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是挪威國寶級藝術家愛德華 蒙克的誕辰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正在舉辦「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的上海久事美術館推出了「全城遇見蒙克」雙十二特別企劃。來自挪威的海產品牌Norway in a Box 有幸參與合作了這場特別的主題活動,運用蒙克本人最愛的鱈魚作為主要食材,結合不同國家的料理方式,為現場受邀嘉賓們提供了「吶喊」主題壽司和小餅乾、挪威傳統北極鱈魚餅、英式北極鱈魚薯條、日式北極鱈魚丸,以及中國風的糖醋咕咾北極鱈魚等多款特色美食,和全球的蒙克藝術追隨者一起,記住這位天才的誕辰日,讓大家在參觀展覽的同時也能感受「來自蒙克家鄉挪威的祝福」。
受邀參加此次活動的挪威海產局中國區總監Victoria Braathen女士代表挪威海產局現場發言,她表示很榮幸在這裡慶祝挪威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愛德華蒙克的誕辰,並且與大家分享挪威北極鱈魚以及北極鱈魚的文化故事。「挪威北極鱈魚是挪威海產當中最珍惜的產品,挪威北極鱈魚對挪威人來說至關重要,千百年來被挪威人當作賴以生存的食物來源以及作為商品對外交換。今天,我們很高興看到挪威北極鱈魚被出口到許多國家,被世界各地的海產愛好者享用。」
來自「東京和食(SUN with AQUA)」的總料理長本多淳一先生運用Norway in a Box 提供的挪威北極鱈魚作為主要食材,用不同國家的製作風格為現場嘉賓們精心製作了北極鱈魚小食,他希望可以用這種方式和蒙克藝術的追隨者紀念這個日子,當然也希望蒙克可以喜歡。
本多淳一先生師從日本料理鐵人道場六三郎,被日本農林水產省任命為「普及日料的友好大使」,擅長運用不同國家的食材和料理方式製作不同口味的美食,「食材無國界」是他一直貫徹和堅持的理念。
「鱈魚生活在全球多個地方,由於生活的水域不同,味道和形狀也各不相同,可以說是豐富多彩。這些多彩的鱈魚,在我的日本家鄉也是受歡迎的食物,我自己也很喜歡做鱈魚料理。」本多淳一先生指出,因為鱈魚的味道濃厚,就像七彩調色盤一樣,可以結合展現不同特色的料理。「我覺得蒙克肯定也注意到了鱈魚的魅力。我認為通過發揮料理特長,我就像在展現藝術品一樣展現美食。蒙克在畫布上展現藝術,我在餐盤裡展現藝術。今後我希望運用北極鱈魚,創作出更多的料理美食。」本多淳一先生說。
對於美食與藝術的結合,「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策展人馬真正先生認為,藝術作品與美食出現在一起,是非常好的組合,非常有趣的組合,也是非常有趣的選擇。他舉例表示,美好的東西在一起出現肯定是最理想的狀態,比如一個美術館有藝術書店的話,我們也希望藝術書店能同時售賣一些鮮花,這些都是美的象徵。
馬真正先生介紹,愛德華蒙克作為挪威歷史上,乃至人類藝術史上最重要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其創作不僅在歐洲,甚至在世界範圍內都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蒙克和挪威北極鱈魚其實也很有關聯,「我們可以從蒙克的作品當中去尋找一些線索,蒙克的很多作品(特別是他晚年的作品)會畫很多生活場景,在其中我們可以經常看到他的餐桌上會出現魚類的食物,我們相信這些魚類食物肯定是來自挪威本土的魚類,比如挪威北極鱈魚、挪威三文魚等。」馬真正先生說:「通過這個線索,我們可以得出蒙克大概喜歡什麼樣的食物,我覺得藝術也是記錄人生很好的一個工具,這也是蒙克留給我們最直接的線索。」
據了解,此次久事美術館推出的「全城遇見蒙克」雙十二特別企劃,除了挪威海產作為原材料製作的「吶喊」主題創意食物之外,還包括蒙克展在全國7個城市(上海、北京、廣州、寧波、蘇州、重慶、濰坊)戶外地標聯動亮相,上海市內所有強生計程車後電子屏也有久事美術館準備的蒙克展視覺小彩蛋。蒙克展是久事美術館自2018年開館以來迎來的首位西方藝術大師的展覽。三年來,久事美術館始終堅持著久事集團作為大型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擔當,以上海城市更新、文化傳承為主題,研究、策劃並組織了一系列展覽與活動。
據悉,「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在5個主題板塊中展出47件版畫及6件油畫。包括5版《吶喊》之一,珍貴的1895年,蒙克親自手工上色的石版《吶喊》;也包括他最廣為人知的版畫作品《生病的孩子》的三個不同版本,以及被稱為其最出色的肖像版畫作品《胸針》(《愛娃穆多奇》)等;全部作品創作跨度近30年。自1895年起,這是他創作生涯最精彩、最高產、最豐富的三十年。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1月27日,上海復星藝術中心舉辦的「世界電影分享會」放映了來自挪威的藝術探索紀錄片,帶大家走近了蒙克的內心世界。來自挪威的海產品牌Norway in a Box 也有幸為現場的來賓們提供了挪威特色蒙克主題小食,讓大家更好地沉浸在電影場景與美食中。此外,雙十二這場特別的主題活動也被記錄在唯鏈的區塊鏈平臺上,這是Norway in a Box 繼三文魚壽司課堂上鏈後,再一次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美食與藝術結合的探索嘗試。
本文來源:上海熱線 作者:都市熱訊息 責任編輯:楊宵敏