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山東|他們凌晨四點南下 千裡奔波尋找口罩「耳繩」

2020-12-20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日照2月16日訊(記者 趙洪芝 範奉雪)21個小時,468公裡,3個人,只為尋找1枚小小的口罩「耳繩」,解決一群人安全防護的燃眉之急。春節期間,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日照三奇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被國家工信部確定為重點生產供用單位,承擔著組織醫用口罩,防護服等產品生產的重任。全體員工放棄休假加班加點、開足馬力、爭分奪秒,保質保量完成物資保障供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日照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當前的重大政治任務,緊急協調、調動各方資源,把疫情防控醫療物資保障作為重中之重,第一時間在日照三奇成立駐廠工作組,全力以赴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從協調運熔噴無紡布、滅菌櫃、幫助訂購10臺膠條機等多方面為企業生產保駕護航,被日照市民戲稱為「保姆式」服務。「緊急求助,我們這邊生產口罩的原料氨綸絲只能維持一天的生產了。」2月9日晚,在日照三奇醫療用品有限公司,日照市工信局駐廠辦接到三奇醫療告知,稱生產口罩的「耳繩」氨綸絲存量告急。這意味著,這批生產原料不能及時供應上的話,一天之後一天產量150萬隻口罩產量的三奇醫療將面臨停產。時間緊,任務重,保障工作刻不容緩。得知這個消息後,駐廠辦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會議主要內容是遠赴江蘇省南通市,前往南通奧爾盛線帶有限公司、南通市同輝機械有限公司採購原料氨綸絲。2月10日凌晨一點,會議結束,由駐廠辦三人組成的緊急採購小組稍做休息之後。凌晨四點,在茫茫夜色中,採購小組開始了他們南通尋「繩」之路。特殊時期,南通尋「繩」之路並不平坦。「因為大霧,原本五個小時便可抵達的路程,我們用了八個小時。」駐廠辦日照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張永學感慨到。

在經過山東省工信廳、以及江蘇省市各部門連軸協調之後,10日中午12點,採購小組終於抵達南通奧爾盛線帶有限公司,但企業條件不容樂觀。「我們到了他們企業之後,他們企業還沒有復工,氨綸絲庫存所剩無幾。」還未復工,庫存也不夠,怎麼辦?來不及多想,只有兩個字能解決,那便是:復工!緊急採購小組當即決定幫助企業進行復工,他們及時聯繫南通市政府以及南通市工信局等相關部門,為其辦理復工復產手續。10日下午,南通奧爾盛線帶有限公司順利拿到復工手續開始生產,但現有人員只能支持12小時工作制,產量僅有200公斤氨綸絲。為了增加產能,只能增加人力,企業沒有人,「幫他們招工!」緊急採購小組又協同南通市多個部門為其進行人員招工。屆時,24小時生產,氨綸絲一天產能將達到400公斤。不到5個小時,南通奧爾盛線帶有限公司所有問題迎刃而解,緊急採購小組在廠長辦公室內對付了幾口泡麵之後,馬不停蹄地趕往南通市同輝機械有限公司。對於日照三奇一天的生產來講,400公斤的氨綸絲甚至達不到一半口罩產量的生產需求,他們只能再度尋求其他廠家合作。幸運的是,南通市同輝機械有限公司主營氨綸絲機器生產,春節期間一直生產並未停工,但氨綸絲生產規模並不大。為了使其增加產能,駐廠辦緊急採購小組再三討論,日照三奇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決定將該企業所有氨綸絲生產機器收購。設備解決了,氨綸絲配料產量還是無法解決。經過協調溝通,該企業再上設備,再招工,再擴大產能,進行24小時全面生產。企業老闆承諾2月15日之後,將每天供給日照三奇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氨綸絲原料400公斤。晚上八點,經過南通市有關部門的協同配合下,緊急採購小組尋「繩」之路順利完成。11日凌晨1點,三人緊急採購小組踏著夜色回到日照,從黑夜中去在黑夜裡回。21個小時,尋「繩」之路雖然告一段落,但是他們在保障日照三奇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安全生產的路仍在繼續前進。

返回的途中,風塵僕僕的三人沒有說話,他們或閉目小憩或網絡聯繫省內氨綸絲企業,做好應急物資保障任重而道遠。對於他們來說,這一天太長了,他們將原本三天的工作壓縮在了21個小時裡,這一天又太短了,稍縱即逝他們不敢浪費時間吃飯休息。他們奮戰在自己的崗位上,無怨無悔,「保障生產一線安全運轉,就是我們的戰場,也是我們的責任,英雄們在前方奮戰,我們在後方保障,齊心協力共戰『疫』情,勝利就在前方!」

相關焦點

  • 日照三奇蹲點日記②奔波千裡尋口罩耳繩,他們斥資百萬直接買下生產線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0日訊 作為生產口罩的原料之一,細細的耳繩本不起眼,但缺了它卻萬萬不行。這幾天,在日照三奇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就發生過政府部門和企業聯手,驅車外省尋找耳繩的故事。系列報導「日照三奇蹲點日記」第二篇:千裡南下尋繩記。
  • 穗康預約的醫用口罩竟然沒有耳繩?答案是……
    不少中籤市民反映:穗康預約的醫用口罩為何沒有耳繩?對此,廣州健民醫藥連鎖有限公司今日在其公眾號回復稱:耳繩還在,只是要找。據介紹,該醫用口罩其實有耳繩,大家首先要找到口罩兩邊較厚的一側,然後找到兩個大白邊,用手輕輕拉開,耳繩就拉出來了。
  • 來回2000公裡,139公斤耳繩助力口罩廠生產不停歇
    來回2000公裡,139公斤耳繩助力口罩廠生產不停歇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19日訊(通訊員 羅維雄)「請聯繫下轄區內的企業,看哪裡有生產口罩的耳繩賣,芙蓉口罩廠的耳繩需要緊急補充一批。」接到瀏陽市發改局的求助信息後,金剛鎮副鎮長王廣立即聯繫相關企業老闆,只為保障長沙地區唯一的口罩生產廠生產不停歇。皮鞋廠、製衣廠,只要是用到繩子的廠家,王廣都逐一打電話和企業負責人聯繫,詢問他們是否能夠聯繫到耳繩,但原料商基本在沿海一帶,目前也沒有現貨。「王鎮長,我聯繫到河南長垣的一家醫用衛材企業,他們那還有100多公斤耳繩現貨,但是運輸過來需要5天時間。」
  • 口罩耳繩如何選,矽膠與纖維尼龍的區別有哪些
    隨著疫情趨勢發展不斷擴大,口罩的重要性對於國外來說越來越大,隋而導致食品級矽膠口罩以及多種防護口罩的需求也不斷增加,而一款口罩佩戴的舒適感卻印象整個防控人員的佩戴感,對於不同的類別口罩來說,耳繩的鬆緊程度真的可以讓它受不受歡迎,目前比較常用的一次性纖維布以及軟矽膠耳繩比較廣泛,在實用性與優劣性上面
  • 父母千裡奔波尋回重傷兒子
    在4天前那場生死攸關的地震中,郭和昌從千裡之外的貴陽星夜趕回老家,找遍方圓100公裡內的11家醫院,才最終將雙腿重傷的兒子找到。  陌生老人救了孩子  「正上課呢,一陣搖晃後,前面的同學突然連同桌椅全部掉進下面一層了!」
  • 千裡馳援 逆行撐起一片天!山東藍天救援隊赴武漢馳援
    疫情當下,樸實的山東「模樣」感動萬千網友,暖人心懷。企業24小時生產不停歇,每天平均向湖北輸送最少100萬隻口罩。「守護醫者」奔馳千裡,他們逆行無悔。壽光菜農們連夜採摘,上千噸蔬菜馳援武漢市民。報名的人太多,李保民還擔心自己選不上,報名去武漢的事他根本沒和家人商量,被選上後,他才回家跟媳婦通報了一聲,「媳婦愣了一下,也沒說話」,李保民認為這是愛人對他的默許。出發前一天晚上,李保民興奮地睡不著,「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為國家做點貢獻,在國家艱難的特殊時期,還能讓我參與一下。」
  • 山西榆次民警千裡奔波為98歲老人辦戶口
    山西榆次民警千裡奔波為98歲老人辦戶口 2020-12-24 1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執行一線】千裡奔波,使命必達!
    【執行一線】千裡奔波,使命必達!奔波多天前往無錫哦,這到底什麼情況於是執行幹警立即開拔,馳車前往無錫市惠山區不動產登記中心預查封了該處房屋,接著一道問題划過了幹警們的腦海,那就是被執行人購買的預售商品房應該如何執行?
  • 科比口中凌晨四點下的洛杉磯,完敗凌晨四點的深圳?老外這麼說
    你見過凌晨4:00的洛杉磯嗎?前NBA職業籃球巨星科比布萊恩特說下了這句話。其本質的用意是用來說明科比當年在職業道路上是有多麼的努力,可今天用在這裡的意思,則是另有別意。我們用它來形容城市的繁榮以及社會的壓力和生活。
  • 凌晨3點,山東護士走進病房,下一秒淚目……
    讓人淚目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棗莊醫院的一間病房裡,一位身患重病的老人躺在床上,緊緊握著躺在一邊妻子的手此時已是凌晨3點,這一幕正好被一位護士看到並拍了下來>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聯繫採訪到14日晚拍攝這張照片的值班護士張女士據張護士講老人是半個月前住進醫院的照片是她在凌晨3點巡查病房時所拍攝的
  • 凌晨四點醒來,不是應該強迫自己入睡,最好的辦法是……
    曾經聽一個大咖醫生生講,如果你在四點醒來,最應該幹的事情是立馬收拾好起床,看看書,思考思考,寫寫東西之類的。而這位大咖也是這樣做的,經常看到她的朋友圈裡發的凌晨六點的醫院電梯不擠,地鐵不擠。曾經看到這些朋友圈時,我也很納悶這個女人怎麼就會沒有瞌睡?
  • 孩子怕戴口罩?分享幾個小技巧
    對此,Alisa給了家長們一些建議,來幫助緩解孩子們對戴口罩的焦慮。很多孩子不喜歡戴口罩孩子們正在經歷各種各樣的焦慮,這些焦慮與新冠肺炎有關,還有戴口罩。當然,一個原因是擔心病毒會讓他們或他們的親人因此生病。第二個問題是戴口罩。
  • 旅德山東人全家出動打包物資 韓國山東商會運來10萬隻口罩
    曲永剛最近一直在忙碌著,作為德國山東商會會長的他,全面負責捐贈的聯絡及調度工作。7日晚,曲永剛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截止到目前,他們已收到捐款大約10萬元人民幣,還有不少物資,包括無粉乙烯基塑料制檢查用手套、表面消毒劑、手部消毒劑等,「這些物資近日全部通過南航運到山東,把物資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 科比,凌晨四點的信仰
    但科比就是科比,獨一無二的科比。在全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聯賽裡,球員平均黃金球齡只有三五年的大背景下,科比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不允許他的成功有偶然。「你們知道凌晨四點的洛杉磯是什麼樣子嗎?我知道,我知道洛杉磯每一天凌晨四點的樣子。」在這句採訪被「橫徵」為網絡雞湯之前,科比一直是該宣言的創造者和執行教父。
  • 人民日報:說他們「千裡投毒」,很不合適!各地入境人員隔離費用誰出...
    百般斟酌後,小楊決定回國並用視頻記錄下曲折的回國路▼▼▼·義大利出發3月5日凌晨,義大利北部海港城市熱那亞。依稀的路燈下,小楊和同學一行四人,拖著行李,走在四下無人的石板街道,這裡有直達米蘭機場的大巴。
  • 夏令「最」行動|最「靜」的夏日,我們「拍了拍」凌晨四點的上海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上海嗎?在江橋批發市場做了15年,李發光是老經營戶了,無論是凌晨三四點,還是深夜十一點,都能見到他收菜或髮菜。「把行程碼調出來。」2號門前,市場工作人員敲了敲司機趙桂濤的門,讓他戴好口罩下車。這邊開始核查、登記動態行程碼、行駛證和隨申碼,那邊工作人員對著車頭、駕駛室噴灑消毒。
  • 連夜走、睡汽車、吃泡麵 七旬總工千裡求購「救命設備」
    說起為啥親自帶隊千裡奔波去採購設備,崔繼茂依然唏噓不已。臘月二十五前後,鋪天蓋地的訂單湧向了長垣市各個衛材企業。然而僅僅復工沒幾天,一些衛材企業便不得不選擇了停工——沒「米」了。由於春節放假,上遊的供應鏈中斷,口罩和防護服的原材料雙雙告急。
  • 廣州市2020年全國勞模陳建國:跨界產口罩 他「絲毫」不差
    一條口罩生產線有8000多個零件,而這8000多個零件的採購讓陳建國的團隊耗費了大力氣。陳建國回憶說,那時候新年剛過,加上疫情的影響,那時很多企業都沒開工,這大大增加了零件採購的困難。8000多個零件中,還有一些是非標準化的零件,需要進行加工,這無異於是難上加難。「那時真是沒日沒夜,一天24個小時去尋找加工非標零件。」
  • 看到中國凌晨12點的街道,美國人直呼「可怕」,他們在害怕啥
    凌晨中國繁華夜市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會給美國人帶來如此深刻的印象呢?他們在「害怕」什麼? 一、安定的社會環境 夜市繁榮的背後,最先給美國人深刻印象的就是中國和諧穩定的治安環境,畢竟和諧的社會環境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基礎。
  • 他們摘下口罩的樣子真美!
    這是一段讓人刻骨銘心的日子疫情突襲無數人戴上口罩與時間賽跑曾經,我們不知道你們是誰但我們知道你們為了誰曾經,我們不知道你們是什麼樣子但我們知道你們摘下口罩的樣子無比帥、美你們是父親、母親是丈夫、妻子孫壯是鐵騎的大隊長,是兄弟們的主心骨,疫情防控期間,他始終和兄弟們一起堅守盤錦的各個重要卡點,嚴格查控進出盤錦的車輛,最大限度減少輸入性風險。「鐵騎在眼前,平安在身邊。」在孫壯的帶領下,鐵騎隊沒有一個隊員因為怕病毒傳染的危險而退縮,在自己的崗位上全力以赴,認真履職。2月1日,孫壯接到任務,分兩批將11名確診新型冠狀肺炎患者安全、順利轉運至瀋陽集中救治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