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圖片
浙江在線杭州5月27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周舸)據中新網報導,近日,美國《GQ》雜誌發布了餐飲品賞大師Brett Martin最新出爐的「美國2017餐飲排行榜」,位於休斯敦的Pepper Twins雙椒川菜館的招牌涼菜「夫妻肺片」榮登榜首,被評選為「年度開胃菜」(Appetizer of the Year)。餐館老闆還腦洞大開給這道「夫妻肺片」翻譯了英文名字——「Mr. and Mrs. Smith」史密斯夫婦。
中國菜享譽世界,但為何走向世界的中國餐飲企業卻寥寥無幾?除了飲食文化的差異外,一個能被世界所認同的菜名,也同樣影響著中國菜的傳播。
「夫妻肺片」俘獲美國人的味蕾
據傳,20世紀30年代,成都人郭朝華和妻子一道走街串巷賣涼拌肺片,他們夫妻倆親自操作,提籃叫賣。由於選用牛肉鋪的邊角料做食材,價格便宜、味道好,頗受歡迎。人們就將這種涼拌牛雜稱為「夫妻肺片」。這種夫妻搭檔的生意是不是和「史密斯夫婦」有點類似呢?
為了了解這道川味美食在美國如何受到歡迎,記者採訪了很多當地人,聽聽他們怎麼描述對於這道菜的喜愛。
一名休斯敦食客、私企老闆李維特(Max Levit)說:「我走遍了美國大部分城市,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中餐了。」還有食客甚至表示:「我從小到大都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
除了過硬的烹飪技法外,這道菜的取名也是很講究的。「史密斯夫婦」一直在美國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把中國川菜包裝上一個美國化的名字,這也成了這道菜紅透半邊天的取勝之匙。
「江湖菜」取洋名難度不小
傳統名菜「四喜丸子」在國外被譯成「四顆歡樂的肉球」,專家們認為,許多直譯生成的英文名失去了中文原來的美好寓意,這些細節上的「失誤」對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在國外的傳播造成了不利影響。
早在2002年,國家旅遊局曾在網上公布了2753道菜品的規範英文譯法,這些菜包括中國八大菜系以及許多西式菜品,北方菜品佔大多數,川菜裡只有知名川菜寫進菜譜。很多本地有名的江湖菜都沒有翻譯,因此餐飲企業只有自己翻譯。
而在翻譯過程中,麻煩太多,一是每個餐廳翻譯不統一,同一道菜一個叫「張三」一個叫「李四」,沒有統一稱謂,外國客人難識別;二是很多江湖菜如啞巴兔、紫陽雞、郵亭鯽魚等不好翻譯。
例如江湖菜中的啞巴兔、紫陽雞、郵亭鯽魚、太安魚等,翻譯成英文,或者只能體現結果,或者只保持了文化。
以啞巴兔為例,啞巴兔發源於渝北區兩路,創始人是個啞巴,他精於廚藝,味覺特別敏感,經過上百次實驗,將兔子烹飪得鮮美無比,因此人們以創始人啞巴命名。
但這道菜就難以用英文準確傳情達意,可按起源直接翻譯成「啞巴兔」,也可按烹飪方式翻譯成「麻辣兔丁」。如翻譯成「啞巴兔」,外國人肯定不明個中含義,怎麼兔子裡還有啞巴呢;如翻譯成「麻辣兔丁」,外國人雖能看懂,又不能體現這道菜的文化內涵和民俗。
再以郵亭鯽魚為例,發源於大足縣郵亭鎮,採用辣椒等作料用油烹製的一種麻辣魚,目前已經傳遍大江南北。一種翻譯方式是直接翻譯成「郵亭鯽魚」;另一種是翻譯成「麻辣魚」……一些餐飲企業稱,翻譯這類江湖菜,餐廳跟翻譯多次進行溝通,但至今都沒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不光靠菜名 理念轉變才能走向世界
中國的美食較早被世界認識,許多華人、華僑在國外均以開中餐館謀生,川菜、魯菜、粵菜、蘇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等八大菜系在世界多地傳播,中國菜受到外國消費者青睞,但中國的餐飲業卻難以在國外立足,建立品牌。
在美國上市的第一家中餐館卻是由三位猶太商人經營的,為何受歡迎的中國菜卻沒有助推中國餐飲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上海交通大學海外學院金融所所長金巖石認為,部分原因在於目前國內外經營的中餐館大多以「夫妻店」、小本生意等商品化理念運作,沒有與當前的證券化經營理念接軌。「民營經濟的證券化如果沒能在餐飲業掀起浪潮,那麼餐飲企業很有可能遭淘汰。」
除了經營理念,還有專家指出飲食觀的變化也給中國菜帶來挑戰。山東籍國際商務師、博鰲亞洲論壇副秘書長姚望說,中國菜中高鹽、高油、高糖的飲食結構需要改變,以魯菜為例,雖然以鹹鮮著稱,但被稱為油乎乎、黑乎乎、鹹乎乎的「三乎乎」卻與當前崇尚健康、環保的飲食理念相悖,因此如何在傳承中國菜色、香、味的基礎上創新烹飪技藝,貼近健康飲食觀,是當前中國餐飲業亟待破解的重要課題。
(綜合新華網、央視網、北京日報、中新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