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總說,等寶寶大一點就好帶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2020-09-03 冰糖媽媽育兒記

寶寶剛出生那會兒,總是有餵不完的奶和熬不完的夜,每當這個時候總會有過來人告訴你,沒事啦,等寶寶大一點就好了。可是沒有人告訴你,其實不同階段的寶寶,有不同的煩惱。


好不容易熬到寶寶不用起夜餵奶了,新的煩惱也接踵而至。近期,快九個月的寶寶在學習爬行和站立,地板成了他的主戰場,每天需要不同地洗地板換衣服就算了。就連你的眼神都不能有一刻離開過他,因為一不留神他可能搜索到某個不知名的垃圾往嘴裡塞了,或者就扶著高高的桌子就站起來了。

就算每天已經很小心了,但一天之內還是要摔個幾次,看著哭得撕心裂肺的小臉蛋,總是又心疼又懊悔,怎麼就沒有照顧好他呢?


平時要怎麼做好預防呢?

1、比較尖銳的桌角或者椅子腳最好要做一下處理。在寶寶剛學會爬行的時候這類的邊角是最容易給孩子造成傷害。可以貼一下防撞條,在選擇家具的時候儘量不要選擇邊緣太鋒利的。

2、寶寶夠得到的地方,一些比較危險的物品要收起來。像熱水,刀具,一些尖利的東西要收好。


3、剛剛學會站的寶寶,還站不穩,很容易摔倒或者後翻。現在市面上有那種保護後腦勺的那種背包,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

4、給寶寶準備一個專門活動的地方用護欄圍起來,地板鋪上比較軟的墊子這樣即使摔倒也有個緩衝。睡覺的時候也可以給床裝個護欄,防止寶寶掉床。



如果寶寶不小心摔倒了,或者掉床了怎麼辦?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慌亂,更不要馬上抱起來,應該先觀察10秒,看看寶寶的狀態。

1、觀察是否有明顯外傷,骨骼有沒有問題。如果有出血要及時按壓止血,要是行動障礙看呢過就是骨骼損傷,不要大動作搖晃,及時送到醫院進行治療。

2、事後還是要觀察一段時間,24小時內要是出現噴射性嘔吐,嗜睡,行動遲緩的情況,有可能是腦損傷,要及時送醫檢查。

3、觀察寶寶的狀態,如果昏迷都不知道哭泣了,情況就比較嚴重,要趕緊送醫。如果寶寶的精神狀態尚可,哭完還能玩鬧就沒太大問題,局部紅腫可以做一下冷敷處理。


記錄生活,分享育兒點滴。

育兒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我是一名90後寶媽,提倡科學育兒。

原創不易,如果喜歡請 點讚 +關注 我哦。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孩子出現心理問題,」他大一點就好「,是真的嗎?
    最後她長嘆一口氣說:「熬唄,孩子再大一點,應該就好了「。這樣的話,我聽過很多,很多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媽媽們經過了各種折騰發現孩子還是去不了學校,或者即便是去了學校也不好好學習,媽媽們會在精疲力竭後,說:」熬吧,孩子大了就好了「。也有一些媽媽回想自己的青春期,也有鬧騰但最終也長成了自己現在還算上進的樣子了,起碼沒廢掉,所以也覺得慢慢地等吧,專家不都說:」靜等花開「嗎?
  • 老人們總說,夏天別給寶寶用尿不溼,會「燒檔」,這是真的嗎?
    夏天來了,不少家長開始為寶寶的小屁屁擔心了吧?摸上去厚厚的紙尿褲,是不是會讓寶寶覺得悶熱難忍呢?如果捂出紅屁股、尿布疹可怎麼辦?家裡的長輩一直在說夏天來了,別給孩子穿尿不溼,會不舒服,還會造成「燒檔」這是真的嗎?
  • 把0到3歲的寶寶交給老人照顧,真的省事了嗎?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育兒專家問她你覺得這樣是對靜靜好嗎?她說孩子畢竟還小,哪裡知道是誰在帶她呢?反正她什麼都不懂,將來耐心培養就好了呀!但是真的是這樣的嗎?當寶寶們提出一些沒有道理的要求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告訴寶寶們這樣做是不對的,即使是寶寶們對他們做出一些無禮的舉動,他們也不會生氣,相反他們覺得孩子在跟他們玩,反而會覺得很高興。而這樣做就會給寶寶們建立錯誤的引導,讓寶寶們覺得自己是家裡的小霸王,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都會用這樣的方式要到手,這也是為什麼跟在老人身邊長大的寶寶脾氣特別大的原因。
  • 為什麼老人說:天黑別帶寶寶出門?無關迷信,有科學依據
    新進的年輕爸媽,在育兒觀念上與老一輩有很大的代溝,阿嵐就是這樣,她總覺得婆婆的育兒觀念落後過時。坐月子的時候婆婆看得特別嚴,洗澡、洗頭都會被婆婆罵,並且還必須讓她喝生薑驅寒,說是對她身體好。回家晚了要在家門口點支煙,等煙著完了再進家門,這些奇奇怪怪的舉動讓她認為婆婆太迷信。
  • 新手媽媽帶孩子累到崩潰,婆婆:堅持一下,等大一點就好帶了
    前段時間,閨蜜剛生完寶寶不久,我帶著大寶去探望,閨蜜見到我就開始訴苦,帶孩子根本沒有想像中那麼輕鬆。閨蜜在孕期時經常與我聊天,特別期待寶寶出生,總是暢想著寶寶出生後的幸福生活,可寶寶出生後不久先是黃疸,然後又是溼疹,已經被折騰的接近崩潰邊緣,婆婆在旁邊安慰道「堅持堅持,等大一大就好帶了」,可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 寶寶的語言發育,偏頭和蛀牙真的不能等等,等「長大了以後就好了...
    作者:寶寶知道 花朵育兒很多家長都說過這句話,「沒事,寶寶現在還小,大一點就好了!」如果是長牙晚點、學步晚點、瘦一點,但只要身體發育指標在正常範圍內,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可是如果寶寶是長了蛀牙、溼疹,頭型睡偏了,一直不會說話,家長就需要注意了,這些問題真的不能等!1、寶寶說話晚,是貴人話語遲嗎?
  • 你家寶寶是老人帶還是自己帶?
    現在的年輕人即使認同陪伴式育兒,但是由於經濟條件或者是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夢想的原因,都會把寶寶給家裡的老人帶,帶寶寶有多辛苦我作為全職媽媽最清楚了。但是我覺得如果家裡的老人如果有以下這些行為還是堅決不能讓他們帶寶寶!第一:喜歡討論別人的不是!
  • 寶寶到底誰帶比較好?老人or自己?
    本來是帶娃兒去小區樓下滑滑梯遛彎兒,一個婆婆和媳婦一起坐著,婆婆抱著娃兒,媳婦在那玩手機,看到我過來,那個婆婆就跟我閒聊,問我是不是一個人帶孩子,我說是呀,他說那還蠻累的,你婆婆不幫你帶嗎?我說:「還好吧,我心態好,孩子也不太鬧,晚上吃了就睡,到第二天早上才吃奶,而且第二天的奶都是孩子爸爸泡的,衣服孩子爸爸洗,奶奶也不是不願意帶,是不習慣城市生活,帶的話,孩子得跟奶奶在鄉下,我想著孩子小,我捨不得」。婆婆接著問:那你吃飯怎麼辦?我說我孩子也還好,放車子裡給他玩的,他自己玩兒,我做個飯也快。那婆婆就說,那你孩子好乖啊,我說也有鬧的時候,只是現在大點兒了,還好。
  • 老人常說「夏天也要給孩子穿襪子,光腳容易受涼」,是真的嗎?
    我問奶奶為什麼不給孩子脫掉襪子,奶奶直接回我說:「光腳容易受涼」。「光腳容易受涼」是老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正是這樣的觀念,由老一輩養育的小朋友衣物大多比大人穿的還多,也由此衍生出一句「名言」——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
  • 老人帶娃是很普遍的選擇,但老人帶娃陋習卻不能姑息,影響真的大
    1、惡意評價孩子,給孩子貼標籤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可能老人會說,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但是當孩子再哭鬧,不聽話的時候,又會對孩子說,不聽話,一點都不乖,就知道哭,有什麼出息,將來有什麼用。然後經常惡意評價孩子,給孩子貼上很多負面的標籤,這是非常要不得,非常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不利於寶寶積極性格的形成。要知道,孩子並不會因為,你說他不聽話、不乖,他就能夠聽話懂事的。
  • 家裡的老人,這樣帶孩子,孩子的一生就毀了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是迫於無奈,把孩子交給老人照顧。但有些老人確實不適合帶孩子,甚至把「白紙一樣」的寶寶填上各種惡習……如果你家老人有以下行為,趕緊制止一下,對孩子未來的影響真的很大!所以有的老人買完之後還要讓孩子不要告訴媽媽,讓孩子隱瞞真相。那這不是教孩子撒謊嗎?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撒謊了。老人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寵愛孩子嘛,但是方法不對只會是害了孩子。 3、用錯誤的方式安慰孩子很多孩子走路不小心絆倒,或者是不小心撞到東西了,老人可能習慣會說:「哎呀!
  • 誰說老人不會帶娃,聰明的老人這樣帶娃,家庭矛盾都少了
    年輕人忙著搞事業,家裡的孩子基本上就只能交由老人來帶,但畢竟老人的思想觀念和現在的生活環境不符。導致很多家裡因為老人帶孩子而鬧得雞飛狗跳,讓老人出了力還不討好。但並不是所有的老人帶娃都是一個模式,有的老人就有自己的帶娃妙招。
  • 如果老人這樣,你還敢讓老人給你帶孩子嗎?
    所以現在他們寧願自己帶孩子,受苦受累,也不願把孩子交給老人照顧。現在的年輕人更注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以及親子關係的建立。而老一輩的人思想觀念傳統,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比較落後。聽到這些話,孩子心裡肯定產生了恐懼,你都有點震驚,怎麼可以說這樣的話呢?這讓我真的很難過,媽媽怎麼可能會不要自己的孩子呢?這不是在誤導孩子嗎?
  • 寶寶真的是越胖越好嗎?
    最近溜娃時,總聽見帶娃的寶媽和奶奶們討論,誰家的寶寶多胖,多可愛啊!那手,胳膊,臉蛋都肥嘟嘟的,養的真好。你看,那誰家的,怎麼那麼瘦啊,家人不上心,多給餵點飯。的確,小月齡寶寶肉乎乎得的確很可愛,但是,寶寶真的是越胖越好嗎?
  • 老人帶孩子,慣得動不動就撒潑,我該辭職帶孩子嗎?先試試這樣說
    關注我:專注於嬰幼兒睡眠問題及高需求寶寶的養育,每周1、3更新,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但歡迎大家轉發。我在問答看到這樣一條提問:孩子讓老人帶,太慣了,不滿足就打滾撒潑,我都在懷疑自己該不該上班了,怎麼辦啊?
  • 老人說要給寶寶剪睫毛,睫毛會越長越長越漂亮,真的是這樣嗎?
    老人說要給寶寶剪睫毛,睫毛會越長越長越漂亮,真的是這樣嗎?給寶寶剪睫毛會更長更濃密嗎?遺傳因素:很多寶寶小時候的睫毛與父母小時候睫毛的是一樣的,隨著年齡的長大,會逐漸變黑。營養因素:寶寶睫毛的顏色與他攝取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有關。有助於睫毛生長的食物有:黑芝麻、黑豆、首烏,以及豆腐類、海藻類、水果類、蔬菜類,都是烏黑睫毛之源泉。
  • 經常這樣給孩子餵奶,會讓寶寶形成「地包天」,家長們要注意!
    趁著放假,今天回了趟娘家,剛進門沒一會兒就被表姐一臉嚴肅的拉了過去,原來是在愁她家寶寶的事。小寶寶1歲7個月了,一直在喝配方奶,在孩子小的時候為了方便,大多數的時間是躺著喂,現在稍微大一點了,就自己坐著喝,現在發現寶寶的牙齒有點「地包天」。
  • 老人常說,小寶寶的囟門,要通過帽子來遮住,真的是這樣嗎?
    群裡有位寶媽說,自己剛生完寶寶十多天,家裡的溫度其實挺高的。婆婆每天都給小寶寶穿很多的衣服,而且還給孩子還戴著帽子。老人說,不能讓新生兒囟門受涼,因為特容易感冒。她和寶爸也不敢說什麼,娃睡覺時婆婆也給戴著帽子,這幾天屋裡的氣溫又升高了。
  • 夏天到了一定要和尿不溼說拜拜嗎?寶媽告訴你,事實是這樣的!
    對此,很多奶奶輩的老人認為:夏天多熱啊,讓孩子穿尿不溼簡直就是受罪,還捂出紅屁股呢!也有很多寶媽持同樣的看法,於是在夏天來臨前給孩子囤上一堆尿布,準備靠它們度過這個夏天。但尿不溼真的像大家想的這樣嗎?但是,尿不溼真的等同於衛生巾嗎?如果拿一片尿不溼和一片衛生巾作比較,你就會得出答案:它倆並不一樣!衛生巾的底膜是一層PE膜,它類似塑料布,不透水也不透氣。而尿不溼的底膜是帶透氣孔的,透氣效果是衛生巾比不了的。
  • 你會選擇生二胎嗎?我說不要二胎了,他的反應是這樣的。
    這個政策無疑是對那些一心想要二胎家庭的照顧,他們怕一個孩子孤單,口頭說著給他生個伴,然後就開始備孕,懷孕。要這個二胎好像年齡也問題不大,以至於我每次去產檢都會看到一些高齡孕媽。四十左右,也拿著號碼,排著隊等著檢查。這讓我,一個95後的孕媽覺得二胎真的那麼重要嗎?真的可以不顧自己身體年齡去堅持要一個二胎嗎?我不禁問問自己,如果是自己,會這樣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