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遼瀋晚報報導,在6月9日刊發的《 "獨生女兒留學德國17年杳無音信"》,引起了在德國的華人圈關注。
尤其是,遼寧同鄉會的許多朋友,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尋找曹茜的下落。德國當地最大的華文報紙,也介入此事,準備刊發文章,加入尋找曹茜的行列。
齋主前幾日也寫過一篇文章,作為東北老鄉,也非常關心這件事。這次新消息值得關注的幾點,擇要分享給大家。
1. 媒體人的熱心
遼瀋晚報的記者,刊發文章,搜集網絡信息和接收電話,多次登門探求情況和交流新消息。還有與曹茜相關的同學、朋友們,和一些德國華人紛紛與報社聯繫,介紹曹茜的情況,為尋找曹茜出謀劃策。
我們看到了媒體人和同胞們的熱心,讓人感動!
2.兩條新的消息引人注目
曹茜在堡大學的在德國工作同學留言說:"一位身在德國的知情人透露,曹茜博士畢業後,改名換姓在慕尼黑大學人文學院任終身教授,因為與家人當年矛盾太深,不想再與家人聯繫了。這位知情人自稱是。"
還有一位德國熱心人士告訴記者:他在2015年見過曹茜。
這兩條消息是目前最有價值的消息,都說明曹茜沒有向人們所想的最壞的結果發展。
3.好像與北大王永強當年的事情類似
2003年,曹茜突然與家裡失聯,是有原因的。據曹茜母親回憶:2003年底時,曹茜往家打了一次電話,因10個月沒和家人聯繫,被父親責罵。曹茜父親開口就說:"我以為你死了呢,這麼長時間不給家打電話了。"
她的母親懷疑,這次責罵可能是傷了曹茜的心。設想一下,曹茜一個人在德國孤苦伶仃,特別希望從父母那裡得到一些安慰。這會,她心靈脆弱一些,很容易被傷害到。
但是,如果只是這種話語,我感覺不至於17年不和家裡聯繫。如果真的沒有發生意外,我估計,還有很多內情,曹茜父母沒法跟外人說。
當年,王永強與父母的關係也是錯綜複雜,很難用對錯來判斷。曹茜可能也與其類似。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還是希望,曹茜能夠平安無事,不管有什麼矛盾,早日與彌留的父母聯繫,不要讓他們臨死還留著遺憾。畢竟,他們把孩子養這麼大,也不容易啊。
粟中齋原創出品,歡迎留言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