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接生婆」為何偏愛用熱水?雖然好處多,但覺得現在更幸福

2020-08-28 糰子媽育兒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在我們討論到底要用哪種方式生娃時,其實沒有想過現在產婦的生產條件有多好。

經常看古裝劇的人會有印象,古代的女子生產時多半由「接生婆」來負責,產婦身上蒙著被、嘴裡咬著東西賣力生娃。

接生婆在一旁在教產婦生孩子方式的同時,會一直叮囑其他人端來熱水、尤其在有條件的人家裡,會看傭人會進進出出讓熱水一直供足。

古代「接生婆」為何偏愛用熱水?

生孩用熱水幹什麼?了解原因後就會感覺現在生孩子幸福多了。

1)為產婦清潔的時候減少刺激

在生產過程中產婦會出汗,產道附近有羊水等比較髒的東西,在為產婦擦拭時溫熱的毛巾不會刺激到產婦。而且溫熱的水能讓產婦更舒服,有助於開宮口緩解疼痛。

2)避免產婦接觸到「生水」

古代用的水跟現在不太一樣,雖然是沒有被汙染過,但大多數是井水、還有天然的溪水等等。


用在平時不會有什麼影響,但在生產時未經燒開水的水中會有很多細菌,對產婦和新生兒不利。

以前雖然條不好可對接生這件事還是很嚴謹的,所以才人們會將水燒開,是為了避免產婦接觸到生水中的細菌。

3)代替消毒方式

產婦所用的開水中不一定是單純的水,還有可能是煮了艾草或者其他草藥的水,目的是起到「消毒」的作用。

就像現在也會用水煮物品消毒一樣,古代沒有消毒水之類的用品,唯一能夠讓人用著順手又方便的就是熱水了。

4)「接生婆」洗手

現在醫生為了確保衛生都會帶著手套為產婦接生,但是以前的接生婆是直接用雙手的。

當接生的過程中她們手髒了需要隨時清潔,熱水就會同時起到了清潔和「消毒」的作用,以便接生婆繼續工作。

5)給新生兒擦拭身體

新生兒出生後身上上會粘著胎脂、羊水等髒東西,但是人們不會給剛剪完臍帶的嬰兒直接洗澡。

這時就會用溫熱的水浸溼一塊布為嬰兒擦拭身體,在清潔的同時又會讓新生兒覺得暖一些。

為什麼說現在生孩子比當時幸福多了?

★ 可以清楚知道孕婦和胎兒的情況

以前沒有B超,有經驗的醫生和接生婆可以通過診脈和用手摸,判斷出孕婦和產婦的情況,但是存在判斷不準確的風險,有時到生產時才發現。

現在通過產檢可以更直觀的看到胎兒發育情況,產婦的身體怎麼樣。整個孕期女性就不會憂心忡忡,對於分娩的心理準備很足。

★ 分娩方式可選擇

在中國平均一天誕生45374.4個新生兒,也就是說每天有這麼多產婦正在經歷人生的關鍵時刻。

古代的女性之所以把順產說的那麼可怕,是因為以前幾乎沒得選只能順產

遇到胎兒過大、雙胞胎、胎位不正等情況時,產婦只能拼了命地生,所以經常出現「保大還是保小」的情況風險特別大。

現在的生產方式在選擇上就有不同了,當產婦和胎兒的情況不適合順產,或者有什麼緊急情況時,剖腹產能作為第二選擇。

以前的女性大多是在家中直接生產環境很差,現在可以到醫院有專業的醫生和護士來接產。

★ 衛生條件有保證

相比古代時的開水、火燒等方式消毒,現在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房的衛生條件都很有保證。

在乾淨的環境中生產不僅體驗好,產婦和新生兒都很少會有感染的情況發生。

糰子媽心裡話:

生孩子一直以來都是女性很重要的一關,不過跟古代的條件比起來,現在生娃已經幸福多了。

【今日話題】你覺得生產時的環境對產婦有影響嗎?

相關焦點

  • 為啥古代女人分娩,接生婆都要一盆熱水?看完才知現代人真幸福
    她家裡人趕緊請來接生婆,準備接生。接生婆到了以後,一邊擼著袖子往產婦屋子裡走,一邊安排產婦的家人準備一盆熱水...... 對於這個畫面,我是非常熟悉的,在醫療條件落後的古代,女人生產不是送往醫院,而是找技術熟練的接生婆接生。至於接生婆為什麼要熱水,也一般是為了接生做準備,有點像現在的醫生做手術前,做一些術前準備。
  • 新中國成立初期改造接生婆:推廣普及新接生法
    1  看看古代產婆如何接生  網上就有網友介紹了中國古代產婆是如何給產婦接生的:古人接生的手段十分簡單。古人生孩子,羊水破了沒準還要折騰好久才能生出來,也沒有催產針什麼的,這羊水和血水混合在一起得不到引流,會流得到處都是。到處都是血水,產婆不方便觀察,因此需要用水清洗,擦洗不能用涼水,只能用熱水,所以電視劇中產婆一般都會大聲地嚷嚷「熱水!快!熱水!」
  • 在古代,生孩子為什麼需要那麼多熱水?看完終於知道真相了
    前幾天,被一檔綜藝節目中梅婷飾演產婆接生孩子的片段逗樂了,她夾著一口方言不停地吩咐旁人說:"熱水,準備大量的熱水,熱水要不停地燒……"接生這個場景大家是不是也在古裝劇裡見過呢,每次生孩子時,房間會出現許多下人提著熱水不斷進進出出,為什麼古代生孩子需要那麼多熱水呢,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 八九十年代農村「接生婆」接生孩子全過程
    在中國八九十年代農村交通不便、醫療落後、思想保守,村裡婦女都在家裡生孩子,「接生婆」在村裡備受尊敬,她們大多數是稍微年長有經驗的婦人,卻擔負著村裡接生新生命的重任。 一把剪刀一壺熱就能接生了,接生婆在旁邊給生育者大聲的貫穿生育經驗,讓生育者根據接生婆的話走,然後不斷用熱水擦拭身體。
  • 古代女人生孩子,為什麼總喊著「燒開水」,原因讓女人難以接受
    其中在接生婆助產的時候,我們在電視劇中都看到過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接生婆會在產房中一直喊熱水燒開了沒有,並且丫環們都會不斷地把水盆端出去,把水盆端進來。為何接生婆會一直喊熱水燒開了沒呢?這其中是怎樣的奧妙,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 古代女人生孩子的時候,為什麼要不停的燒熱水?只因醫療技術受限
    可是熟讀歷史的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生孩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孕婦因為生子造成一屍兩命,主要原因還是古代的醫療技術受限導致的。現在我們在觀看歷史類的影視劇的時候,時常會出現一個情節,古代女子生孩子基本上都是由產婆來接生,在產婆到了之後第一句話就是有沒有燒熱水。然後就是左鄰右舍的婦人或者丫環忙忙碌碌在產婦房間進進出出,最終要麼母子平安,要麼發生意外。
  • 古代產子三寶,白醋熱水茅草有什麼用?原來群眾的智慧這麼神奇
    現代醫學昌明,孕婦產子只要準備一個「媽媽包」,裝上一些剛需的母嬰用品,然後到醫院待產即可;但是古人生小孩就是一個家庭的頭等大事了,因為都是找接生婆到家裡接生,待產用的東西都是需要自家裡提前準備好的,其中最重要的三寶就是沸水、白醋和幹茅草。
  • 古代女人是怎麼生孩子?流程很簡單,鬼門關走一趟不是白說的
    在影視劇裡我們會經常看到古代女人生孩子的場景。娘子挺住、接生婆快來了,然後男人不斷的燒熱水,焦急的等著接生婆的消息。不一會兒孩子就生出來了,感覺很輕鬆一樣。其實不然,古代女人生孩子一隻腳踏進了棺材板並非空穴來風。那古代女人生孩子的流程是怎樣的?又有何風險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 【老行當】最後的鄉村接生婆
    至2003年張同英離開鄉村醫生的工作崗位,36年的行醫生涯裡,她接生了近四百名孩子。中國網圖片庫 李斌 攝接生婆,中國民間育兒習俗。長久以來,被認為是中國農村三婆之一。多為本村或鄰村有臨床接生經驗的老年婦女。隨著社會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條件與生育觀念變更,最後一代中國鄉村接生婆紛紛老去,成為絕唱。
  • 英語 || 「接生婆」英語為啥叫 midwife,「中間的妻子」?原因超暖!
    標題中的「接生婆」是古稱,又叫「產婆」。古代女人臨產時會在接生婆的幫助下誕下自己的孩子。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應該對這一幕非常熟悉,產婦忍受著疼痛在痛苦地喊叫,接生婆對著門外大喊:熱水!剪刀! (其實詞典醬一直沒搞懂為什麼要用這兩樣東西)到了現代,接生的方式更為科學,接生人員的稱呼也變成了:助產士。
  • 男醫生充當了「接生婆」的角色,產婦的隱私怎麼辦?寶媽先別慌
    接生婆:中國民間育兒習俗,三婆之一,多為本村或鄰村有臨床接生經驗的老年婦女。 生過孩子的寶媽都知道,現在大多數醫院的婦產科都是男醫生居多,雖然說醫生眼裡無性別,但是很多女性生產的時候仍然會覺得尷尬,尤其是一些新手孕媽。
  • 為什麼古代女人生孩子要大量的熱水?原來是這幾個原因,心疼女人
    ,沒有醫生,只有接生婆,而且沒有什麼醫療器械和防護措施,一盆熱水,一把剪刀就迎接了無數個新生命的降臨。今天我們就來解密古代分娩為什麼要用那麼多熱水?其實古代女性用熱水的重要原因是因為醫療經濟都太不發達了,當時沒有專門的婦產科大夫,普通大夫又大多是男性。所以,只能靠接生婆來幫助分娩,在大量的接生經驗中,她們發現用接生過程中用到熱水幫助生產,可以大大提高母子的存活率。
  • 古代人生孩子時,為什麼產婆總要「熱水」,又有什麼用呢?
    我們看古裝劇的時候,產婦生孩子都是有接生婆的,而且當男主在門外焦急的等待時,會看到丫鬟們一盆一盆的往房間裡端熱水。而且當分娩過程中,如若情況比較緊急時,可能會聽到接生婆讓丫鬟們快點燒熱水。那麼古代人生孩子時,為什麼產婆總要「熱水」,又有什麼用呢?
  • 母親節特別篇:古代「穩婆」接生有多難?一次能賺多少錢?
    這位僅憑藉剪刀和熱水,在母子間架起「生門」橋梁的穩婆,到底幹了些什麼?在那被電視劇掐成短短10秒的接生過程裡,又發生了哪些不為人知的「熱血」故事?一:什麼是穩婆?「穩婆」,也可稱為「隱婆」、「產婆」、「收生婆」、「接生婆」及「老娘婆」,是舊時民間替媽媽接生的人。
  • 古代的「宮中三婆」是指哪些人,她們分別承擔著哪些工作?
    古代最早的一位女醫,還是黃帝的老師,她被稱為素女,著有《素女脈訣》一書,與《神農本草》齊名。進入信史時代以來,我國關於宮中女醫的歷史記載不在少數。那麼問題來了,宮中為何要專門設置女醫一職呢?特別是隨著後來封建禮教的加深,「男女之防」愈發嚴重,女病人由於無法向男醫生直接描述病情或面對面治療,這更給許多女醫生發揮實力的空間。西漢時期,有一位名叫義姁的女子,她是中國古代「四大女醫」之一,精通之針灸,是漢武帝宮中的女名醫。
  • 接生婆,消失了的農村職業
    在我兒時農村的記憶中,有一類人物非常特殊,就是接生婆,就是農村婦女生小孩的時候,她幫助產婦生小孩。因為以前農村的醫療條件非常差,婦女生小孩就像去鬼門關走了一趟,風險非常高,所以接生婆非常重要,在當時的農村地位是非常高的。
  • 接生婆巧鐵兒奇遇記-民間故事
    接生婆這個聽起來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可能離我們的現實生活越來越遠了。說它熟悉,是因為你一聽就知道接生婆是做什麼職業的;說它陌生,是因為在這個醫療設備發達,科學技術先進的今天,誰家生娃還請接生婆?可在巧鐵兒生活的那個年代,情況就大不相同了。說起接生婆巧鐵兒,那可是當時十裡八鄉都有名的「鐵娘子」呢!巧姐是她剛從事接生行業時人們對她的稱呼。
  • 一篇帶你看完古代生孩子過程,真是難為了女人!
    「娘子,堅持住,接生婆馬上就來了,接生婆、接生婆......」這是每個男人本能的反應,古時候自己媳婦生產的時候,男性是不能進入產房的,只能在外面著急等待,最大的用處就是不停的燒熱水讓送進去,今天幫媽就給大家說一下,古時候是怎麼生產的:1.
  • 願做個農場主,做次「接生婆」,如今婚後,幸福成了這樣
    她說:自己想有一個小農場,自己做農場主,種花、種水果、養母豬、自己再做「接生婆」,生15隻小豬。網友看完紛紛表示萌翻了!張馨予的言語間充滿了對田園風光的嚮往,感覺如果做一個農場主是非常自豪的。張馨予這個純粹的願望,使很多網友產生共鳴,紛紛留言表示:15隻小豬萌翻了!
  • 鄉村七旬「接生婆」,34年接生二百多人,工資最高一個月四百元
    張老今年77歲了,從十七八歲開始,儘管不以接生為業,周圍出生於70至90年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經她的手降生的,她親歷了近200多個生命的平安降生。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條件的提高,「接生婆」們退出舞臺,看著她們漸漸老去的背影,我越發對生活在鄉村地區的一位接生婆的敬重。1966年,剛剛中學畢業的張老報名學醫,做起了赤腳醫生,跟著公社衛生室一位年長的鄉村醫生,從感冒發燒治療到接生,什麼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