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後王永強,本是一家人的驕傲,為何拒絕回國探望病危母親?

2020-12-14 柳婉月

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 《後漢書》

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便有"百事孝為先"的淳淳教誨。孝道作為一種美德被一代代永世傳承,對父母的贍養和敬愛也成為了天地間最原始的一種情感。

博士後拒絕探望病危母親

父母作為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僅給了我們生命,更為我們鑄造了人生的避風港。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曾說過: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字字誅心、感人肺腑,將我們和父母的關係表現得淋漓盡致。

家是我們的避風港,當我們背井離鄉外出拼搏的時候,遠方的家中,總有一盞燈是為你而留。然而,去年,一則博士後拒絕回國探望病危母親的新聞在社會上掀起了一場輿論風波。

2019年年底,一位病重垂危的老母親郭巧娣找到了當地的媒體,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聯繫到遠在海外的兒子王永強。郭巧娣表示兒子和一家人失去聯繫已經將近二十來年,如今自己病重,最後的願望就是再見他一面,一家人懷抱著希望,在網友和媒體的幫助下,聯繫到了王永強。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面對母親垂危前深切地呼喚,作為兒子的王永強竟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話:清官難斷家務事。短短7個字,將母親抱有的一切幻想決然摧毀,冰凍了郭巧娣見兒子最後一面的心。

王永強,事件的男主人公,著名北大博士後,如今居住在美國亞特蘭大。這件事情隨著熱度逐漸發酵,王永強一時間成為了眾矢之的,網上湧現了各種指責辱罵的聲音:"白眼狼""不孝""逆子"甚至還有"國家的敗類"等,一系列帶有羞辱的詞彙席捲而來。

寒門出身的名校博士後,竟然在利益面前忘記父母對自己的教養,拋棄年邁的父母隻身一人獨享榮華富貴,難道出國後就忘了自己在老家的根嗎?身為博士後的王永強如此絕情的做法無不使人們為其母憤憤不平,但另一方面,事件背後的真相也漸漸浮出水面,讓我們把時光倒回到王永強的兒時,一起來尋個究竟。

寒門貴子王永強

王永強,出生於常州市的一個小鄉村,自幼家境貧寒,母親郭巧娣生養有三個兒子,王永強排名老三。一家五口人整年生活在破爛不堪茅草屋中,家裡生活十分拮据清貧,經濟來源全部都落在販賣老鼠藥的老父親身上。

然而,在這樣貧困環境下成長的王永強卻並沒有因此甘於平凡。相反,他從小十分勤奮刻苦,再加上過人的天資,打小成績就很好。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童年時期的王永強早早的便意識到只有靠讀書才能幫助自己走出現在的困境,因此在學習上,王永強比誰都賣力。

由於家裡實在無法負擔起學費,母親多次提出希望他輟學打工掙錢的要求,但是從小便心懷抱負的王永強並沒有因此放棄。他甚至寧願走五十多公裡的路去上學,用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鉛筆頭,也不願在母親一次次的阻撓中就此作罷,放棄自己追求學業的夢想。

終於,滿懷志氣的王永強,憑藉著自己過人的努力和天賦,從1987年的高考中脫穎而出,成功進入了蘇州大學。本科學業完成之後又進入中國科技學院和北京大學,完成了博士後的學業。在當時的老家,從農村走出來的並且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人物少之又少,年輕有為的王永強自然就成為了整個村的驕傲,給王家帶來了至高的榮耀。

現實背後的真相

而王永強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也正是從他步入大學開始的。王永強在蘇州大學讀書的時候,父母就曾要求王永強每個月都要向家裡寄錢,王永強只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成績獲取獎學金,然而這些錢也僅僅只夠維持他在學校一個月的生活費,為了給家裡寄錢,王永強整日省吃儉用,將省下來的錢都一一寄回家中。

除此之外,父母還提出一些更無理的要求,儘管這些要求根本不在王永強能力範圍內。父母曾讓王永強幫自己殘疾的哥哥在蘇州找個體面的工作,或幫助遠方親戚的兒子上蘇州的大學。這些事情對於正在讀書的王永強來說,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然而不答應的話,就要忍受父母的無理取鬧。他們甚至從老家跑到學校鬧事,讓王永強在同學面前顏面盡失,抬不起頭來。

家人這種野蠻無理的行為再次加強了王永強上進的心,通過拼命的努努力,王永強終於得以離開蘇州前往北京深造。本以為這樣就能夠擺脫家人的時候,父母卻頻頻用寫信的方式來道德綁架,最終目的還是要錢。後來博士後畢業的王永強和妻子結了婚,兩人準備前往日本發展,但父母卻要求帶他們患有殘疾的哥哥一起去。於是在萬般無奈之下,王永強和妻子只能偷偷地離開。

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即使漂洋過海去到了另一個國度,卻依然未能擺脫父母的騷擾,他們還是會經常打電話過來要錢。王永強那個時候的工資收入並不高,只能勉強維持自己家裡的收入出入,更別提滿足父母那些根本無法承受的數目。父母無休止的騷擾最終導致妻子離開了王永強,婚姻的破裂和父母的無理取鬧使王永強心中的憤怒達到了極限,這樣下去他再也忍無可忍,於是乾脆和父母斷了聯繫。

正是這就再也沒聯繫過,所以就有了後來我們所看到的一幕:母親病危渴望見兒子一面,卻被身在海外的博士後兒子殘忍拒絕。在了解過來龍去脈之後,對於王永強的做法,我們似乎有了一些理解。

孝道是我們一直所推崇和傳承的,但在某些方面我們卻忽略了為人父母的責任,子女孝敬父母天經地義但這並不能被當作無理取鬧無盡索取的理由。對於王永強的這件事,很難清楚地界定是非對錯,我們能做的也只有盡到自己作為子女的孝道,以及明確自己為人父母的責任與擔當。

相關焦點

  • 博士後20年不聯繫家人,拒見77歲病危母親,背後有何隱情?
    前不久,一則北大博士後王永強消失20年,病危老母親想見他最後一面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家住常州市的郭巧娣老人生命垂危,在彌留之際,老人唯一的願望就是見一年她消失了20年的小兒子王永強。為了讓老人不留遺憾地走,全家人高調通過媒體尋找王永強。通過家人透露的信息,王永強出生於1969年,是家中的小兒子,上面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在三個孩子中,王永強最為天資聰穎,從小就是學霸。
  • 北大博士後出國20年無音信,病危母親盼最後一見,他為何如此冷漠
    最近這兩天,都在關注一位名叫王永強的北大博士後。對他的關注,除去博士後這個令人羨慕的身份外,更多的是關注他是否能夠出現。據媒體報導,這位名叫王永強的北大博士後,出國20年都未曾與家人聯繫。目前他的老母已經病危,非常渴望能夠見他一面。在眾多網友的努力下,有人在美國找到疑似失聯的王永強。然而就在各路媒體爭相希望與他取得聯繫時,這位博士後再次失聯了。
  • 北大博士後出國留學20年未與家人聯繫 病危母親想見他最後一面
    母親郭巧娣卻一直有一個心結,她希望能夠再見到自己的小兒子王永強最後一面,1999年,王永強從北京大學博士後畢業後出國,自此與家中再無聯繫。77歲的郭巧娣因為病重,已經躺在家裡的床上幾周的時間了,床邊放著一個氧氣瓶,不時地為她提供著氧氣,因為嚴重的腎病,醫生告訴郭巧娣的家人,她已經進入了生命的最後時刻。
  • 博士後王永強,杳無音信20年、不管親媽死活,真相到底如何?
    可是這位博士後在得知消息之後,竟然說出了一句讓人感到非常意外的話,這句話是什麼呢? 這位博士後名字叫做王永強,他得知自己母親並未想要進自己裡面的消息後,說的只有7個字,那就是「清官難斷家務事」。
  • 賣老鼠藥供出的博士後,出國20年無音訊,病危母親想見見他
    出國前不讓家人告訴女友自己家窮1999年3月,已經在北大讀博士後的王永強給家裡打來電話,說自己準備和女友出國去日本學習交流,一年還可以賺到18萬塊錢。對王永強的家人來說,出國兩年是件大事,所以家裡人讓郭學武從老家趕去了北京,在王永強出國前看看他,還有沒有什麼需要。
  • 失聯20年北大博士後王永強澄清真相,吸血鬼父母害我妻離子散
    77歲病危母親的事情,在網上引來了鋪天蓋地的「罵聲」,網友幾乎是一邊倒地攻擊,認為這位高學歷人才連做人最基本的感恩都做不到,實在是讓人失望至極。負心多是讀書人?對於王永強的態度,不少人並不認可,甚至把他歸類為「負心人」。面對網上的一片罵聲,王永強一直保持沉默,這樣助長了不少鍵盤俠的氣焰,不惜用各種惡毒的話語攻擊他,還將他如今在國外就職聯繫在一起。但是,這位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僅僅用那七個字為自己辯解之後,幾乎沒有一個人嘗試著去深入地了解這次拒絕見面背後的真實情況。
  • 那個赴美失聯20年,不管患病母親的博士後王永強,並非忘恩負義
    這樁軼事不禁讓人回想起那位同樣是出國後不久就失聯的北大博士後王永強,他的遭遇就更加曲折了,雖然很多人罵他忘恩負義、六親不認,然而事情都有兩面性,王永強背後也有許多心酸的故事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王永強對中間人的態度非常冷淡,他提出不希望對方再繼續查找他的消息了,後來媒體想方設法聯繫到他,他索性回復道:清官難斷家務事。從此以後不再做任何回應。王永強的家人得知後難掩失望之情,母親最後都沒有等到兒子回來望上一眼,只能抱憾終身。
  • 找到後只送病危母親冷冷7字!光芒外表也有藏不住的傷...
    比如,最近幾天備受備受關注的「病危母親尋北大博士兒子回家記」,引發了一場關於孩子和父母之間恩情的大討論。據了解,王永強1969年出生在一個不富裕的家庭,但從小他就非常聰明,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不僅是周圍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也是全家人的驕傲。他先後考上了蘇州大學的研究生,當上了中科院的博士,以及北京大學的博士後。
  • 失聯20年北大博士後被找到了,卻用一句話回應,你怎麼看
    比如今年在清華開學典禮上校長邱勇提到的寒門學子林萬東,他在收到清華錄取通知書時,還在工地上幫母親幹活,懂得為父母去分擔。可是同樣出身寒門的王永強,卻在北大博士後畢業後,與家人失去聯繫長達20年,來看看他的經歷。
  • 北大博士後,赴美後消失20年,母親患癌也不回國,背後另有隱情?
    而我國江蘇的北大博士後王永強,面對這樣的問題用自己的實際措施給出了答案。 姐姐將來要嫁人,一家人的重擔註定由王永強來承擔。 在60年代,吃飽飯都是奢求更不要說讀書了,即使王永強學習成績優異,卻依舊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父親母親希望他早點外出打工,幫助家裡減輕負擔,而不是選擇前途未知的讀書。王永強卻堅持自己的想法,希望通過學習改變自己。
  • 北大留美博士拒絕見母親最後一面,有什麼難言之隱,你怎樣看?
    去日本時,因為母親生病家裡給他打電話,他以有事情為由拒絕了和家人的對話。 從此,杳無音信多年。母親離世前,因太思念兒子,終於在大家和網絡的幫助下找到了他,但是他已經身在美國,只是無奈地說了一句「清官難斷家務事」,然後就自此消失,最終也沒有去見母親一面。
  • 陳百強病危,張國榮為何沒去探望?
    又為何這樣做?直到現在也沒有定論。當時陳百強病危住院的消息震驚了前香港,各大媒體、報社紛紛派人蹲守醫院門口。而陳百強身邊好友周潤發、鍾楚紅、譚詠麟、鍾鎮濤等都前來探望,然而和陳百強一同出道,同屬「中環三太子」之一的張國榮卻並沒有來。陳百強病危,張國榮為何沒去探望?關於這一點也有一種說法是張國榮去了,只是沒有進去而已。
  • 北大博士王永強出國離家20年,有種就永遠不再回來
    近日,江蘇常州的郭巧娣老人已經20年沒有小兒子王永強的消息在網絡上炸開,老人在彌留之際,希望見兒子一面。 王永強,1969出生,天資聰穎,從小就是學霸。早年從蘇州大學研究生畢業考取中科院博士,後又考取北京大學博士後,1999年,王永強博士後畢業,選擇與妻子出國。
  • 「北大博士後與家人失聯20年」,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遇言姐本月初,某報社刊登了一篇新聞《北大博士後出國留學20年未與家人聯繫, 病危母親想見他最後一面》。至於王博士為何多年沒有聯繫家人。新聞稿件單方面採用了王博士家人的說法——王博士的家庭十分貧窮,王博士嫌棄自己的出身,王博士不讓父母來北京參加自己的婚禮,出人頭地的王博士拒絕幫補貧困的家人,之後就是長達20年的失聯。
  • 北大博士後不相信他母親的眼淚!!!
    作為千載讀書地的常州,清代共開科112次,常州狀元佔十分之一,清代十位狀元中,就有一位是常州人。北大博士後王永強是滿載著整個家族希望的王永強一路開掛,考入蘇州大學讀本科,碩士,畢業後又考入中科院讀博士,再然後又考進北京大學當了博士後,就連找的媳婦也是北大教授的女兒。這就是一條狀元之路,可這些狀元都看似光芒萬丈,卻又病態無比。以前總會詬病 ,狀元是高分低能,這次,倒不來以他們會,應付考試的技巧之高,這一舊套路了,直接上升為遺棄父母,與最傳統的「子欲養而親不待」直接對壘。
  • 北大博士後出國20年杳無音訊,家長們都該反思一下了
    近日,據媒體報導,一則「北大博士後出國20年杳無音訊,病危老母親盼見兒子最後一面」的消息引發關注。熱心網友根據家屬提供的信息,找到了「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王永強,但王永強只回復了7個字「清官難斷家務事」。
  • 王永強,你不是樊勝美!
    前一段《北大博士王永強20年出國離家未歸,母親彌留之際想見你一面》這條新聞,當時不明真相的人們,統一都是譴責王永強的,隔著千山萬水被找到後他回復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