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教綜必考的「最早」「第一」知識點大梳理,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1.學校形態最早出現在——夏代
2.中國最早的學校——庠
3.義務教育最早起源於——德國
4.師範教育最早起源於——法國
5.現代學制最早出現——歐洲
6.在我國,「課程」一詞最早出現在——唐朝
註:我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所能見到「課程」一詞的最早使用——唐朝孔穎達為《詩經》作註:「維護課程,必君子監之,乃依法制。」
7.「課程」一詞最早出現——斯賓塞的《什麼知識最有價值?》
8.我國最早採用班級授課制——1862京師同文館
9.最早的遷移理論——形式訓練說
10.最早的智力測驗——比納—西蒙量表
11.首次採用離差智商——韋克斯勒智力量表
12.我國古代私學最早興盛於——春秋戰國
13.第一個正式提出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生物起源說
14.我國第一個頒布未實施的學制——壬寅學制(1902)
15.我國第一個頒布並實施的學制——癸卯學制(1904)
16.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學制——壬子癸丑學制(1912)
17.第一次規定了男女同校的學制——壬子癸丑學制(1912)
18.我國第一次明確以學齡兒童和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作為劃分學校教育階段的依據——壬戌學制
19.歷史上第一個學生守則——《弟子職》(稷下學宮制定)
20.我國最早的師範教育——1897年,盛宣懷「南洋公學」
21.中國當代歷史上第一個以法律形式出現的教育目的——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6條規定我國現階段教育目的是:「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22.我國最早出現的有關義務教育的中央文件——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23.第一次從法律上確認了教師的社會地位的專業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24.心理學的「第一勢力」——行為主義
25.記憶過程的第一個基本環節——識記
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三個基本環節
26.知識學習的第一個階段——知識獲得
知識學習包括:知識獲得(領會或理解)、知識保持(鞏固)、知識的應用(提取)三個階段
27.教育從生產勞動中第一次分離的標誌——學校的產生
28.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1995年頒布的《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9.我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的規範性文件——《教師法》
【試題連結】
1.現代學制最早在哪裡出現( )。
A.美國 B.歐洲
C.中國 D.英國
2.世界上第一個智力量表是( )。
A.比奈—西蒙智力測驗量表 B.斯坦福—比奈智力測驗量表
C.韋克斯勒智力測驗量表 D.瑞文智力測驗量表
3.根據歷史記載,中國有了最早學校教育的形態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時期 D.春秋時期
4.最早提出義務教育的國家是( )。
A.美國 B.德國
C.法國 D.蘇聯
5.我國古代私學最早興盛於( )。
A.商周 B.春秋戰國
C.秦漢 D.隋唐
6.我國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的規範性文件是( )。
A.《教育法》 B.《教師法》
C.《教師資格條例》 D.《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
7.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是( )。
A.1951年頒布的《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
B.1986年頒布的《中國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1993年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D.1995年頒布的《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8.教育從生產勞動中第一次分離的標誌是( )。
A.學校的產生 B.剩餘產品的出現
C.有了國家 D.創造了文字
9.中國頒布的第一個現代學制是( )。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壬戊學制 D.「六三三」學制
10.我國實行的第一個現代學制是( )。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戊學制
11.第一次規定了男女同校的現代學制是( )。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壬子癸丑學制 D.新學制
12.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學制是( )。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壬戊學制 D.「六三三」學制
13.心理學的「第一大勢力」是指( )。
A.精神分析 B.行為主義
C.認知學派 D.人本主義
14.我國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的文件是( )。
A.《教師資格條例》 B.《教師資格認定通渡辦法》
C.《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答案】
1-5 BAABB
6-10 BDAAB
11-14 CABD
(編輯:luoh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