年萌生了越洋留學的念頭。
曹茜的父母向來是對曹茜的念頭有求必應,畢竟自己沒讀過什麼書,為了女兒將來能飛黃騰達,能過上好日子,自己也能沾光,老了能享天倫之樂,所以一直默默地支持。曹肇綱夫婦於是開始四處籌錢,省吃儉用的攢下零碎的錢,到最後在欠債六萬元的情況下為曹茜湊齊了去德國留學的費用,一共七萬元。
在2000年,七萬元真的不是一個小數目,那個時候人們月工資才幾百元,由此可知在21世紀初七千萬的分量真的很重。就這樣,曹茜如願坐上了飛往德國的飛機。
人間蒸發的女兒
前兩年,曹肇綱夫婦還是很想念女兒的,而曹茜可能也是想家,但是當時的通訊聯繫實在是不太方便,一年也只有兩三封書信往來。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從2003年開始,曹肇綱夫婦便是對曹茜的情況一無所知,一瞬間仿佛斷絕了往來。
從2003年到現在2020年,他們之間十七年的交流痕跡只有兩封信,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一封是她在外面為了生存而打工,但是卻被老闆無情的壓榨和欺負,扣了她很多的工錢,孤立無援的她寫信向父母訴苦,宣洩自己的委屈。另一封就是她已經成功的考入了漢堡大學但是為了儘快的完成學業所以除了本年級的課程之外,她還選擇提前研習高年級的課程。
曹肇綱夫婦現在已經七十多歲,老了躲不掉「三高」,也不幸患上了癌症,所剩時日不多,兩人到現在想的依舊還是希望能見上女兒一面。不是為了讓女兒為自己治病和養老,他們只是想見見女兒,知道女兒現在到底怎麼樣,過得好不好而已。
老夫婦兩人現在還是會拿著曹茜的照片天天看、天天流淚,看著當年那個留著短髮的青春女孩,想著現在是不是已經是長髮及腰的職場女性了啊。她會不會已經結婚生子,和另一半過著幸福相守的日子。女兒那麼優秀,一定會收穫幸福的,但是能回來讓爸爸媽媽看看嗎?哪怕就一眼。
就為了這個願望,沒什麼文化的老兩口也依舊拼盡全力的在尋找。在2018年,曹肇綱想要申請政府對計劃生育家庭獨生子女意外死亡的補助時,工作人員費勁心思找到了中國駐德國漢堡總領館的工作人員。就這樣,也沒能找到曹茜,2005年曹茜登記時所用的電話號碼早已被註銷。而當年女兒寄信的地址也被曹肇綱不小心弄丟,在德國當地更是很難找到。
除此之外,曹肇綱夫婦也曾找過曹茜的大學同學,得到的消息無非就是「曹茜在德國生活的很好,叔叔阿姨請放心」、「你們放心,她過段時間就會回來,到時候聯繫你們」之類的純粹是寬慰的話語。
其實找到一個人還是很容易的,畢竟不可能真的「人間蒸發」,而且人們都是生活在一個七度空間之中,關係網很是密切。只不過,無論是誰都不願意讓老兩口接受最殘忍的「現實」。
真相大白的寒心
「天無絕人之路」偶然的機會從曹茜在漢堡大學的同學那裡得知了她現在的消息。曹茜早以優異的成績從德國漢堡大學畢業,如今的她在慕尼黑人文學院擔任終身教授,並且早已改名換姓。三十多歲的她也已經結了婚,生了子,在德國生活的好不愜意。只不過不再想和文化短淺的貧窮父母有所關聯,所以沒有再聯繫的打算。
聽到這句話,曹肇綱心中泛起了一陣心酸,仿佛回到了當年那個場景。他說在2003年的時候,曹茜因為起步困難,問加了要了兩次錢,一共是三萬元。也就是在那一年,曹茜向家裡打了一次電話,不知道當時曹綱是過於激動還是什麼原因,對著電話說了句——這麼長時間不給家裡打電話,我還以為你是死在國外了呢!
曹茜母親回憶說,會不會是因為這句話傷害到了女兒,從此結了仇?在這裡,他們夫妻倆願意和女兒道歉,是他們不對,女兒別再生氣了,回家吧。到底是什麼原因,恐怕只有曹茜自己才知道吧。真不明白一個生你養你那麼多年的人,會因為什麼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
女兒在國外過得愜意,老兩口在國內每一天都是心如刀割。當年送曹茜離開的時候還是黑髮,而現在已經滿頭白髮了,真的就如李白詩中所願「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每一根白髮都是因相見不得見的愁緒而攢出來的痛苦啊。
看著身邊的同齡人已經祖孫三代的享受天倫之樂,日子過得雖然是清貧,但也還是幸福洋溢,自己卻只能在這條尋子之路上漫無目的的尋找,心心念念的孩子卻早已忘記了還有一對父母在日思夜想的等著自己回家。
我們小時候都學過孟浩然那首《遊子吟》,裡面那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多少父母一生的歸宿。而父母一輩子還惦記的就是「意恐遲遲歸」,畢竟兒行千裡母擔憂,但那位孩子呢?逍遙快活的同時忘記了是誰讓她擁有這樣的權利了嗎?她那麼多年沒再叫出過「爸爸媽媽」,她是否會感覺到懷念?
含辛茹苦養大了孩子,到最後期待孩子含苞綻放,盛開輝煌之時,不過是等了個寂寞。不知道曹茜看到別人的父母皺紋橫生的時候、身材日漸佝僂的時候、行動日漸緩慢的時候,會不會想到在中國的父母正在等著她回家。
我們趁著父母還在世,多陪陪父母,哪怕不善於說出口那句「我愛你們」,但也要儘量多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之時才追悔莫及。而且,做人永遠不要忘了根,不要忘了自己從哪裡出生,在哪裡長大。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