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女孩留學德國,17年沒和父母聯繫,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2020-12-11 教育盤點

近日,有官方媒體先後刊發了《獨生女兒留學德國17年杳無音信》和《大連德國留學女孩17年杳無音信……有消息從國外傳來》兩篇文章。文章發出後,也引發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大量關注。

文章透露,2000年,大連市旅順口區長城街道曹家地村一位叫曹茜的女孩要到德國留學,首期留學費用需要7萬元。那時候,7萬元對於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來說,並不是小數目。但曹茜父母為了支持孩子留學,還是通過東挪西借湊夠了7萬元,這筆錢也傾注了父母對女兒深深的愛。

曹茜作為家中的獨女,遠赴異國他鄉留學,父母肯定是有些不舍和牽掛。就像《遊子吟》這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按理來說,遠在德國留學的曹茜應該經常聯繫父母,那時雖然受條件所限,聯繫不是很方便,通話費用較高。但起碼每隔一段時間應該向父母報個平安,這樣也能避免父母對她的惦念。可是,2003年時,曹茜卻失去了音訊,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和父母聯繫過。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曹茜父母沒有了女兒的消息後,心裡肯定是萬分著急,更會胡思亂想,甚至擔心孩子是不是發生了什麼意外,為人父母都能體會這種心情。但是,孩子遠在德國,他們又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這種情況下,他們根本就無計可施,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期待著某一天,女兒能和他們再一次取得聯繫。

不過,從2003年開始,一直等到2020年,女兒仍然是音訊皆無。如今,曹茜的父母已經年邁,並且都身患癌症,究竟還能活多久,無法預料。彌留之際,他們最大的心願也許就是能有女兒的消息,再看一看女兒。

所以當媒體了解到他們的情況後,不僅針對整件事刊發文章進行了報導,還想辦法幫助他們尋找失去聯繫多年的女兒,希望不要給二老此生留下遺憾。為此,有很多熱心網友紛紛幫助出謀劃策,更有身在德國的遼寧同鄉會的老鄉幫助尋找曹茜的下落,希望儘快能有曹茜的消息。

由於這件事在德國的遼寧同鄉會中迅速擴散,也引起了德國好多華人議論此事,大家都在積極想辦法幫助尋找,並通過有限渠道嘗試聯繫大使館,看看能不能找到什麼線索。

因為現在的信息傳播速度太快,加上大家一心想幫助兩位老人儘快打探到曹茜的消息。所以僅僅幾天的時間,報導此事的官方媒體就收到了一位自稱是曹茜在漢堡大學同學的留言。留言稱:曹茜博士畢業後,改名換姓在慕尼黑大學人文學院任終身教授,因為與家人當年矛盾太深,不想再與家人聯繫了。

而且這位同學還稱,2015年時曾見過曹茜。那麼,如果這位同學留言屬實的話,這對兩位老人來說,無疑是莫大的安慰,起碼比他們預想的要好得多,17年來,女兒也只是與他們失聯。那麼,曹茜給同學們留下的印象又是什麼呢?

據曹茜的初中同學講,曹茜當年學習特別好,學習成績在班級裡一直名列前茅,同學們非常崇拜她,老師都非常喜歡她。但是,曹茜性格比較清高,喜歡獨來獨往,她和同學們也不怎麼聯繫。

10年前,曹茜初中的幾位同學,得知曹茜多年沒有和家裡取得聯繫,還曾去曹茜家裡看過兩位老人,當時,看到兩位老人後,覺得非常可憐,而且兩位老人還哭得不停。

通過綜合以上信息,可以感受到父母對女兒曹茜的愛。那麼,曹茜和父母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矛盾,以至於讓她這樣恨父母,17年都不與父母聯繫。

後來,媒體記者帶著這些消息再次前往曹茜父母家中,並且問及17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老人臉上頓時顯現出一些迷茫,並且陷入沉思中。老人回憶說:「2003年初,曹茜向家要了兩次錢,加在一起有3.3萬,年底時曹茜往家裡打了一次電話。因為近10個月沒和我們聯繫,曹茜的父親很生氣。」

當年,曹茜的父親一接到女兒的電話後,說了句:我以為你死了呢,這麼長時間不給家裡打電話。所以曹茜母親認為,是不是這句話傷害了孩子。那麼,具體曹茜和父母之間發生了什麼,也許只有找到曹茜後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縱觀這件事,不管父母有什麼過錯,身為女兒的曹茜都不應該17年不和父母聯繫。讀了這麼多年書,難道連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道理都不懂嗎?所以通過這件事,也應該引起我們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們重視孩子的學習沒有錯,但一定不能忽略孩子的「情商」教育。

美國心理學家彼得塞爾維和約翰·梅耶稱,情商又稱情緒智力,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

無數事例證實:情商就是一種情緒管理的能力。可是,我們的孩子情緒管理能力卻很差,情緒化比較嚴重,往往憑藉自己的心情處理問題。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們當家長的一定要注重孩子情緒的調整,培養他們高「情商」。

其次,我們從小就要就健全孩子的人格。孩子人格健全才能從正確的角度看待問題,也能更好地處理問題。

由於我們把孩子都視為掌上明珠,對孩子的愛把握不好尺度,這樣很容易對孩子進行溺愛。有時我們對孩子自身存在的問題過於包容,久而久之,聽不得父母逆耳的忠言,使他們的人格存在了缺陷。

最後,我們教育孩子,要加強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我們都知道,國家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而擁有良好的品德也是做人的根本,只有先學會做人,才能學會做事。因此,我們要經常通過多種方式對孩子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讓他們從小就學會知書達禮,懂得感恩。

總之,如果孩子教育出現問題,不僅反映了學校教育的失敗,還是家庭教育的一種悲哀。所以通過曹茜這件事,也給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敲響了警鐘,那就是既要重視孩子學習,又要抓好孩子的品德教育,從而健全孩子的人格,形成正確的三觀。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大連女孩留學17年不聯繫父母,家庭創傷的心理平復之路
    心理學:大連女孩留學國外17年不聯繫父母,家庭創傷的心理平復之路文,王彥輝近日,家住大連旅順口的一對老曹夫婦在小視頻平臺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老曹夫婦的獨生女兒到德國留學,17年杳無音信沒有和父母聯繫。現在老曹夫婦雙雙患了癌症,想知道女兒的消息,和女兒見上一面。
  • 大連女孩留學德國,消失17年下落不明,只因父母說了一句「狠話」
    但是,在天下學子之中,也有一些特例,他們離開父母后,如同脫韁的野馬,再與父母沒有瓜葛。她是大連女孩,有幸留學德國,但與父母十七年不聯繫,其中原因讓人心酸。 然而,關於大連女孩的一切還要從她留學德國談起。
  • 大連德國留學女孩17年杳無音信……有消息從國外傳來
    大連市旅順口區長城街道曹家地村曹茜2000年到德國留學,父母東挪西湊地拿出首期費用7萬元,可是,2003年曹茜便失去音訊,17年來一直未與父母聯繫。6月9日,本報《 「獨生女兒留學德國17年杳無音信」》刊發後,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 大連女孩留學德國,17年來杳無音信,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獨生女留學德國17年無音信,讓父母擔憂多年,問題的根源到底出在哪裡?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還要追溯到17年前,那時曹肇綱的獨女還未從遼寧師範大學畢業就前往德國留學,至今下落不明。曹茜就是曹肇綱的獨女,1979年生人。曹茜從小就十分聰慧,讀書時獲得了不少的獎狀,而這些獎狀都被曹肇綱珍藏起來。後來,曹茜順利考入了遼寧師範學院。
  • 大連女孩留學德國,17年來杳無音信,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在當今社會,有越來越多莘莘學子選擇出國留學,國外有著更好的學習條件,但是留學生問題也層出不窮。17年前,就有一位留學生留學德國,但是17年來,父母沒有他的任何消息,她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杳無音訊,她難道在國外遭遇了不測?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底層父母送女出國留學:17年不與家裡聯繫,疑因記恨父親責罵
    北京大學博士後王永強,出國留學銷聲匿跡長達20年之久,拒絕回國見母親最後一面,只說了「清官難斷家務事」七個字,其中緣由令人唏噓。而本文要說的主人公,是遼寧師範大學的曹茜,出國留學之後,同樣與家裡失聯長達17年之久,是什麼原因讓她如此冷漠,如今的她又在做什麼呢?
  • 與家裡失聯17年,留學德國的大連女孩有消息了。又是一個王永強?
    據遼瀋晚報報導,在6月9日刊發的《 "獨生女兒留學德國17年杳無音信"》,引起了在德國的華人圈關注。尤其是,遼寧同鄉會的許多朋友,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尋找曹茜的下落。德國當地最大的華文報紙,也介入此事,準備刊發文章,加入尋找曹茜的行列。
  • 女孩出國留學17年音訊全無,父母含淚註銷戶口,一位孩子不在了
    #女孩出國留學17年音訊全無#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關於一個特殊的留學生的事情,曹倩從小成績優異,從父親嘴裡了解,從小到大隻打過一次,並且優異的成績到高中有所改變,學習不努力並且開始看小說了,之後呢,就報考了大學,期間發生了一些問題,她的第一志願是想離開大連這個地方,離父母遠一點,所以第一志願報的是武漢,第二志願報的是南京
  • 因父親一句「狠」話,大連女博士消失17年,如今父母仍在等她回家
    之所以以女性居多,背後無非還是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作祟。 譬如早年在山東招遠地區發生的一起舊案,招遠賈莊子村有一位叫趙慶香的女孩,通過自身努力考上了名牌大學。上學期間,勤奮努力她不但沒找家裡要過一分錢,還經常打工往家裡寄錢補貼家用。
  • 旅順失聯17年女孩留學德國成終身教授,不願見父母一面,女版...
    1979年出生的曹茜是遼寧大連人,家裡的獨苗苗。2000年正讀大三的曹茜選擇了到德國留學,儘管父母有點捨不得,但女孩去意已定,也就全力支持女兒了,希望女兒有個好的前途,這是所有父母的心願。當時飛德國的一張機票價額是8萬元,父母積極籌借了6萬元,籌齊了各項費用,曹茜就這樣順利出國留學了。
  • 留學德國17年不與父母聯繫的曹茜有消息了:知情人稱已改了名字
    只不過已經留學17年的曹茜卻讓人有些失望,到了德國之後,她就至此杳無音信,除了在早期打電話向家裡要錢之外,就沒有任何消息了。現如今父母相繼患病,現在臨走前就想知道女兒還活著沒有有人稱這是作為父母的失敗,他們當初自己含辛茹苦、節衣縮食。只知道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卻沒有教給他(她)們知恩圖報、忠誠孝敬的品德。
  • 留學德國「失聯」了17年,為了當年的3萬元,她為何不再聯繫家裡?
    而本文中我們所關注的曹茜,是一位一人獨自留學德國的女士,在外17年,杳無音訊,與家人失了聯繫,「失聯」了17年,甚至到了父母親重病時,他的雙親迫於對唯一的女兒的放不下而無奈通過社會尋女才發現女兒曹茜竟早已在海外功成名就,只是不想與家人再有任何的聯繫。如此決絕的行為,到底是為何?
  • 她留學德國「失聯」17年,為了當年的3萬元,和父母老死不相往來
    而本文中我們所關注的曹茜,是一位一人獨自留學海外的女士,在外17年,杳無音訊,與家人失了聯繫,甚至到了父母親重病時,他的雙親迫於對唯一的女兒的放不下而無奈通過社會尋女才發現女兒曹茜竟早已在海外功成名就,只是不想與家人再有任何的聯繫。如此決絕的行為,到底是為何?
  • 女子德國留學失聯15年,父母患癌尋女,女兒為何卻避而不見?
    近日,網上的一則新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遼寧大連的曹茜於2000年前往德國留學,後來便與家裡失去聯繫長達15年的時間。而其父母現在尋找女兒是因為患癌,而身邊並沒有女兒的照顧,希望能通過媒體找到自己的女兒。
  • 獨生女在德國17年拒回國見父母:負心多是讀書人?
    最近,一個留學德國17年,從來沒有回國見過父母的一個女孩衝上了熱搜,每次看到這樣的相關報導都特別唏噓:難道,把孩子培養得那麼優秀,砸鍋賣鐵地把孩子送出國,換來的就是冷漠與無情? 曹茜,本科就讀於遼寧師範大學,大三時嚮往國外的教育,那時候家裡並不富裕,但是為了孩子的夢想,父母還是想方設法湊齊了7萬元首付,讓她順利去了德國留學,她的父親回憶說:最初她在德國上了兩年語言學校,之後又去預科班補習了一年文化課,後來去了漢堡大學學習德語言文學專業。
  • 中外合作辦學集體涼涼除了高額學費,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中外合作辦學集體涼涼除了高額學費,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今年高考真的意外頗多,院校分數線大起大落,讓人摸不著頭腦。很多往年熱門高校突然不香了,也有很多曾不溫不火的大學突然變得炙手可熱。受其影響,每年被家長和考生熱捧的中外合作辦學也突然集體涼涼了,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
  • 教授夫婦在家中被兒子殺害,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家屬稱,目前網絡流傳的「高知家庭花一百萬送孩子去留學」、「犯罪嫌疑人從英國返回中國」等消息不實,黃某陽此前並未去英國留學,一直在國內。 8月20日警方通報,相思湖北路某學校宿舍樓發現1男1女夫妻二人已在自家屋內死亡多日。
  • 17年前,獨生女留學德國後無音信,只因父親當年說了句「狠」話?
    俗話說「兒行千裡母擔憂」,孩子的遠行,總是讓父母牽腸掛肚。獨生女留學德國17年無音信,讓父母擔憂多年,問題的根源到底出在哪裡? 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還要追溯到17年前,那時曹肇綱的獨女還未從遼寧師範大學畢業就前往德國留學,至今下落不明。 曹茜就是曹肇綱的獨女,1979年生人。曹茜從小就十分聰慧,讀書時獲得了不少的獎狀,而這些獎狀都被曹肇綱珍藏起來。後來,曹茜順利考入了遼寧師範學院。
  • 背後的兩個原因令人深思
    紮根雲南麗江深山12年,創辦我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作為邊遠山區鄉村教育的「點燈人」,為1600多名偏僻山區的女孩插上騰飛的翅膀,幫助她們飛出大山,跨進大學校園的知識殿堂。她在幾十年從教經歷和十幾年辦學歷程中,有很多難能可貴的點滴事件,令人欽佩和感動。
  • 父母湊7萬送女兒出國,可她17年不歸,如今老兩口患癌領低保度日
    人類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基本軌跡,在家庭這個基本單位當中都有所體現。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家庭被賦予的意義極為寬泛,最基本的、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便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滲透。愛情與親情,世間最痛苦與世間最快樂,百感交集莫不如是。 2000年,一個叫做曹茜的女孩,在父母東挪西湊的不懈支持下,拿到了七萬元的出國留學費用。起初,她還給父母寫過幾封信,打過幾通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