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在樹上繫上卡片和千紙鶴寄託對逝者的思念 崔引 攝
樹上的卡片寫滿了家屬對逝者的思念和心願
片片花瓣化作離別的哀愁
「如果有來生,我願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昨天,由鄞州區民政局主辦、同泰嘉陵承辦、寧波市殯協協辦的「來生願做一棵樹——鄞州區省級樹葬示範點開園暨首屆集體樹葬安放儀式」正式啟動,4位逝者被安葬於桂花樹下,入土為安,長眠於綠樹青山之中。
現場
四位逝者安眠在桂花樹下
上午9點,天色灰濛,參加首批集體樹葬逝者親屬來到同泰嘉陵,他們手捧骨灰盒,送親人最後一程。
樹葬區是一片開闊的山林平臺,近300平方米,一眼望去,桂花成林,樹梢上繫著條條醒目的黃色絲帶,隨風飄搖。這裡沒有林立的大小墓碑,與遠處山上的墓碑群形成鮮明的對比。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整個集體樹葬區共有20棵桂花樹。每棵樹下,是約10平方米的人工草坪,能夠安葬48位逝者骨灰。
樹葬的安放儀式莊重而又不失浪漫。記者看到,禮儀工人事先已將草坪下的墓穴打開,格子也不算小,放下一個樹葬骨灰盒綽綽有餘,樹葬福盒是特別設計的可降解材質的骨灰盒,能夠融於土壤。
在家屬將四位逝者的骨灰盒緩緩放入墓穴後,禮儀工人為家屬奉上三把黃土,願逝者入土為安,接著,家屬們紛紛撒下鮮花花瓣,願逝者歸途繁花似錦。
最後,由禮儀工人填土封穴,家屬獻上鮮花,在桂花樹上繫上寫滿思念的卡片和千紙鶴,並同逝者鞠躬告別。
記者留意到,與海葬一樣,陵園也為樹葬家屬準備了特別設計的樹葬證書,裡面有與墓穴相同的編號。
整個樹葬安放儀式不超過15分鐘,簡單、安靜。
心願
長輩早有囑託要回歸自然
儘管安放儀式結束,金先生和家人仍站在桂花樹下,聊著剛剛的儀式。
今年9月,金先生的媽媽和舅舅先後去世,兩位老人的身後事就成了家裡最近的大事。
「我的外公是知識分子,思想開明,臨終時就說過,葬禮從簡,回歸自然,但由於當時條件限制,沒能滿足他的心願。」金先生說,因深受外公的影響,母親和舅舅對葬禮也看得很輕,一切從簡樸素就好,「正好前些天,我們看到報紙上、微信上都刊登、轉發了樹葬的消息,就馬上打電話到陵園諮詢了。」
經過上周的樹葬體驗日活動,金先生和家人對樹葬的形式都感到十分滿意,果斷報名了寧波首批集體樹葬。
「火化之後,用棺木安葬,豎碑建墳,實際上還是佔用了土地資源。生態樹葬是個好辦法,用可降解骨灰盒,通過植樹的方式將骨灰安葬,不立石碑,節約土地,既滿足了老人家『回歸自然』的想法,又踐行了環保理念。」金先生望著美麗的桂花樹,對記者說道,「我相信媽媽和舅舅也會欣慰的。」
父親終於可以葉落歸根
當天,章佩珠四姐妹也帶著親友,用樹葬的方式送別離世不久的父親。
在四姐妹的眼裡,父親章根連是個慈祥善良的人,年輕時候,常年在上海工作,一個人的收入養活了全家六口,「在食堂就吃半個素菜,剩下的每一分錢都寄回了家。記得當年他病退在家,還為五鄉鎮政府辦牆報,對鄰裡鄉親也是熱心仗義。」
章佩珠說,父親的遺願是不要墳頭、不立墓碑、樹葬海葬都好,潔淨大地,還予青山綠水。
「當時,沒有找到合適的樹葬陵園,我們就報名了海葬,沒想到,前不久,同泰嘉陵的工作人員打電話詢問我們,是否願意為父親樹葬,我們太高興了,父親可以馬上『葉落歸根』了。」現在,92歲的章根連老人的骨灰也被葬於桂花樹下,與家鄉的土地融為一體。
不立碑、不燒紙、不放炮,在場的志願者又是如何看待樹葬?
「一開始,總有人是不理解的,沒有墓碑、沒有敲敲打打的動靜,總覺得缺少了一些儀式感。」付亞珠是寧波北鬥心靈臨終關懷組織的志願者,這次是主動報名來做志願服務的,「但是你看,這些樹是會成長的,我們的生命就仿佛與這些樹融為一體,得以延續與升華了,就好像我們的親友從未離開過我們一樣。」
趨勢
生態葬和綠色殯葬將成常態
「為了銘記於後人的心中,給樹葬親友一個近距離的念想,我們不僅在樹葬紀念牆上鐫刻下樹葬客戶的名字,之後還將開通樹葬的網上祭奠館,方便親友隨時隨地追思已逝親人。」同泰嘉陵負責人沙力告訴記者,自從提供樹葬的消息見報後,就接到了很多市民的諮詢電話和預約登記,隨著人們觀念的更新,生態環保的安葬方式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據了解,近年來,寧波市民政部門大力倡導節地生態葬和綠色殯葬,引導市民自覺接受現代文明的安葬方式。
「繼海葬、壁葬、草坪葬、花壇葬、塔葬之後,集體樹葬將成為寧波市節地生態葬的新形式。集體樹葬能夠緩解傳統式佔地、青山白化等現狀;既符合現代殯葬觀念,又能減輕民眾經濟負擔;既可以滿足人們離世後入土為安的心理需求,又可以節約資源,綠化國土。」鄞州區民政局黨委書記張培吉呼籲並歡迎,更多的市民朋友加入到節地生態葬的行列中來,讓生命回歸自然,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青山綠水、碧海藍天。
據悉,作為鄞州區省級樹葬示範點,同泰嘉陵的樹葬區目前面向鄞州區戶籍人員提供免費穴位,同時也向全大市開放,相關安葬補貼按照各區出臺的生態葬補貼辦法予以受理,其中有部分區也實行了憑生態葬手續免費的政策。
通訊員朱韓燕 記者陳嫣然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