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聯20年北大博士後王永強澄清真相,吸血鬼父母害我妻離子散

2021-02-13 孩子的成長

前不久,北大博士後王永強拒見77歲病危母親的事情,在網上引來了鋪天蓋地的「罵聲」,網友幾乎是一邊倒地攻擊,認為這位高學歷人才連做人最基本的感恩都做不到,實在是讓人失望至極。尤其是在熱心網友在社交媒體尋到王永強的蛛絲馬跡,並與他取得聯繫之後,傳達了他病危母親希望可以見到他的意願,但最終依然被「清官難斷家務事」直接打發了。

負心多是讀書人?

對於王永強的態度,不少人並不認可,甚至把他歸類為「負心人」。面對網上的一片罵聲,王永強一直保持沉默,這樣助長了不少鍵盤俠的氣焰,不惜用各種惡毒的話語攻擊他,還將他如今在國外就職聯繫在一起。但是,這位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僅僅用那七個字為自己辯解之後,幾乎沒有一個人嘗試著去深入地了解這次拒絕見面背後的真實情況。

吸血鬼父母害我妻離子散

王永強的家庭條件很一般,無法讓他衣食無憂,所以,在上大學、讀研和讀博期間,他全都是靠著獎學金和補助撐下來的。不過,許多人不知道,在上大學之前,王永強的父母曾一次又一次地要求他輟學,在讀大學以後,上學時免費的,每個月還有4元錢的補助,家裡卻以各種理由「追債」,每月的4元錢全部寄回家。

後來,王永強開始在蘇州大學讀研,在讀碩士工資是每月72元,但是王永強第一選擇「欺騙」父母,沒有如實相告,但在這三年中父母始終對他頗為不滿,還提出了種種遠遠超出他能力範圍的事情,比如說幫助堂哥的孩子進入蘇州大學讀書……不幫忙就會被鬧到學校,讓他臉面丟盡。所以,在讀博時他選擇了遙遠的北京。那時候,博士生每月120元補助,家裡仍然寄希望於他可以將錢寄回家。就在王永強準備帶妻子到日本深造的時候,他的父母要求將一家人全部帶過去,在日本求學期間,父母只要打電話來無非就是要錢,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和妻子離婚,對家人的極端失望也讓王永強不願家人再聯繫到他,直接獨自一人前往美國求職,這也就有了前不久77歲病危母親求見兒子的一幕。

其實,如果僅僅是不堪經濟壓力要求兒子輟學,那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王永強以此來怪罪父母也很難服眾。但是,在看到兒子學有所成的時候,時時刻刻以家庭貧困為由要求尚未工作的兒子做一些過分的事情,那就不再是王永強一個人的問題。因此,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吸血鬼一般的父母太可怕,甚至可能會讓孩子妻離子散。

作為兒子,王永強自然應該孝順自己的父母,但家庭的貧困讓父母把兒子最終當成了救命稻草,殺雞取卵一般要求得到「報答」,豈不知這正是在將兒子逼上絕路,也把自己推向了兒子的對立面。當一個人有苦難言或者不願面對世俗的批判時,並不一定是理虧或者心虛,他有可能有著難以向世人言表的莫大苦衷。

這次網友們選擇了理智吃瓜。

網友:不知全貌不予置評

亦施恩:家務事說不清的!只有他們自己心裡知道!別人無須多言

默默的花魚:什麼人能傷你最深?大概率是家人,因為跟你不親的人無法傷害到你的心,所以從不勸人大度和饒恕~

onlineing是只困困熊:親人們對此表示:失望至極。我想說他已經用行為對你們表示了失望至極!勸人原諒,天打雷劈!

梔子花開淺淺香:清官難斷家務事。中國父母養孩子基本是當做養老工具,出色一點的孩子兼做炫耀品。

鹿鳴Lucky:不知全貌不予置評。

大智若愚者5: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靜定觀心:家裡的事情不做評論 希望各自安好,

臨在的瞬間:可以理解。新聞的隻言片語,無法呈現真相。

三打擺姑驚:能讓親生兒子如此決絕,應該是痛徹心扉的委屈。

april0310:看見評論裡大家都這麼理智,真開心。

吃葡萄吐個葡萄皮兒呀:現在的決絕可能是曾經無比的絕望 不要對別人的家務事指手畫腳。

父母提高陪伴質量的幾個建議

如果父母某一方陪伴孩子的時間極少,我們能做哪些改善?陪伴是一門技術活,父母一定用心「修煉」~

◆如果長期見不到面,可以和孩子使用網絡聯繫,進行遠程分享,:

父母們可以通過網絡和孩子形成有固定契約的溝通機制,比如每天睡前10分鐘視頻,聊聊彼此的生活,建立比較穩定的溝通機制。這樣孩子和遠方的父母就更能夠了解彼此,感情上會更加親近。

另外,建立穩定的溝通機制也適用於父母雙方都家的孩子身上,如果你每天能在睡前每天抽出10分鐘,跟孩子聊聊他今天心情如何,發生了什麼開心的事和不開心的事,遇到了哪些需要幫助的問題。

我相信一個月之後,你們的親子關係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在遠程溝通中,與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事:

溝通和陪伴是需要一個共同的事情來作為載體,才能形成溝通,否則對方都不理解彼此在表達什麼意思,孩子會聽到很多概念性的話語,但是卻沒有體驗和感受,那這種溝通質量就不會太高。

比如,孩子和遠程的父母一起看一本書《魯濱遜漂流記》,看到其中的故事情節說:

船剛駛出海口,便碰到了可怕的風浪,使我感到全身說不出的難過,心裡十分恐怖……」

若父母和孩子同時看這本小說的話,兩個人都能理解到文字裡的情緒,父母還可以問:

「你覺得魯冰遜此刻在想什麼?他會後悔嗎?那我們猜猜,他會怎麼做呢?」

孩子先回答這個問題,父母們也可以說說自己的答案,這樣有載體的討論,有內容的交流,才能孩子發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促成更深刻的學習。

◆把話題延展開來到各方各面,建立一種友誼:

不僅是父母要關注孩子,孩子也需要關注父母的生活狀態。讓孩子知道,關係是雙向流動的,所有的關係是「你和我」,而不是「你對我」。

我們想遠一點,我們的孩子遲早要建立各種「你和我」之間的平等關係,是要學會從別人視角和感情出發進行社會交往。所以,我們要儘早鍛鍊他們。

再想得近一點,我們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出現各種叛逆的情況,很可能會因為堅持「自我」而對父母做出一些不太尊重的行為,那是因為父母們從來都沒有跟他們表達過需要。

如果他們明白,自己強大的父母和自己同樣需要被關懷。那麼,青春期的時候會更平順的過渡。他們會更好溝通,更懂得談及感受而不是明知父母需要關懷而發洩情緒,其實每個孩子都深愛父母,他們也能克制自己,控制好情緒。

現在未雨綢繆,是為了以後好向他伸出一雙熱手。

距離擋不住愛,有質量的陪伴,能夠讓愛翻山越嶺來到孩子身邊。

愛只是基礎,父母需要方法。

只有建立了真正良好的親子關係,才能讓孩子即使遠隔千山萬水都想回家。

相關焦點

  • 博士後王永強,杳無音信20年、不管親媽死活,真相到底如何?
    在我國,就經常出現一些讓人大跌眼鏡的消息,比如前些年曾經出現過一則消息,那就是有一個博士後20年杳無音信、不管親媽死活的,真相到底如何? 可是這位博士後在得知消息之後,竟然說出了一句讓人感到非常意外的話,這句話是什麼呢? 這位博士後名字叫做王永強,他得知自己母親並未想要進自己裡面的消息後,說的只有7個字,那就是「清官難斷家務事」。
  • 失聯20年北大博士後被找到了,卻用一句話回應,你怎麼看
    比如今年在清華開學典禮上校長邱勇提到的寒門學子林萬東,他在收到清華錄取通知書時,還在工地上幫母親幹活,懂得為父母去分擔。可是同樣出身寒門的王永強,卻在北大博士後畢業後,與家人失去聯繫長達20年,來看看他的經歷。
  • 那個赴美失聯20年,不管患病母親的博士後王永強,並非忘恩負義
    ---龍應臺《目送》  2020年6月,一則「獨生女兒留學德國17年杳無音信」的報導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尤其是德國的華人圈,很快有熱心人找到了關鍵信息,該名失聯女孩曹茜,有知情人說她在學校畢業後就改名換姓,目前在德國某所大學任職,和家裡人斷了聯繫是因為矛盾比較深,不想再跟家裡有聯繫。
  • 被罵白眼狼的北大博士後,有了新消息,網友們都錯了嗎?
    前不久,一則北大博士後出國不歸20年的新聞引發了全網的關注。新聞的主人公名叫王永強,北京大學博士後,1999年留學日本,隨後去到了美國,並從此失聯。2019年,王永強的母親病重,臨終前希望能再見他一面。在網友們的幫助下,這位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有了音信。原本網友們以為會一家團聚,可結果卻是清官難斷家務事的回覆。
  • 北大博士後出國20年無音信,病危母親盼最後一見,他為何如此冷漠
    最近這兩天,都在關注一位名叫王永強的北大博士後。對他的關注,除去博士後這個令人羨慕的身份外,更多的是關注他是否能夠出現。據媒體報導,這位名叫王永強的北大博士後,出國20年都未曾與家人聯繫。目前他的老母已經病危,非常渴望能夠見他一面。在眾多網友的努力下,有人在美國找到疑似失聯的王永強。然而就在各路媒體爭相希望與他取得聯繫時,這位博士後再次失聯了。
  • 北大博士後失聯20年的真相: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前幾天小編發了篇名為《北大博士後高薪出國,失聯20年後被找到!回應家人:不要再找了》的文章,想必很多讀者在閱讀題目和通讀文章後都有一種憤怒、憤慨、意不平的感覺,認為父母辛苦供養你長大讀書,你卻為了高薪出國工作,並且20年不與家人聯繫,簡直就是妥妥的白眼狼,不懂得孝敬父母,不盡贍養父母的義務。相信很多孝順的人讀了這篇文章,看到世間存在這種事情,一定是會狠狠地指責甚至是痛罵這個20年不與父母聯繫的不孝之子,可是事實真的如親生父母所言那樣嗎?
  • 北大博士王永強出國離家20年,有種就永遠不再回來
    近日,江蘇常州的郭巧娣老人已經20年沒有小兒子王永強的消息在網絡上炸開,老人在彌留之際,希望見兒子一面。 王永強,1969出生,天資聰穎,從小就是學霸。早年從蘇州大學研究生畢業考取中科院博士,後又考取北京大學博士後,1999年,王永強博士後畢業,選擇與妻子出國。
  • 「北大博士後與家人失聯20年」,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遇言姐本月初,某報社刊登了一篇新聞《北大博士後出國留學20年未與家人聯繫, 病危母親想見他最後一面》。新聞稿件單方面採用了王博士家人的說法——王博士的家庭十分貧窮,王博士嫌棄自己的出身,王博士不讓父母來北京參加自己的婚禮,出人頭地的王博士拒絕幫補貧困的家人,之後就是長達20年的失聯。
  • 博士後20年不聯繫家人,拒見77歲病危母親,背後有何隱情?
    但凡兒女不孝順,眾人都能群起而攻之,於是,父母的生育之恩就成為了比貧窮更難擺脫的枷鎖。前不久,一則北大博士後王永強消失20年,病危老母親想見他最後一面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家住常州市的郭巧娣老人生命垂危,在彌留之際,老人唯一的願望就是見一年她消失了20年的小兒子王永強。為了讓老人不留遺憾地走,全家人高調通過媒體尋找王永強。
  • 北大博士後出國20年杳無音訊,家長們都該反思一下了
    近日,據媒體報導,一則「北大博士後出國20年杳無音訊,病危老母親盼見兒子最後一面」的消息引發關注。熱心網友根據家屬提供的信息,找到了「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王永強,但王永強只回復了7個字「清官難斷家務事」。
  • 北大博士後出國留學20年未與家人聯繫 病危母親想見他最後一面
    父親靠賣老鼠藥供出北大博士後王永強出生於1969年,老家在江蘇常州新北區春江鎮新華村,家中一共三個孩子,王永強是最小的,他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王永強的舅舅郭學武12月1日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比王永強大12歲,以前外甥家的條件不好,所以很多時候都是住在自己家,和自己的關係也很好。
  • 王永強,你不是樊勝美!
    前一段《北大博士王永強20年出國離家未歸,母親彌留之際想見你一面》這條新聞,當時不明真相的人們,統一都是譴責王永強的,隔著千山萬水被找到後他回復了一句
  • 博士後王永強,本是一家人的驕傲,為何拒絕回國探望病危母親?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面對母親垂危前深切地呼喚,作為兒子的王永強竟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話:清官難斷家務事。短短7個字,將母親抱有的一切幻想決然摧毀,冰凍了郭巧娣見兒子最後一面的心。王永強,事件的男主人公,著名北大博士後,如今居住在美國亞特蘭大。
  • 「子欲養而親不待」,北大博士後卻並不這麼認為
    江蘇常州一位老人彌留之際,想見見自己已失聯20年之久的小兒子王永強。通過多方打聽、努力,終於有人聯繫上了這位在國外發展的北京大學博士後王永強,可沒想到的是,老人等來的卻是這樣一種答覆,「清官難斷家務事」。相信大家看到這裡都會覺得,這個王永強太不孝了吧。
  • 北大博士後,赴美後消失20年,母親患癌也不回國,背後另有隱情?
    但是最後來慢慢出現了一些疑問,對於父母是否應該一味的孝順服從,如果父母有不義之處,又該如何?對此孔子認為:該順時則順,不該順時不能愚孝。而我國江蘇的北大博士後王永強,面對這樣的問題用自己的實際措施給出了答案。
  • 北大博士後不相信他母親的眼淚!!!
    滿載著整個家族希望的王永強一路開掛,考入蘇州大學讀本科,碩士,畢業後又考入中科院讀博士,再然後又考進北京大學當了博士後,就連找的媳婦也是北大教授的女兒。這就是一條狀元之路,可這些狀元都看似光芒萬丈,卻又病態無比。以前總會詬病 ,狀元是高分低能,這次,倒不來以他們會,應付考試的技巧之高,這一舊套路了,直接上升為遺棄父母,與最傳統的「子欲養而親不待」直接對壘。
  • 22歲姐姐拒養2歲弟弟,被父母告上法庭:有些父母,只想生奴隸
    去年,一則「北大博士後兒子深造出國20年杳無音訊,常州病危老母親盼見兒子最後一面」的消息,在網上被炒得沸沸揚揚。,而這個兒子已失聯20年......寒門貴子,學有所成,卻遠走異國,失聯20年,母親病危,求見最後一面,兒卻無動於衷,這些都顛覆了我們對人性的認識!
  • 22歲女孩拒養2歲弟弟,被父母告上法庭:不養弟弟,生你幹嘛?
    02打著」無不是「旗號,道德綁架,無度索取的父母比比皆是。去年,一則「北大博士後兒子深造出國20年杳無音訊,常州病危老母親盼見兒子最後一面」的消息,在網上被炒得沸沸揚揚。,而這個兒子已失聯20年......
  • 與家裡失聯17年,留學德國的大連女孩有消息了。又是一個王永強?
    據遼瀋晚報報導,在6月9日刊發的《 "獨生女兒留學德國17年杳無音信"》,引起了在德國的華人圈關注。尤其是,遼寧同鄉會的許多朋友,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尋找曹茜的下落。德國當地最大的華文報紙,也介入此事,準備刊發文章,加入尋找曹茜的行列。
  • 北大博士出國20年從未回家,舅舅:不會再找他了!
    中國有一個成語「舐犢情深」,意思也就是說老牛舔小牛的毛,以示對它的深切疼愛,用來形象地比喻了父母對子女的愛和深厚感情。可是,卻有一些人養孩子養成了仇人。前段時間所發生的一件北京大學博士後王永強失聯20年,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