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六年級期末考試不用太在意,因為是劃片入學,
考得好與不好,與劃片的結果都沒有關係。
結果,大家都在暗自努力!
一部分學生以優異的成績,
獲得了文昌和實驗的青睞。
一部分學生以優異的成績,
提前獲得初中「快班」資格書
還有一部分學生安靜的等待著劃片入學!
八月份,我們會發現有兩種家長在著急
一種家長因為孩子對口學校不理想,找關係而著急
還有一種家長因為孩子可選擇學校太多而著急
也有人說,
新初一分班考試不用太在意,
因為現在國家規定不讓分快慢班
結果,大家都在暗自較勁
一部分學生通過優秀的成績,引起了學校的關注
一部分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進入了優質班級
還有一部分學生悄無聲息的分到了普通班
暑假已接近尾聲
新初一的學生8月底就要陸續到校報到
近期學生的暑假收心工作很重要!
俗話說「收心不到位,開學特別累」
同時開學後,新初一面臨全新的環境
稍有不適應就很容易掉隊
小編問過幾位初一的班主任
新初一最重要的是什麼時間段
幾位班主任統一的答案是
「開學第一個月」。
通過多年觀察,我們發現,
開學能夠快速適應的,可以順利進入快車道;
適應不了的,就很容易陷入「中等生陷阱」,
學而無功,找不到自信、找不到方法。
這個差別通過考試表現得很明顯:
第一次考試,分化初步顯現,
老師也會基本把握班級孩子的學習情況。
第一次段考,脫穎而出的機率已經不太大。
第一次期中考,學習成績區間分布基本確定
再想轉變就需要花費很大的功夫。
大多數學生認為初一剛剛開始,
距離中考還遠,不必操之過急。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小學的知識總量跟初中相比有天壤之別,
在新初一一開始很多學生會有「撞牆」的感覺,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陡坡效應」。
有家長說,孩子小學語文成績挺好的,
基本上是90分以上,
可是到了初中語文90分很少考上,
只有80來分,甚至只有70多分。
因為同樣是語文,初中和小學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特別是在考試,要求高了不少。
如現代文閱讀,同樣的答案,小學可以不扣分,
但是在初中,這樣答案可能就要扣掉一大半。
因為評價系統發生巨大的改變,
所以成績有落差也就很自然的事情。
這種情況,初中升高中的時候也會存在,
如初中英語,厲害的學生基本上接近滿分,
可是到了高中能考80分已經算很不錯了。
還有一個原因:初一考試過早介入中考要求。
比如,在一些學習資料裡,
我們常會在初一卷子裡看到中考現代文閱讀。
即使是初一教師自己命題,
也會習慣性用初中的命卷思維,
滲透中考的命題精神,
這個度如果稍微過了,
就會導致初一卷變成初一版的中考卷。
你想,
剛剛從小學來的初一新生突然就要面臨中考的要求,
那結果可想而知了。
這個時候很多同學就被撞得「眼冒金星」、懵圈了。
如果說初一是一次長跑比賽的話,
初一的第一個月就是起跑!
這個時期養成的習慣、適合自己的方法的獲得,
會讓之後的領先順其自然。
初中三年,
已經無限延長了孩子的學習時間
無限壓縮了孩子的休息時間,
孩子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空間去追趕,
進入勻速狀態後再想打破定局變得很難,
他們只能保持之前的慣性和隊列,
繼續奔跑下去。
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關鍵初一的重要,
有不少家長在後臺留言,
擔心孩子初中階段的適應問題。
小編諮詢了多位老師後,總結出了下面幾點:
那麼如何讓孩子順利過渡新初一第一個月呢?
1.做好吃苦的準備。
經過一個暑假,很多初一學生都會徹底放鬆下來,
覺得學習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在小學抓得越緊重複越多的學生
想喘口氣的想法越明顯,
有些學校有些班級有些老師只灌知識不教正能量,
這樣的孩子進初一越容易鬆懈。
然而初中的知識不可能簡單了
家長和孩子都「做好接受磨礪的準備吧。」
所謂「磨」至少有三重含義。
第一重:需要不停的重複;
第二重:過程肯定不會舒服;
第三重:結果會讓你成長。
小學生的學習主要是眼看、手寫、記住,
而初中要求學生充分理解知識,
並用思維去分析知識。
要理解的東西抽象難懂,
技巧和方法的運用靈活多變。
這一切不都是簡單的聽課看書做點練習就可以達到的。
即使是學霸,
也是經過大量練習才有了那出神入化的解題能力。
網上流傳一張圖片,
一位爸爸把女兒初中三年的課本、試卷、練習本找出來,準備清理掉。
這些書本摞在一起時,
讓人有些吃驚——足有兩米多高。
作為家長,最應該做的是學會逐漸放手、適當隱退,
留出機會讓孩子接受磨礪,過程雖然時常令人心疼,
但成長後的孩子會令人驕傲和自豪。
2.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有些家長確實很忙沒有時間管孩子,
把孩子打包送到學校,一個學期不聞不問,
孩子表面上分數上去了,
很多習慣、方法、意志上的缺陷被隱藏起來,
到了一定階段會非常辛苦且效果很糟糕。
初中的課程對邏輯思維有了一定要求,
孩子若是把小學那種「上課聽聽講,
下課做做作業」的學習方法帶到初中去,
將會在考場上潰敗。
初中的學習是一個培養思維能力的過程。
初一新生入學後在學習上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思維習慣的轉變。
初一第一個月,最重要的就是完成這個思維轉變,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可以找個時間,
把自己曾經使用過的和正在使用的學習方法做個歸納,
對自己有用的就堅持用下去,
對自己沒用的哪怕別人用得再順手,
自己也要有個清醒認知。
最後,整理一個大數據給各位家長和同學
孝感每年中考
只有2%的學生能進入孝高
只有20%的學生能進入一中
只有38%的學生能進入普通高中
還有40%的學生連普通高中都進不了!
三年後,願每個孩子都能笑看中考
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