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雙重人格」的人,往往會表現出程度不同的失常行為。在日常生活裡,一些人的「雙重人格」有兩個主要的表現特徵:①一個人在他的一生當中,有時會和過去判若兩人,完全變了。②把過去的事情全部忘得一乾二淨。
為什麼會有這兩種表現?原因有病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而更多的是屬於心理因素。
在社會上,除雙重人格以外,還會有三重人格、四重人格,以至更多的人格同時共存的現象,不過這樣的人不多見。
「雙重人格」也好,「多重人格」也好,都是一個人的人格失去了完整統一的性質,分裂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格,從而支配他的行為。也可能會在不同的時間裡,每個分立的人格交替出現,使得他的行為失去了前後一致性,因而往往給人的印象是:一個人前後判若兩人,或者是判若數人。
綜上可見,造成雙重人格以至多重人格,既有病理學上的原因,也有心理學上的原因。而在心理原因當中,又不能忽視政治上的、社會上的、文化上的背景。因此,雙重人格是一種心理失常,而造成心理失常的原因是由於他們同時有兩個不同的動機,但這些不同的動機卻不可能協調一致地和平共存,而是經常處於相互矛盾、相互衝突的狀態中,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雙重人格。正是因為有兩個相互矛盾、衝突的動機同時並存,彼此互不相容,因而只能在某一段時間裡滿足其中一個,而壓抑其他的;於是這個人就會在不同動機的支配下,表現出前後極不一致的行為。
說到底,為了不讓自己的人格分裂為雙重人格,就得讓自己的人格永遠穩定地保持統一、完整、和諧的狀態;讓自己的動機、需要、願望等服從於統一的人格的支配。使自己的欲望不要背棄信念,使自己的私慾不要和良心相衝突,使自己的行動不要和思想相矛盾。我國古代先哲孟子曾經說過一句發人猛省的警世名言:「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對於我們保持完美、高尚的人格,從而避免人格分裂,該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