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問題

2020-12-17 真本追求
學生學習習慣問題

新時代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問題

戴直楷

加強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學生的習慣是一個很複雜、很廣泛的話題,這裡主要談談學習習慣。

作為教育者都知道學生學習成績好壞取決於其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習慣好的學生,成績應該是不錯的。那學生學習喜感培養的關鍵是什麼呢?在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同行商榷。

學習習慣,顧名思義,與學習有關的一些行動自如的行為與做法,也是與學習效果有關的學習基本策略和方法。與學生的學習興趣、自覺性、主動性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學習習慣的形成與其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有著極大的聯繫。

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因素主要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興趣是學生做好的老師。」興趣能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並從中感受到收穫的喜悅,進一步促進學習自覺性、主動性的提升。往往興趣源於對知識的獲得感,學生心目中有相應知識的基礎,學習的積極性就高,獲得感就強,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應盡力強化學生學興趣的培養,努力讓學生不斷積澱有關知識基礎。

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因素之二在於學生讀書的習慣培養。讀書我們都清楚,關鍵是學生在讀的時候如何讀?採取怎樣的方式去讀?學生不清楚,需要老師和家長引導。讀書要讀出聲,要放聲朗讀。讀書的聲音觸及大腦神經系統中的語言、記憶、思維等多種神經感官,讓其在大腦中形成一定的認知並留下語音痕跡記載。

學生長期大聲朗讀,在其大腦中的語音痕跡記載的反覆訓練,會不斷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效果和技巧,不斷提升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讓學生有了相關知識的儲備,學生學習的綜合素質和技能也才會不斷提升。

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因素之三在於學生的書寫習慣培養。書寫是學生學習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書寫的規範、工整、正確,能夠看出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還有學生在書寫的時候,不緊不慢,講究規範,其實在大腦中就有一種思考和審美意識在反覆磨練,這種反覆磨練就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並觸及大腦多種功能的提升。

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因素之四在於學生學習的認知習慣培養。所謂認知習慣就是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了解和應用作用的理解。

現實中,有不少學生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對於學習抱有無所謂的態度,問題難一點,不願意去思考、去分析,比如,數學運算複雜一些的試題,很多學生就乾脆放著不做,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自覺性不強,遇到問題、遇到困難退宿不前,擔當意識很差,這是教師和家長必須清楚和認真思考,亟待解決的問題。

認知習慣的培養是新時代教育教學最為棘手的問題,學生因受人工智慧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帶來的諸多社會因素及知識影響,對於學習、對於讀書、對於寫字等等都有抱著完成任務的想法,是當下教育教學務必高度關注的學習習慣培養因素。

教師、家長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要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密切關注學生學習習慣培養,注重學習興趣、讀書方法、書寫技能的基本習慣,強化學生學習認知習慣培養,優化新時代教育生態,提升教育教學效果。

相關焦點

  • 時代要求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培養
    時代要求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戴直楷社會進入新時代,人工智慧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給教育行業帶來極大的挑戰,迫使家庭和學校強化學生興趣培養時代發展了,社會進步了。家長對子女的期盼更高,但是,面對人工智慧和信息技術所帶來的興趣衝擊,家長百般無奈,手機、電腦監管太嚴,孩子耍賴;適當放鬆,孩子行為及習慣嚴重受害。
  • 學習進步的關鍵——培養學生的自律性
    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是第一位的,作為學生最有資本炫耀的也就是自己的學習成績了。學霸永遠是榜樣。那麼怎麼才能自己走很大的進步呢?我覺得,培養學生的學習自律性是關鍵。專心致志投入學習學生在校學習是獲取知識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學校安排課程表時都會有相應的自習課,那麼自習課時自律性好,就能有效地解決課堂知識問題,時間充分利用了;但有些學生自律性很差
  •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的內容和方法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的內容和方法一要提出要求,具體指導。要求學生養成認真閱讀課本、專心聽講、認真審題、認真分析、質疑問難、仔細計算、書寫整潔、自覺檢驗、更正錯題等良好習慣,對每一種習慣要提出具體要求,進行具體指導。二要常抓不懈,嚴格訓練。
  • 讓學生在高中時代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如何讓學生在日後走出校門後還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作為教師應重點思考的問題。「教書育人」不僅是要體現在學生在校期間的教育,更應是能夠促進學生日後的全面發展,這才真正體現了教書育人的本質。通過自主學習,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學習的技巧,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將自主學習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是責無旁貸的。
  • 小學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應包括自主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探究和質疑的能力等。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預習的習慣  預習應該從一年級新生入學開始培養。  5.認真閱讀課本的習慣  數學學科的邏輯性和嚴謹性,要求學生要有認真閱讀,提取要點的能力。閱讀例題和習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弄清術語,理解關鍵詞語,養成圈點做筆記的習慣。學生如果在回答問題或者做題時發生了錯誤,引導學生從課本的知識點中找到根源,從而對課本感興趣,。
  • 如何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課堂常規的習慣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難免改變不了幼兒園的習慣,課堂上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對於他們來說一時很不習慣,所以做好小學生的常規,就顯得有些困難,怎樣才能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呢?
  • 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
    培養學生反思習慣,學生必須掌握必要的反思技能,才能進行有效的反思。  1、利用課前預習,培養學生反思的意識。對於學生而言,每次的學習僅是一種經歷。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把經歷提升為經驗,學習才具有了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對學生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 一年級學生的學習重點:在成績,還是品德或學習習慣的培養?
    那麼對於自己的孩子現在上一年級,作為家長的我們是重點在成績上,還是品德或者學習習慣的培養上呢?我們要做出合理的判斷,那就一定要找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對於學習這件事我們要找到的規律是什麼?一是孩子的成長特點;二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目標。首先我們來看一看,一年級的孩子有什麼樣的特點?
  • 善於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
    語文教學的教和學兩方面主要是指導學生自學,讓學生自己多讀多寫。學生積極性的調動,並不在於「積極」回答一些支離破碎的問題,不在於積極「配合」老師的分析而猜出「合乎老師的要求和結論」。這個積極性、主動性的關鍵在於引導學生扎紮實實地動口讀,動手寫,動腦想。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當大力引導,啟發學生自學。要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我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 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培養
    ,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從中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學習習慣是學生學業成敗的關鍵。學業上取得成功,就個人而言,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智力因素,即天賦,聰明程度,這就是人的智商;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氣質、性格等,這就是情商,亦即後天的努力程度。天賦固然重要,但往往是有的學生很聰明,學習成績卻並不出色;相反有的學生智力一般,學習成績卻很好。
  • 自學是高層次的學習,自學力是後疫情時代的新關鍵能力!
    專家如此預測後疫情時代的教育大趨勢,學校教育勢必從「老師實體教學」向「學生讀『網』學習」傾斜。未來充滿了變數,教科書的知識和既有的認知已經無法幫我們解決所有的新問題,自學力將成為後疫情時代的新關鍵能力!他是漫畫大師,更是一位自學大師!
  • 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思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 沒有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在新課改的相關政策出臺後,初中歷史教材也在不斷更新換代,重視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的學習方法還存在問題在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方法影響下,學生養成了單純地聽老師講解,將老師的思想一股腦地全部記下來的習慣,自己沒有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思考。即使是在新課改推出以後,部分學生依然難以克服之前的學習習慣,無法確立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雖記住了知識,卻不會運用。
  • 鍾南山院士寄語學生:「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如何培養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
    在信息爆炸、顛覆性創新的時代,唯有具備持續學習的內驅力,才能跟上時代腳步。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呢?厚植終身學習理念,開啟自我學習心智模式。任何學習從本質上來說都是自我學習。將學生培養成終身學習者,首要的是培育學生的吸收性心智,讓學生永葆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濃厚的探索興趣,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
  • 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
    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學生數學的學習,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加入課堂的探究和討論,引導學生運用抽象思維總結出數學問題,教師設置的課堂問題要明確,有啟發性,不能套路似的提問「你學會了什麼、你知道了什麼」。教學情境的設置應該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可以將社會中各種新聞熱點融入課堂教學,既可以讓他們與時代接軌,也可以讓他們關心國家和了解社會發展情況。
  • 寒假期間,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應該從時間觀念入手
    可是在期末考試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夠考出好成績,只有小芳的學習成績依然還沒有提高。於是,小芳的家長們決定再好好利用寒假這個時間,幫助小芳學習成績提升。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應該從時間觀念入手家長需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完成任務,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學生放寒假之後,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出現散漫的情況,但是對於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而言。
  • 人工智慧時代需培養學生怎樣能力
    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在去年12月召開的2017未來教育大會上提出,在機器能夠思考的時代,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的5種能力,即自主學習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創新思維的能力及籌劃未來的能力。
  •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
    關鍵詞:小學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教學模式興趣愛好每個學生都有,只是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點是以怎樣的觀點來看待,而習慣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要注重的問題,學生的習慣是由長期所形成的,不是突然之間就有什麼什麼的習慣,所以教學在教學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讓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好的學習,同時幫助學生在以後的生活中可以更加順利
  • 一年級學生學好數學,需要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抓好四個方向
    一年級學生學好數學,需要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抓好四個方向俗話說「好習慣終身受益」。學好數學,需要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嚴謹、一絲不苟的學習習慣。培養一年級學生學好數學的習慣,需要抓好以下四個方向。數學是一門嚴肅的科學,只有嚴格的要求,才能有利於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幫助學生嚴肅認真地對待每一步運算,每一次思維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數學作業的質量。數學要求準確,凌亂的書寫影響視覺,還會導致計算失誤。
  • 培養好習慣,從這5個關鍵習慣開始
    很多人說自己的生活混亂,時間不夠用,總是不停地去學習各種時間管理的方法,但往往生活並沒有因此變得井然有序。其實我們思考問題要從底層邏輯開始考慮,想要改變生活狀態,其本質上需要我們去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好習慣手冊」是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有力抓手
    是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有力抓手一是建立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有效運作機制。要研究各種習慣形成的關鍵期,抓住中心,分清哪些習慣在什麼階段是最重要、最關鍵的,同時要注意行為習慣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循環往復,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低年級訓練過的,到中高年級還要進行重複訓練,進行低層次訓練要為進行高層次訓練打好基礎,進行高層次訓練也要注意鞏固和強化低層次訓練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