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聽小廣告做斷骨增高 12歲男孩終身變殘疾
近日,在重醫附三院內分泌疾病中心倪銀星主任的辦公室,談起這位在重慶某區縣小門診做斷骨增高術而致終身殘疾的小男生時,倪主任仍記憶猶新:「孩子來的時候一邊舉著一隻拐杖,只有12歲,母親陪同」 倪銀星仔細為小瑞做了檢查,發現孩子左右下肢小腿骨被雙雙截斷,斷骨處血管、肌肉均有損傷,並引發了骨髓炎,已經造成嚴重殘疾。倪主任說,這類手術在歐美國家稱為「斷骨矯形」手術,只允許在骨骼先天畸形的病人身上實施,不允許為正常人增高。中國衛生部也刊登了嚴格管理「肢體延長術」的通知,要求肢體延長術必須在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進行,並嚴禁用於正常人增高。由於市場監管還是空白。面對這麼多的騙術和陷阱,倪主任希望家長們一定要慎重,切莫給孩子造成終身遺憾! 針對小瑞的個體情況,倪主任稱,小瑞目前只有12歲,完全可以通過其他科學幹預手段達到長高目的,由於父母誤聽街頭小廣告,最終導致令人痛心的後果。
那麼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莫衷一是的增高「傳說」,到底家長們該如何選擇科學增高方法、如何避免增高陷阱,大渝網就此和倪銀星主任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討。
倪銀星主任傳授兒子獨家長高秘訣
倪銀星主任告訴大渝網,利用父母的身高可以預測孩子的遺傳靶身高,
計算公式如下:
男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5釐米;
女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 -13)/2±5釐米。
這其中遺傳因素佔身高影響因素的70%左右,營養、運動、睡眠、環境等因素會讓身高在遺傳基礎上出現很大的波動,疾病則可能讓身高完全脫離遺傳的控制,該綜合因素佔據身高因素的30%左右。
為了更形象的解說長高秘籍,倪主任以自己兒子的長高案例現身說法。倪主任介紹:自己的身高是164釐米、而愛人身高為177釐米,按照遺傳靶身高計算公式,兒子的遺傳身高應該可以長到177釐米左右。鑑於遺傳因素佔70%,其他30%因素是需要家長們監控和實施的,所以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倪主任嚴格按照以下這些生活習慣和方式有效促進兒子的身高發育。按照以下全套模式做下來,如今倪主任20出頭的兒子身高已經達到178釐米!
倪主任獨家長高秘籍
第一、算出遺傳身高以後,家長要提高警覺意識,時刻監控
發現孩子的生長速度低於平均生長曲線就要及時帶孩子去檢查,免得到了青春末期(男孩變聲、女孩月經初潮2年以後)骨骼基本閉合,醫生也無能為力。
第二、要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
晚上11點至凌晨1點左右是自身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這個時候必須要進入深睡眠,所以反推孩子必須9點就要上床睡覺,最遲不能超過10點。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們也要適當做出些犧牲,少在晚上玩樂或者大聲喧譁,多給孩子講講睡前故事,幫助孩子早點進入睡眠。睡眠充足,第二天起床也是精神百倍,白天學習的效率更高。
第三、要保證每天戶外運動一小時
運動不一定是要去健身房,可以利用碎片的閒暇時間,多去跑跑跳跳,重點是要幫孩子養成愛運動的習慣。既可以鍛鍊身體,增加抵抗力,同時戶外陽光又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利於小朋友長個子。
第四、輔以適度的營養
營養補充要適度,營養過剩小朋友也吸收不了。可以針對孩子的需要,定製個性化的補充方案。最好做到早晚各一杯牛奶,每天1到2個雞蛋,滿足孩子成長所需的鈣和蛋白質。
97%的家長不知道孩子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
「警惕」四大矮小信號
在班上排隊總排在前三個位置
長期在班級裡坐第一排比同齡孩子矮半個頭
兒童期每年長不到5釐米
生長期1年以上還不用換衣服鞋子
兒童期矮身材並不可怕,倪主任介紹,可怕的是家長對兒童生長發育知識了解非常不足:97%的家長不知道孩子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80%以上的家長無法提供孩子一年前的準確身高;30%的家長在孩子生長遲緩時盲目等待,固守「晚長」老觀念;65%的家長在孩子身高偏矮時,會考慮使用增高保健品等,甚至盲目進補等等。這往往耽誤了孩子的最佳長高干預期,造成終生遺憾。發現孩子身高矮小,家長必須前往內分泌科或者兒童生長發育門診及時排查剩餘的30%影響因素。據悉矮身材不僅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生存狀態和未來的生活質量,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激素缺乏、特納氏症候群、垂體瘤等導致矮小的原因如果不及時查明、排除,會對孩子的智力發育和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孩子身高最佳幹預年齡5歲至青春發育早期
一年達不到5-7釐米需到醫院排查
根據生長曲線,0—3歲的寶寶還在增加營養的階段,這個時候家長儘量不去幹預以免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5歲—10歲,孩子們逐步開始形成規律的生活和學習,如果這個階段生長速率不達標,就可以進行適當的幹預了。
不建議盲目等待,因為孩子一旦進入青春期,性發育開始啟動,骨骼也就慢慢接近閉合了,以女孩為例,初潮過後大多只有1-2年的生長空間,12-13歲則會達到生長發育頂峰,而男孩則會在13-14歲達到頂峰。倪銀星建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發育情況,定期檢查孩子的身高。正常情況下,5-10歲的孩子一年要長5-7釐米,如果孩子半年內長了不到3釐米,家長就要開始警覺了。
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多種多樣
醫生:需做骨齡測試加動態分析
孩子長不高的原因多種多樣,首先,可能因為是孩子骨齡比較小,生長發育比較晚,相對於同骨齡的孩子來說他身高是達標的,這時只要定期監測就可以。其次,孩子可能患了疾病,缺乏了一些生長所需的激素,比如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等。最後,還有可能的是孩子的生活習慣不健康。
以上所有都可能是孩子長不高的原因。所以,我們要通過骨齡測試加上動態分析,確認孩子的生長速度低於平均水平,再進行各項檢查,確認孩子長不高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再針對原因對症下藥。
長高陷阱要避開
口服增高藥大多是虛假廣告
在影響孩子最終能長多高的因素中,父母先天的因素約佔了70%,能夠通過後天改變的佔30%。很多家長愛子心切,一直擔憂孩子的身高問題,很容易被名不副實的小廣告吸引栽在陷阱裡。甚至出現斷骨增高的悲劇。倪主任介紹,現在正規市面上還沒有一種口服增高藥是針對孩子長高的,而所謂的口服增高藥,大概有以下3類:一是以鈣、鋅為主的礦物質類:二是以維生素D為主的維生素類:三是以賴氨酸為主的胺基酸類等。有的是單一成分,有的是兩類或三類組合,這類藥品對促進生長發育是有利的,但其促生長作用是有限的。至於有的增高藥,所含成分不明,甚至添加了雄性激素,雖然短期效果看起來不錯,卻會讓孩子骨齡加速增長,骨骺提前閉合,從而永久失去長高機會。因此在選擇使用時必須慎之又慎。
其實通過生長發育門診大數據統計,只有3%到5%的小朋友需要通過藥物幹預,95%左右的孩子只需通過改變生活習慣就可以達到正常的生長速率。
那麼目前最安全可靠的藥物幹預方式是什麼?倪銀星介紹,那就是通過正規醫院排查後,對症治療:注射生長激素。生長激素注射時長根據每個孩子具體情況綜合分析決定,《矮身材兒童診治指南》推薦治療療程不宜短於1-2年,過短患兒的獲益對其終身高的作用不大。
倪銀星主任介紹,注射生長激素後需要每3個月門診複查,如果嚴格生活方式調整,加上生長激素的治療,平均每3個月可以生長的高度約2cm左右,但也是因人而異。 數據統計,近年來,內分泌或兒童生長發育門診追蹤的近千名矮小兒童,接受治療時長超過2年以上的孩子,平均身高多長了6到10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