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店的數據整理,以及數據優化的迭代對於淘寶店的運營和營銷策略優化十分重要,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淘寶店運營轉化的效率和交易量,淘寶店數據化運營的7個經典思路。
淘寶店鋪運營·分解思路
進行網絡運營數據分析,首先要學會「分解」。拆分數據,拆分問題。一切數據都可以層層分解,找到更多的「子數據」,通過對子數據的挖掘和優化,往往能夠逐個突破,找到方向,提升最終的「關鍵指標」。在這一章中,幾乎每一個章節都有這一重要思想。許多時候我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常常是分解的能力不夠,只盯著最後一筆成交的指標不放,不去挖掘這個指標下面的相關因素,而這些因素就是所謂的細節,做得好,就成了「極品」。
這種劃分方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它可以幫助運營更好的分工,對組織結構進行優化調整。讓員工更加專業化,更加專注於某一塊業務,從而為每一塊業務培養專家,當每一塊業務都有專家的時候,運營細節也會更加完善。
第二,淘寶店鋪運營——追蹤思路
淘寶的運作問題,是追蹤出來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切資料都是靠積累和沉澱來發現問題的,單個數字沒有任何意義,只有「數字」。例如今天一家店的流量是2000,轉化率1.5%,成交額3000,好壞,進步還是退步,不知道。如果把近1周、近1個月甚至近1年的數據放入線性趨勢的研究中,找出「問題」,此時的數據就有意義了。
因此,不管到了哪一步,都要養成每天積累數據的習慣,我們知道淘寶後臺會有成熟的數據產品,會給你展示出趨勢和歷史數據,但是這還不夠,需要將所有數據摘錄到 Excel表格中,建立自己的店鋪資料庫,不必特別複雜,每年做一個 Excel表格,記錄所有數據就可以了。整理的目的在於,結合不同的數據維度來綜合分析問題,即下面所說的「整合思維」。
第三,淘寶店鋪運營·整合思維
單憑一項數據就會比較「片面」,甚至得出結論。由於所有電子商務的核心數據在一定時期內,都具有偶然性和相關性。
偶然意味著,可能有一天,轉化率突然下降,並且比每天都低很多,這種情況很可能發生。所以,大家都很恐慌,找不到轉化率相關的因素,看看產品詳情頁的設計,產品的價格,找客服聊天記錄,「優化」了整整一天的詳情頁設計,使產品價格更低,售前客服被整頓。結果發現一切照常進行,還浪費了一天的時間做許多無用的工作。
關聯指的是,大多數指標都是有關聯的,正相關或負相關,轉化率突然下降,最後才發現是昨天的流量突然暴漲,再看看流量的來源,大部分來自推廣流量,不準確,但人多。
因此,追蹤數據必須是多維度的,一般情況下,轉化率與流量呈負相關,流量猛增,轉化率下降,轉化率上升,客單價下降。(除大型促銷活動外)
但跟蹤數據、多維度綜合分析數據,結論仍然可能不準確,原因在於,這兩種思維方式都是「自我比較」,我們還需要進行「與他人比較」。下面介紹的是「對比思維」。
淘寶網店運營——對比思維
反差是和別人比較。別人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可為自己的品牌定位提供類似店鋪數據,或在同行業中做得較好的店鋪數據。可與之比較的最好的還是和自己「同層次」的店鋪。經過對比,才能發現自己的差距究竟在哪裡,找到優化的正確方向。
實例上,以前做微波爐產品,銷量一直不如競爭品牌格蘭仕,然後去分析數據發現,流量差了很多。因此增加了展示性廣告(鑽石展位, CPM)和競標類廣告(直通車, CPC)的投入,但發現效果不佳,甚至犧牲了大部分利潤。最終我們拿同類型的一款產品,做深入的對比分析,發現流量來源、搜索結果自然相差較大,才發現是品牌認知問題。從而促進了品牌商專注於產品品牌建設。
淘寶網店運營·結點思想
結點思想就是以結點為標誌,對大型營銷活動進行數據剔除和單獨分析。市場營銷活動對日常運營數據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特別是突然參加淘寶官方的活動,比如聚划算等,會導致某一天的流量、轉化率、成交額猛增,這個時候我們再把這些數據插入日常運營數據分析,就會產生「扭曲」,影響對淘寶日常運營優化方向的判斷。
第六,淘寶店鋪運營·錨點的思考
定位思路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在進行商業數據分析時,當存在多個因素影響一個數據指標時,只保留一個因素作為變量,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然後測試該因素對最終指標的影響程度。舉例來說,下面要討論的轉化率,有6個相關因素,但是每個因素對轉化率的影響又不一樣,此時,需要做一個小測試,保持1個因素不變,其他5個因素不變,放在市場中實際銷售,最後得出這個因素與轉化率的具體影響關係,以便以後做更多優化。
二是指產品競爭力的層面。定位策略可以讓用戶更快地做出決策,從而使得產品銷售更好。例如, A和 B開的店都是同一種品牌,品牌下有1號和2號產品,此時, A和 B的店在溝通, A主要賣1號產品, B主要賣2號產品,此時, A可以為2號產品定價,以幫助 B的店做價格「錨點」,讓用戶知道 B的店2號產品確實有價格優勢,這樣用戶的決策就會加快。甲商店也是如此。
第七,淘寶店鋪運營·行為標尺思想
行為標記法,是指對大動作進行優化,大項目及時在報表中標註出來。以便於隨後通過數據驗證其有效性。由於大多數優化導致的結果,都是「滯後」的,也就是說,一個大的優化動作,可能在1個月甚至半年之後才會體現出效果,甚至是產生半年效果。當然,也有一些優化操作是即時的,比如寶貝標題對搜索結果的影響。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在操作過程中,哪些東西花了很多時間才能起作用,哪些是無效的。
以前我們做產品包裝優化,用了一個月與品牌商溝通,品牌商再經過各種測試、試驗,採購新的包裝材料,2個月後寄給用戶的貨物都是新包裝的產品。但新包裝產品推出1個月後,退貨率緩慢下降,到2個月後才在財務報表上清楚地顯示出來,因破損而導致的退貨減少了很多,用戶體驗良好,再過1個月,回購率又上升了。從而提高了店內整體的銷售和好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