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社區買菜,了解業務流程

2020-12-1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經過這次戰役後,用戶會習慣網上買菜,未來應該還會湧現出很多公司進入到社區買菜的領域中。這裡就簡單梳理下這部分的流程,共同學習探討!

前言

最近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城市的小區都不允許快遞員上門送貨了,用戶只能到小區指定的地點進行取貨。

多點、叮咚買菜、美菜、盒馬等電商著實火了一把,每天的訂單量都非常的多,他們都依託於超市或線下門店等進行接單、商品打包,然後由騎手搶單,最終送達用戶。

經過這次戰役後,用戶會習慣網上買菜,未來應該還會湧現出很多公司進入到社區買菜的領域中。

這裡就簡單梳理下這部分的流程,共同學習探討!

場景描述

上圖的業務流程我們都很熟悉,從供應商送貨到倉或到店,再由零售商售賣,最終到用戶手裡,完成了一次購物。這裡既有供應商到零售商(2B)的業務流程,也有零售商到用戶(2C)的業務流程。

線上(線下)買菜的流程也是依賴於這些主流程進行的細化、完善,下面分階段簡述下各個部分。

1. 從供應商到零售商倉庫

此部分流程對應供應鏈系統中的採購流程,前期由零售商選擇供應商,然後下採購單將商品送到零售商指定的倉庫。如果涉及採購退貨,則由零售商創建採退訂單,將商品退還給供應商即可。

在採購環節最重要的還是如何控制商品庫存及商品的自動補貨流程,這涉及到銷售預測、採購計劃的管理,關於採購管理可以看下《電商後臺:採購管理》。

2. 從供應商到門店

為了縮短供應鏈的環節及搶佔線下市場,最近幾年很多電商公司都在布局線下門店,供應商的商品直接送達到各個門店,以降低運輸成本並保證採購單的達成率。

對於供應商送達門店的採購單來源有兩種:

(1)門店的採購單

對於門店的採購單也可以稱之為要貨單(相對於零售商),由門店根據商品在店庫存情況主動下單,系統根據門店要貨單生成供應商採購單,然後由供應商將商品直接送達到各個門店。

由於供應商不會像零售商一樣,隨時下單隨時發貨,它通常會設置送貨時間(如每周一、四送貨此時門店周四至周日的要貨單周二配送,周一至周三的周四送),具體根據每個供應商的備貨、發貨能力而定。

其次是承運商物流配送系統,如何將多個門店的採購單高效的送到是關鍵,這個有點類似於倉儲系統中的揀貨路徑。

在《零售的哲學》這本書中介紹了711門店商品如何配貨的,它們搭建了自己的物流體系,所有的供貨商都統一由自己的物流車輛進行集貨,然後按照時間要求和順序統一進行送貨,這樣雖然自建物流會產生很大的成本。但從長遠來看還是節省了配送成本又提升了效率,目前國內同城配的物流公司很多,可以與他們進行合作,這樣成本會降低很多。

門店要貨單如果是由倉庫配貨則與供應商無關,但備貨發貨能力取決於倉庫,而且關於財務結算只涉及門店與倉儲所屬公司主體的結算,不涉及門店與供應商的結算結轉。因為零售商已經採購商品到倉,至於如何配貨給門店則屬於公司內活動。

從供應商配送到門店,首先要產生門店要貨單,系統根據下單時間進行集單,生成供應商採購單。然後採購單會通過採購平臺傳直接傳給供應商,由供應商進行單據審核確認、備貨、發貨等相關操作。

(2)用戶訂單

由C端用戶通過買菜APP或平臺下單後選擇門店配送或到店自提,這部分訂單通常對於時效要求很高,有商家推出及時達(半小時或1小時送達)等服務,也可以由用戶預約送貨時間。

此部分訂單同樣需要進行集單處理,如果不能滿足用戶配送要求,那麼在下單時需要進行明顯的提醒,避免用戶投訴。

關於訂單的處理流程首先需要根據收貨地址或自提門店進行分單,然後根據這些訂單中的商品再產生門店要貨單,要貨單產生後同樣要遵循供應商和物流的配送規則進行集單處理,最終由供應商發貨到門店。

3. 從零售商倉庫到門店或用戶

由倉到店或到C端用戶的前提是商品的採購統一到倉庫,無論是線下銷售還是線下銷售,商品都由倉庫發貨。區別是訂單可以直接由倉庫發貨給用戶,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京東、天貓等訂單都是用商家從倉庫發貨給用戶的。這就是典型的B2C訂單,對於這種訂單一般採用第三方物流進行配送。

另外一種場景用戶訂單可以先到門店,然後由門店進行配送或用戶自提的方式,這種場景與現在的社區團類似,門店或團長就是一個中轉站點。

從倉庫作業成本考慮用戶訂單需要先進行集單,然後由倉庫根據集成的出庫單進行揀貨、打包、發貨。當商品到店後,門店根據用戶訂單進行二次分揀,這就是B2B2C的過程,流程就是先集單,到店後再分單。

為什麼這麼做?

主要是成本原因,在商品配送過程中集中揀貨、發貨、送貨的成本不僅於物流運輸費用,還涉及的商品的包裝、裝箱與倉內作業成本。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用戶買一瓶紅酒,包裝時需要有小紙箱,填充物,塑料泡沫包裝袋等,層層包裝;但如果是十瓶一塊包裝則要簡單的多,消耗品在網際網路電商企業中佔比是非常大的。

當然倉儲也可以不進行集成操作,即倉庫完全按用戶訂單進行揀貨、打包,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門店不需要進行二次分揀,門店的工作量大大降低。

4. 門店到用戶

現在的買菜等應該都是依託於超市、門店進行配送,即便是從倉庫發貨也是按單進行揀貨、打包,然後統一配送到各個門店,然後由門店進行最後一公裡的配送。由門店到用戶的訂單來源仍分為兩種:

(1)門店無庫存訂單

這種場景是用戶購買的商品是由倉庫發貨即門店無庫存的情況。

前面介紹了從倉到門店的商品有兩種情景:商品集單後送達即不區分訂單,到貨後由門店進行二次分揀;第二種是倉庫按用戶單個訂單進行打包,然後配送到門店,到店後直接配送即可。

無論哪種場景,都節約了從倉到店的運輸成本,同時提升配送時效。有的同學可能會說,都一樣通過物流公司配送到店再由店到用戶,這不是多此一舉,為何不直接採用從倉到用戶的配送方式呢?

其實這就是ToC與ToB的區別,雖然都是訂單,批量送達或按單送達,在物流公司選擇的產品類型是不同的,運輸方式也不同成本也有所不同。

曾經與一位資深的物流總監溝通過,非常認同他所說的,我們不能用ToC的流程去做ToB的業務,因為每個行業都有其行業特點,選擇不同費用有很大的區別,同時運輸時效也不同。

對於從門店到用戶,關於集單配送的商品進行分揀,這個流程比較複雜。

首先,商品因為是批量到貨,難免會有少發、漏發或損壞的情況,所以收貨數量會有差異。其次,針對差異數量的處理是什麼樣的流程,例如,多個用戶購買了同樣的商品,優先滿足哪些用戶訂單呢第三,對於用戶訂單商品缺貨後,是走補發還是給用戶退款呢,損壞的商品責任如何確認等等……分揀完訂單如何配送到用戶?

1)門店自己進行配送

如果訂單較少的情況下還可以,但是當訂單量比較大時,門店自行配送很難完成,所以此種方案要結合門店的實際情況而定。

2)接入美團等第三方平臺

這個就類似於外賣搶單的場景,通過系統的對接,由騎手搶單後進行配送,即便訂單量大也沒有問題,成本略高些。

系統對接也相關簡單,流程是門店經過分揀完成後,將待配送的訂單推送到美團等第三方平臺上,並接收訂單配送的狀態,對於配送狀態同時要更新到用戶下單的APP以便用戶可以查看訂單的路由信息。

訂單由倉到店再到用戶如果是集單,系統的複雜度在於商品的分揀和配送部分,因為在分揀過程中要考慮訂單的售後處理,在設計時要考慮很多細節。

(2)門店有庫存訂單

這種場景是用戶的訂單直接下到門店,由門店進行接單、揀貨、發貨。這裡我們可以把門店看成一個個前置倉,用戶下單可以選擇門店,然後則判斷門店商品庫存,最後生成用戶訂單。

這個對於系統的難度在於如何使倉庫商品及時分配到門店,門店如何保證商品安全庫存,門店線下和線下商品是否採用共享庫存。

目前很多超市都推出了APP或小程序引導用戶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方式,如歐尚、永輝超市、物美等。多點是我常用的軟體用戶訂單後會傳送到物美超市後臺,揀貨後由多點進行配送,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多點平臺上完成。

供應鏈的重要性

最近試用了下面的一個社區買菜、叮咚買菜和多點,截圖如下:

在下單流程上都是一樣的,目前都是送到小區的指點地點,通過實際下單,可以看出到貨後的訂單分配效率等問題。

對於社區型的服務,比拼的還是供應鏈,以買菜這種軟體我們可以看下商品瀏覽、購物流程有大的區別嗎?

未來競爭應該是在保證商品質量的財時解決供應鏈的痛點。

商品,有一些商家商品不行,那麼他們即便物流等再強,那麼其在開始就輸了,所以菜品的新鮮度和質量要保證。

同時是價格,對於像買菜等社區電類電商不能脫離開大眾用戶,像一些定位高端的門店等似乎競爭力不太強,都在尋求轉型。

供應鏈痛點,從交付能力來看三個方面即車輛的滿載、配送的時效、交付的完整。從倉到店,店到用戶或供應商直送等各種模式的嘗試,都是為了儘可能的減少供應鏈的節點從而提升物流效率。在通過集單或分揀等過程中,在為了倉儲批量生產的同時也是為了充分利用物流運輸車輛,提升滿載率和時效。

在用戶訂單的合單和分揀以及充分利用門店庫存也是為了提升商品交付,所有的這些都是圍繞供應鏈進行的。

總結

零售的本質是什麼?這麼多年來O2O、新零售、無界零售、社區等模式層出不窮,但對於用戶而言就是快速、便捷的購買到自己喜歡的、合適的、便宜商品而已。

目前的買菜如此,未來從流程、從系統上都是為了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交易,從供應鏈上優化。

本文由 @倔強的大蘿蔔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黃埔軍校」美家買菜一夜關停重慶業務
    社區團購火了,京東、淘寶、拼多多、美團等電商巨頭開始通過收購或自建的方式,扎堆入局。在引發社會多方關注的同時,也引發了社區團購格局生變。12月18日,沒有任何通知,曾經在社區團購做得最早,被喻為社區團購「黃埔軍校」的美家買菜一夜之間突然關停。官方給出的答覆為:根據總部要求,因業務調整,截止12月20日,重慶業務全部關停。
  • 社區團購潮|網際網路巨頭「買菜生意」:快速打開下沉市場
    澎湃新聞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以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為代表的前置倉模式和盒馬的店倉模式,受制於租金與配送成本,對訂單密度和客單價的要求更高,在低線城市盈利難度高,難以在下沉市場擴張。開源證券分析師黃澤鵬指出,社區團購模式通過採用「預售、次日達、自提」方式,顯著降低了平臺損耗;同時由於集約配送及用戶自提,大幅降低了配送成本,其配送時效介於傳統電商與前置倉之間,在擁有相對較多閒暇時間的低線城市,具備了更強的複製性。
  • 拼多多殺入社區團購,「多多買菜」正式上線
    根據多多買菜團長透露,入駐多多買菜,提成有十個點之多,而美團等平臺只有五個點。同時,為了保障順利開團,多多買菜還將對每個團長進行專門培訓,制定成長計劃1V1幫扶。 從運營方式看,多多買菜採取預訂+自提模式,用戶通過"多多買菜"微信小程序即可下單,支持定點自提、團長送貨到家服務。
  • 「社區團購」平臺的買菜體驗怎麼樣?
    近來,網際網路公司正在入局這一市場,只不過換了一個名稱,叫「社區團購」。今年6月,滴滴打造的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7日,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進軍社區團購賽道;8月,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小程序「多多買菜」也已上線;9月,阿里宣布成立盒馬優選事業部,布局社區團購。有消息稱,京東也正在籌劃社區團購項目「京東優選」。
  • 社區團購來了 「買菜大戰」你看好哪家?
    做網際網路行業的葉飛對對這些APP其實都有一些了解,平時他也會在京東和美團上買菜,當然更多還是習慣在線下購買。現在新出來很多「買菜」的APP,頓時讓他覺得,什麼時候買菜這個事兒也站上了風口。早在2018年「社區團購」就集中爆發過,2019年底,大大小小的社區團購項目批量死亡,收縮、裁員、倒閉、合併。
  • 獨家|京東社區團購軍團再擴容:收購美菜網旗下美家買菜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邵宏傑便是之前京東區區購項目的業務負責人,是京東的第六屆管培生。2013年,劉強東親自拍板並命名「京東區區購」後,便親自帶領他和另外幾名京東管培生,組建成一個獨特小團隊推行該業務。此外,時代周報記者通過一名獵頭處獲悉,京東集團京喜事業部也在大力招聘社區團購業務的各崗位負責人,候選人主要來自美團、拼多多等布局社區團購業務的網際網路公司。
  • 武漢網上買菜電商平臺增至23家 社區團購佔比過半
    每經編輯:王麗娜 2月17日,武漢市商務局推出線上買菜最新攻略,線上買菜服務的電商平臺增加至23家,其中社區團購平臺佔比超過半數。 (七)特色:全國最大的農產品移動電商平臺--美菜網,旗下的社區團購,擁有強大的供應鏈和品牌實力,圍繞用戶一日三餐的業務,目前覆蓋武漢3000多個小區。貨品全面,涵蓋水果蔬菜,肉禽蛋奶,糧油米麵,飲料乳品及家居日用品,食材新鮮,商品品質好,性價比高。
  • 傳京東收購美家買菜,社區團購這股巨浪有...
    巧的是,這場社區團購大戰的兩個參賽者滴滴和美團正是之前兩輪補貼大戰的勝出方。 1.美家買菜:京東的追車捷徑 京東這次收購的美家買菜,並非無名之輩。 美家買菜背後的美菜網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B2B的生鮮供應企業,主營食材配送業務。在生鮮2B市場,美菜網是其中的獨家獸。2B業務成熟之後,公司自然想到進軍C端市場。
  • 入局社區團購 深耕美團買菜 美團在打什麼算盤?
    與此同時,原「小象事業部」更名為「買菜事業部」,繼續深耕美團買菜業務,負責人為辛崇陽,向陳亮匯報。經此調整,如今美團已經形成兩大事業群(到店與到家),三大事業部(優選事業部、買菜事業部、快驢事業部)以及六大平臺的組織架構。兩大事業群之外,單獨成立新事業部,足見美團對於社區團購業務的重視。
  • 社區團購產品競品分析:美團優選、橙心優選、多多買菜、興盛優選
    通過社區商鋪為周圍(社區內)居民提供的團購形式的優惠活動,促進商鋪對核心客戶的精準化宣傳和消費刺激,實現商鋪區域知名度和美譽度的迅速提升,對商鋪的營銷產生重大效果。目前生鮮品類作為高頻+剛需,是社區團購的重要流量來源。
  • 拼多多員工猝死背後:快速擴張的「苦業務」多多買菜
    此前,黃崢在內部演講中表示,買菜是個苦業務,「別人睡覺的時候你在揀貨,送貨,這樣消費者在要做飯前才能拿到新鮮的菜。」 據了解,多多買菜業務是拼多多內部孵化的新興業務。在微信小程序內測2個多月後,拼多多在今年8月26日上線「多多買菜」,投入10億補貼搶奪資源。與其他平臺不同,多多買菜主打「次日達」配送,業務範圍覆蓋武漢、南昌等多個二三線城市。
  • 阿里入局社區團購 已在武漢等地上線「淘寶買菜」
    12月4日消息,《電商報》獲悉,近日,手機淘寶和支付寶在部分地區上線「淘寶買菜」入口,這是阿里打造的社區團購業務。據網友透露,目前「淘寶買菜」已向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湖南株洲等部分地區開放。   支付寶淘寶買菜小程序顯示,淘寶買菜提供水果蔬菜、肉禽單、糧油速食、零食酒飲、美護日百多個品類的商品,並設有萬人團、限時秒殺等模塊。淘寶買菜是盒馬旗下的社區自提買菜業務,其運營方是盒馬集市。
  • 阿里加入社區賣菜大戰,「淘寶買菜」怎麼打?
    淘寶買菜主要由剛剛投資的社區團購平臺十薈團和盒馬供貨,自提或配送,手機淘寶和支付寶兩大app部分地區已上線入口 巨頭湧入社區團購賽道,阿里攜兩大流量入口跟進
  • 推出「橙心優選」App 滴滴加碼社區團購業務
    通過上線獨立App的形式,滴滴對外傳遞了對社區團購市場的信心。面對潛力巨大的社區團購市場,美團、拼多多等後來者,也都沒有無動於衷,投入的資源亦不相上下。根據七麥數據信息,「橙心優選」上線至今,在蘋果應用商店免費美食佳飲App榜單的排名,從200名開外一路上升到60以內。官方介紹稱,橙心優選是滴滴旗下社區電商平臺,目前涵蓋了以水果蔬菜、米麵糧油等為主的全品類精選商品。
  • 推出「多多買菜」,拼多多又一次集中火力對準社區團購!
    拼多多又一次和社區團購槓上了。近日消息,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將於月底上線。還有消息稱,此次多多買菜將採用與當初與滴滴開拓市場差不多的打法,通過高補貼拉新、高頻率拜訪、高效率入駐,來完成短期快速累積。當然,這並不是拼多多第一次瞄準社區團購。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拼多多也曾推出線下團購工具「快團團」,協助各地商家收集社區居民物資需求、完成在線下單。
  • 用來買菜的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或許並不一樣
    根據其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上蔬永輝成立於2014年,主要業務是將菜市場升級為2.0升級版的中心菜場或生鮮超市,並且在後續的發展中,也逐步將業務逐漸擴展至包含新零售(門店即時配送)、B2C(總倉隔天配送)、B2B2C(供應商入駐自營或直發)、B2B企業客戶訂貨多種模式,並且還一度與餓了麼聯手共建「線上+線下」的業態。
  • 社區買菜小程序需要哪些基本功能?
    通過小程序,消費者不再是簡單買菜,而是購物、分享、互動,從而將線下「轉一圈」的行為裂變為線上持久傳播,消費者與商家的關係也從「弱」變「強」。 很多賣菜的商家也想給自己開發一個小程序,社區買菜小程序的功能特點有哪些?
  • 社區團購:居民買菜方式悄然之變
    王女士說,他們一家五口人是在今年7月份開始參與社區團購,平均一個月能省下100塊錢左右。  記者了解到,王女士口中的「社區團購」就是在年初疫情風口飛入百姓家的生鮮團購,在黃石,社區團購影響幾何,是否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居民傳統的買菜方式?  疫情催熟社區團購  十薈團、興盛優選、美團優選、多多買菜……這些社區團購平臺名字你聽過嗎?
  • 巨頭們的社區買菜戰役,深耕供應鏈才是真內功
    沒人敢隨便出門,沒人敢輕易聚會,但民以食為天,各大生鮮電商和買菜業務迎來了爆發期,訂單暴增。社區電商就此機會大幅度完成了市場教育,各大資本也就此局面紛紛入場加碼。今年5月生鮮電商微信小程序月活躍用戶規模達到8847萬,同比增加65.6%。生鮮電商App月活躍用戶規模達到6473萬,同比增長了21.9%。
  • 如何通過價值流圖改善業務流程
    價值流圖(VSM)是一種精益管理技術,可通過尋找方法來改進當前精益和敏捷業務流程,以幫助企業消除流程冗餘和浪費。 企業總是在通過尋找方法來減少組織內部業務流程中的浪費和冗餘,從而進行精益運營。價值流圖(VSM)最早出現在製造業,但事實證明,作為一種可視化圖形技術其在企業中同樣有助於優化和改進系統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