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人們經常通過贈送對方一枝梅花來傳遞相思之意,而那時候的一枝稱為一剪,所以一枝梅花又稱為一剪梅。「輕煙小雪孤行路,折剩梅花寄一枝。」詞牌「一剪梅」就是從中而來。「一剪梅」的詞調婉轉明亮,幾乎每句都有用韻,大量四字句的使用,使得節奏明快和諧,充滿聲律美。且「一剪梅」有多種變體,為詞人提供了極大的填詞自由空間。
「一剪梅」又有多種別稱。因韓淲的「一朵梅花百和香」,稱「臘梅香」;又因李清照的「紅藕香殘玉簟秋」,又稱「玉簟秋」。除此之外,「一剪梅」還名「一枝花」、「臘梅春」、「醉中」等。詞牌「一剪梅」雖有大量詞人填詞,膾炙人口的佳句很多,但能夠廣泛傳頌的名篇卻是極少的。最經典的當屬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
宋代·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與末三句一樣,都是千古傳誦的佳句。一開篇便有些許黯然的氛圍,「紅藕香殘」為室外之景色,「香」指代荷花,「殘」為凋零破敗;而「玉簟秋」則是室內之物,一個「秋」字便有蕭瑟之意漫延。秋意漸起,正是容易悲秋傷情的時節,一個「獨」字,即顯寂寞蕭索,又為後文寫離愁埋下伏筆。相思又起,轉眼入夜,代表團圓之意的月亮早已升起,大雁也已南飛,可是卻不見錦書而歸。可見李清照早已陷入相思當中,難以自拔。
下闋首句運用比興的手法,以落花流水暗示韶華流逝的感慨,也為後文直抒胸臆做準備。「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李清照與趙明誠正是因為恩愛甚篤,所以才思念更深。最後三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朗朗上口,「才下」與「卻上」寫出了相思的難以消除,時時刻刻縈繞心頭,顯然比直接抒寫愁緒更為靈動。最後三句化用範仲淹的「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雖是化用,但無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李清照的憔悴更加凸顯。
這首《一剪梅》是李清照在丈夫趙明誠遠行之後的作品,流傳甚廣,歷來為文人所讚賞。整首詞都在表述對丈夫趙明誠的相思之意,用婉約的筆觸展現出李清照內心真實的情感,意境優美,全篇幾乎每句都能拿出作為佳句,是為一首別致精巧的佳作。《草堂詩餘評林》中給予極高的評價,「此詞頗盡離別之情,語意超逸,令人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