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
「親愛的居民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主播任立娟,今天播報的《老年天地》話題欄目,主要為大家宣傳贍養老人方面的法律政策……」5月11日下午4點,西夏區文昌路街道同安社區的小喇叭響起,84歲的馬鳳玲趕緊跑到廚房打開窗戶,聽起廣播來。馬鳳玲和這個小區的許多居民一樣,是社區廣播的忠實粉絲。
同安社區黨支部書記劉潔告訴記者,同安社區是2015年成立的,有578戶6878名居民,其中84%的居民是西夏區興涇鎮十里舖村的失地農民,而這84%的居民中,20歲~38歲的居民有三分之一為文盲,而38歲以上的更是70%都為文盲。正因此,社區的文字宣傳、就業信息發布等都很難發揮作用。去年,社區用為民服務發展專項資金建設了同安之聲廣播e站,為居民打造了一個家門口的「電臺」。
「我們用聲音報導時事新聞,傳播各項惠民政策,褒揚身邊的好人好事,廣播節目每周一、周三、周五下午4點直播,時長40分鐘。」同安之聲廣播e站播報員田寧告訴記者,6個播報員均為社區工作人員。今年1~2月份的試運行期間居民反映良好,於是廣播站從3月5日起正式播報。廣播設置了《紅色之窗》《民族團結》《紅領巾之窗》《法律維權》《老年天地》5個欄目,社區原創居民公約、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區就業招聘信息、惠民政策、社區小動態、法律知識等都能在廣播中聽到。
劉潔給記者講了個事兒,3月14日同安之聲廣播e站播報的其中兩條信息是西夏熱電招工信息、小區4歲女童找不到家的尋人啟事。以前社區貼出去就業信息基本無人報名,而這次不但很快幫助女童找到了家長,還引來了一屋子的求職者。「今後,同安之聲廣播e站將逐漸延長播報時間、豐富播報內容,發揮好宣傳作用,不斷拓寬居民視野,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劉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