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
一成狀元本科畢業直接就業
狀元升入大學後,社會的關注度開始下降。在156位狀元裡,我們只搜集到了49位被追蹤過的狀元。
這之中,只有7名狀元(14.3%)在本科畢業後,選擇直接就業。默契的是,他們都是金融專業出身。
畢業於學軍中學的2007年理科狀元李清揚在香港大學念金融。其實,畢業之時,她已收到了西班牙IESE商學院MBA的offer(該校的MBA課程一直處於世界最佳之列)。同時,她還拿到了另一份offer:中銀香港的管理培訓生,起薪每月2萬多人民幣。「我的專業方向是金融,這和搞科研不一樣,有機會就業還是先選擇就業。」清揚說。
與清揚同一年進入香港大學的寧波理科狀元周昱昊(畢業於效實中學),選擇了精算師專業。2011年,港大畢業的她同樣選擇了留港工作。畢業僅一年,她還拿到了北美精算師資格。
還是在2007年,嘉興市理科狀元周泱(畢業於桐鄉高級中學)去了復旦大學,攻讀經濟。
與上兩位女狀元不同,作為男生的他反在畢業之時選擇了公務員。2011年,他以復旦優秀畢業生的身份進入了競爭激烈的上海公務員系統。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畢業的胡卓,就沒有那麼幸運了。2009年,寧海中學畢業的他以寧波市理科狀元的身份進入令人嚮往的北大光華。
可去年畢業找工作時,他卻發現:「金融是個很寬泛的專業,可以從事很多種工作,但要對口又似乎很難,反而不如建築等專業找工作更對口。」
他去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面試,中途卻被刷了下來。他還參加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面試:「被錄取了,但我又猶豫了,覺得還是不適合自己。」
後來,他又開始在北京找信託公司。他打算一邊工作,一邊考公務員。
兩成狀元選擇出國深造
絕大多數狀元,還是選擇了繼續深造。在過去的印象中,學霸出國深造的比例似乎高於留在國內繼續讀研。
但根據我們的統計,事實並非如此。只有20.4%的狀元(10人)選擇出國深造,65.3%(32人)的狀元選擇留在國內深造。選擇國內讀研的狀元中,絕大部分留在本校繼續攻讀。
出國深造的學生絕對是狀元中的學霸:被加州理工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耶魯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等國際頂級名校錄取。
畢業於杭州二中的2005年杭州理科狀元周致遠,選擇了清華生物專業。4年本科畢業後,他被耶魯大學全額獎學金(每年6.2萬美金)直博錄取。當時,他還收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多所名校的offer。
同年,畢業於瑞安中學的浙江省理科狀元章捷瓊,成為了周致遠的大學同學。2009年,她被哈佛大學錄取,碩博連讀。
在我們的統計中,41.5%的浙江省及各地市狀元會選擇商科類熱門專業,他們是真愛商科還是僅僅為了「多金」?
「選擇商科類絕對不全是功利的。」北京大學浙江招生組組長李禕認為。
「不少學生本來就喜歡經濟學和商學,致力於研究和解讀中國快速發展中經濟領域存在的問題。經濟學與政治學、法學、社會學同樣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他說。
不過,李禕還是建議,優秀理科生在本科階段學習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為自己未來的學業深造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即使將來從事經濟學研究或商學實務。「今年浙江理科前五名考生大多選擇了北大的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
如果文科學生的數學好,李禕會建議他們選擇經濟或社會學。若是思辨能力強,「我會建議學法學。在北大,法學的學術性要求很高。」
在李禕看來,「高分考生總體對自己有更明晰的定位,他們的專業選擇多元而且理性。」
不過,還是會存在對自己都無所知的高分學生。「會有學生來問,這個專業分數低,是不是不太好。」他最害怕看到一問三不知的學生,不知自己想喜歡什麼、想幹什麼。
通常,他會讓前來諮詢的學生想三件事:「想想你在高中階段最想選什麼專業,高考時最想選什麼,分數出來後,你又想選什麼。」
經過這三道的自我盤問,答案自會呈現。「發掘內心深處的想法,聽從內心的召喚,不要迷失在各種信息之中。」李禕說。
分數一出,高分生會受到來自社會各方的壓力,影響判斷。他希望,家長能把選擇權交給孩子自己。「北大隻挑選這樣的學生,有清晰的自我發展規劃,不被外界幹擾能獨立做出判斷。
【縱深】
高分考生對自己的定位更明晰
在清華大學,經管和建築是最熱門的專業。對於經管的熱衷,清華大學招生處的一位老師用「一股腦往裡鑽」來形容。
在她看來,大部分學生選擇商科類專業還是奔著功利的態度而去,並非是真正的喜愛。「這與大環境有關,也跟家庭培養有關。」
現實中,不少狀元還是迷茫的。「三分之一啥都不知道,三分之一會被動搖,只有剩下的三分之一立場堅定。」
就連高知的家長,不少只看專業名字不管專業內容。「我遇到的一個學生,分數上不了清華的金融,就非得去其他學校念金融。」
令她擔心的是,「大家都去搞經濟金融了,誰去搞我們的實體經濟呢?」矛盾的關鍵,可能並不在於要不要學經濟金融,而是怎麼學。「難道一定要學經濟金融,才能做經濟金融嗎?」
事實並非如此。有位在銀行工作的家長跟她說起一件事,「有家化工企業申請貸款,可是銀行裡沒有一個人懂化工,大家全是學金融的,無法專業地評估這家企業。現在,他們已不限金融專業,放開招人了。」其實,專業背景的複合型人才在職場中才更有優勢。
過半浙籍學生學習排前30%
職場中複合型人才更有優勢
現在,浙江已是北京大學除北京之外的第二大生源省。儘管,浙江考生規模在全國只算中等偏下。
「這充分說明,北大對浙江生源的認可。」李禕說。在浙江招生多年,他非常熟悉浙江學生。同時,他又是北大教務長辦公室主任,與全國各地的學生都有接觸。
「浙江學生是北大最優秀的學生群體之一。在學業成績方面,有超過一半的浙江籍學生在各專業排名前30%。另外,他們的科研能力、社會活動能力,都有非常強的實力。」
究其原因,他認為:「浙江基礎教育好,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且,浙江中學發展相對均衡,沒有出現超級中學。在浙江,北大校長實名制半數以上都在縣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