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重建「通天塔」嗎?專家:漢語和英語可能會發展成統一語言

2020-12-15 哈裡說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象我們這代人一樣,如此熱衷於要掌握一門與本族語迥然不同的外語。

學習外語非常不容易,記單詞,學語法,花了幾年時間學會了一門外語,也不能在世界各國都暢通無阻,因為你雖然學會了甲國的語言,在乙國卻可能派不上用場。

人類有沒有可能重建「通天塔」,發明一門在全世界通用的世界語言呢?

(一)「通天塔」存在過嗎?

《聖經》裡有一個「通天塔」的故事:人類的祖先最初講的是同一種語言,為了顯示力量和團結,人類聯合起來興建起通往天堂的高塔。

該壯舉驚動了天庭,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施法讓人們說不同的語言,相互之間不能溝通,通天塔的計劃失敗。自此,人類各散東西、種族矛盾不斷。

「通天塔」的故事只是個傳說,然而,語言的隔閡確實對人類文明造成嚴重的影響。

(二)語言不通,溝通難

語言的差異為人類之間的交往造成了巨大的溝通成本。比如在歐盟,因為各個成員國操著將近二十種語言,歐盟翻譯處每年翻譯300萬頁文章。每年那麼多次會議,翻譯一場20種語言的完整機制需要60位翻譯官到場,按照每位翻譯官每天的僱用費600歐元計算……每年翻譯總成本超過10億歐元,這就是維護語言多樣化需要付出的代價。

而在教育體系中,大多數國家把外語都作為中學生的必修課,這個投入更是不可計量。

(三)英語成為最強勢語言

英語之所以成為全球性的霸權語言,並非因為它簡單易學或其「質量」比別的語言高出一籌,最重要的因素在於工業革命後英語國家在國際政治、經濟及文化等領域的巨大影響。19世紀,英國成了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再加上繼承英語文化的美國後來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文化強國,英語越來越強勢。

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進入資訊時代之後,由於電腦網路發源於美國,所有的網頁、電子郵件設計都是針對英語使用者所制定,使得全球信息幾乎為英語所籠罩。

1850年,世界上說英語的人口是6 000 萬。20世紀90年代,世界上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已經超過4 億5千萬。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超過七十個。在各國的外語教學中,英語享有絕對的的優先地位,100多個國家將英語列為外語教學中的第一外語。現在,在國際交往中,英語的地位已經是其他國家的語言望塵莫及的,英語正在成為或已經成為世界通用的語言。

(四)漢語的優勢

漢字是象形文,它最大優點是超方言性。就是說,不管各地方言如何不同,都可以使用相同的字來表意。這種巧妙的功能是拼音文字很難達到的。

漢字還具有超時間性。在使用拼音文字的國家中,很多五百年前的著作,非專家就讀不懂了。而在中國,雖然歷史悠久,古今語音雖有變化,但大多數古文我們現在仍能讀懂。一二千年前的詩文,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連小孩子都能理解,這不能不歸功於漢字。

三百多年前,德國人萊布尼茲就已經通過對西方文字的研究和與漢字的比較得出結論,認為漢字較西方文字更易成為世界通用文字。

(五)「世界語」任重道遠

既然學習多種外語,耗費了人們大量的時間、精力和物力,人們自然就會想到,如果創造一種可以通行全世界國際「普通話」不就可以了。

在國際語眾多方案中影響最大的是波蘭人柴門霍夫於1887年公布的Esperanto,在中國它就被稱為「世界語」。

世界語問世時很轟動,但語言就和生物進化過程的物種競爭的複雜環境類似,並不是誰的方案最科學就一定能稱霸世界。事實上,世界語誕生一百多年,至今影響仍然有限,並沒有起到真正的「世界語」的作用。

(六)「通天塔」有可能重建

今天,語言正在加速同化和演變,因為新詞不斷增加,保守的估計,目前的英語詞彙早已突破100萬。實際上,受過教育的英國人詞彙量平均也就是2-3萬個。比較有意思的是,中文正在成了英語新詞的最大來源之一。

這樣發展下去,在並不遙遠的未來,漢語和英語也許會慢慢的匯合出雙方互通的第三語言,有人把他叫chinglishi,這個語言,也可能就是未來人類統一的語言吧。

「通天塔」或許真的會重建,而這一次,連上帝也阻止不了。

相關焦點

  • 實用英語:The tower of Babel 通天塔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The tower of Babel 通天塔 2008-12-09 15:51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世界未解之謎系列——為什麼人類能夠講這麼多種語言?
    關於這個問題,《聖經》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人類一直以來都是用一種語言來進行交流溝通的,直到有一天,諾亞的後人要建造一座巴比倫通天塔,然而上天的主宰神一一耶和華得知這個消息後,害怕人類團結起來的無比巨大的力量動搖到他的神位,於是就想了個既不傷害人類,又能達到阻止人類繼續修建通天塔的辦法。
  • 巴比倫通天塔
    本次課程專注兒童的個性發展,不使用刻意標準限制兒童的創作,以創新的思維刺激兒童去感知、探索和發現,使用趣味性的引導,啟發兒童的想像力。             於是他悄悄地離開天國來到人間,變亂了人類的語言,使他們分散在各處,那座塔於是半途而廢了。那共同的語言被稱為亞當語,歷史上曾有學者提出某種語言是原始語言,例如希伯來語、巴斯克語等(參閱猶太文獻)。高塔中途停工的畫面在宗教藝術中有象徵意義,表示人類狂妄自大最終只會落得混亂的結局。
  • 語系和語族:語言的分類
    在語言分類中,英語單詞family和branch分別指什麼?學英語這麼多年,你知道英語這門語言和哪些語言同屬一族嗎? 全世界已知語言有6,604種(Bright,《語言學國際百科全書》,1992)。為了更好地認識語言、研究語言,人們把眾多語言分門歸類,劃分為不同的語系和語族。
  • 漢字和漢語,能否成為人類未來的"理想語言"?
    這說明,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都已經認識到"漢字"的古老和偉大!據說迄今為止世界上共計有7000——5000多種語言文字。但隨著歷史的發展,語言文字存在的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聯合國規定漢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為常用語言。許多文字最終成了死文字,比如哥特文字、瑪雅文字……未來的趨勢是,人類的語言文字最終會歸結為有限的幾種!作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和漢字,仍將是唯一的"表意文字"!
  • 漢語,人類最偉大的語言
    與漢語相比,字母語言缺乏很多文化元素,缺少歷史、自然、美學等有機元素以及表達、書寫、發展的靈活性。如果說漢語能用較少的詞彙表達豐富的內涵,那麼字母語言則是用大量的詞彙解釋很小的意思。字母語言每年都會產生許多新詞彙,漢語則不然,新詞也許會加入,但鮮有新字出現。漢語可起到以不變應萬變之功效,字母語言則大不同,如英語,學習它很累人,且浪費各種資源。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文明進步,漢語的偉大力量更加顯現,發揮的作用更加突出。人類將迎來智慧型社會,拼的是知識、信息和精神思想。
  • 社會科學報:以漢語本位,重建句型理論
    上海市哲學規劃辦優秀課題《漢語功能語法句型系統及其歷史發展》(批准號為2013BYY008)指出, 歐洲語言的句子和漢語的句子,在思維方式上存在著深刻的文化差異,因此要以漢語本位重建句型理論和方法。
  • 2030年翻譯機真能突破語言障礙?(圖)
    由於突然之間大家語言不通,彼此無法交流和理解,工程不得不停止了,這座未完成的塔就叫「巴別塔」。從此以後,人類就一直在找尋溝通的途徑。  先是翻譯、再是世界語,直到目前的機器翻譯,甚至還有人提出隨著語言的逐漸消融,最終回歸到人類造「通天塔」之前的原初狀態,說同一種語言。無論是哪種方式,人類是否真的能改變上帝的意旨,徹底掃除人類之間的語言障礙呢?
  • 漢語還是英語?人類文明的終極選擇
    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個世界會呈現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長期共存的局面。 漢語和英語則是這兩類語言系統的代表。那麼問題來了,漢語和英語,哪種語言更優秀?> 如果未來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大量普通人的平均知識文化水平再提升一個臺階,靠這些使用字母語言的群體是很難做到的。
  • 漢語能取代英語的統治地位嗎
    它剛被創造出不久,英語就已經作為國際媒介語言脫潁而出。語言的發展和擴張實際上十分微妙,它不能獨立存在,也不可能由某些個人左右,而只能依附在人類進行陸路和海路軍事擴張和商品貿易的行為上。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託因比在他所著的《歷史研究》一書中說,航海的民族更易於將自己的語言帶到他們立足的任何海洋彼岸,而能夠進行航海探險的民族一般都有強大的國力和軍事支撐。
  • 人類現代英語漢語文字體系的形成和語言文字的邏輯關係原則
    中國的甲骨文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逐漸又發展出金文、大篆、小篆,逐漸發展成漢語的現代文字,漢字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五個階段。 河流域的蘇美爾象形文字發展出了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發展出了元音輔音相結合的字母文字。
  • 學界語言爭論:漢語被擠出科學,還是科學融入漢語?
    很多發生在高等教育界和科技界的現象,讓他感到憂心。比如,國內學者最新的科研成果用英語發表;大學理工科教學日益青睞英語……  有意思的是,隨著「漢語在科學界或受排擠」的議題橫空出世,來自學界的爭議挺大,持反對意見的也不少。各路專家紛紛擺事實、講道理,雖觀點各異,但學界有一心聲卻是共通的:不管科學研究的工具語言是英還是漢,但面向大眾的科普,推進漢語是必須的!
  • 漢語會超越英語成為世界通用語嗎?專家告訴你:漢語才是未來
    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的魅力進一步彰顯,世界各國越來越多人開始學習中國的語言和文字,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浪潮。那麼有人問了,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我們還要學英語嗎,漢語是否能成為世界通用語言?
  • 漢語是最原始的語言嗎?
    這麼一來,英語就從原來的吊車尾,反轉成印歐語裡的獨佔鰲頭。同時,漢語也借光,一下子從墊底躍升為領頭。漢語真正的風評翻身,其實也就百年不到的事。那個號稱「300年前最初始」的認識,其實當時是貶低,不是褒揚,是葉斯伯森重新定位了分析語的進化位置後,漢語才在國際語言界被公認為一門先進的語言、至少沒人敢再說漢語落後了。
  • 人類通用語言:漢語的優勢何在?
    同樣的內容,中文能用更少字數表達出來,在日常口語交流中,中文效率是西方語言的兩倍。一句話,中文5秒就能說完,英語可能需要10-15秒。交流的高效性,具有真實的經濟價值。同樣一場交流會,使用中文,半小時就討論完了,用英語可能需要一個小時以上。中文的高效性,可以讓決策更快,社會運行更高效,這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更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 漢語想成全球語言難撼英語強勢地位?拉丁語法語曾經也是這麼想的
    普通話會成為下一個全球語言嗎? 英語之所以成為全球語言,是因為現代英語使用者多和英語國家的影響力大。簡而言之,英國殖民力量在17和18世紀十分強大,在19世紀還發起工業革命。而美國在整個20世紀和21世紀初經濟、政治、軍事、科學和文化力量都遙遙領先。因此,英語是當今世界最普遍的語言。
  • 漢語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語言
    語言文字其實沒有孰優孰劣,都是人類文明的成果。不要妄自尊大,更不要妄自菲薄。100年前,全世界都認為漢語是嬰兒語,後來才發現原來漢語是進化過的世界最先進的語言。原來在七千年前,漢語也有羅嗦的後綴和字格,後來我們把那些無用東西都拋棄了。比如用一個「了」字就把已經完成的動作表現出來了。根本不用什麼現在過去完成時那麼羅嗦。
  • 漢語必將是世界上最強語言
    我們來比較用英語和漢語背誦乘法口訣的速度,漢語用30秒就行,而英語用了45秒。因此,如果兩個人同時用英語和漢語來背誦的話,到了30秒的時候,漢語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語使用者則一定到不了這裡,說不定,他想到的僅僅是七七四十九。這證明了使用發音種類多的語言比使用發音種類少的語言思維速度快。
  • 漢語,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語言
    原來在七千年前,漢語也有羅嗦的後啜和字格,後來我們把那些無用東西都拋棄了。比如用一個「了」字就把已經完成的動作表現出來了。根本不用什麼現在過去完成時那麼羅嗦。古埃及楔形文字演化成腓尼基語,腓尼基古文字又演化成希臘語,希臘語又演化為拉丁語,拉丁語又變成法語,法語又演化成英語。拉丁語向東成為斯拉夫語系,斯拉夫語系又演化成俄語。
  • 漢語還是英語?人類文明的終極選擇丨互推文
    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個世界會呈現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長期共存的局面。 漢語和英語則是這兩類語言系統的代表。那麼問題來了,漢語和英語,哪種語言更優秀?> 如果未來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大量普通人的平均知識文化水平再提升一個臺階,靠這些使用字母語言的群體是很難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