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8月1日刊登題為《李登輝的雙重人格》的文章,作者是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特聘教授曹俊漢。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7月30日,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病亡。消息傳來,反應顯然是正反兩極,各有不同情懷。最引起爭議的是有關他的人格特質。
不少人不齒1999年他提出的「兩國論」是一種對蔣經國的背叛,埋下了今日兩岸關係陷於膠著,臺灣2300萬人面臨生存發展的進退失據,國際空間受到壓縮,甚至恐懼有一天兩岸會走上兵戎相見的種子。他們對李登輝充滿著另一種義憤填膺而怒不可遏的心情。
▲資料圖片:李登輝(臺灣《中國時報》)
李登輝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歷史又如何來給他作見證?人們都愛說「蓋棺論定」,顯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我們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評量李登輝,但有一點卻是社會頗為耿耿於懷的,那便是李登輝為何對提拔他的蔣經國表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顯然我們該從他的心路歷程來看他的人格特質發展,這樣對了解李登輝面目雖不全中卻也不遠也。
毋庸置疑,李登輝是蔣經國深思熟慮的接班人。根據相關人士回憶,接班人是經過「不斷地觀察、試煉、考核,並且在不同的層次,不斷地再觀察、再試煉、再考核」。蔣經國對李登輝的評語是「以政治開明之作風,實事求是,注重效率,並能作前瞻性之策劃,使各項建設皆有成果」。
最令蔣經國感到滿意的是,李登輝在省議會質詢時有關「臺灣獨立」問題的回答。李明確表示:「中國歷史沒有拋棄臺灣,臺灣怎能脫離中國大陸。」
不幸的是,李登輝在做了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他的一言一行與蔣經國的期許大相逕庭,特別是提出兩岸間「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謂的「兩國論」完全背離了蔣經國的殷切期望,今日國民黨分崩離析,他卻成了民進黨「臺獨論」的堅定支持者。
顯然李登輝具有心理學上「雙重人格」的取向。這就是說,他在決策上,可以做出與「自己的記憶、行為、偏好」完全對立的人格。這種人格特質也可以是多重的,就如同他有日本皇民心態,道出釣魚島是日本的領土。社會上批評李登輝的人認為他是「背信忘義」,對提拔他的蔣經國「欺騙」而人格破產。也許用這種解釋最為妥當。
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