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孔子家語卷二 ·致思第八》父母的愛擁有都是無私的、偉大的,儘管因為傳統教育因素所在,很多"中國式父母"不是那麼擅長表達自己對子女的拳拳關愛之心,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不論平常父母再念叨,家始終是我們避風的港灣。有的時候因為一時之氣孩子跟父母鬧脾氣,結果等反應過來想要回報父母的時候,卻發現已來不及……
1998年,在遼寧師範大學讀大二的曹茜向父母提出要求,希望能夠去德國求學。曹家很窮,非常窮,窮到什麼地步呢?
哪怕到2020年,兩口子加起來每月才能領1030元(兩人份)的低保。當時出國留學需要7萬,家裡砸鍋賣鐵只湊出1萬,剩下的6萬都是兩口子豁出臉去借的,
之後為了還債二人每個月僅100塊生活。為什麼家裡這麼窮還願意送女兒去留學?
據曹肇綱夫婦說,女兒從小就是家裡的驕傲,人見人誇的那種,哪怕家裡條件不好卻十分努力,還憑藉自己的能力考上了遼寧師範大學,女兒很少對父母提出什麼要求,夫妻二人也覺得的確是自己沒能給女兒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因此當女兒希望能去德國時,夫妻倆還是咬咬牙同意了。
國際電話費很貴,8塊錢一分鐘,曹肇綱夫婦連電話都不捨得打,跟女兒溝通全靠寄信。一開始什麼都好好的,但是
自從2003年曹茜兩次打電話找家裡要了3.3萬元後,就一直沒了消息,直到10個月後,也就是2003年年底,才又打了個電話回家,一張口依舊是要錢。曹肇綱一接到電話發現又是要錢的,
忍不住訓斥了女兒,向女兒放「狠話」表示沒錢了,並且的確沒有給女兒寄錢。這也不是曹肇綱真的要跟女兒賭氣,而是的確沒錢了,之前欠的錢始終沒還,這次曹肇綱上哪借錢去?可自這之後,曹茜再也沒有了消息。
這些年曹肇綱夫妻倆一直在託人打探女兒的消息,但是眾說紛紜,誰也沒有個準信,他們也嘗試過聯繫大使館,可大使館給曹茜打電話卻發現該手機號已經停用。如今曹肇綱夫婦已經雙雙得了癌症,他們實在想念女兒想念的緊,才忍不住聯繫上了媒體,希望可以再見女兒一面。面對鏡頭老人卑微地說:
"我們現在有低保,1030元夠了,我們不圖錢,只想再見女兒一面。"
經過記者的多方打探,
終於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曹茜已經改名換姓在德國慕尼黑一所大學任教,但她始終不願露面;也有一些曹茜的就同學表示,的確是曹肇綱夫妻倆"虧欠"曹茜太多。
我們不是曹肇綱夫婦,也不是曹茜,對於這家人之間是否還有別的內情的確不知情,但不可否認的是,不論怎麼樣,曹家貧窮是事實,但這麼貧困的家庭依舊願意傾盡家產只為女兒求學也是事實。這樣的愛容易嗎?平心而論如果你們為人父母,能做到這一步嗎?小學的時候學過一首詩,是
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當年曹肇綱夫婦送曹茜出國,是否也懷著"意恐遲遲歸"的忐忑?沒想到等來的不是"遲遲歸",而是
"一去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