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檢察機關四個月辦理食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1529件

2020-12-19 正義網

  正義網杭州12月25日電(記者範躍紅 通訊員史雋)「四個月來,全省共立案辦理食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1529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452件、已督促整改1016件……」12月25日上午,浙江省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該院副檢察長高傑通報全省檢察機關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工作情況。

  網絡餐飲食品安全成「熱點」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網絡訂餐。但是,商家的衛生條件是否達標?是否具有合法的經營許可證件?從業人員是否健康?相關職能部門監督管理是否到位?……

  為此,浙江檢察機關自開展公益訴訟以來,將網絡餐飲食品安全作為重點監督領域之一,積極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早在今年5月,衢州市檢察機關在履職中發現,全市範圍「美團」「餓了麼」等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存在入網餐飲商戶食品經營許可證、食品安全量化分級信息等未公示、公示的證件信息過期或與實際不符、超範圍經營等情況,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常山縣檢察院率先打響「保衛戰」,啟動訴前程序,依法向當地市場監管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依法履行職責,對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存在的問題深入開展排查整治並依法作出處理,同時加強網絡餐飲日常監管,形成長效機制。隨後,柯城區、衢江區、開化縣等5個基層檢察院先後啟動訴前程序,依法向各地市場監管局發出6份檢察建議。

  在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通過開展法治宣傳、約談平臺主要負責人、責令限期整改、開展線上線下同步核查、利用專業軟體開展定期監測、健全完善監管長效機制等多種方式,共核查網絡餐飲商戶800餘家,督促無證無照、證照過期網絡餐飲商戶300餘家,督促完成證照和量化分級信息公示500餘家,督促整改超範圍經營的網絡餐飲商戶20餘家,立案查處未按期完成整改的1家。

  今年8月下旬,最高檢在全國啟動為期一年的「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浙江檢察機關更是以此為契機,除了繼續督促加強網絡餐飲食品安全整治外,還督促加強農貿市場和超市食品安全整治,加強涉及未成年人食品安全整治,加強飲用水水源安全整治等。

  四個月來,共立案辦理食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1529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452件,已督促整改1016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56件,督促查處銷售不合格、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食品43.5噸,成效初顯。上述案件中,網絡餐飲公益訴訟案件立案辦理461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493件、已督促整改343件。

  刑事與民事責任追究並重

  「讓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是警戒不法、保護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高傑表示,全省檢察機關更是將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追究並重,積極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促進對公共利益的全面保護。

  2017年7月至9月期間,杭州市蕭山區的張某使用含有琥珀膽鹼的麻醉飛鏢注射器和弓弩毒殺土狗,然後將毒殺的死狗脫毛加工成白條狗銷售給他人。劉某明知情況,仍將其租得的簡易房和冷庫提供給張某用於加工、儲存被毒死的狗。期間,張某和劉某向孫某(另案處理)出售毒狗肉,孫某將狗肉製成熟品後在市場上銷售。

  後來,警方在劉某的租房及冷庫內,共查獲被毒死的狗107條,共計重量1124公斤。經檢驗,扣押送檢的飛鏢針及狗血、狗腎均檢出琥珀膽鹼成分。根據專家意見,琥珀膽鹼屬於劇毒物質,食品中不得含有該有毒物質。

  案件移送杭州市蕭山區檢察院後,該院依法向蕭山區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判令被告張某、劉某共同支付銷售有毒狗肉價款十倍的賠償金,共計24萬元;判令被告劉某支付銷售有毒狗肉價款十倍的賠償金,共計11.72萬元;判令被告張某、劉某在省級以上新聞媒體上公開道歉。

  今年11月19日,杭州市蕭山區法院在認定張某、劉某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相應有期徒刑、罰金同時,判決其承擔銷售價款十倍的懲罰性賠償金,並公開道歉。取得了辦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會效果。

  高傑說,活動開展以來已經判決的14件涉食品安全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中,檢察機關全部訴訟請求均獲得人民法院支持,賠償總額63.9萬元。「在訴訟中,依法充分提出道歉、損害賠償、懲罰性賠償等訴訟請求,體現民事責任的全面性,防止『關了不罰、輕罰』現象。」

  多方協作實現多贏共贏

  「檢察機關行使公益訴訟職能,力量是有限的,必須形成合力,多方協作,最終實現多贏、共贏的局面。」高傑說。

  位於澤雅風景名勝區內的澤雅水庫是溫州市區西部的「大水缸」,承擔著市區20-30%的供水量,澤雅水庫及其上遊支流屬水源地一級、二級保護區。

  溫州市甌海區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水庫上遊集雨區存在多處規模較大的畜禽場,畜禽糞便等廢棄物長期直排環境約10年;二級保護區區域存在多家未經審批的農家樂;入庫溪流沿岸4個村莊存在大量手工造紙作坊,汙水直排溪流;一級保護區區域內存在頻繁的非法垂釣活動等問題。

  隨後,該院依法啟動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向環保、風景旅遊管理、市場監管、國土資源、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共49份,督促依法履行職責。

  檢察建議發出後,相關行政機關及時依法履職,多方協作之下,聯合澤雅鎮政府,對水庫上遊集雨區的7家規模畜禽養殖場進行了拆除;以生態利用方式,對水庫上遊支流沿岸4個村莊的手工造紙作坊進行了改造,共清理儲有汙染物的醃塘93隻、紙槽151個;對水庫上遊3家農家樂進行了拆除或關停,對無證無照經營或非法佔地的1家「四無」農家樂作出處罰,對其餘12家農家樂正在依法處理中;對7批在水庫庫區投餌式垂釣的人員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等處罰。

  「檢察機關通過訴前圓桌會議,研究分析對策,推動各執法單位開展聯合整治,破解了水源地保護多頭監管、權責不明、監管缺失等難題。」

  下一步,全省檢察機關將繼續認真貫徹最高檢部署,深入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為打造健康浙江、維護新時代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切身利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天水市首例食品安全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案一審勝訴
    「經天水市人民檢察院與被告人張某協商一致,本案達成庭前調解協議,由張某某支付因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賠償金12000元並在天水日報上公開賠禮道歉……」10月13日,張某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民事公益訴訟案在天水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系天水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全市首例食藥領域類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 浙江檢察曬出公益訴訟三周年成績單
    件,法院已審結案件中,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均得到支持;12件案件入選最高檢、最高法和生態環境部典型案例;推動省人大常委會出臺《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率先出臺關於服務保障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的意見;成立全國首個公益損害與訴訟違法舉報中心;聯合省生態環境廳建立全國首家公益訴訟(環境損害)司法鑑定聯合實驗室;獲評「浙江民生獲得感示範工程」,並作為檢察公益訴訟唯一樣本入選全國首部司法制度法治藍皮書
  • 贛州檢察機關辦理的督促保護客家圍屋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全國十大典型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贛州檢察機關第二件入選第一件在這裡:【喜報】贛州市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入選全國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點擊上方藍色標題即可閱讀)2、陝西省府谷縣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明長城鎮羌堡行政公益訴訟案3、甘肅省敦煌市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敦煌莫高窟行政公益訴訟案4、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安平橋文物和文化遺產行政公益訴訟案5、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薛福成墓及墳堂屋行政公益訴訟案6、山西省左權縣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八路軍楊家莊兵工廠舊址行政公益訴訟案
  • 2020年度上海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終審結果出爐
    案件類型涉及野生動物保護、外來物種入侵、大氣汙染、水汙染、非法捕撈水產品、銷售未經檢驗檢疫生豬、活禽交易、餐廳後廚食品安全、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城市公共安全、文物保護等環節的公益訴訟。經過第一階段專家評審,從申報的51件案例中推選出20件入圍終審評選。
  • 【三原檢察】起訴的食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宣判
    近日,由三原縣人民檢察院起訴的2件食品安全類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宣判,縣法院依法支持檢察機關訴訟請求,判令2名被告公開賠禮道歉,並處罰金及懲罰性賠償金共2萬餘元。公益訴訟工作開展以來,三原縣院認真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堅持對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實行最嚴厲的處罰,先後對受理的
  • 浙江杭州:多維度守護網絡公共利益2019年以來辦理網際網路領域公益訴訟案件435件
    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可主張十倍懲罰性賠償;疫情期間銷售假口罩,被判處三倍懲罰性賠償;依法保障個人信息「被遺忘權」……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檢察機關打造的「網際網路+公益訴訟」模式,吸引了人們的關注。  8月28日,杭州市檢察院發布《網際網路檢察公益訴訟白皮書》。
  • 檢察機關探索建立食品安全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
    記者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2017至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提起食品安全領域懲罰性賠償公益訴訟案件816件,一審法院裁判支持率97.4%。日前,最高檢召開了探索建立食品安全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座談會,通報檢察機關前期工作情況,並就下一步形成相關指導意見進行交流。
  • 廈門市檢察機關創新公益訴訟工作機制 做強新時代檢察監督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派員出庭支持公益訴訟  堅守食品安全底線  近日,思明區檢察院提起的洪某某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公開開庭審理。該案系我市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由思明區檢察院派員出庭支持公益訴訟。
  • 【重慶日報】重慶檢察機關發布公益訴訟白皮書 公布十大典型案例
    公布十大典型案例》一文,內容如下:9月10日,市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發布《重慶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白皮書(2019.07—2020.06)》(以下簡稱《白皮書》)和十大典型案例。白皮書顯示,一年來,全市檢察機關聚焦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英烈保護及其他領域,共履職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521件,立案2310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立案2045
  • 山東檢察公益訴訟全面實施三年辦理案件8773件
    9月23日,山東省檢察院發布消息,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自2017年7月全面推開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立案8655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其中,行政機關主動履職糾錯7304件,訴前整改率達98%;訴訟請求獲法院支持率達到100%。全省檢察機關以開展「生態環保領域公益訴訟攻堅」「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守護海洋」等專項監督活動為抓手,緊緊圍繞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打好「三大攻堅戰」、黃河流域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海洋強省、「美麗山東」建設等重大部署,認真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
  • 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3.北京市海澱區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食品安全公益訴訟案   【關鍵詞】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網絡餐飲服務監管 專項整治 制度化建設   【要旨】對於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違法經營、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管理制度不嚴格、行政機關對網絡平臺監管不到位等問題,檢察機關可通過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監管職責,淨化網絡餐飲環境
  • 重慶檢察機關發布公益訴訟白皮書 公布十大典型案例
    來源:重慶日報網原標題:十大典型案例 掃一掃 就看到重慶日報訊 (記者 楊鈮紫)9月10日,市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發布《重慶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白皮書(2019.07—2020.06)》(以下簡稱《白皮書》)和十大典型案例
  • 最高檢發布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一、訴前程序典型案例1、重慶市石柱縣水磨溪溼地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2、湖北省黃石市磁湖風景區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3、北京市海澱區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食品安全公益訴訟案4、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公益訴訟案5、福建省閩侯縣食用油虛假非轉基因標識公益訴訟案
  • 全省檢察機關批捕涉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168人 探索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
    記者從省檢察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立足經濟犯罪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堅守食品藥品安全底線,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取得明顯成效。全省檢察機關堅持「嚴」字當頭,始終保持嚴厲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充分發揮捕訴一體化辦案優勢,對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符合批捕、起訴條件的,依法快捕、快訴。自開展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專項行動以來,一審宣判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550人,63人被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共判處罰金1.32億餘元,103人被宣告禁止令或者職業禁止。
  • 今年前九個月廣州檢察機關共提起公益訴訟50件
    記者從開放日上了解到,廣州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走在全省、全國前列,今年前九個月共提起公益訴訟案件50件。廣州市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陳達源介紹,今年1月至9月,廣州全市檢察機關共審查公益訴訟案件線索915件,立案591件,向行政機關發出磋商函或告知函57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421件,提起公益訴訟案件50件;辦理了一批具有典型性和影響力的優質案件,其中2件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典型案例、5件入選省檢察院典型案例。
  • 推進公益訴訟 維護公共利益 縣檢察院兩年辦理公益訴訟案161件...
    推進公益訴訟 維護公共利益 縣檢察院兩年辦理公益訴訟案161件,挽回損失400餘萬 發布時間:2019年07月22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7月22日消息:日前,縣檢察院舉辦以「推進檢察公益訴訟維護公共利益」為主題的「公益訴訟檢察開放日」活動。
  • 檢察公益訴訟全面實施三年辦理案件31萬餘件!一起來了解公益保護的中國智慧
    三年來,檢察機關共辦理訴前程序案件27萬餘件,其中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26萬餘件、發出民事公益訴訟公告1萬餘件;提起訴訟1萬餘件。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表示,檢察公益訴訟設置訴前程序,以檢察建議的方式督促行政機關自我糾錯、依法履職,確立「訴前實現保護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狀態」的目標追求,充分展現了公益訴訟獨特的程序價值。
  • 強化食藥領域檢察公益訴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根據修改後民事訴訟法規定,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屬於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的案件範圍。本期「實務·案例」結合檢察機關辦理的一起銷售假藥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案,再現辦案過程,並邀請實務界人士進行點評,以彰顯檢察機關如何準確適用公益訴訟制度,嚴格依法履行職責,更好地維護公眾用藥安全,敬請關注。
  • 湘陰縣檢察院辦理的公益訴訟案件榮獲全國2019年度檢察公益訴訟...
    (通訊員 蕭蕭)近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公益訴訟研究基地主辦,河南九君律師事務所協辦的「2019年度檢察公益訴訟十大精品案件」評選結果揭曉,湘陰縣人民檢察院辦理的督促「湘陰縣食品藥品工商質量監督管理局、湘陰縣發展和改革局依法履職案」和參與辦理的「洞庭湖下塞湖非法矮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行政公益訴訟與民事公益訴訟系列案」雙雙榮獲2019年度全國檢察公益訴訟優秀案件。
  • 三原縣檢察院起訴的食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宣判
    近日,由三原縣人民檢察院起訴的2件食品安全類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宣判,縣法院依法支持檢察機關訴訟請求,判令2名被告公開賠禮道歉,並處罰金及懲罰性賠償金共2萬餘元。 公益訴訟工作開展以來,三原縣院認真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堅持對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實行最嚴厲的處罰,先後對受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