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曾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不曾親自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卻隱蔽身份潛入敵人的「心臟」,用非凡的勇氣和智慧,為黨的事業、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即日起,CQDK全媒體將帶您走進沒有硝煙的戰場,為您講述這些特殊戰士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
「風語者」是指專門的譯電人員。中央特科時期,我黨無線電通信事業的「風語者」,在極為艱難的情況下開展工作,為紅軍反「圍剿」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周恩來與鄧穎超
周恩來是密碼專家
在中央特科的「風語者」中,既有「工匠」,又有「木匠」。「工匠」是學土木工程出身的李強,「木匠」是周恩來給塗作潮起的外號,再加上蔡叔厚、張沈川等人,上海時期(1921年—1933年,中共中央機關在上海——本刊注)的中共中央不僅有了第一座電臺、第一個無線電培訓班,而且還有了第一部密碼。
第一部電臺 來源:「講歷史」網
我們黨的第一座電臺建立於1929年的秋冬之交。
頭一年,26歲的「木匠」塗作潮剛在莫斯科結識周恩來,就被他派去學習無線電通訊技術。第二年,「工匠」李強和蔡叔厚、張沈川等就成功搞出第一部收發報機,在上海西區正式建臺。這時,距美國設計的無線電臺進行大陸間通訊並大獲成功的時間,也才兩三年。而此時的國民政府也只是簡單使用幾近原始的「摩爾斯碼」。當年的上海,哪怕買點銅片線圈,也有被人舉報的危險。
特科電臺所用密碼的創編者是周恩來。這一密碼保密性極高,素有「豪密」(周恩來的化名是伍豪)之稱。羅青長曾說:「我黨的第一個密碼是『豪密』,第一個譯電員是鄧穎超。」
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部部長時的李強
險惡的工作環境
特科電臺起步雖然很早,但也有弱點,就是發射功率太低。
李強之子李延明說:「最先研發成功的那一臺收發報機,多少有點笨重,靈敏度也不太高,功率只有50瓦,大家就又試著搞了一臺100瓦的民用收發報機。但是,一按電鍵,它所產生的感應電流,足以把隔壁鄰居家的電燈點亮,隔壁鄰居就叫了起來:『今晚怪了,電燈怎麼關了還是老在閃呀?』他們一聽不好,只好停止試驗。要是鄰居們稍許有一點無線電常識,或者跟無線電通信沾一點邊,馬上就會猜到隔壁有電臺,那就糟了,後果不堪設想。」
另一個危險是天線,張沈川等人以晾衣服的竹竿掩護,把電線藏入其中,又將發射接收的天線架在三樓陽臺或者屋脊上。有一天晚上,「梁上君子」光顧,把衣服都偷走了。為避免暴露,他們也沒聲張。
由於環境險惡,經常熬夜,張沈川日益體衰,終致傷寒。他只能由兩個同志攙扶著發報、收報,確保電臺暢通。
「木匠」塗作潮
在租界開設無線電培訓班
為了培養無線電人才,中央特科在上海巨籟達路(今巨鹿路)四成裡成立了一家「福利電器公司」,無線電培訓班便設在這裡。
1930年末,租界巡捕突襲「福利電器公司」,所有在場人員全被戴上手銬押上警車,唯獨塗作潮僥倖脫險。其時,張沈川反應很快,被捕前已經拉開窗簾發出警報,但塗作潮還是手拎漆桶,莽撞闖入。眼看法國巡捕衝他大吼,他才急中生智,伸手索討「福利電器公司」老闆拖欠他的工資,還要法國巡捕幫他「維權」。法國巡捕氣得飛起一腳,把這個一身油膩的「油漆工」當場踢出了四成裡。
不久,麥建平等四名骨幹,因受刑過重,在獄中犧牲。張沈川等人則被反動當局以「宣傳與三民主義不相容之主義」論罪,分別判處重刑。直至抗戰爆發,經周恩來多方斡旋,積極營救,方才獲釋出獄。
1944年12月30日,塗作潮(右二)與特科戰友等在延安合影(塗勝華 供圖)
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紅色「風語者」們送出了「龍潭三傑」助蘇區成功反「圍剿」的決勝密電,送出了「廣西百色起義成功了」的勝利消息,送出了歷史永記的一段段紅色電波……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1)▏你的名字為何無人知曉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2)▏延安「福爾摩斯」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3)▏長徵前夕的密報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4)▏隱蔽戰線五次助黨中央脫離險境【來源:七一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