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葬、花葬、塔葬……這些生態殯葬方式你知道嗎?

2020-12-22 慢新聞

伴隨著肅穆的音樂,禮儀師佩戴白色手套,手捧可降解骨灰罐緩緩將其放入花壇,隨後,逝者親屬將一朵朵鮮花敬獻於葬區草坪之上……今(28)日下午,龍居山陵園舉行公益生態集體安葬儀式,8位綠色節地生態葬的踐行者在此落葬。

越來越多市民選擇節地生態葬

「生態安葬全程不焚香燭、不燒紙,將逝者骨灰放置在環保可降解的骨灰罐內,深埋於花壇之下。花壇上種植花草,骨灰罈自行降解後,讓逝者回歸自然。」據龍居山陵園相關負責人郗偉軍介紹,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踐行環保理念,去年,該陵園推出節地生態安葬公益園區,困難群眾可以在此免費生態安葬。

「除了傳統的墓地選擇,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節地生態葬。」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各經營性公墓均建有生態安葬園區,以免費或低價位的方式引導市民選擇。

2020年,節地生態葬比例達到50%

「骨灰只是後人的一個念想,沒必要佔太多土地和空間。父親生前交代過以這樣的方式下葬。」前來參加安葬儀式的張阿姨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她也希望自己百年之後回歸自然,有樹和小草陪伴。「一個碑一個碑這樣一排排看過去,有些冰冷,後人前來祭掃,可能心裡也不會很舒服。如果能花葬,和大自然融在一起,陵園變成公園,沒有煙燻火燎,安安靜靜。」

「按照《重慶市殯葬事業發展規劃》,我市將不斷提高生態安葬比例,到2020年,全市節地生態葬比例要達到50%。」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墓穴式安葬公墓的數量和佔地面積會嚴格控制。

節地生態葬今年起可享受補貼

今年起,推行節地生態葬,每位補貼對象可享受3000元補貼。

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具有我市常住戶籍的孤兒、城鄉低保對象、城鄉特困人員和生活困難的優撫對象,死亡後實行火葬的,其骨灰(屬土葬改革區的死亡後其遺體)在本市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選擇節地生態安葬的,每位補貼對象可享受節地生態安葬補貼3000元。

「以上資金由所在區縣承擔,市級將根據績效給予獎補。」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周末,我市將迎來首個祭掃小高峰。清明祭掃期間,我市40多家經營性公墓會建立生態安葬園區,免費為困難群眾提供安葬服務。

新聞多一點>>>

樹葬、花葬、塔葬……這些生態殯葬方式你能接受哪種?

1.塔葬

可以節約大量土地、木材,佔地面積小,每個墓位僅佔0.02平方米,且不受風吹雨淋。

2.樹葬

樹葬是將火化後的骨灰埋入地下,在地上不圍墓地,不壘墳頭,只在地上植樹的殯葬方式。死者與樹木融為一體,每人可省地1平方米。

3.花葬

花葬、草坪葬是指將骨灰盒埋入地下,地上不壘墳頭,只在地面平放墓碑的四周植草種花,此種葬法佔地面積小,與自然融為一體。

4.壁葬

利用堡坎、牆體等存放骨灰,非常節約土地,價格較低。

5.骨灰散撒

即實行骨灰拋撒於泥土裡,不留任何碑體,不產生相關費用。

6.可降解生態葬

可降解生態葬是利用環保和可再生材料實施的新型生態葬方式。安葬時將骨灰放入可降解骨灰罈中,然後安葬於泥土,若干時間後骨灰罈會自然降解。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文 任君/圖

相關焦點

  • 閩殯葬主打'生態牌' 花葬樹葬海葬等方式受歡迎
    廈門網訊 據新華網福州3月29日電(劉豐實習生張楠)2017年,福建全省節地生態安葬率為71.7%,花葬、樹葬、海葬等生態安葬方式正被越來越多市民接受。
  • 樹葬、花葬、海葬……原來葬禮不止「入土」一種
    前些日子,著名作家瓊瑤發布了一封寫給兒子兒媳的公開信,表達自己百年之後儘速火化,採行花葬
  • 特寫:臺北清明重環保樹葬花葬漸流行
    新華社臺北4月4日電題:臺北清明重環保 樹葬花葬漸流行新華社記者查文曄 章利新4日清明節,臺北微風和煦,晴空萬裡,一派初春氣象。記者當天來到臺北最大的公墓之一、位於市郊木柵地區的富德公墓,探訪當地市民的祭掃活動,發現樹葬、花葬、海葬等環保殯葬形式正深入人心。
  • 海葬、壁葬、樹葬、花壇葬……你知道什麼是節地生態安葬嗎?
    「爸,清明節快到了,我們來看你了。」「媽,在那邊過得好嗎?我和爸一切都好,你放心吧!」「孩子,時間過得真快啊,你都走了十年了。」  一束束鮮花寄託著親人對逝者的哀思和懷念,一聲聲低語交談仿若一家人正圍坐在一起聊著各自的近況,這是一次特殊的團圓,一次跨越了生與死的團聚。
  • 泉州倡導節地生態安葬 8名逝者以樹草為伴
    對一部分市民來說,這也是特殊的日子——讓已逝的親人入土為安,但與傳統墓葬方式不同的是,他們為親人選擇了樹葬、草葬等節地生態的殯葬方式。當日,在市民政局和泉州晚報社聯合啟動的泉州市第八屆綠色殯葬活動中,共8名逝者以樹葬、草葬的方式安葬。
  • 寧波昨進行首批集體生態樹葬 4位逝者長眠桂花樹下
    生態樹葬是個好辦法,用可降解骨灰盒,通過植樹的方式將骨灰安葬,不立石碑,節約土地,既滿足了老人家『回歸自然』的想法,又踐行了環保理念。」金先生望著美麗的桂花樹,對記者說道,「我相信媽媽和舅舅也會欣慰的。」  父親終於可以葉落歸根  當天,章佩珠四姐妹也帶著親友,用樹葬的方式送別離世不久的父親。
  • 【洛陽晚報】年逾古稀老人撥通本報熱線,想尋找樹葬地點 「以樹葬方式與世界告別」是她的心願
    現在很多城市都在倡導樹葬,說節地率在80%以上。」張素珍說,自己也想百年之後,骨灰與土壤融為一體,不給土地上留下冷冰冰的墓碑,而是一棵棵青松翠柏。「以樹葬方式與世界告別」,在得知了老人的心願後,《洛陽晚報》記者與已連續兩年舉辦生態樹葬的鳳凰山生態紀念園取得了聯繫。該園負責人姚遠第一時間回復,可以幫老人實現心願。
  • 樹葬 草坪葬花葬 生態葬環保祭漸入人心
    4月2日,陝西省西安市一墓園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推出了純生態樹葬!不留墳頭、不刻碑、不能燃放爆竹、不能焚燒紙錢,骨灰盒埋入樹下,一年後降解,骨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該生態樹葬區佔地12畝,有2200棵蜀檜樹,又叫塔柏,形狀如塔,四季常青喬木,壽命可達數百年。
  • 「2018殯葬盤點」2018年殯葬行業十大影響力政策法規盤點
    《意見》明確了殯葬事業改革發展目標。覆蓋城鄉居民的殯葬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殯葬服務實現信息化、網絡化、規範化,基本殯葬服務免費政策和節地生態獎補制度惠及全體居民,火化率基本達到100%,樹葬、海葬、花壇葬、骨灰格位存放等節地生態安葬比例達到50%以上,骨灰裝棺再葬、散埋亂葬得到有效治理,綠色殯葬移風易俗新風尚成為殯葬活動主流,建成一批具有示範效應的綠色殯葬設施,基本滿足城鄉居民骨灰安放需求。
  • 廣西首次推廣,欽州人你能接受嗎?
    你能接受親人的骨灰做成飾品嗎   點擊查看生老病死,是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必經的階段,身邊至親的離世帶來的,可能會是很長一段時間的傷心難過,愛,或許會截止於生死之際清明節準備到了,廣西民政部門將開展綠色清明主題宣傳周活動,今年的宣傳周活動時間定為3月29日至4月5日,屆時將在全區開展公益花壇葬、宣傳文明祭掃、綠色清明等活動。除了倡導花葬、樹葬、草坪葬等綠色殯葬方式外,今年還新增一項生態安葬方式:生命晶石。
  • 廣西柳州免費為百餘名逝者進行花葬讓生命回歸自然
    王以照 攝中新網柳州3月28日電 (王以照)廣西柳州市集中公益花葬儀式3月28日在該市西山公墓舉行,137名逝者的骨灰將與鮮花為伴,回歸自然。當天,西山公墓被雨霧籠罩,當哀樂響起時,逝者家屬將手中的鮮花撒到安置逝者骨灰的花壇中,與親人進行最後的告別。預計在此後的3個月內,骨灰與泥土、鮮花將融解為一體,逝者回歸於自然。在眾多逝者家屬中,吳東雄是其中之一。
  • 小鬼黃鴻升墓地曝光將花葬
    據臺灣媒體報導,小鬼黃鴻升因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猝逝,享年36歲,他在今(25日)中午12點38分進行火化,並選在陽明山「臻善園」花葬。 黃鴻升16日在北投家中猝逝,18日進行遺體解剖,經紀人透露死因是「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連續開放3天靈堂供親友悼念。
  • 臺灣基隆首座樹葬區啟用 北北基民眾免費
    基隆市首座樹葬區「崇璞園」今天在南榮公墓啟用,市長林右昌表示,北北基民眾使用「崇璞園」不收取規費,提供民眾新殯葬服務選擇。    林右昌說,「崇璞園」是新設立的樹葬園區,從申請到樹葬過程,殯葬管理所會全程提供協助與服務,盼以簡樸、循環並回歸自然方式,提供民眾新的選擇。
  • 教師世家崇尚生態環保葬,九旬老教師草坪葬玉筍山
    3月30日上午,蔡甸區玉筍山陵園舉行第三屆公益生態環保葬集體禮葬活動。在眾人注目下,12名身著黑色西服的工作人員把裝有骨灰的可降解特製骨灰盒放入草坪之中,再撒上花瓣,填上土。12位逝者的骨灰被免費安葬於陵園「愛心苑」中。湖北省殯葬事業促進會、武漢市民政局、武漢市殯葬協會、蔡甸區民政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志願者30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福清建生命公園推環保生態殯葬模式 讓生命在青山綠水間延續
    福清建生命公園推環保生態殯葬模式 讓生命在青山綠水間延續 2018-04-03 22:57:13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餘少林
  • 殯葬公共服務機制存在嚴重問題
    根據調研發現滎陽市殯儀館存在下列問題:一、未能堅持殯、葬、祭「三位一體」,缺乏莊嚴肅穆的文化氣息 《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指出,堅持殯、葬、祭「三位一體」,推動節地生態安葬與綠色殯葬、人文殯葬、惠民殯葬相結合,葬法改革與喪禮改革相銜接,統籌推進殯葬改革。
  • ...翻《易經》、馬英九把雙親骨灰放靈骨塔,臺灣殯葬有這些特色文化
    在臺灣,傳統的方式也是入土為安。但隨著土地日益緊張,墓地的缺口也越來越大。就拿臺北為例,由於寸土寸金,大部分墓地都位於城外郊區,也就是如今的新北市。 「現在臺灣人選擇土葬的不多。」範凌功告訴記者。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就把雙親安放在富德公墓的靈骨塔內。 所謂的「靈骨塔」,建築外形為塔狀,內部設有一格一格的柜子供放置骨灰罐,類似於大陸的「壁穴」。臺灣骨灰罐的統一標準為長寬高各23.5釐米,而柜子長寬高是28釐米,正好放入。 如果你的家族有祖塔,那麼家人骨灰罐放入不用花錢。如果沒有,與墓地一樣,逝者家屬可以選擇公家與私人經營的兩種。
  • 提醒丨清明到思茅周邊掃墓,要注意這些……
    鼓勵通過網絡祭掃、遠程視頻、代理祭掃、網上時空信箱等方式進行祭掃活動,倡導建立親屬微信群、微視頻、講先人故事、書寫寄語、製作思念卡等簡約方式緬懷親人,減少人員流動。自覺摒棄不文明的祭祀方式,遵守社會公德,不在路邊、廣場、小區、樹林、草坪、建築物等場所焚燒紙錢、冥物。在掃墓祭奠過程中不亂扔雜物,不破壞生態環境,自覺將垃圾帶回到垃圾存放處。嚴格遵守防火和消防安全等規定,嚴防火災事故發生,確保安全祭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