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網杭州12月25日電(記者範躍紅 通訊員史雋)「四個月來,全省共立案辦理食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1529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452件、已督促整改1016件……」12月25日上午,浙江省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該院副檢察長高傑通報全省檢察機關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工作情況。
網絡餐飲食品安全成「熱點」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網絡訂餐。但是,商家的衛生條件是否達標?是否具有合法的經營許可證件?從業人員是否健康?相關職能部門監督管理是否到位?……
為此,浙江檢察機關自開展公益訴訟以來,將網絡餐飲食品安全作為重點監督領域之一,積極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早在今年5月,衢州市檢察機關在履職中發現,全市範圍「美團」「餓了麼」等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存在入網餐飲商戶食品經營許可證、食品安全量化分級信息等未公示、公示的證件信息過期或與實際不符、超範圍經營等情況,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常山縣檢察院率先打響「保衛戰」,啟動訴前程序,依法向當地市場監管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依法履行職責,對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存在的問題深入開展排查整治並依法作出處理,同時加強網絡餐飲日常監管,形成長效機制。隨後,柯城區、衢江區、開化縣等5個基層檢察院先後啟動訴前程序,依法向各地市場監管局發出6份檢察建議。
在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通過開展法治宣傳、約談平臺主要負責人、責令限期整改、開展線上線下同步核查、利用專業軟體開展定期監測、健全完善監管長效機制等多種方式,共核查網絡餐飲商戶800餘家,督促無證無照、證照過期網絡餐飲商戶300餘家,督促完成證照和量化分級信息公示500餘家,督促整改超範圍經營的網絡餐飲商戶20餘家,立案查處未按期完成整改的1家。
今年8月下旬,最高檢在全國啟動為期一年的「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浙江檢察機關更是以此為契機,除了繼續督促加強網絡餐飲食品安全整治外,還督促加強農貿市場和超市食品安全整治,加強涉及未成年人食品安全整治,加強飲用水水源安全整治等。
四個月來,共立案辦理食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1529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452件,已督促整改1016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56件,督促查處銷售不合格、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食品43.5噸,成效初顯。上述案件中,網絡餐飲公益訴訟案件立案辦理461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493件、已督促整改343件。
刑事與民事責任追究並重
「讓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是警戒不法、保護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高傑表示,全省檢察機關更是將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追究並重,積極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促進對公共利益的全面保護。
2017年7月至9月期間,杭州市蕭山區的張某使用含有琥珀膽鹼的麻醉飛鏢注射器和弓弩毒殺土狗,然後將毒殺的死狗脫毛加工成白條狗銷售給他人。劉某明知情況,仍將其租得的簡易房和冷庫提供給張某用於加工、儲存被毒死的狗。期間,張某和劉某向孫某(另案處理)出售毒狗肉,孫某將狗肉製成熟品後在市場上銷售。
後來,警方在劉某的租房及冷庫內,共查獲被毒死的狗107條,共計重量1124公斤。經檢驗,扣押送檢的飛鏢針及狗血、狗腎均檢出琥珀膽鹼成分。根據專家意見,琥珀膽鹼屬於劇毒物質,食品中不得含有該有毒物質。
案件移送杭州市蕭山區檢察院後,該院依法向蕭山區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判令被告張某、劉某共同支付銷售有毒狗肉價款十倍的賠償金,共計24萬元;判令被告劉某支付銷售有毒狗肉價款十倍的賠償金,共計11.72萬元;判令被告張某、劉某在省級以上新聞媒體上公開道歉。
今年11月19日,杭州市蕭山區法院在認定張某、劉某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相應有期徒刑、罰金同時,判決其承擔銷售價款十倍的懲罰性賠償金,並公開道歉。取得了辦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會效果。
高傑說,活動開展以來已經判決的14件涉食品安全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中,檢察機關全部訴訟請求均獲得人民法院支持,賠償總額63.9萬元。「在訴訟中,依法充分提出道歉、損害賠償、懲罰性賠償等訴訟請求,體現民事責任的全面性,防止『關了不罰、輕罰』現象。」
多方協作實現多贏共贏
「檢察機關行使公益訴訟職能,力量是有限的,必須形成合力,多方協作,最終實現多贏、共贏的局面。」高傑說。
位於澤雅風景名勝區內的澤雅水庫是溫州市區西部的「大水缸」,承擔著市區20-30%的供水量,澤雅水庫及其上遊支流屬水源地一級、二級保護區。
溫州市甌海區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水庫上遊集雨區存在多處規模較大的畜禽場,畜禽糞便等廢棄物長期直排環境約10年;二級保護區區域存在多家未經審批的農家樂;入庫溪流沿岸4個村莊存在大量手工造紙作坊,汙水直排溪流;一級保護區區域內存在頻繁的非法垂釣活動等問題。
隨後,該院依法啟動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向環保、風景旅遊管理、市場監管、國土資源、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共49份,督促依法履行職責。
檢察建議發出後,相關行政機關及時依法履職,多方協作之下,聯合澤雅鎮政府,對水庫上遊集雨區的7家規模畜禽養殖場進行了拆除;以生態利用方式,對水庫上遊支流沿岸4個村莊的手工造紙作坊進行了改造,共清理儲有汙染物的醃塘93隻、紙槽151個;對水庫上遊3家農家樂進行了拆除或關停,對無證無照經營或非法佔地的1家「四無」農家樂作出處罰,對其餘12家農家樂正在依法處理中;對7批在水庫庫區投餌式垂釣的人員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等處罰。
「檢察機關通過訴前圓桌會議,研究分析對策,推動各執法單位開展聯合整治,破解了水源地保護多頭監管、權責不明、監管缺失等難題。」
下一步,全省檢察機關將繼續認真貫徹最高檢部署,深入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為打造健康浙江、維護新時代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切身利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