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麵包嚴重依賴華北市場中報光鮮卻信心不足?實控人家族減持24億!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被譽為「麵包第一股」的桃李麵包(603866)近日披露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

半年報顯示,桃李麵包上半年實現營收27.39億元,同比增長7.08%;實現歸母淨利潤4.18億元,同比增長37.52%。這一數據可謂是一掃2019年下半年業績放緩的陰霾。

然而,光鮮的業績之下,這家公司卻有不少隱憂。

《金融投資報》記者查詢發現,一是公司嚴重依賴華北市場,其他地區銷售不佳;二是實控人家族在股價創出歷史新高后瘋狂套現,似有高位收割之嫌。

數據顯示,在2019年年報公布前後,桃李麵包實控人家族套現已超過24億元

1

仍嚴重依賴華北市場

上海、深圳多個子公司虧損

資料顯示,桃李麵包於2014年開啟資本市場之路。

作為一家發家於東北市場的公司,其主營業務一直比較集中。招股說明書顯示,上市前,桃李麵包先後在12個中心城市建立了零售終端廠。

從城市分布來看,這12個中心城市有一半都來自於東北。其中,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等是重點布局城市。

然而,6年時間過去了,《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這家以東北市場起家的桃李麵包,依然擺脫不了盈利方式單一,嚴重依賴華北市場的「尷尬」。

2020年中報顯示,以瀋陽桃李為代表的子公司取得到了44379.33萬元的主營收入和9288.14萬元的營業利潤,分別佔到當期主營收入和營業利潤的16%22%

再看其他地區的營收,則顯得十分尷尬,尤其是上海桃李幾乎是連年虧損。

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桃李虧損123.94萬元,2019年虧損擴大至1268.82萬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在桃李麵包整體業績出現雙增長的背景下,依然虧損440.34萬元。

不得不說,這家成立近20年的子公司,是真心贏不了上海市民的心。

除此之外,華中和華南市場表現也不盡人如意。中報顯示,武漢桃李虧損230.62萬元、江蘇桃李虧損408.94萬元,深圳桃李虧損204.49萬元

對於這些虧損的子公司,行業人士認為,作為戰略上的布局,這些子公司似乎必須存在,如此才能顯示公司的全國性。而一直虧損,則說明桃李麵包真的不太適合上述地區。

《金融投資報》記者了解到,在桃李麵包的經銷策略中,主要是線下超市代理銷售。在家樂福或人人樂等超市,都會發現桃李麵包的身影。但很多時候都是打折銷售,比如9.9元任選兩袋。

這些超市在代理桃李麵包的同時,其本身也會賣自己烘焙的蛋糕。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兩者形成競爭關係!或許,這也是桃李經常在超市打折銷售的根本原因。

此外,在華中、華南地區,還有如麵包新語、克裡斯汀等同行的競爭。對於此,有行業人士,在短期之內,桃李麵包是很難扭轉子公司虧損的這一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的招股說明書中,公司募資後計劃用1.2億元投資石家莊桃李麵包系列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但從目前的銷售數據來看,這一項目似乎有點「背鍋」。

數據顯示,2013年,石家莊桃李實現的淨利潤為764.20萬元,但到了今年,這一指標僅為1388.24萬元。

算下來,桃李麵包準備花重金建設的石家莊子公司,每一年淨利潤增長平均僅有100多萬不少行業人士質疑:這樣的收入增長,還有必要投資建廠嗎?建成後,會不會產能過剩?

2

實控人家族套現24億元

難道對企業信心不足?

儘管桃李麵包有諸多問題,但依然阻擋不了實控人吳志剛家族的財富增長。

資料顯示,吳志剛原是一位教師,在丹東絲綢一場子弟學校教書,後來去了丹東絲綢工業學校,這一去就幹到了60歲退休。

1995年,剛退休不久的吳志剛,因為不安於平淡的退休生活,想找些事情做。沒想到,這一做竟然成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老闆,而且還財富上百億。

福布斯財富榜顯示,2017年吳志剛就以148.3億元的財富登上了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第139位。彼時,桃李麵包上市僅3年。

2018年,吳志剛坐擁的資產達190億元。到了2020年,這一數額飆升為217億元,國內排名第125位。

然而,財富這東西都是紙上數字,在股價的波動下唯有落袋才是硬道理。

於是,在2019年年報公布前後,桃李麵包實控人家族開始瘋狂套現。

數據顯示,創始人吳志剛減持最多,僅今年半年時間減持了1060萬股,減持比例為12.93%。而公司高管的親戚盛龍也大肆出手,減持80.20萬股,比例為4.58%

按照減持公告來統計,桃李麵包的實控人吳氏家族等人合計套現金額達到了24.02億元。

其中有個細節值得注意,桃李麵包在2015年12月底上市,2018年12月底原始股東3年解禁期滿後,吳志剛家族就蠢蠢欲動。

解禁5天後,桃李麵包就發布減持公告,時任董事長吳志剛和一致行動人盛利、盛雅萍計劃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股份數量合計不超過941萬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2%。由此來看,其套現落袋之心。

對於實控人家族的瘋狂套現,有業內人士表示,吳志剛家族控股比例較高,達到79%,可以說是典型的家族企業。因此,減持起來也比較大膽。

按照最新的持股比例看,吳志剛家族對桃李麵包依然擁有絕對的控股權。

不過,面對吳志剛家族在資本市場中超24億元的套現,也有財務人士感到不安。

該人士認為,如此套現,不排除公司實控人家族對桃李麵包信心的不足。一方面,在2019年下半年,桃李麵包曾出現業績放緩,收到交易所的工作函,要求公司就業績增速放緩、經銷商等問題作出解釋。

另一方面,儘管今年上半年桃李麵包在疫情之下業績回暖,但華中、華南地區依然虧損。試問,一旦公司出現如2019年下半年的情況,那麼下一次桃李麵包還能再抬起頭嗎?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

相關焦點

  • 桃李麵包遭密集減持超15億 前十大股東是否不再看好「麵包第一股」
    近期桃李麵包第二大股東減持5.29億元,公司公告回購5500萬以維持股價,消息一出引發市場關注。今年以來桃李麵包股東密集減持套現超15億,這從側面反映出市值超300億的桃李麵包,已不再令大股東信心十足近期,桃李麵包(603866.SH)連發的兩篇公告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 【吉網觀察】「麵包第一股」桃李麵包澄清公告中說了什麼?
    眼下,再次引發市場關注,而這一切源於桃李麵包一則關於媒體報導的澄清公告。  日前,桃李麵包在發布的澄清公告中表示:關注到有媒體在網絡上發布題為《桃李麵包大股東密集減持 營收增速放緩 多項數據存疑》的文章,公司其後進行了認真核實,認為相關媒體報導中的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故予以澄清說明。
  • 減持!桃李麵包:實際控制人及視為一致行動人的股東合計減持1222萬股
    每經AI快訊,桃李麵包(SH 603866,收盤價:66.11元)9月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桃李麵包股份有限公司於2020年9月3日收到公司實際控制人吳學東先生、盛雅莉女士及其視為一致行動人盛龍先生發來的通知。
  • 一季度淨利暴漲六成,國內第一短保麵包品牌什麼這麼火?
    另外,根據桃李麵包於2月10日發布的公告,公司持股14.44%股東-原董事長吳志剛因個人資金需求擬在2020年2月17日-5月15日期間,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1317.75萬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2%,減持價格區間為34.12-36.39元/股。通過此次減持,吳志剛減持套現約4.54億元。
  • 一家靠做麵包上市的神奇的公司——桃李麵包
    行業概述 現代烘焙食品主要可分為麵包、蛋糕、糕點、餅乾等。烘焙食品作為西方國家生活的必需品,我國麵包市場2019年規模達404億元,過去十年複合增速達12%。我們認為,隨著我國城鎮化率不斷提升,居民消費性支出增加,以麵包為代表的西式食品消費需求也將不斷提高。
  • 擬輸血10億擴張,上市3年三次融資:「麵包第一股」桃李麵包如何解決...
    對於此次10億元的融資,桃李麵包方面表示,本次發行實際募集資金淨額低於擬投資項目的實際資金需求,在不改變擬投資項目的前提下,董事會可根據項目的實際需求,對上述項目的募集資金投入順序和金額進行適當調整,不足部分由桃李麵包自行籌措資金解決。
  • 5年減持40次 巨力索具為楊氏家族貢獻24億
    雖然巨力索具的業績自2010年初上市以來就不斷下滑,但楊氏家族從2013年開始經過近40次減持套現,已獲利或超24億元。  巨力索具2016年淨利潤只有2000萬元出頭,扣非剛過1000萬,但憑藉著雄安概念,巨力索具在市場上獲得過百億市值,市盈率一度在500以上,這在股票市場上極為少見。巨力索具靠什麼支撐了這樣的高市值?
  • 大佬持倉|桃李麵包:麵包龍頭能否春風依舊?
    引言:桃李麵包,一個在大眾視野裡容易被忽略的消費品牌,作為起家於東北的麵包企業,自誕生以來就非常低調,卻成為A股市場寥寥無幾的烘焙上市公司。都說投資不過山海關,為何桃李麵包,成立20餘年卻風採依舊?不難看出2019年麵包消費情況我國與日韓相比有著近一倍差距。目前國內烘焙市場行業集中度較為鬆散,2019年桃李麵包在烘焙全市場市佔率為個位數。對比全球龍頭賓堡在其本土墨西哥市佔率高達18.5%,日本龍頭山崎市佔率23.7%則是相差甚遠。可見桃李尚存提升市佔率廣闊的空間。
  • 厲害了,桃李麵包!業績雙向上升穩
    來源:政商參閱微博近日,胡潤研究院與匯桔聯合發布《匯桔網·2019胡潤品牌榜》,桃李麵包以品牌價值 100億元身價登上品牌榜。憑藉短保面包起家的桃李,上市三年市值已超300億元,營利各方面更是實現連續6年穩健增長的勢頭。今天納食就來看看桃李麵包的品牌、業績雙向上升穩的秘密是什麼?
  • 桃李麵包一口氣關閉兩家公司,「麵包第一股」還是無法徵服全國人的胃
    三季度財報顯示,桃李麵包的大部分業績還是來自於深耕已久的東北和華北市場。來源:桃李麵包2020年三季度財報其中東北市場貢獻最大,總營收佔比達到47.7%,其次為華北和華東,分別為23.9%和20.7%。2016年起大力南拓的華中和華南市場,佔比僅2.1%和7.3%。
  • 桃李麵包入困局
    上市以來,桃李麵包通過新設成立多家子、孫公司,積極拓展全國市場,但是新設公司基本上處於虧損狀態。其中,長沙桃李麵包有限公司2016年-2018年累計虧損1228.19萬元,於2019年清算註銷。從下圖可以看到,桃李麵包盈利能力出現逐年滑坡,其總資產淨利潤率逐年下降,營業利潤率和銷售淨利率除2018年外,也呈下降狀態。
  • A股最貴麵包誕生!以後還吃的起嗎?桃李麵包年報透析
    來源:巨豐投顧4月14日桃李麵包公布2019年年報,實現營業收入56.4億,同比增16.8%;歸母淨利6.8億,同比增 6.4%;EPS為1.04元。年報數據分析:1、業績增速偏低,且淨利潤增速低於收入增速,主要是銷售費用投入較高,淨利潤率下滑,隨著桃李從東北和華北走向華東、華南、華中和西南等全國區域,淨利潤率總體在下降。下滑做的主要原因是應對市場競爭,公司加大買贈投入,銷售費用、門店費用、配送費用等增加。
  • 楊子夫婦明星光環難救巨力索具 中報預減52周股價蒸發65%
    但實控人家族連年套現資金卻是增持資金的23倍,楊子本人則套現2.17億元從亞洲唯一超長悍馬車,到明星太太黃聖依,43歲的楊子輕而易舉讓自己家族實際控制的巨力索具(002342.SZ),始終保持超高的曝光率。自2010年初登陸中小板以來,巨力索具已連續七年錄得業績下滑並直至虧損。
  • 桃李麵包為何取名為「桃李」?
    大家知道桃李麵包為何取名為「桃李」嗎?這一切還得從瀋陽這位60歲的退休老教師下海經商說起。90年代中期,吳志剛剛從學校退休,閒不住的他很快就對大街小巷裡的麵包店產生了興趣。於是他開始進行走訪研究,歷經半年,他也創立了自己的麵包作坊。
  • 中國最「瘋狂」的創業:60歲學做麵包,今帶領家族實現200億財富
    但是有些人卻不一樣,即便60歲的年紀,也要把自己剩餘的能量,為兒孫為家族,全部奉獻出來。今天我們的故事人物,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吳志剛,一個邊陲小城丹東的一個英語老師,在1995年那年他已經60歲了,退休在家閒著,他不甘寂寞,學做起了麵包。並且開了一家小作坊,名字叫做「桃李」,顧名思義,這個名字反映他的老師職業,給人信任感。剛開始吳志剛推著三輪車,挨個學校門口推銷。
  • 「中央工廠+批發」構築護城河 麵包第一股桃李麵包...
    而資本市場中同樣也是如此,不信你看:在國內市場中,茅臺是白酒行業的大哥大,海天味業是醬油行業的NO.1,格力是空調行業的老大,溫氏股份是養豬行業的龍頭,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麵包行業,「中國麵包第一股」--桃李麵包在麵包行業中,有這樣一家企業異軍突起,引人矚目--桃李麵包股份有限公司。其在過去2018一年裡收入超過40億人民幣。
  • 美康生物(300439.SZ)遭實控人鄒炳德累計減持4115.39萬股 減持計劃...
    美康生物(300439.SZ)遭實控人鄒炳德累計減持4115.39萬股 減持計劃完成
  • 元祖股份銷售費7.6億研發僅1143萬 高度依賴端午中秋:月餅收入6億...
    實際上,近年來元祖股份對月餅產品一直較為依賴。2015年至2017年,月餅產品貢獻的營業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依次為33.22%、34.13%、35.64%。顯然,元祖股份高度依賴單品。此外,除了四川元祖、江蘇元祖兩家子公司外,元祖股份其他13家子公司多處於微利或虧損狀態,虧損子公司數量佔七成。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元祖股份預收款較高且逐年增長,這主要是銷售的購物卡(券)形成的。
  • 巨力索具淨利連年下降 楊子家族減持套現18億
    記者發現,自2010年登陸A股市場以來,巨力索具的淨利潤一直在下降,2014年上半年,更是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降。這或許是楊氏家族急於套現的真正原因。  楊氏家族套現18.7億元  巨力索具遭實際控制人楊氏家族的減持是從2013年4月開始的。
  • 達利+桃李 才啃了8%的份額,誰才是中國麵包的未來?
    數據顯示,2018 年曼可頓、好麗友、麵包新語、山崎麵包、賓堡在中國地區烘焙食品營業收入分別約為 8 億、20 億、 12 億、1.2 億、5 億。而本土品牌桃李麵包、達利食品 2018 年烘焙食品的收入已分別達到 48 億、62.5 億元,市場份額遠超外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