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文青不是指生活在二線城市的文青。
一線城市裡,也生活著大批的二線文青。三四線城市的文青,看罷本文,通過努力,也能有幸擠入二線文青的行列裡去。
二線文青精神生活指南的關鍵是,性價比。
二線文青是文藝青年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最看重什麼?性價比。
二線文青的精神生活,自然也要講究性價比。
性價比,是一場中產階級的小型魔幻現實主義。內核是現實,外殼是魔幻。
中產階級的性價比,是左手宜家,右手zara。在享受大牌包裝的同時,不用承擔真正大牌需要付出的物質代價。
同理。二線文青的精神世界,畢竟貧乏,無法參透博爾赫斯、斯賓諾莎的著作。可以退而求其次,轉身向村上春樹和張愛玲尋求慰藉,贏得身前身後名。
這,也是一種性價比。
當然,人民的物質生活在提高。精神生活,不可能原地踏步。
近來通脹厲害,zara早就被中產階級掃地出門,方興未艾的是MICHAEL KORS,一個道理。
就好比,十年前,村上春樹,還是一線文青的聖經。如今,已淪落為二線文青末流的標籤。
十年前讀村上春樹的少年們,如今已位列仙班,受著二線文青們的頂禮膜拜。那些,都是活在榕樹下等老牌論壇裡的前輩大神。
某種程度上說,二線文青,就是把前輩們走過的路,翻出來再走一遍罷了。
觀影,始終是文青入門的最低門檻。
文青都要觀影,二線文青也不例外。但二線文青觀影地點,不能是電影院,起碼不能是一般電影院。
二線文青的最愛,應該是,地處北京市海澱區小西天的中國電影資料館,一類的地方。
看看它的排片表,我們大概知道了二線文青最愛的影片類型:
歐美片、日本片,以及2005年以前的國產片。
二線文青不是不看國產片。注意,2005年,是一個微妙的年份。2005年,是中國電影市場野蠻生長元年,從那以後,票房市場一年比一年紅火。而在二線文青看來,那也是中國電影黑鐵時代元年。
開口就罵國產電影,段位太低,那是三四線文青作派。
二線文青懂得辯證法,知道事情要一分為二地看。
一線文青不僅看國產片,看國產大片,還能用一百種姿勢,把如今的國產大片誇出一朵花來。普通大眾看了周星馳的《西遊伏妖篇》,覺得熱鬧。一線文青看了,能分別從世德堂和李卓吾兩版文本出發,和影片進行解構比較,論證周星馳如何推陳出新。如此一比,高下立現。
不同之處,大約在於,普通觀眾是自己掏錢觀影,一線文青,大抵是能收錢的。
閱讀。閱讀門檻較高,實際上,在當代,還能看書的人,本身就是在給民眾展示一場極具魔幻色彩的行為藝術了。
只要我們拿起書,一隻腳就踏入了文藝圈。
二線文青閱讀範圍,馬爾克斯是上限,張愛玲是下限。
談張愛玲是危險的,處於一種尷尬又曖昧的界限之上。如果張口閉口「蚊子血」「白月光」,便容易陷入危險境地,滑落到三線文青的境地裡去。
二線文青要效法的是李安,從冷門作品中挖掘出意境來。如果談論《小團圓》,便能穩居二線文青寶殿無憂。
談論馬爾克斯則可高枕無憂。《百年孤獨》赫赫有名,讀過全本的寥寥無幾,若能開口說上兩句,風骨立現。
說書要量力而行。低於張愛玲,如亦舒、三毛之流,萬萬不可說,說了,便是與三線文青同流合汙。
高於馬爾克斯,如博爾赫斯、喬伊斯之眾,也不是輕易說得的。經典早就不是拿來頂禮膜拜的東西了,如果貿然與一線文青說起喬伊斯,他們也許會同你討論,保羅·柯艾略對《尤利西斯》的批評,到底有沒有道理。
這就很尷尬了。
音樂,首先要批判民謠。《董小姐》、《南山南》、《成都》等等,是四線文青拿來崇拜的東西,連三線文青都不屑一顧。
二線文青要有獨特的品味。三線文青批判民謠的點,在於其歌詞,窮酸悽苦,無病呻吟。二線文青要拉開距離,應把火力集中在音樂製作之上,批判其製作落後,配器簡陋,與人民群眾日益提升的審美不相匹配。
注意,二線文青始終要堅持辯證法,就事論事。這時候,可以拿羅大佑說事,比如他的《皇后大道東》,值得一說,很高級的民謠,希望如今的後生們多多學習借鑑。
歐美音樂不是聽不得,但要學會分辨。要一針見血地指出,聽rihanna,katy perry和lady gaga之流,本質和聽鳳凰傳奇沒有區別。
二線文青首選jessie ware和paloma faith,英倫範兒,一下就和美國那些俗不可耐的商業歌手拉開了層次。
閒來說說Aretha Franklin,基本就是二線文青的天花板了。
自然,以上討論的,始終停留在流行音樂範疇。這就是二線文青和一線文青的區別。一線文青早已伸出臂膀,擁抱交響樂和歌劇去了。
至於民樂,那是國家領導人欣賞的東西,文青不配。
總之,二線文青精神生活需要的東西,要講求性價比。它們需要花費一點力氣和金錢,但不需要太多力氣和金錢,就能從電影資料館,從三聯書店,從網易雲音樂上頭找到。
它們需要花費一點智商和審美,但不需要花費太多智商和審美,就能從中得到薰陶,得到陶冶,讓靈魂升華,拉開與三四線文青的區別來。
一線文青的代價太高。畢竟,一套中華書局首版的繁體豎排點校精裝《二十四史》,如今已是天價,沒有幾萬塊錢,拿不下來。因如是,我見過的一線文青,要麼很有錢,要麼窮得站街。
這對二線文青來說,不划算,相當不划算。
二線文青稅後月薪破萬,就是感天動地的事情。
以一萬月薪支撐頂級文青的精神生活,勉強可行。但二線文青,絕不可能因此花光薪水,放棄無印良品,放棄滴滴優步,放棄泰國、韓國、日本自由行。
成為二線文青是非常體面的事情,就如成為中產一樣。有錢人不會鄙視中產,人家忙著賺錢,沒空。而中產下班後,很有時間,可以在網上肆無忌憚地鄙視農民和進城務工人員。
一線文青沉溺在自己的精神生活中,沒空鄙視二線文青。但二線文青於觀影閱讀後,尚有閒暇,可以拈酸吃醋地譏諷一番三四線文青與人民大眾,何樂不為?
於是,成為二線文青的性價比,是非常高的。不僅從觀影閱讀中得到薰陶,更從譏諷下層中得到優越感。
成為二線文青很容易,但始終在二線的寶座上巋然不動,也是很辛苦的。
陳粒曾經是二線文青的女神,她紅了,二線文青只能與之揮手再見,轉投趙雷的懷抱。
好死不死,趙雷如今也闊了。二線文青傻了眼,不知自己的下家何在。
二線文青,最怕諾貝爾,最怕格萊美,最怕奧斯卡,最怕《我是歌手》。要哪個不出名的人,一下紅了,二線文青的精神偶像,便從此沒了。
而找到下一個偶像,並不是那麼容易。
工資在漲,但房價漲得更快。總之,二線文青和都會中產一樣,永遠在尋求性價比,永遠在尋求優越感。上升空間很小,跌落下去,卻很容易。
如何坐穩二線,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