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排行榜層出不窮,眼花繚亂已成常態,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榜單?各榜單排名的邏輯和算法是否嚴謹?值得家長相信嗎?值得學校重視嗎?
近日,北京某區教委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喜報,祝賀該區一所學校登上國際學校排行榜,一時間輿論譁然。
不少人認為,首先,教委作為教育主管部門是要幫助所有學校共同發展進步,就不該鼓勵任何形式的排名;其次,一個商業機構所做的榜單,其權威性、公平性和透明性都存疑,教委更不應將其發布於官方權威平臺;再次,該區有多所學校上此榜,但文章中唯獨提到一所學校,更讓人覺得有失公允。
不過,市面上排行榜層出不窮,眼花繚亂已成常態,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榜單?各榜單排名的邏輯和算法是否嚴謹?值得家長相信嗎?值得學校重視嗎?頂思專門採訪了一些家長和業內人士,也深入研究了多份榜單,嘗試解讀國際學校排行榜熱鬧背後的門道。
根據百度搜尋引擎的統計,「國際學校排名」這一詞條,從2017到2020年的日均搜索量為674次,而每年搜索量的峰值出現在4-7月或10-11月,這通常為國際學校筆面試以及學生擇校決策的關鍵時間。
隨著國際化學校數量的增加,家長面臨著更多的選擇,擇校也變得更加複雜。
據頂思統計,截止2020年9月,中國大陸地區共有1283所,僅2020就有56所新建的國際學校,2021年的不完全統計還將有45所新建校。
在我們隨機調研的47名國際學校家長中,65.85%的家長表示國際學校排行榜是他們的擇校依據之一,其次是熟人推薦。
校方明確表示雖市面上榜單可信度不高,但對於校方來說上榜很有必要。頂思採訪了不同國際學校的各類工作人員,他們的回答不盡相同。
來自上海某老牌英國方向國際學校學科老師表示排行榜與學校是互相作用的關係,該學校在各大榜單上排名不一,在某榜單為前10名,某榜單為前50名,某榜單為前100,而在另一榜單沒進百強。
頂思:您對市面上這些國際學校排行榜怎麼看?
學校:「排名高的一般生源會好,但內部的師資不一定。」
頂思:「為什麼會這麼認為?」
學校:「排名好可以吸引到好的學生,有些學校甚至會高價挖優質生源給他們做廣告,同時,有了優質生源,升學率就高了,排行榜打分主要看升學率嘛」
頂思:「除了升學率,排行榜還看學校硬體設施等」
學校:「沒錯,但是還是一個相互作用,學校招到的學生多了,就有更多資金建設硬體設施。所以排名也就高了」
頂思:「那你覺得對於學校來說,排行榜的價值是什麼?」
學校:「就像我上面說的,上榜是個良性循環,對於學校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打廣告的方式」
某近四年的新建校行政管理人員表示能上榜的學校肯定都不差,畢竟很多榜單主要看升學率,但也會有學校想方設法上榜導致榜單摻水。該校為英美雙制,今年上榜了2021年某新榜單美國方向前60名,2021以前沒有上榜任何榜單。
頂思:「您對現在市面上很多國際學校排行榜怎麼看?」
學校:「我覺得沒什麼意義,評判標準不透明,信口開河「
頂思:「最近有排行榜在公眾號上推出排行榜並且寫明了算法。」
學校:「對,但是就算標準透明,數據來源仍然不透明。」
頂思:「那你覺得學校有必要上榜嗎?」
學校:「那肯定是有的,畢竟大眾不了解行情,需要這些嚎頭來擇校,所以就有學校想辦法上榜,造成了榜單摻水。」
已辦學20多年,K-12一體的國際學校某高中學科老師同樣表示排行榜並不能直接代表學校實力,很多學校為了上榜會運用不同的策略,該校在某名榜單上排名前60,而其他榜單均未上榜。
頂思:「您對現在市面上很多國際學校排行榜怎麼看?」
學校:「不可信,很假,跟真實情況差距很大。」
頂思:「為什麼有這種感覺呢?」
學校:「因為有一次我看到我們學校排名很靠前,有些我覺得很好的學校排在了我們學校後面,就覺得很不靠譜。
而且很多排行榜會考慮名校升學率,有些學校為了名校錄取率會設置重點培養班,用講學金吸引優質學生然後重點培養他們保證他們升名校,但其實大部分學生不一定能被重點培養班。」
另外硬體設施也是很多榜單考慮的標準之一,但學校很多硬體設施並不是教育方向的,比如有個別校大的遊泳池,比別校大的操場,雖然看起來很有檔次,但是與升學關係不大。
還有課程體系方面,排行榜有興趣課程數量的標準,但是有些學校會強制要求學生上他們不感興趣的興趣課,比如某學校得到了來自某國的資金支持於是強制學生上某國語言課,但是對於不去該國的學生來說很浪費時間。或者還有學校會為了上榜而開設豐富但不被學生需要的課程。雖然看上去課程種類多。」
「哪個排行榜把我們學校排得最高,哪個排行榜就最權威。」
有了榜單,就有了想方設法上榜的學校。
不過榜單往往包含多元化指標,例如升學率,硬體設施,管理,老師,課程認證等五花八門的維度,而且數據來源、統計方式和維度選擇等方面還有待完善。
▲第一, 數據來源不嚴謹。例如某H榜評分完全依託教育專家提名和點評,雖然互評的方式避免專家包庇自家學校導致的結果誤差,但是行業日新月異,人的認知無法像資料庫那樣實時更新,而且過度依賴部分專家的個人判斷,缺乏公允統一的尺度。而某Z榜中的口碑指標來源於網絡詞條裡的家長評價,但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會進行網絡評價,只有個別很滿意或者很不滿意的家長會進行評價,容易產生較大結論偏差。
▲第二, 統計方式不標準。如某J榜把學校評判分為英美兩個方向,卻只用U.S News來衡量錄取大學,而U.S. News對英國大學的排名本來就備受爭議。某Y榜中還關注了「生源質量」和「教學提升」,但各地入學考試和中考難度不一樣,教學過程也難以深入觀察衡量,這樣的數據統計也很難標準化。
▲第三,維度選擇不科學。比如師資方面,某J榜外籍教師佔比很大。然而多位國際學校負責人表示,外教數量和比例跟學校的教學質量高低沒有直接關係,有些時候外教注重快樂,而中教更注重成績,所以教學質量測量更重要的還是看這個學校的教研體系、教學管理和教師發展。
覺得自己孩子優秀的父母更關心名校升學率,對於這類家長,重點放在名校升學率的榜單對他們比較有參考價值。北京某民辦私立學校一年級優秀學生媽媽表示:
我們計劃轉學去國際學校,擇校主要會關注這些學校名牌大學錄取率,不管是看榜單還是去擇校展,我們都最關注名牌大學的升學率。
而成績情況不佳的孩子父母更看重學校氛圍和總體升學率。這類家長,注重名校錄取率的榜單對於他們來說意義不大,對於設置重點班的學校孩子無望成為學校重點培養對象,但求學校氛圍好,並且總體升學率不差。
來自深圳某老牌雙語學校初二學生爸爸表示:
我們小孩目前沉迷於遊戲,不知道能不能考上本校高中,那些排行榜上排名太好的學校,對學生質量要求很高,不想讓他有壓力,能不能考上名牌大學不是關鍵,我就希望他快快樂樂然後有個較好的出路,現在考慮看看上海有沒有進入門檻低但質量不錯的學校。
市面上的排行榜都是綜合排名,對於某些特長比較突出的學生家長,並無價值。因孩子的特長不同,家長的關注點各異,學校的藝術、體育、科研或者人文等特定領域的師資力量和配套資源等會是這類家長考察的重點。
來自上海某老牌雙語學校小學三年級小朋友,很有畫畫天賦,畫作參與過亞洲競賽獲得二等獎,並被某藝術館收錄,孩子媽媽表示:
我們讀國際學校主要為了孩子的創造力不被打壓,她喜歡畫畫,之後初中高中會給她選擇注重藝術的學校。
市面上榜單眾多,優劣各異,家長應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謹慎選擇。同時,學校方也應理性看待排行榜,上榜推廣心情可以理解,但市面上的榜單雖提供了可參考的標準,同時也導致了局限性,盲目追求上榜可能會導致畸形競爭。
無獨有偶,國外也由很多私校榜單,但不少歷史悠久的學校出於「保證學術品質,不讓孩子淪為考試機器」的目的,拒絕公布學生成績,如著名的私校如哈羅公學,溫切斯特公學和惠靈頓公學等都多次表示不參與任何排名。
在這個科技和社會日新月異的時代,學校的教學理念、課程組織、教學方式、教學管理等要面向未來發生改變,以過去的成績和標準無法完整評價面向未來發展的事物。雖然不科學的榜單短期內不會消失,但看榜者肯定會越來越理智。
歡迎留言分享更多你對排行榜的觀點,以及認為客觀可取的維度。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