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肅穆的音樂,禮儀師佩戴白色手套,手捧可降解骨灰罐緩緩將其放入花壇,隨後,逝者親屬將一朵朵鮮花敬獻於葬區草坪之上……今(28)日下午,龍居山陵園舉行公益生態集體安葬儀式,8位綠色節地生態葬的踐行者在此落葬。
越來越多市民選擇節地生態葬
「生態安葬全程不焚香燭、不燒紙,將逝者骨灰放置在環保可降解的骨灰罐內,深埋於花壇之下。花壇上種植花草,骨灰罈自行降解後,讓逝者回歸自然。」據龍居山陵園相關負責人郗偉軍介紹,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踐行環保理念,去年,該陵園推出節地生態安葬公益園區,困難群眾可以在此免費生態安葬。
「除了傳統的墓地選擇,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節地生態葬。」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各經營性公墓均建有生態安葬園區,以免費或低價位的方式引導市民選擇。
2020年,節地生態葬比例達到50%
「骨灰只是後人的一個念想,沒必要佔太多土地和空間。父親生前交代過以這樣的方式下葬。」前來參加安葬儀式的張阿姨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她也希望自己百年之後回歸自然,有樹和小草陪伴。「一個碑一個碑這樣一排排看過去,有些冰冷,後人前來祭掃,可能心裡也不會很舒服。如果能花葬,和大自然融在一起,陵園變成公園,沒有煙燻火燎,安安靜靜。」
「按照《重慶市殯葬事業發展規劃》,我市將不斷提高生態安葬比例,到2020年,全市節地生態葬比例要達到50%。」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墓穴式安葬公墓的數量和佔地面積會嚴格控制。
節地生態葬今年起可享受補貼
今年起,推行節地生態葬,每位補貼對象可享受3000元補貼。
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具有我市常住戶籍的孤兒、城鄉低保對象、城鄉特困人員和生活困難的優撫對象,死亡後實行火葬的,其骨灰(屬土葬改革區的死亡後其遺體)在本市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選擇節地生態安葬的,每位補貼對象可享受節地生態安葬補貼3000元。
「以上資金由所在區縣承擔,市級將根據績效給予獎補。」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周末,我市將迎來首個祭掃小高峰。清明祭掃期間,我市40多家經營性公墓會建立生態安葬園區,免費為困難群眾提供安葬服務。
新聞多一點>>>
樹葬、花葬、塔葬……這些生態殯葬方式你能接受哪種?
1.塔葬
可以節約大量土地、木材,佔地面積小,每個墓位僅佔0.02平方米,且不受風吹雨淋。
2.樹葬
樹葬是將火化後的骨灰埋入地下,在地上不圍墓地,不壘墳頭,只在地上植樹的殯葬方式。死者與樹木融為一體,每人可省地1平方米。
3.花葬
花葬、草坪葬是指將骨灰盒埋入地下,地上不壘墳頭,只在地面平放墓碑的四周植草種花,此種葬法佔地面積小,與自然融為一體。
4.壁葬
利用堡坎、牆體等存放骨灰,非常節約土地,價格較低。
5.骨灰散撒
即實行骨灰拋撒於泥土裡,不留任何碑體,不產生相關費用。
6.可降解生態葬
可降解生態葬是利用環保和可再生材料實施的新型生態葬方式。安葬時將骨灰放入可降解骨灰罈中,然後安葬於泥土,若干時間後骨灰罈會自然降解。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文 任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