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葬、壁葬、樹葬、花壇葬……你知道什麼是節地生態安葬嗎?

2020-12-16 浙江在線

  「爸,清明節快到了,我們來看你了。」「媽,在那邊過得好嗎?我和爸一切都好,你放心吧!」「孩子,時間過得真快啊,你都走了十年了。」

  一束束鮮花寄託著親人對逝者的哀思和懷念,一聲聲低語交談仿若一家人正圍坐在一起聊著各自的近況,這是一次特殊的團圓,一次跨越了生與死的團聚。

  又是一年清明節。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嘉興市沈家橋公墓,雖然還沒有進入清明祭掃的高峰期,但墓區裡已經有不少市民前來祭掃。

  「寶寶,這是爺爺和奶奶,跟他們打聲招呼。」在墓區東南角的一排屋簷下,矗立著兩列六層高的壁葬墓穴,一對年輕夫妻小韓和小玉指著其中的一個墓碑對懷中的女兒說。聽了爸爸的話,小姑娘好奇地伸長了脖子,湊近瞧了瞧素未謀面的爺爺奶奶。「爺爺好,奶奶好。」雖然不認識照片裡的老人,但女孩還是乖巧地問了聲好。

  「寶寶真乖。」憐愛地摸了摸女兒的頭,小韓轉身接過妻子手中的鮮花,輕輕地放在了父母「身旁」。他牽著妻子的手,看著父母的照片,說起了這一年來發生的點點滴滴。

  「爸媽,小玉懷孕了,今年10月生,到時候又多一個寶貝喊你們爺爺奶奶了。」小韓笑著對父母說,「我和小玉現在生活不錯,孩子也很乖,你們放心。」

  作為墓區裡少數選擇壁葬的家屬,小韓告訴記者,這都是父母自己的意思。「我爸媽是學校裡的老師,感情特別好,當時壁葬剛推出時,他們就自己過來買了一個壁葬的雙穴。」小韓說,「他們思想比較開通,對身後事要求也不高,還常跟我說壁葬挺好的,既節約地又環保。」

  墓區的另一側,梁立浩正陪著家人給外公外婆祭掃。對於節地生態安葬,梁立浩表示能夠接受,「我沒有那麼傳統的想法,其實不管什麼樣的墓葬方式,都只是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一個念想,形式並不重要。」

  今年69歲的林鳳鳴是來看望父母和胞妹的,她對記者說:「我想得通的,沒有關係,像海葬、壁葬也蠻不錯的,不但節約資源,孩子祭奠也方便,心意到就行了。」

  傳統規格墓仍是主流

  節地生態安葬接受度低

  節地生態安葬,就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採用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佔或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但是,在嘉興,接受節地生態安葬的市民仍是少數。據統計,嘉興的公墓主要分為義莊墓區和沈家橋墓區,兩大墓區的總佔地面積為162畝,總規劃建設墓穴約3萬隻(5萬穴),目前兩區已安葬墓穴35918穴,比去年增加3595穴。其中沈家橋墓區已安葬13625穴(11937隻墓),比去年增加3365穴(其中2351穴為四聯公益性墓地搬遷墓)。

  記者從嘉興市公墓了解到,自2010年以來,市公墓先後建造壁葬近800穴,但到目前為止,僅使用了288穴,還有500多穴處於空置狀態。「大多數的嘉興人還是持有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對壁葬、海葬等節地生態安葬的接受程度比較低。」嘉興市公墓主任蔣志明告訴記者,「其實,節地生態安葬的好處有很多,就拿壁葬來說,它是懸空的,又有屋簷遮風擋雨,相較傳統的墓穴更為乾燥,保存的時間也更長。」

  據介紹,目前嘉興市公墓共推出了「傳統規格墓」「壁葬(廊葬)」「樹葬」和「花壇葬」四種類型的墓葬方式。其中,傳統規格墓仍是大部分市民的首選,極少數市民會選擇壁葬、樹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

  而在傳統規格墓中,市公墓創新推出了「上下墓葬」方式,即雙穴墓由平行結構改為上下結構,中間由水泥板封閉隔開。目前,沈家橋墓區建造了300多個上下墓穴,但僅售出了2穴。其中之一還是因為孩子英年早逝,父母為了跟孩子葬在一起,便購買了相鄰的上下墓,女兒的骨灰放在其中一個墓穴中,下面放置女兒的遺物。

  此外,沈家橋公墓劃出7畝左右的土地用於樹葬,建造了3個長約21米的花壇用於花壇葬。「很多人都以為樹葬就是在埋骨灰的地方種上一棵樹,這種理解是不正確的。」蔣志明說,「其實樹葬和花壇葬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對逝者的骨灰進行深埋,把骨灰放在可降解的骨灰盒中,深埋到土裡進行自然分解,等過一段時間後這片土地還能埋下新的骨灰,達到重複利用的目的。」

  目前,花壇葬和樹葬用地正在建設當中,預計今年能投入使用。

  轉變觀念是大勢所趨

  節地生態安葬優惠多

  「土地資源緊張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墓區裡空餘的土地已經不多了,還有10多畝地,按照每年5畝至6畝的用地速度來計算,還能支撐3年左右。」蔣志明介紹,「國家正在大力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對傳統墓葬的規格也進行了限制,不符合規定的墓穴將來都會被取締,像過去那種『睡大墓』的情況已經不可能發生了。」

  為鼓勵更多市民選擇節地生態安葬,我市出臺了相關政策,對擁有本地戶口的居民,選擇海葬的給予2000元生態補助;選擇壁葬的在購買墓穴時優惠30%,若持有貧困證可優惠50%,並在此基礎上再減360元;而樹葬和花壇葬的生態補助正在申請當中。

  記者從嘉興市公墓了解到,當前,傳統規格墓(雙穴)的價位平均在2.5萬元到2.6萬元之間,上下墓在2.2萬元到2.3萬元之間;壁葬(單穴、雙穴各佔一半)根據層數不同,價格在3000元到6000元不等,其中三、四層的價格相對較高。

  「厚養薄葬、保護生態環境、造福子孫後代,這是節地生態安葬的優勢,也是未來的大勢所趨。」蔣志明表示,「節地生態安葬已經在全國開始推廣實施,全面鋪開只是時間的早晚問題,所以呼籲嘉興市民轉變觀念,選擇更為環保的殯葬方式。」

相關焦點

  • 閩殯葬主打'生態牌' 花葬樹葬海葬等方式受歡迎
    廈門網訊 據新華網福州3月29日電(劉豐實習生張楠)2017年,福建全省節地生態安葬率為71.7%,花葬、樹葬、海葬等生態安葬方式正被越來越多市民接受。
  • 樹葬、花葬、塔葬……這些生態殯葬方式你知道嗎?
    伴隨著肅穆的音樂,禮儀師佩戴白色手套,手捧可降解骨灰罐緩緩將其放入花壇,隨後,逝者親屬將一朵朵鮮花敬獻於葬區草坪之上……今(28)日下午,龍居山陵園舉行公益生態集體安葬儀式,8位綠色節地生態葬的踐行者在此落葬。
  • 寧波昨進行首批集體生態樹葬 4位逝者長眠桂花樹下
    生態樹葬是個好辦法,用可降解骨灰盒,通過植樹的方式將骨灰安葬,不立石碑,節約土地,既滿足了老人家『回歸自然』的想法,又踐行了環保理念。」金先生望著美麗的桂花樹,對記者說道,「我相信媽媽和舅舅也會欣慰的。」  父親終於可以葉落歸根  當天,章佩珠四姐妹也帶著親友,用樹葬的方式送別離世不久的父親。
  • 深圳出臺政策獎勵節地生態安葬
    原標題: 深圳出臺政策獎勵節地生態安葬深圳新聞網訊 記者從最新一期政府公報獲悉,為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推行節地生態葬,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深圳市節地生態安葬獎勵辦法》(下稱《辦法》)自本月起施行,有效期5年。
  • 樹葬、花葬、海葬……原來葬禮不止「入土」一種
    近年來我省各地倡導綠色生態葬法,生態殯葬自樹葬起步,推出至今已有17年,覆蓋省內主要陵園、公墓。這些形式各異的環保、節地、生態的安葬方式正逐漸被社會公眾認同、接受。除了瓊瑤女士力推的花葬,還有哪些生態葬?
  • 泉州倡導節地生態安葬 8名逝者以樹草為伴
    對一部分市民來說,這也是特殊的日子——讓已逝的親人入土為安,但與傳統墓葬方式不同的是,他們為親人選擇了樹葬、草葬等節地生態的殯葬方式。當日,在市民政局和泉州晚報社聯合啟動的泉州市第八屆綠色殯葬活動中,共8名逝者以樹葬、草葬的方式安葬。
  • 教師世家崇尚生態環保葬,九旬老教師草坪葬玉筍山
    3月30日上午,蔡甸區玉筍山陵園舉行第三屆公益生態環保葬集體禮葬活動。在眾人注目下,12名身著黑色西服的工作人員把裝有骨灰的可降解特製骨灰盒放入草坪之中,再撒上花瓣,填上土。12位逝者的骨灰被免費安葬於陵園「愛心苑」中。湖北省殯葬事業促進會、武漢市民政局、武漢市殯葬協會、蔡甸區民政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志願者30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清明前夕 杭州一陵園推出花壇生態葬
    2018-04-04 08:55 | 杭州日報「我的母親離開故鄉支援新疆,在杭州去世前,她說自己沒有為杭州做什麼貢獻,死後就不要再佔用更多土地資源,選擇節地生態葬法,和自然相融在一起。」3月28日,杭州錢江陵園節地生態示範區「靜怡苑」的集體安葬儀式上,逝者家屬謝先生這麼說道。
  • 深圳舉辦第41屆海葬及吉田墓園第13屆樹葬活動
    3月26日上午,由市民政局、文明辦、規劃與自然資源局主辦,市殯管所承辦的深圳市第41屆海葬、吉田墓園第13屆樹葬活動在吉田墓園和大鵬灣海域舉行。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長皮勇華、社會事務處處長向木楊、殯葬管理所所長潘爭豔,貴陽市民政局副局長張洪溢、社會事務處處長於聯勇、殯葬管理所所長張鍵等共同出席活動儀式。
  • 樹葬 草坪葬花葬 生態葬環保祭漸入人心
    4月2日,陝西省西安市一墓園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推出了純生態樹葬!不留墳頭、不刻碑、不能燃放爆竹、不能焚燒紙錢,骨灰盒埋入樹下,一年後降解,骨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該生態樹葬區佔地12畝,有2200棵蜀檜樹,又叫塔柏,形狀如塔,四季常青喬木,壽命可達數百年。
  • ...地安葬 讓生命在自然中延續///下花園區園北公墓中元節祭奠的通知
    【三創四建】節地安葬 讓生命在自然中延續///下花園區園北公墓中元節祭奠的通知 2020-08-30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一墓園擬推3-6人家庭合葬墓 能上下疊加可節地一半
    原標題:上海一墓園擬推3-6人家庭合葬墓,能上下疊加可節地一半  可同時安葬3-6人的「家庭合葬墓」有望現身滬上墓園。  3月20日,「魅力浦東」節地生態葬樣式徵集活動啟動,記者從啟動儀式上獲悉,福壽園海港陵園打算將「家庭合葬墓」的穴位數增至三穴、四穴、五穴甚至六穴,每穴佔用的土地面積將減至0.2-0.4平方米。當日,有56戶家庭在福壽園海港陵園舉行了生態節地葬集體安葬儀式。
  • 新聞英語:國家鼓勵「生態安葬」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新聞英語:國家鼓勵「生態安葬」 2013-04-08 10:59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 特寫:臺北清明重環保樹葬花葬漸流行
    新華社臺北4月4日電題:臺北清明重環保 樹葬花葬漸流行新華社記者查文曄 章利新4日清明節,臺北微風和煦,晴空萬裡,一派初春氣象。記者當天來到臺北最大的公墓之一、位於市郊木柵地區的富德公墓,探訪當地市民的祭掃活動,發現樹葬、花葬、海葬等環保殯葬形式正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