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戰場需求 鍛造保障尖兵
——烏魯木齊民族幹部學院軍械技工大隊構建學兵大隊教學評價體系紀實
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是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則需要大量為打勝仗提供技術保障的裝備保障人才。近日,烏魯木齊民族幹部學院軍械技工大隊傳出喜訊:經過培訓的300多名軍械專業技術學兵職業技能鑑定優秀率達到95%,成為「平時能操作維修、戰時能應急保障」的骨幹力量,受到軍區部隊歡迎。而這一喜人變化則得益於該學院在如何為軍區部隊培養更多能打勝仗的裝備保障人才這一核心問題,在如何深化軍隊院校教學改革上,做出的有益探索和實踐。
提高學兵大隊教學訓練質量迫在眉睫
烏魯木齊民族幹部學院所屬學兵大隊,承擔著為戰區部隊輸送通信、軍械、汽車、衛生保障人才的使命任務,是為軍區部隊培養技術保障人才的主戰場,責任重大。
因為歷史的原因,這些學兵大隊原有的教學內容已跟不上戰區裝備更新換代的步伐,教學內容的應用性和實踐性與部隊需求的變化還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學兵大隊的教學實施、教學管理、教學改革、教學保障還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態,缺乏統一的標準和系統配套的制度支撐。
習主席指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那麼,如何以強軍目標為統領,面向裝備、面向部隊、面向戰場、面向未來,全面提高學兵大隊培訓質量,辦出讓部隊滿意的訓練機構,鍛造出讓部隊滿意的技術保障人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現實而緊迫的課題。」該學院院長桑軍指出問題的核心所在。
全面提高學兵大隊教學訓練質量迫在眉睫、時不我待。為此,學院決定:將能夠全面促進院校、訓練機構建設發展的「助推器」——教學評價,引進學兵大隊,並在學院軍械技工大隊先行試點。
院長桑軍鄭重指出:「此次就是要以教學評價為抓手,全面加強學兵大隊教學制度體系建設,對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建設、教材編寫、課堂教學等一系列教學環節進行規範,強化教學質量管理,著力提高教學訓練水平。」
學兵大隊進入教學評價視野
軍械技工大隊組建37年來,教學訓練工作從未間斷,累計為軍區部隊培訓了6284名火炮、槍械專業技術骨幹,為部隊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隨著部隊裝備的不斷更新和編制體制調整,該大隊原來單純以修理工為培養目標的課程設置,已不能適應部隊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
年初,學院把建立學兵大隊教學評價體系納入年度教學科研工作規劃,確立了「院校+基地」辦學思路,成立學兵大隊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組,將歷經反覆修改的學兵大隊教學評價方案在軍械技工大隊試點推行。學院軍評室教授丁吾輩告訴記者,該方案有5個一級指標,24個二級指標,61個主要評價點,外加1個教學訓練特色。
12月20日,學院軍評室主任郭樹升告訴記者,評價方案突出了學兵大隊教學工作的特點,抓住影響預選士官培訓質量的關鍵因素,抓住當前教學訓練工作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加大相關評價點的權重。比如,針對培訓學兵是操作技能型人才的特點,在評價方案中就加大了與培養學兵操作技能緊密相關的評價項目;考慮到讓學兵掌握過硬的實戰能力,要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所以在教學設備設施評價點上增大了比重,並在二級指標「實踐教學」中加上了「專業操作」評價點。「課程建設對教學過程優化,特別是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郭主任說,在教學評價方案裡,關於「課程建設」就有「課程標準」「新裝備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三個考評點,而「新裝備課程建設」這個標準就是針對解決培訓和部隊相脫節的問題。
學兵大隊教學評價的實施,讓該大隊的教員感覺到現在的教學與過去有了明顯的不同。
2009年11月,「金牌教員」方亮參加全軍訓練機構教員競賽,講授的課目被評為「優質一堂課」,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卻在教學評價中「敗走麥城」。
「學院教授和專家把我原來的『優質一堂課』全部推翻了。對我講課的評價是:講授內容很熟,但授課質量效益與培養目標還有較大差距,泛泛而談。」學院教授和專家毫不客氣地批評讓方亮非常沮喪,他想不通自己的講課在全軍比賽中都獲得了肯定,怎麼在你們這兒就都成了問題?
方亮給記者講了一個專家教授指出的小細節。比如在講課時,如果講到一個武器裝備的具體零件時,教員決不能用教鞭指著黑板或圖片上標註的零件的名字,而是應該準確地指向這個零件。
經過專家教授和院領導6次聽課指正,方亮終於明白了:上好一堂課的標準是什麼」「和「原來上課應該這樣去講。」
現在心服口服的方亮告訴記者,通過「教學評價」,自己明白了上好一堂課,首先要注重課堂設計,課堂設計要更加科學合理;其次是教學要規範,即講課內容要更加豐富,語言表述更精準;信息化程度要更高;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
緊貼軍區部隊裝備發展辦學
在全軍上下貫徹落實強軍目標戰略要求,紮實推進「兩個靠攏」(院校向部隊靠攏,部隊向實戰化靠攏)的大背景下,「教學評價」讓軍械技工大隊的教學訓練向實戰聚焦,向部隊靠攏。
某型高炮,主要用於殲滅斜距離在6000米以內的各種空中目標,具有射速快、火力猛、機動性好、全天候作戰等優點。但是這種裝備的隨動系統是教學訓練中的重點和難點,其複雜的結構和抽象的電路,學兵往往不易理解和掌握。
針對這個突出問題,該大隊採取理論講解、多媒體演示、實裝操作、仿真模型、電路示教等多種方法進行授課。
12月25日下午,在該大隊的高炮工間裡,馮詩傑教員站在火炮隨動系統示教裝置(一種模擬訓練器材)前,正在講解該高炮的電路原理。
馮教員一按開關,我們看到立體的模擬電路板上的各種元器件就好像「活」了:閃爍的紅色指示燈,表示流動的電流;那些零部件仿佛都「動了起來」;繼電器時而吸合、時而放開;電機轉了起來……
馮教員告訴記者,以前給學兵講解高炮電路原理,主要靠黑板和書本,講起來抽象枯燥乏味,學兵聽起來常常一頭霧水,不容易搞明白。而現在這種方式,讓學兵特別有興趣而且易懂。
學兵姚波波說道:「以前,教員講課都是純理論,很生硬,聽不懂;而現在,教員在講課時都會準備很多資料,而且通過模擬仿真系統演示,變得更加直觀,讓人一目了然。」
近年來,隨著大量新型軍械裝備列裝軍區部隊,部隊對軍械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部隊反映,技術兵的工作崗位經常需要內部調動,所以技能不能過於單一。
針對部隊需求,該大隊提出努力培養「一專多能」的技術人才。為此,大隊把軍械勤務管理、輕武器常識、車工、鉗工、焊工列為共同課目,實施全員培訓,使得學兵回到部隊後,在完成主業的同時,能夠適應多種崗位的需求,讓部隊調配兵員的餘地更大了。
針對新裝備操作對維修骨幹專業水平要求高和專業培訓難度大等特點,該大隊積極創新和改進教學方法。區分新兵和士官兩個層次,採用層次化教學。即針對新訓學兵大多為入伍不久的新兵,接觸裝備不多的實際,創新「操作——專業理論——維修實踐」教學模式;針對升級培訓士官大多是部隊維修保障的主力,實踐經驗豐富,則採用啟發式、引導式和案例式教學,大膽嘗試「帶著問題學理論、開展討論找答案、歸納小結釋疑難、大會交流談體會」的新型教學方法;為發揮軍官教員的主導作用、士官教學班長的協助作用、學兵班組長的能動作用和廣大學兵的主體地位,化解「教員少、裝備少,學兵多」的矛盾。近期大隊又提出「1+1+N」「七步法」教學模式,取得了明顯效果;針對裝備結構教學中複雜、抽象、不易觀察、難以理解的課目,則推廣形象化教學,通過模擬仿真技術,圖像、文字、聲音、動畫結合,製成多媒體課件,使複雜、抽象的內容簡單化、形象化、立體化,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雖然「教學評價」在軍械技工大隊實施時間不長,但是深化教學訓練改革已取得明顯效果:教學理念明顯轉變,辦學思路更加清晰,教學管理日益規範,軟硬體建設均取得了較大改觀。該大隊一位負責人表示:他們將以此次試點為契「機,努力改變教學訓練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不足,為軍區部隊軍械保障培養更多的過硬人才。」(□本報記者嚴小娟 通訊員王濤 劉軍光 吳國東)
圖為技術學兵根據教員現場授課,展開快速鎖定、擊毀目標的訓練。□吳國東攝
戰場上火炮搶修,是該軍械技工大隊教學培訓中的一項重難點內容。圖為技術學兵正在訓練搶修出現故障的火炮。□吳國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