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知識:古詩文中的「青」是什麼顏色?

2020-12-15 騰訊網

赤橙黃綠青藍紫,繽紛的色彩構成了美麗的世界。「青」是一種什麼顏色?美術老師說,「青」舊是春草萌發時的那種嫩綠色,比綠淡一點亮一點。在中國古詩文中「青」,又表示什麼顏色呢?青草、青翠、青天、青絲、青衫等等表示的顏色一樣嗎?非也。

「青」表示綠色。如:古詩文中出現的「青山、青草、青竹、青松、青苗、青蔥、青翠……」「楊柳青青江水平」、「兩岸青山相對出」、「齊魯青未了」所描繪的是春回大地、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進而表達了詩人讚美春天的思想感情。因此,「春」還用來比喻年輕,如「青年、青春」等。

「青」表示藍色。晴朗之日,天空呈蔚藍色,古人稱為「青天」。如杜甫的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裡的「青天」就指藍天;荀子《勸學》中的名句「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意思是「靛青(深蘭色的染料)是從蓼藍草中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蓼藍草更深」,句中的「青」也指藍色。

「青」表示黑色。如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句中的「青絲」比喻黑髮。唐宋以後的「青」多表示黑色,「青衫、青布、青衣、青線」的「青」都指黑色。白居易的《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句中「青衫」在唐朝是文官品級最低(八品、九品)的服色,「青」指黑色,表示地位低微。舊時讀書人穿的是青色衣服,其青指黑,因此有了借指讀書人的「青衿」一詞。「青衣」還指傳統戲曲旦角的一種,扮演舉止端莊的中青年女性,大多穿黑色衣衫。(賈素平)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相關焦點

  • 「青」到底是什麼顏色
    青色最初到底是指什麼顏色?為何會有如此多種用法?我們可以試著從「青」字的造字原理和語義的發展變化中窺探一二。    關於「青」字的造字原理與本義,主流說法大概有兩種。   一是草木說。持這種說法的人認為「青」指草木初生的顏色。「青」字在金文中從生從井(一說從丹),是「生」字的孳乳字。《說文·生部》:「生,進也。
  • 語文小知識:古詩文中的「花中四君子」分別指?
    新東方在線小學語文小師每天為大家整理小學語文每日一問,幫助孩子積累知識答案:A解析:花中四君子,即中國古詩文中常提到的
  • 如何讓孩子輕鬆背古詩?家長記住3個方法,讓國學啟矇事半功倍
    孩子的國學啟蒙是家長們繞不開的一環,讓我們共同尋找好辦法,讓孩子輕鬆背古詩。莎莎媽媽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直到現在,作為一個成年人,我每讀一次那些國學書典,那些詩詞歌賦,都會有新的感受。德智體美勞,德排第一位,孩子可以從這些書裡學到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家長該怎麼幫孩子輕鬆學古詩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 古詩文中的家風家教
    今天,我們不妨走進唯美的古詩文中,去感悟那正氣充盈、淳樸厚重的家風家教。古詩文中的家風家教,大都體現在詩作者寫給晚輩和家人的詩文和家訓之中,其內容不外乎圍繞為人處世、孝老愛親、勤儉持家、和睦鄰裡、治學讀書等方面。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穿漢服拜孔子,國學課堂學什麼
    穿漢服拜孔子,國學課堂學什麼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08.16 星期二 國學班、國學課為何悄然興起?傳統文化到底該怎麼教?搖頭晃腦死記硬背《三字經》、《弟子規》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趙黎    探訪 傳統禮儀是必修課    記者探訪的幾家國學班,大都裝飾得古色古香,孔子畫像、牌匾和擺滿經典讀物的書架是標配。《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孟子》等中國傳統經典幾乎是所有國學班的必修課。
  • 青,是什麼顏色
    清康熙 藍上藍雙鉤纏枝蓮紋筆筒 觀復博物館藏 青,是一種很神奇的顏色, 它到底是一種什麼顏色, 似乎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翻查字典才發現, 原來青色,從來不只是青色, 它可以是綠,可以是藍,還可以是黑。
  • 密探裡郭麒麟大秀才智,背古詩、解字謎信手拈來,暴露國學素養
    而如今大林子憑藉在各大綜藝裡的機智表現,以及分分鐘透露出的各種「國學素養」,妥妥打了當初那些人的臉,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沒學歷不等於沒文化」。郭麒麟正在靠著自己一點一點的努力,在公眾眼中強化自己「郭麒麟」的標籤。
  • 國學經典悄然回歸蕪湖課堂 學生古詩文教育成為必修課
    翻開一年級語文上冊,只發現一篇古詩,那是詩仙李白的《靜夜思》;三年級語文上冊有古詩文四篇;六年級語文上、下冊各有古詩文四至五篇;初一和初三語文教科書上、下冊,也各有古詩文四至五篇。另外,從小學高年級到初三各年級上、下冊的語文教科書上,都安排了供學生閱讀的單元,這些單元主要安排了古詩詞或散文。
  • 二十四節氣| 古詩文中的春分節氣
    二十四節氣| 古詩文中的春分節氣 汪華 2018-03-21 13:42 來源:澎湃新聞
  • 學習國學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參加奧數和技術競賽的中小學生知識相對複雜,有些知識超出了他們的範圍。學校的這種行為受到了許多家長的質疑,一些家長認為,這一內容屬於語文學習的知識,對於現在所學的現代知識來說,會有點過時,對於小學生來說,應該學習語文學習的問題,爭議仍然比較大。
  • 3歲前孩子要背多少首古詩?學多少規矩?媽媽必備的國學啟蒙指南
    國學啟蒙教育就是選取國學中與時俱進的精華部分,通過古詩詞、三字經、道德經等古代典籍,對孩子進行浸透與薰陶,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其實平時家長教孩子背誦三字經、古詩詞,便是國學啟蒙的一部分,國學啟蒙,教會孩子知識和適當的規矩!
  • 5歲時可以背誦700首古詩,「小才女」李尚容,展示國學風採
    提到學習國學知識的人,大家可能先會想到一些年齡大資質深的學者,但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國學小才女」卻不同。5歲就會背誦700首古詩李尚容並不是為了參加節目才去學習的國學知識,而是從小就已經開始接觸了,而且擁有驚人的漢字和詩詞掌握量。
  • 總擔心孩子不能理解古詩詞 聽聽人家是怎麼給孩子啟蒙國學的
    幼兒時期學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如古詩詞,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開發還是有一定好處的,背古詩的好處,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1. 受眾:孩子。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5.如果孩子太小,建議還是從開蒙讀物開始,古時候幼兒開蒙必讀「三百千千」,即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詩)簡稱「三百千千」,對應著名的「四書五經」,俗稱「啟蒙小四書」。這四本書是兩宋以後,我國私塾中普遍使用的啟蒙讀物,普及率很高。這類普及讀物,編寫比較嚴肅,有的還出於名家之手。
  • 帶你了解古詩文中的鴛鴦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古詩文當中的鴛鴦。 鴛鴦是一種水鳥,棲息於池沼之中,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這樣介紹鴛鴦:「終日並遊,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名曰鴛,雌名曰鴦」。因其雌雄經常在一起,所以傳說和文學上常用其來比喻夫妻。小雅·鴛鴦鴛鴦於飛,畢之羅之。
  • 古詩文中的兒童影像
    閱讀統編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古詩文,品味其中的兒童影像,正帶給我們這樣的感受。描寫童真童趣,成就一批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中國古代並沒有兒童文學的概念,視文章為「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古代文人不屑於為兒童專門進行創作,只在閒暇之餘記錄了一些兒童生活的片段,發而成詩成文。這些詩文長期以來被淹沒在汗牛充棟的古代典籍中。
  • 5首中國古詩,5種意境不同的夏天,邂逅盛夏!
    5首中國古詩,5種意境不同的夏天,美到心醉!古詩裡的夏天·第一首《池上早夏》唐·白居易水積春塘晚,陰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籬落似江村。靜拂琴床蓆,香開酒庫門。古詩裡的夏天·第二首《首夏山中行吟》明·祝枝山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熟養蠶忙。山僧過嶺看茶老,村女當壚煮酒香。
  • 高中古詩文背誦篇目為何大增?或許能從《國學小名士》找到答案
    並且,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數量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而同樣描寫失戀的感受,唐代詩人李益在《寫情》裡是這麼說的:「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沒有了那個人,什麼都不感興趣,管他月上東樓,月下西樓。比起「懶瘦香菇」來,高下立判。之前的《中國詩詞大會》不僅帶火了一個武亦姝,也喚起了國人的古典情懷。而山東衛視推出的《國學小名士》節目,也帶起了一波文化熱潮。
  • 高考必背古詩文中的作文素材(建議收藏)
    封面:清華大學西大操場附近(冬季)很多同學在高三語文複習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惑:高考默寫一共才五六分,卻要背好幾十篇古詩文,太不值了!的確,如果只為了這幾分就浪費大量時間是相當不值得的,但是如果你能將這些背誦的內容活學活用,就能事半功倍,效率倍增了。那麼如何活學活用呢?作文的引用就是一個很好的運用場景。
  • 國學知識測試,看看自己知道多少
    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基礎,再囊括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今天做一個國學知識測試,看一看關於國學知識,你了解多少呢?
  • 一套頂四套的《國學經典誦讀》,國學啟蒙這樣做才能物超所值
    在國學故事版塊講述了「孫康映雪」的故事,還在「知行合一」版塊考察了成語知識。涉及的內容不但包括傳統古詩詞,也涵蓋了古諺語、成語故事等內容,讓孩子在誦讀過程中,可以汲取多方面知識,也避免了內容過於雷同讓孩子產生厭讀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